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新时 《Acta Botanica Sinica》2001,43(12):1294-1299
天山北部的山盆系统由山地植被垂直带系统和荒漠盆地的同心环形(地质-地貌)植被地带所构成。该系统包括:山地、山前倾斜平原和古老冲积平原3个“圈”和其下的高山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低山荒漠带、砾石戈壁荒漠带、农业绿洲带、扇缘灌草带、冲积平原带、沙漠带和湖泊等9个“带”。这些地带是干旱区最本质和弥足珍贵的自然资源的存和和作用方式,也是指导干旱区生态保育和土地利用的、不可违抗的大自然规律的宏观展现。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山地-绿洲-过渡带-荒漠生态-生产范式”以山地和荒漠盆地的植被地带为框架,以贯穿和联系着这一系列环带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物理过程和生物地球社会经济关系为驱动因素,建立起以可持续农业与生态保育为目的的、优化的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  相似文献   

2.
2020年,必将是令人难忘的。自2019年年底,新的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逐渐在全球暴发,这是自1918年以来流行最大的传染病,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除夕之夜,全国数十支医疗队伍奔赴武汉,勇士逆行,不斩楼兰誓不还。经过2个月的奋战,中国成功抑制了病毒蔓延,但是,战役还没有结束,输入性病例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以理性与科学性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  相似文献   

3.
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 Schrenk)是半日花科半日花属落叶小灌木,分布于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等荒漠地区海拔1000米至1300米山地。为亚洲中部荒漠特有种和古地中海植物区系孑遗种,是生长了7000万年的远古植物。比具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杉和银杏还要早几千万年。植物学家将它及与之同龄的四合木、沙冬青和革苞菊等十几种植物统称为“古老残遗濒危植物”。故而在研究亚洲中部荒漠,特别是研究我国荒漠植物区系的起源以及与地中海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几种植被类型(Ⅳ) 温带荒漠与荒漠生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带荒漠分布于偏离亚热带“回归荒漠带”的中高纬度地带。我国与中亚西部的荒漠为地球上最广大的一片温带荒漠。其气候特点除了降水量很低和潜在蒸发力很强等典型荒漠特点外,还以具有寒冷的冬季为特点。因此,其中没有常绿的仙人掌类肉质植物,以叶强度退化的小乔木、灌木和半灌木为代表的生活型;在冬春较湿润的中亚西部荒漠中,尚有丰富的春季短生植物。荒漠生态系统中一切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均受制于水分在系统中的运转;由于水分的缺乏,其中的生物活动十分微弱,环境的物理作用则常在系统中占优势。由于系统中各成分间的不平衡,导致了系统的相对脆弱,易于遭到破坏而难以恢复,即所谓的“荒漠退化”。但在局部有较充足水分保证和森林防护的地段,则可形成天然或人工的绿洲。温带荒漠本身含有有价值的生物资源,在合理保护与开发下也可发挥其应有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初涉荒漠戈壁的人,面对肆虐的风沙、极度的干旱和荒凉,毫不怀疑这就是全部的事实。然而,对于世代生活在河西走廊西端的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人们来说,他们更懂得:浩瀚的荒漠戈壁不仅是沙砾和漠风的世界,鲜灵灵的生命和蓬勃勃的绿色同样充溢着茫茫空间。历史上,保护区北片的野马井周围曾是野  相似文献   

6.
在新疆的荒漠戈壁滩上,生长着一些外观上颇为奇特的荒漠植物,给人一种树不像树,草不像草,枝不像枝,叶不像叶,或蜡皮多刺,或肥厚多汁,根深叶不茂,奇花生异果的印象,令人称奇。然而正是这些与众不同之处,使它们似同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适应了荒漠那严酷的环境条件。更有趣的是,它们又都与骆驼本身有某种联系,并因骆驼而得名。骆驼刺(Alhagipseudalha-gi),是一种蝶形花科多年生半灌木。其身上多刺,又是骆驼喜食的牧草,因而得名。骆驼刺不仅能在叶腋处长出一种变态的刺状短枝,而且总花梗亦成刺状。它的叶互生,叶片…  相似文献   

7.
张强  周毅 《植物生态学报》2002,26(6):717-723
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试验”加强期(IOP)在甘肃省敦煌录洲观测的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夏季典型晴天敦煌地表辐射收支和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及小气候特征,结果发现:敦煌绿洲总辐射特别大,其峰值高达1038.1w.m^-2,地表净辐射也高于其它地区,白天能超过600w.m^-2,在地表能量分配中,感热,潜热和地热流量的日积分值的量级相当,白天地热流量比潜热要大,几乎与感染相当;地表反照率除中乖比较接近荒漠戈壁的值外,其它时候均明显比荒漠戈壁的值小:B比在白天1-2之间,比一般灌溉地区要大,地表能量不平衡差额较大,这可能与水平热能量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另外,还首次发现了比较可观的下沉气流,部分证实了绿洲与荒漠之间存在的热力环流。  相似文献   

8.
任国栋  闻国宏 《昆虫知识》1990,27(3):160-162
<正> 拟步甲是广大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典型和普遍的一类昆虫。这类昆虫大多后翅退化,活动于沙地表面,鞘翅愈合成为一个厚的甲壳保护腹部背面,在腹部背面与鞘翅之间形成一个下陷的空间,统称“亚鞘窝”(sub-elytralcavity)或“鞘下窝”(见图1)。该窝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金崑  廖志冬  高中信 《兽类学报》2007,27(4):403-406
沙狐(Vulpes corsac)又名东沙狐,属食肉目犬科,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的草原、荒漠和半荒漠地带,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宁夏和新疆部分地区。由于沙狐主要以鼠类为食,因此沙狐在调节鼠类数量和控制鼠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马逸清等,1986)。《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汪松和解焱,2004)将沙狐列为“易危”,指出其“数据缺乏”。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试验”加强期(IOP)在甘肃省敦煌绿洲观测的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夏季典型晴天敦煌地表辐射收支和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及小气候特征,结果发现:敦煌绿洲总辐射特别大,其峰值高达1 038.1 w·m-2;地表净辐射也高于其它地区,白天能超过600 w·m-2;在地表能量分配中,感热、潜热和地热流量的日积分值的量级相当,白天地热流量比潜热要大,几乎与感热相当;地表反照率除中午比较接近荒漠戈壁的值外,其它时候均明显比荒漠戈壁的值小;Bowen比在白天1~2之间,比一般灌溉地区要大。地表能量不平衡差额较大,这可能与水平热通量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另外,还首次发现了比较可观的下沉气流,部分证实了绿洲与荒漠之间存在的热力环流。  相似文献   

11.
荒漠草原(生态区)横贯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近二十年来,通过封育禁牧、退耕还林(草),植被覆盖显著改善,但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依然不高。由于长期将荒漠草原单纯视作草原的一部分,对其生态系统过渡性、脆弱性和复杂性本质特征认识不足,造成了荒漠草原生态学研究与区域生态建设实践之间不同程度的脱节。在分析荒漠草原生态区未来在我国生态安全格局中突出的但是被一定程度上忽视的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了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指出了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以人工植被引入荒漠草原生态工程为案例,分析了人工植被驱动荒漠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过程与机制,归纳了“植被-水文-土壤”互馈作用驱动生态系统层级响应模式,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柽柳科(Tamaricaceae)植物的研究历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柽柳科(Tamaricaceae)是一个古老的科,起源于第三纪,包括亚洲中部的内的“古地中海”沿岸地区,该科植物主要为旱生植物,其中大多数种是防风、固沙造林和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对改造沙漠和改善气候条件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同时,该科植物在荒漠地区还具有广泛的经济用途。  相似文献   

13.
新疆的短命植物(三)群落学意义和资源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亚西部荒漠亚区,短命植物种类丰富(乌兹别克斯坦即有250种之多),且发育繁茂。由其所形成的草群,外貌状若草甸、草原或荒漠,曾被一些早期的地植物学家描述为不同的植物群落类型。我国的植物学工作者,对局部地段或小生境中群集生长的短命植物草被现象,常称之为“小群落”或“群聚现象”,在文献中也从不使用短命荒漠、短命草甸、萨旺纳或半萨旺纳等植物群落类型的名称。新疆的短命植物总是或多或少地出现在某些植物群落之中,所以我们更加强调它的群落学意义。在新疆北部的莫索湾沙区,短命植物种类占白梭梭群落全部种类组成的…  相似文献   

14.
西藏植被的高原地带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西藏高原的植被不同于一般的“水平地带”植被,也不同于山地的“垂直带”植被。它是属于“准平原式”的垂直带植被,可称之为“高原地带”植被。2.西藏植被的成带现象自东南向西北变化如下:森林—草甸—草原—荒漠。这些高原地带性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高原巨大幅度的隆升及其所引起的特殊的大气环流状况。潮湿的西南季风乃是西藏东南部热带和亚热带山地森林发育的基本因素。高原面处在西风环流和“青藏高压”控制下,在这种大陆性高原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高寒草甸、草原和荒漠植被。  相似文献   

15.
李培广  周海燕  陈翠云  赵昕  刘扬 《生态学杂志》2012,31(12):3018-3023
研究了阿拉善荒漠天然植被区优势植物梭梭、白刺、霸王、红砂和珍珠叶片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在不同生长季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梭梭和珍珠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在季节变化中呈明显的“V”型特征;白刺和红砂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在不同生长季节的变化特征为“N”型;霸王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季节变化呈明显的“W”型.在不同的生长季节,红砂和珍珠的蔗糖/己糖比>1,并且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荒漠优势植物在不同生长季节积累的可溶性糖中,蔗糖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果糖,葡萄糖所占的比例最小.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荒漠植物的生理调节机制和适应方式.  相似文献   

16.
对新疆焉耆盆地三芒草属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焉耆盆地主要分布有一年生的三芒草和多年生的大颖三芒草两种三芒草属植物,其中,三芒草主要分布于山地荒漠类中的砂砾质荒漠亚类、砾石质荒漠亚类及平原荒漠类中的砂砾质荒漠亚类、沙质荒漠亚类;而大颖三芒草主要分布于平原荒漠类中的平原沙质荒漠亚类,并在平原砂砾质荒漠亚类中也有零星分布;三芒草属植物作为焉耆盆地几类主要荒漠中少有的禾本科植物,不仅为放牧家畜及野生草食动物提供较好饲草食物,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而且还与其他荒漠植物共同构筑了焉耆盆地绿洲与农区外围的重要生态屏障,又具有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荣  CFP 《生命世界》2007,(7):20-20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到西跨度达4000千米,自然条件复杂,生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和植被类型繁多。呈现森林、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湿地等多种  相似文献   

18.
新疆莫索湾垦区啮齿动物群落分布与生境类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沙漠开垦为绿洲后,啮齿动物群落的生态分布格局及变迁规律,2004年6~8月对莫索湾垦区150团场啮齿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荒漠开垦为林地,红尾沙鼠占据主导地位;开垦为农田,鼠类群落表现出较大差异:棉田中柽柳沙鼠占主导地位,麦田中小家鼠为优势鼠种,苜蓿地则以小林姬鼠为主,白菜地中灰仓鼠占据优势地位;城镇居民区“伴人”鼠种褐家鼠居于绝对优势.结论:在荒漠开垦为林地、农田和变为居民区的过程中,鼠类群落也相应地由荒漠鼠类向人工景观鼠类演变.然而对于从沙漠腹地开垦出来的绿洲,虽然人类已开垦经营了半个世纪,但啮齿动物群落的原始荒漠特征仍较完善地保存着,这与当地极端的地理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古侏儒人城     
在秘鲁乌安乌柯省的荒漠地带,不久前发现了古代微型城市遗迹。经考古学家考证,这座小城曾是古代侏儒人部落的居民点。他们还认为,秘鲁的古侏儒人比现在已知的非洲侏儒民族还要矮小得多。在这座古城遗址里,还发掘到许多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其大小与现代的玩具相似。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和面积最大的高原,被誉为“地球第三极”(姚檀栋等,2017),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孙鸿烈等,2012)。高原气候整体上呈现“寒”“旱”特征,且存在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降水梯度。沿着这一降水梯度,分布着森林、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等植被类型(张宪洲等,2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