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与其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503例患者HBV.DNA载量和HBV血清标志物。根据HBV血清标志物结果分为大三阳组、小三阳组、少见模式组、抗体阳性及全阴组,比较各组间HBV—DNA的阳性率及定量值。结果:在大三阳组、小三阳组、少见模式组、抗体阳性及全阴组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90%、65.1%、65.2%、2.0%,HBV—DNA的定量结果(10gHBV—DNA)别为6.32±1.96、2.01±1.68、3.48+2.52f抗体阳性及全阴组阳性例数过低,不纳入统计)。大三阳组HBV—D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小三阳组(P〈0.05)。大三阳组、小三阳组HBV—DNA的阳性率与少见模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三阳组、小三阳组、少见模式组HBV.DNA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抗体阳性及全阴组(P〈0.01)。HBsAg、HBeAg阳性组HBV—DNA的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HB—sAg、HBeAg阴性组(P〈0.01)。小三阳组、少见模式组HBV.DNA载量均显著低于大三阳组(P〈0.01),少见模式组HBV—DNA载量显著高于小三阳组(P〈0.05)。结论:HBV—DNA的阳性率与HBeAg、HBsAg相关;HBV—DNA栽量与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相关。  相似文献   

2.
3.
应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基因转化的小鼠L细胞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采用ELISA法与Abbott公司抗-HBe EIA诊断盒平行比较,检测了31份抗-HBe阳性和19份抗-HBe阴性的人血清,结果完全相符。经多次重复试验,本法的OD490nm值的误差不超过8%。OD490nm值与血清稀释度之间呈直线关系。细胞培养液不经纯化即可应用,一般做1:4稀释。细胞分泌的抗原无感染性,价格低廉,不会因结合人血清蛋白而产生非特异性反应。因此比一般诊断盒中所用的人血清HBeAg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HBV Pre-S1与DNA及其他血清学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前S1抗原、HBV-DNA与其他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血清中HBV-DNA的含量,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PreS1Ag、HBsAg和HBeAg。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成组设计资料,率比较采用配对的χ2检验,结果的关联性采用独立性的χ2检验。结果以HBV-DNA1.000E+03Copy/ml为阴性组;HBV-DNA≥1.000E+03Copy/ml为阳性组。600例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中241例HBV-DNA阳性,283例Pre-S1阳性。其中241例HBV-DNA阳性患者中,Pre-S1阳性222例,阳性率为92.12%。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的Pre-S1阳性率(16.99%)。经配对的差异性检验P=0.000(确切概率)。经独立性检验,χ2=326.573,P=0.000。241例HBsAg、HBV-DNA阳性组,HBeAg阳性191例,Pre-S1阳性222例,其中191例HBeAg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185例,阳性率为96.86%。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的Pre-S1Ag阳性率(61.67%)。经配对的差异性检验P=0.000(确切概率)。经独立性检验,χ2=28.511,P=0.000。结论 Pre-S1Ag与HBV-DNA阳性高度相关,有好的一致性和互补性,较HBeAg更敏感。可作为乙肝病毒存在和复制的可靠标志,是反映HBV是否具有传染性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HBeAg(-)]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和乙肝前S1抗原(PreS1-Ag)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30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HBV-LP和PreS1-Ag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HBV-DNA表达量;比较不同HBV-M模式下HBV-LP、PreS1-Ag与HBV-DNA的阳性检出率;分析以HBV-DNA表达量作为HBV感染及复制的金标准时,血清HBV-LP和PreS1-Ag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HBeAg阴性乙肝患者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115例HBeAg(+)血清中,HBV-LP和PreS1-Ag的阳性率均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0.05);120例HBeAg(-)HBeAb(+)血清中,HBV-LP阳性率(64.2%)明显高于HBV-DNA阳性率(P<0.05),而PreS1-Ag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例HBeAg(-)HBeAb(-)血清中,HBV-LP阳性率(72.3%)和PreS1-Ag阳性率(67.7%)均明显高于HBV-DNA阳性率(Ps<0.05);(2)以185例HBeAg(-)乙肝患者的HBV-DNA表达量为参考标准,HBV-LP、PreS1-Ag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2.6%、71.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4%、84.1%;HBV-LP和PreS1-Ag联合检测,HBV-LP/PreS1-Ag双阳性中的HBV-DNA阳性率(66.0%)显著高于HBV-LP/PreS1-Ag双阴性(P<0.05)。结论 血清HBV-LP和PreS1-Ag水平与HBV-DNA表达量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灵敏地反映HBeAg(-)乙肝患者HBV的复制状态,预测HBV-DNA水平。  相似文献   

6.
7.
选择16例血清HBsAg阳性患者为实验组,19例血清HBsAg阴性患者为对照组,每一患者同时采取血清和骨髓涂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PAP)检测骨髓涂片细胞中的HBsAg。结果,实验组3例骨髓细胞HBsAg阳性者,其血清中HBsAg滴度都很高,而且HBeAg均呈阳性。而在抗HBe阳性或HBeAg/HBeAb阴性者中均无骨髓细胞HBsAg阳性者。在5例血清HBV-DNA多聚酶阳性者中,骨髓细胞中HBsAg阳性者2例;6例多聚酶阴性者中,骨髓细胞中HBsAg阳性者仅1例。 本研究结果证明,HBV可在肝外组织细胞中测出,骨髓细胞HBsAg阳性的出现有集中于HBV高水平复制感染者中的倾向,同时更常见于HBV感染的较早时期。  相似文献   

8.
用中国药品生物品检定所检定合格的国内外HBsAgEIA试剂及ABBOTT抗-HBs、抗-HBcEIA试剂,对所收集的13份HBsAg疑难判定血清进行检测,并用PCR方法检测血清中HBVDNA,结果显示国内外HBsAg试剂对部分HBVDNA阳性样品的检出率差异较大,提示这些样品可能为S基因突变株或HBsAg含量较低,因此,HBsAgEIA试剂的敏感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并应进一步研制检测S基因突变株的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的定量检测对乙型肝炎临床诊疗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其定量检测还未成为常规检验项目。本研究对HBeAg定量检测系统进行性能验证,比较HBeAg定量和定性检测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HBeAg定量结果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 HBV DNA)的关系,为HBeAg定量检测在临床诊疗的应用提供依据。通过收集710例2019年3月至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样本,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The Clinical &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相关文件的要求,对雅培ARCHITECTi4000S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的HBeAg定量试剂的精密度、分析灵敏度、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携带污染率进行验证和评价;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技术(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 assay, CMIA)对618例患者进行HBeAg定性和定量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DNA检测,比较HBV DNA和HBeAg定量结果的相关性。本研究证实HBeAg定量试剂检测性能验证结果良好;HBeAg定量和定性检测相关性良好;126例同时有HBeAg定量检测和HBV DNA定量检测的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呈正相关且一致性良好。HBeAg定量检测可用于常规实验室检测来辅助HBV感染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由HBV DNA C基因区编码的一种非颗粒性的分泌型核壳蛋白,临床上将其作为判断HBV活动性复制的指标之一。HBeAg是重要的生物原材料,广泛用于HBV感染者血清学检测的相关诊断用品的制备。重组HBeAg的表达和纯化技术较为成熟,已经在各种表达系统中成功地表达了目的蛋白。而影响其表达的关键因素包括前C区重要位点变异、载体选取以及RNA干扰(RNAi)的影响作用等。因此,提高重组HBeAg的表达量和纯度,避免与HBcAg交叉反应才能满足相关诊断制品的要求。高质量重组乙肝e抗原的获取,能为改善相关诊断制品奠定物质基础,为开发新型HBV治疗和预防性疫苗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HBeAb检测方法学的优化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标记物(HBV-M)与乙肝病毒脱氧核苷酸(HBV-DNA)载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104例乙肝患者HBs Ag、HBe Ag、HBc Ab、HBs Ab、HBe Ab5种HBV-M;用PCR法检测HBV-DNA含量;同时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等肝功能指标,对三者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HBs Ag、HBc Ab、HBe 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及载量均大于其余组(P0.05);HBe Ag含量、ALT浓度与HBV-DNA载量均呈正相关(r=0.48,P0.05)、(r=0.36,P0.05);AST、CHE与HBV-DNA含量无明显相关性,但在无病毒载量与有病毒载量组之间AS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M、HBV-DNA与肝功能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HBe Ag阴转不代表病毒复制停止,HBV-DNA也不能完全反应肝损害程度,临床应加大重视。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脱氧核糖核酸甲基转移酶1(DNMT1)、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3(TIM-3)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病毒载量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6例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为HBV感染组,根据HBV-DNA病毒载量分为阳性组56例和阴性组130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结局不良组和结局良好组,另选取同期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孕检的150名健康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DNMT1、TIM-3水平。比较HBV感染组与对照组、阳性组与阴性组血清DNMT1、TIM-3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NMT1、TIM-3水平对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BV感染组血清DNMT1、TIM-3水平升高(P<0.05)。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血清DNMT1、TIM-3水平升高(P<0.05)。186例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发生率为55.38%(103/186)。单因素分析显示,妊娠结局不良与HBV感染孕周、HBV-DNA病毒载量、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DNMT1、TIM-3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DNA病毒载量阳性和DNMT1>34.94 ng/mL、TIM-3>18.96 pg/mL为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NMT1、TIM-3水平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8、0.791、0.870。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血清DNMT1、TIM-3水平升高与HBV-DNA病毒载量阳性和妊娠结局不良密切相关,血清DNMT1、TIM-3水平联合对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预测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13.
曹春芳  张晓曼  李新才  林卫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2,34(12):1436-1440, 144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水平的关系,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6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5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乙型肝炎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5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比较3组对象肠道菌群变化、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患者HBV-DNA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和HBV-DNA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和瘤胃球菌属数量下降(均P<0.05),而肠杆菌属、肠球菌属、普雷沃菌属和梭菌属数量升高(均P<0.05)。肝硬化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属数量低于乙型肝炎组(P<0.05),而乳杆菌属、瘤胃球菌属、拟杆菌属、肠杆菌属、肠球菌属、普雷沃菌属和梭菌属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Chao、Shannon指数高于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均P<0.05),同时肝硬化组Chao、Shannon指数低于乙型肝炎组(均P<0.05)。肝硬化组患者HBV-DNA水平高于乙型肝炎组(P<0.05)。Chao指数、Shannon指数、双歧杆菌属数量与HBV-D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乳杆菌属、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肠杆菌属、肠球菌属、普雷沃菌属、梭菌属数量与HBV-DNA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

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更为显著,且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ao指数、Shannon指数、双歧杆菌属数量和HBV-DNA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epatitisB virus, HBV)感染与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cell NHL) 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我院232 例NHL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经病理学、影像学等诊断为其 他类型肿瘤的患者230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HAV、HBV及HCV 的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HBsAg阳性率高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Anti-HAV和Anti-HCV 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B-cell NHL患者HBsAg 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和T-cell NHL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ell NHL患者HBsAg阳性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 05)。B-cell NHL 年轻患者HBsAg 阳性率高于T-cell NHL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ell NHL 患者Anti-HBs、 HBeAg、Anti-HBe及Anti-HBc阳性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T-cellNHL患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cell NHL感染HBV 的几率较高,HBV 感染与B-cell NHL早期发病有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伴有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浓度异常的维吾尔族(维族)及汉族HBeAg阳性乙型肝炎初次就诊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载量及ALT浓度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对患者诊断、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门诊伴有ALT浓度异常的汉族、维族初次就诊患者并筛选出HBeAg阳性患者汉族、维族共37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生化测定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测定HBV DNA、ALT浓度及乙肝HBeAg。结果:(1)汉族HBV DNA组秩和8869,维族HBV DNA组秩和10359.36,经Mann-Whitney Test检验两组间尚不能肯定HBVDNA分布有统计学意义,即伴有肝功能损害的汉族、维族初次就诊HBeAg阳性患者HBV DNA复制程度没有差异。(2)汉族ALT组秩和26818.50,维族ALT组秩和22009.50,经Mann-Whitney Test检验两组间ALT分布有统计学意义,即伴有肝功能损害的初次就诊HBeAg阳性患者汉族肝功能损害程度高于维族。(3)HBVDNA低复制组(103-104copy/mL):汉族秩和3771.46,维族秩和4993.2;中复制组(104-106copy/mL):汉族秩和6412.4,维族秩和5088.2;高复制组(>106copy/mL):汉族秩和929.04,维族秩和666.96,经Mann-Whitney Test检验在低复制组两民族间ALT分布无统计学意义,在中、高复制组两民族间ALT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伴有肝功能损害的初次就诊HBeAg阳性患者在HBV DNA低复制组两民族间肝功能损害程度无差异,但在中、高复制组汉族肝功能损害程度高于维族。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伴有肝功能损害的初次就诊的HBeAg阳性的汉族与维族之间HBV DNA的病毒复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民族间的ALT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跟维族的民俗、饮食习惯及生存环境、免疫相关基因HLA基因频率分布差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应用ELISA和PCR法检测502例乙肝病人血清,401例HBsAg阳性血清中,有114例(28.4%)抗-HCV和HCVRNA双项阳性,25例(6.2%)HCVRNA单项阳性;21例(5.2%)抗-HCV单项阳性。将HBsAg乙肝病人分成HBVDNA,HBeAg阳性组和HBVDNA,HBeAg阴性组。前者抗-HCV阳性率为11.6%~20.5%,HCVRNA阳性率为16.2%~20.5%。后者抗-HCV阳性率为20.2%~55.6%,HCVRNA阳性率为23%~60.3%。结果说明长期携带HBV者和慢性乙肝病人均可重叠HCV感染。HBVDNA阳性组抗-HCV和HCVR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VDNA阳性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 328 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与同期收治的 340 例非肝癌的其他消化道肿瘤病人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HBV M)及肝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肝癌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63.11%)显著高于非肝癌组(消化道其他肿瘤对照组)(11.47%)。肝癌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sAg、抗-HBe 和抗-HBc 三者均表达为阳性者”(37.2%)显著高于“HBsAg、HBeAg 和抗-HBc 三者均表达为阳性者”(6.4%)。肝功能检测结果,“HBsAg、HBeAg 和抗-HBc三者均表达为阳性组”与“HBsAg、HBeAg 和抗-HBc 三者均表达为阳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肝癌组与非肝癌组比较,肝癌组肝损害显著高于非肝癌组(P<0.01)。表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原发性肝癌病因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HBsAg、抗-HBe 和抗-HBc 三者均表达为阳性者”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风险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28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与同期收治的340例非肝癌的其他消化道肿瘤病人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HBV M)及肝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肝癌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63.11%)显著高于非肝癌组(消化道其他肿瘤对照组)(11.47%).肝癌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sAg、抗-HBe和抗-HBc三者均表达为阳性者"(37.2%)显著高于"HBsAg、HBeAg和抗-HBc三者均表达为阳性者"(6.4%).肝功能检测结果,"HBsAg、HBeAg和抗-HBc三者均表达为阳性组"与"HBsAg、HBeAg和抗-HBc三者均表达为阳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肝癌组与非肝癌组比较,肝癌组肝损害显著高于非肝癌组(P<0.01).表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原发性肝癌病因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HBsAg、抗-HBe和抗-HBc三者均表达为阳性者"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9.
测定7 例慢性 H B V 携带者 H B V 基因组全序列,经同源性比较,确定基因型。2 例基因型为 B 型,余均为 C 型;血清型adr 4 例,adw 3 例。各序列间 X 基因差异最大。未见 A1896 、 T1762 A1764等重要位点的变异。结合已有的2 株 H B V 中国流行株全基因序列,初步建立以中国流行株序列为基础的 H B V 标准序列,该标准序列与国外标准序列仅有22 个位点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