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甲基化因子对西索米星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发现,发酵培养基中添加2.0—3.0g,/L蛋氨酸或7.5—10.0mg,/L氯化钴可明显促进西索米星的合成。蛋氨酸的添加时机和添加方式对西索米星产物合成的作用明显不同。在产物合成中前期(30-48h)添加蛋氨酸的效果最佳。当发酵液中蛋氨酸初始浓度为0.656g/L时,与在产物合成初期一次性添加相比,1.5g/L蛋氨酸在产物合成初期、中期和后期均分成3次添加的效果更优,当发酵至91h结束时,发酵液中西索米星浓度可达0.70g/L。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必特螺旋霉素产生菌WSJ1195发酵过程中添加金属离子Mn2+发现:发酵前期(24h左右)添加Mn2+可以明显提高生物效价,加入的Mn2+浓度以5mmol/L为最佳。实验显示添加Mn2+后发酵液pH逐渐下降,整个产素期间 pH一直低于对照;与对照相比添加Mn2+摇瓶菌体浓度也较低。通过研究必特螺旋霉素发酵过程有机酸的变化趋势发现:24h添加5mmol/L Mn2+后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含量已经发生变化,其中丙酸浓度的增长最为显著,84h时其浓度为对照的6倍。通过丙酸盐的添加实验证实了发酵前期添加Mn2+可以促进产物合成的原因之一是促进了丙酸等前体酸的合成,丰富了大环内酯合成的前体库。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必特螺旋霉素产生菌WSJ 1 195发酵过程中添加金属离子Mn2 发现 :发酵前期 (2 4h左右 )添加Mn2 可以明显提高生物效价 ,加入的Mn2 浓度以 5mmol L为最佳。实验显示添加Mn2 后发酵液pH逐渐下降 ,整个产素期间pH一直低于对照 ;与对照相比添加Mn2 摇瓶菌体浓度也较低。通过研究必特螺旋霉素发酵过程有机酸的变化趋势发现 :2 4h添加 5mmol LMn2 后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含量已经发生变化 ,其中丙酸浓度的增长最为显著 ,84h时其浓度为对照的 6倍。通过丙酸盐的添加实验证实了发酵前期添加Mn2 可以促进产物合成的原因之一是促进了丙酸等前体酸的合成 ,丰富了大环内酯合成的前体库  相似文献   

4.
表面活性素是一种新型生物表面活性剂,因其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可生物降解及抗菌活性,在石油开采、医药、农业和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高产表面活性素菌株的获得和发酵过程优化是其商业化生产的关键。文中考察了脂肪酸合成途径对表面活性素合成的影响,强化脂肪酸生物合成关键基因以及该途径全部基因分别构建了高产表面活性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THBS-2和THBS-8,并对发酵过程中氨基酸种类及添加量、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添加时间和添加量等条件对产物合成的影响进行考察,获得优化的两阶段前体添加方案:发酵3 h,加入IPTG和L-亮氨酸,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25 mmol/L、5 g/L;发酵24 h,添加L-亮氨酸(终浓度5 g/L)和浓缩培养基5 mL。优化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THBS-2摇瓶发酵48 h,表面活性素产量高达24 g/L;30 L发酵罐中发酵68 h,产物产量最高达到34 g/L。研究结果为表面活性素的工业化生产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发酵抑制物对絮凝酵母戊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絮凝剂加入酵母溶液中,使酵母絮凝成颗粒以此作为固定化酵母进行戊糖发酵。研究了常见发酵抑制物(甲酸、乙酸、糠醛和乳酸等)对絮凝酵母发酵木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g/L木糖发酵液中,经过24h发酵,木糖利用率达94.6%,当分别添加抑制物甲酸、乙酸、糠醛、乙醇和乳酸时,聚氧乙烯絮凝酵母分别对其的耐受浓度为0.5、0.5、1.0、30.0和8.0g/L。当抑制物添加量超过各自的耐受浓度后,对絮凝酵母发酵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改善发酵体系中的溶氧水平,提高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 PD-1发酵生产ε-聚赖氨酸的能力,文中通过对氧载体的种类、最佳添加浓度以及添加时间进行筛选,最终确定在0 h添加0.5%(V/V)的正十二烷促进ε-聚赖氨酸生产效果最佳。在5 L发酵罐0 h添加0.5%的正十二烷进行批次补料发酵,ε-聚赖氨酸的产量和菌体干重分别可以达到(30.8±0.46)g/L和(33.8±0.29)g/L,较之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1.6%和20.7%。ε-聚赖氨酸的产量和菌体干重的提高归因于0.5%正十二烷的添加促进发酵液中溶氧水平从23.8%提高到32%,同时发酵液中的一种主要副产物(聚二氨基丙酸)的含量下降31%。实验结果表明,正十二烷的添加可以提高S.albulus PD-1发酵液中的溶氧水平,抑制副产物的生成,促进ε-聚赖氨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以树干毕赤酵母为发酵菌株,混合糖(木糖、葡萄糖)为发酵底物,通过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改变来确定树干毕赤酵母高糖浓度发酵时所需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24h发酵周期内初始木糖质量浓度为63.0g/L较适宜;在36h发酵周期内初始木糖质量浓度为72.0g/L较适宜。24h发酵周期内,在36.0g/L木糖中添加的葡萄糖质量浓度以54.0g/L为最佳,发酵结束乙醇质量浓度达32.9g/L;36h发酵周期内,添加的葡萄糖质量浓度以72.0g/L为最佳,发酵结束乙醇质量浓度为36.9g/L。以(NH4)2SO4为N源时较适合戊糖发酵制备乙醇,(NH2)2SO4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1g/L。发酵前8h摇床转速为90r/min,后16h为150r/min,乙醇质量浓度较高,可达17.5g/L。  相似文献   

8.
产氨短杆菌与枯草杆菌发酵产肌苷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诱变得来的枯草杆菌GMI-741和产氨短杆菌GMA-2892在1.2L自控发酵罐上进行肌苷发酵试验,产氨短杆菌GMA-2802在种子培养基中培养15h后,菌浓度达1.0×1011个/ml,而同样条件下,枯草杆菌GMI-741菌浓度只有9.5×109个/ml.在1.2L自控发酵罐上发酵时,GMA-2802发酵周期54h,产肌苷达20.40g/L,发酵液主要原材料成本为441.1元/吨;GMI-741发酵周期60h,产肌苷达19.52g/L,发酵液主要原材料成本为559.1元/吨.  相似文献   

9.
利用甲醇传感器及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毕赤酵母摇瓶发酵过程的甲醇浓度及S-腺苷蛋氨酸(SAM)浓度,发现L-蛋氨酸浓度及甲醇浓度对毕赤酵母细胞生长及合成S-腺苷蛋氨酸具有影响,据此对摇瓶发酵过程的L-蛋氨酸浓度及甲醇浓度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当L-蛋氨酸浓度为7.5 g/L时,最适于SAM积累,产量达到0.83 g/L;进而利用甲醇传感器对发酵过程的甲醇浓度进行检测及控制,考察不同甲醇浓度对SAM产量的影响,毕赤酵母产SAM的最佳甲醇浓度为15 g/L,在此浓度下SAM的产量达到1.41 g/L,比对照实验增加了21%。  相似文献   

10.
S-腺苷-L-蛋氨酸高密度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酿酒酵母在5L发酵罐高密度发酵生产S-腺苷-L-蛋氨酸(SAM)后期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本研究考察了在补糖中添加磷酸氢二铵、谷氨酸钠、三磷酸腺苷二钠来提高酿酒酵母发酵后期的稳定性。通过4批5L发酵罐高密度流加发酵实验研究发现:在发酵34h左右,菌体干重超过100g/L后,开始添加50克L-蛋氨酸,并在补糖中加入10g/L三磷酸腺苷二钠,发酵65.7h,最高生物量干重达到180g/L,SAM产量达到17.1g/L。  相似文献   

11.
初级代谢产物和有性生殖促进剂对番茄红素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几种初级代谢中间产物对三孢布拉霉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影响,以及卵磷脂对三孢布拉霉正负菌接合孢子及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24h分别添加2.0%的柠檬酸和2.0%的三孢酸,番茄红素的产量分别达到0.99g/L和1.26g/L,比对照分别提高39.43%和32.63%;卵磷脂的添加能促进三孢布拉霉两性接合孢子的形成,进而促进番茄红素的合成,当大豆卵磷脂的添加量为0.3%时,番茄红素的产量为1.58g/L,比对照提高56.44%。  相似文献   

12.
以1株能够直接利用菊糖产乙醇的酿酒酵母L610为出发菌株,对其利用菊糖生产乙醇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L610最适乙醇发酵温度为37℃,且40℃高温发酵对其产乙醇能力无显著影响;L610对酸性发酵环境有良好的耐受性,当发酵液p H值降至3.5时,其糖醇转化率及乙醇产量仍保持较高水平;以0.025~0.10 vvm的通气量通气12 h有利于L610发酵菊糖产乙醇;L610对350 g/L的高浓度菊糖有良好的转化率,乙醇浓度和生产强度分别达到129 g/L和1.35 g/(L·h);当直接以300 g/L菊芋粗粉为唯一底物进行发酵时,L610发酵产乙醇浓度达到89.6 g/L,为理论产量的78.1%。本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酿酒酵母一步法发酵菊芋生产乙醇的工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将高密度发酵技术成功应用于S-腺苷-L-蛋氨酸的生产。考察了补加前体L-蛋氨酸的量以及补加策略对酿酒酵母G14发酵生产S-腺苷-L-蛋氨酸的影响。实验发现补加前体L-蛋氨酸能明显促进S-腺苷-L-蛋氨酸的积累。同时还发现不同的补加策略对菌体浓度以及S-腺苷-L-蛋氨酸的产量和浓度有不同的影响。确定了补加L-蛋氨酸不应低于0.7g/10g菌体干重。比较了五种不同的补加前体L-蛋氨酸的方式。结果表明在菌体干重达到高密度的情况下(120g/L)补加前体L-蛋氨酸进行转化生产S-腺苷-L-蛋氨酸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一次性补加9g L-蛋氨酸,SAM的积累量在补加后的18h达到最高,为4.31g/L;采取流加方式补加L-蛋氨酸,流加速率为2g/h,共流加5h,流加结束28h后SAM达到最高积累量后者达到4.98g/L。两者最终的生物量均可达到130g/L以上。  相似文献   

14.
培养方式对富硒产朊假丝酵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摇瓶和5 L发酵罐水平上分别考察亚硒酸钠浓度及其添加方式对高性能(高有机硒含量和高谷胱甘肽含量)富硒产朊假丝酵母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硒酸钠添加质量浓度为15 mg/L时,产朊假丝酵母具有较好的富硒效果,但一次性添加对酵母细胞有较大的毒害作用.采用分批次添加亚硒酸钠的方法获得了较好的制备高性能富硒产朊假丝酵母的培养方式:发酵起始添加L-蛋氨酸10 mmol/L,并在发酵过程的12和15 h分别添加亚硒酸钠10和5 mg/L.在此培养方式下,产朊假丝酵母胞内谷胱甘肽和有机硒含量分别达到172.3 mg/L和1194 μg/g.  相似文献   

15.
酵母发酵蔗渣半纤维素水解物生产木糖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蔗渣半纤维素水解过程中硫酸浓度与液 固比对木糖收率的影响。回归分析表明 ,这两个因素与木糖的收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通过回归方程优化水解条件 ,当硫酸浓度 2 .4g L ,液 固 =6 .2 ,在蒸汽压力 2 .5× 10 4Pa的条件下水解 2 .5h ,10 0g蔗渣可水解生成木糖约 2 4g。大孔树脂吸附层析处理蔗渣半纤维素水解物 ,能有效地减少其中的酵母生长抑制物含量 ,显著改善水解物的发酵性能。用大孔树脂在pH 2条件下处理过的蔗渣半纤维素水解物作基质 ,含木糖 2 0 0g L ,产木糖醇酵母菌株CandidatropicalisAS2 .1776发酵 110h耗完基质中的木糖 ,生成木糖醇 12 7g L ,产物转化率 0 .6 4(木糖醇g 木糖g) ,产物生成速率 1.15g L·h .  相似文献   

16.
球衣菌合成聚羟基烷酸(PHA)的发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球衣菌 (Sphaerotilussp.)W991 3 6合成聚羟基烷酸 (PHA)的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条件。结果表明 ,W991 3 6适宜发酵培养基配方为 :葡萄糖 1 0 2 5g/L ,蛋白胨 2 6 3g/L ,MgSO4·7H2 O 0 1 7g/L ,CaCl2 0 0 5g/L ,NaH2 PO4·2H2 O 0 0 2g/L ,K2 HPO40 0 4g/L ,KH2 PO40 0 3g/L ;最佳接种量为 0 1 3 8g (干 ) / 1 0 0mL ,培养基适宜初  相似文献   

17.
发酵法生产S-腺苷蛋氨酸前体蛋氨酸补加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杰鹏  谭天伟 《生物工程学报》2008,24(10):1824-1827
利用酿酒酵母菌株高密度发酵法生产S-腺苷蛋氨酸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是前体L-蛋氨酸的补加策略.本研究采用一支经过常规诱变处理的S-腺苷蛋氨酸优势积累菌株酿酒酵母SAM0801,通过5 L发酵罐高密度发酵实验研究,考察了6种补加策略,最终确定了L-蛋氨酸的加入时机为30h左右,当茵体干重达到100g/L时,补加量为每罐40gL-蛋氨酸,发酵58 h左右达到最高生物量干重168 g/L,产量14.48 g/L.  相似文献   

18.
采用庆大霉素产生菌—绛红小单孢菌 (M. purpurea) 在培养36h时添加15μg/ml的青霉素,对培养至48h对数生长期的菌体进行紫外线照射+亚硝基胍复合处理,置培养箱中37℃培养5~8d待长出菌落后再用紫外线照射叠加处理,获得一高产菌株N-14。试管发酵生测效价1913u/ml(对照625u/ml);摇瓶发酵培养120h达2178(u/ml),比对照(1243u/ml)提高75.2%;并进行了5L发酵罐发酵培养,发酵过程中测定了发酵液还原糖、总糖、氨基氮、pH、菌体浓度等代谢参数,探索了适合N-14的培养条件,连续5批次生测效价平均1967u/ml,较对照1171u/ml提高了68%, 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丙酮丁醇梭菌发酵菊芋汁生产丁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L7发酵菊芋汁酸水解液生产丁醇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该水解液为底物生产丁醇,不需要添加氮源和生长因子。当水解液初始糖浓度为48.36 g/L时,其发酵性能与以果糖为碳源的对照组基本相同,发酵终点丁醇浓度为8.67 g/L,丁醇、丙酮和乙醇的比例为0.58∶0.36∶0.06,但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对照组相比,发酵时间明显延长,表明该菌株葡萄糖转运能力强于果糖。当水解液初始糖浓度提高到62.87 g/L时,发酵终点残糖浓度从3.09 g/L增加到3.26 g/L,但丁醇浓度却提高到11.21 g/L,丁醇、丙酮和乙醇的比例相应为0.64∶0.29∶0.05,表明适量糖过剩有助于C.acetobutylicum L7胞内代谢从丙酮合成向丁醇合成途径调节;继续提高水解液初始糖浓度,发酵终点残糖浓度迅速升高,丁醇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树干毕赤酵母为发酵菌种,纯木糖为发酵底物,通过分批补料来提高糖利用率以及乙醇得率。结果表明,在24h内,最佳初始木糖浓度为80g/L,在28h的发酵周期中,可以将木糖浓度提高至90g/L,在32h发酵周期内可以将木糖浓度提高至100g/L。通过分批补料,乙醇浓度得到明显提高。当总糖浓度分别为80g/L、90g/L时,24h发酵周期内,分批补料次数以1次为宜,乙醇浓度分别达30.95g/L、32.60g/L,相比于不补料即一次性投料,乙醇浓度分别提高了9.36%、9.18%。总糖浓度100g/L,28h发酵周期内,补料2次效果最佳,乙醇浓度达37.49g/L,比一次性投料下提高了10.36%,较一次性投料达到相同发酵效果缩短了4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