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对2个含有酸性转化酶(AcInv)反义基因的转基因马铃薯品系及对照品种进行低温贮藏(4℃)及室温还暖处理.随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供试材料均表现出还原糖含量升高,总淀粉含量下降的趋势.低温处理40 d时,"Ac转Atlantic"和"Ac转甘农薯2号"的还原糖含量比未转基因品种低23%和18%.总淀粉含量分别比未处理前下降约1.0%和1.3%,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下降约1.4%和1.7%,淀粉直/支比明显低于对照,分别为0.29和0.38.块茎的石蜡切片显示,转基因块茎中深蓝色淀粉颗粒明显少于未转基因对照.另外,对低温贮藏的块茎室温还暖后,2个转基因品系的还原糖含量仍低于对照品种.实验结果证明反义AcInv基因对低温贮藏下块茎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具有下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串番茄果实硬度、果肉硬度和有机酸含量均下降,糖酸比升高,风味由酸变甜,但这些指标的变化幅度均小于普通番茄。贮藏前、中期,两种番茄果实的还原糖含量变化较一致;贮藏末期,普通番茄的还原糖含量急剧下降,而串番茄则略有回升。不同品种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Vc)含量变化差异较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普通番茄及串番茄品种‘ST03’的Vc含量变化幅度较小,而串番茄品种‘ST02’和‘ST04’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Sieb.&Zucc.) Planch. ex Miq.)品种‘猕枣1号’采后生理、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比较分析了‘猕枣1号’果实在常温贮藏(20℃,85%相对湿度)和低温贮藏(1.5℃,90%相对湿度)过程中果实硬度、无损压力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失重率、可溶性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等指标的变化,同时对低温贮藏6周结束时和转入20℃货架期3 d后的果实贮藏病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贮藏温度对果实软化和贮藏期限、失重率、内在品质均有较大影响。在20℃贮藏过程中,果实软化较快,贮藏7 d后果实可食,贮藏12 d后果实过熟;果实失重率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至12 d时分别达到7.17%和9.60%;而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在贮藏前期基本稳定。在1.5℃贮藏过程中,果实软化较慢,至贮藏4周后才开始快速软化,至6周时果实硬度仍有4.60 N,但是20℃货架3 d后果实过熟;果实日失重速率远低于常温贮藏,以致于贮藏6周后果实失重率仅为3.0%;可溶性总糖变化与常温下相似,但货架结束后的总糖含量(10.73...  相似文献   

4.
5.
套袋对苹果发育过程中果皮色素及果肉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富士苹果'长富2号'品系为试材,研究了套袋后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色素含量、果肉糖含量及取袋后果皮色素、糖含量和PAL活性等品质形成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套用双层纸袋能显著降低红富士苹果果皮叶绿素含量,并以叶绿素a降低幅度较大,且与总叶绿素含量呈基本一致的下降变化趋势,而果皮类胡萝卜素降低幅度较小;果皮的花青苷含量取袋前显著低于对照,取袋后迅速上升,并在取袋后6 d超过对照,采收时超过对照1倍以上;果实PAL酶活性取袋后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取袋后4 d活性超过对照,取袋后6 d活性达到最高值;套袋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果实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取袋后可溶性总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上升,蔗糖含量在取袋后4 d内迅速上升而后下降,但套袋果始终低于对照果.研究表明,套袋可以显著降低果皮中叶绿素的含量,促进花青苷积累,从而减少叶绿素对果实着色的干扰,提高果实外观品质,但同时也部分减少了果实总糖的含量,对果实内在品质有一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成串采收对番茄果实采后乙烯合成及贮藏品质的影响,对广西田阳县两个栽培区两种嫁接砧木的串收番茄的采后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探讨了该采收方式对番茄果实采后保鲜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整个贮藏期,不同栽培区不同嫁接砧木的番茄成串采收的果实,乙烯生成量明显低于对照的常规单果采收。其中,砧木1号Ⅰ区的串收番茄的乙烯生成量,采后5 d即下降至最低点(0.35 nL·g~(-1)·h~(-1)),显著低于其对照(1.36 nL·g~(-1)·h~(-1)),其他栽培区和砧木组合的串收番茄,在采后15 d乙烯生成量达到最低值。串收番茄的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和抗坏血酸等果实内天然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在贮藏前期快速升高,且峰值显著高于对照。此外,成串采收处理还一定程度抑制了果实后熟阶段可溶性糖的积累和可滴定酸的分解。因此,番茄成串采收处理,可能通过抑制果实采后乙烯的合成,同时提高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和抗坏血酸的水平,并且推迟糖和酸等营养物质的后熟变化进程,实现其延长果实货架期,提高商品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甜樱桃品种果实主要内含物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 拉宾斯 、 斯坦勒 等7个生产上主栽的欧洲甜樱桃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采收后果实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 Vc 、可溶性总糖和总酸等主要内含物含量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了各主要内含物含量与果实发育期、果实大小以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甜樱桃品种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和总糖含量与果实发育期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发育期短的早熟品种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显著低于果实发育期长的中、晚熟品种 P<0.05 ;甜樱桃品质标准在 中上 级以上,果实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范围在1052.0~1119.3mg·100g-1FW;品质在 中上 标准以上的果实维生素C的含量范围在9.89~18.01mg·100g-1FW;7个甜樱桃品种之间果实总酸度差异显著 P<0.05 ;甜樱桃果实的糖酸比值与果实发育期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甜樱桃果实的糖酸比值能确切地反映果实风味及品质的优劣,可以作为一项指标,甜樱桃品质在 中上 标准以上的果实糖酸比范围在31.37~40.54;早、中、晚熟品种之间相比较,甜樱桃早熟品种的果实大小显著低于中、晚熟品种 P<0.05 .  相似文献   

8.
以‘L402’番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材质果袋内微环境变化规律及其对果实膨大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可改变番茄果实发育的微环境,促进果实发育,使果实提早成熟,增加单果质量.硫酸纸袋内光照、湿度介于塑料袋与无纺布袋之间,除上午温度低于塑料袋外,下午及夜间的温度均较高,其收获时单果质量较对照增加了15.34%.但套袋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和糖酸比值均低于对照,说明套袋影响了果实营养品质,降低了果实风味.由于套袋阻隔了果实与农药的直接接触,除无纺布袋内果实毒死蜱含量高于对照外,硫酸纸袋及塑料袋处理的番茄果实毒死蜱残留量及高效氯氰菊酯残留量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以小麦品种'生抗1号'(对照)及其转反义trxs基因纯合株系为材料,测定了它们在种子后熟过程中硫氧还蛋白h(Trxh)、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以及呼吸速率等生理指标,以探讨转反义trxs基因小麦籽粒在后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为提高小麦耐储性探索有效途径.结果显示,在小麦后熟过程中,转基因小麦籽粒的Trxh活性、淀粉酶活性、蛋白水解酶活性和种子呼吸速率均比对照明显下降;后熟0~30 d,转基因小麦种子的Trxh活性、α-淀粉酶、β-淀粉酶、脱支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和种子呼吸速率平均比对照分别降低16.07%、31.64%、6.44%、21.63%、27.67%和52.90%.研究表明,反义trxs基因导入干扰或部分抑制了小麦内源同源基因的表达,致使小麦种子Trxh活性、呼吸速率和水解酶活性降低,从而延缓了籽粒储藏物质的转化速率,提高了小麦种子的耐贮藏性.  相似文献   

10.
以中华猕猴桃(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黄肉红心新品种‘东红’为材料,对其果实在常温和低温贮藏方式下的生理及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实硬度在2种贮藏方式下均呈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等4个品质指标均表现为先快速上升后维持在较高水平(低温贮藏下)或继续小幅上升(常温贮藏下)的趋势。总酸含量整体上均呈现逐渐下降之势,至果实软熟时稳定在0. 9%的水平。维生素C含量却在常温贮藏下基本呈逐渐上升之势,而在低温贮藏下大致表现为先上升后轻微下降。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在常温贮藏时上升较快,而在低温贮藏时上升非常缓慢。总体而言,‘东红’果实主要的生理和品质指标在常温贮藏2 ~ 3周后或低温贮藏9周后发生明显转变,果实进入可食用阶段;并且继续低温贮藏15周内还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品质,耐贮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番茄果实糖酸类物质的含量及比例直接影响其风味品质,前期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并提高其芳香品质。该试验为探究外源ALA对番茄果实发育及其糖酸品质的影响,以番茄‘原味1号’(Solanum lycopersicum cv.Yuanwei No.1)品种为试材,于第4穗果授粉后10 d果实表面喷施0、100和200 mg·L^(-1)的ALA溶液,分析ALA对番茄果实形态、果皮色泽及果实不同部位组织中糖、酸类物质组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源ALA溶液能显著促进番茄果实横径、纵径的增加,提高果实单果重,还显著降低果实硬度,促进果实软化,提升果实口感,并提高了果实V_(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果实不同部位组织(包括果肉、小柱和隔膜)糖类物质组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外源AL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包括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并有利于糖类物质向果肉中积累。(3)在有机酸类物质中,除酒石酸含量增加外,外源ALA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果实各部位组织中酸类物质含量,从而显著提高番茄果实果肉部位糖酸比,提升果实糖酸品质。研究发现,在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外源施用200 mg·L^(-1) ALA不仅能够促进果实发育及着色,提高单果重,提升果实的外观品质,还有利于果实糖酸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河西走廊不同产地‘赤霞珠’酿酒葡萄果实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河西走廊地区‘赤霞珠’酿酒葡萄核心品质指标,建立‘赤霞珠’酿酒葡萄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从张掖、武威、嘉峪关3个酿酒葡萄主产市的代表性果园采集6份‘赤霞珠’葡萄样品进行品质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确定‘赤霞珠’葡萄核心品质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赤霞珠’葡萄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赤霞珠’酿酒葡萄品质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性,张掖市国风葡萄酒庄园的‘赤霞珠’葡萄果糖、蔗糖、草酸、柠檬酸含量均高于其他地区,且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总酚、苹果酸含量在各产地中也均保持在最高水平。(2)相关性分析发现,葡萄果实葡萄糖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糖与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固酸比和糖酸比均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3)综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维生素C(Vc)、单宁、果糖和固酸比是‘赤霞珠’葡萄核心品质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赤霞珠’葡萄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为Y=0.0960×Vc含量+0.1611×单宁含量+0.2771×果糖含量+0.4568×固酸比(各指标含量均经过标准化处理)。研究发现,河西走廊地区‘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最佳产地是张掖市,果实Vc、单宁、果糖和固酸比是‘赤霞珠’葡萄的核心品质指标,以其建立的评价模型可用于‘赤霞珠’葡萄品质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平衡施肥对荒漠区黄冠梨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荒漠地区丰产期黄冠梨树生长发育特性、果实和叶片矿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探讨平衡施肥对梨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可为梨园确定合理的施肥水平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同一园区12年生黄冠梨为试验材料,设置低氮磷高硫(T1)、中氮磷中硫(T2)、高氮磷低硫(T3)3个处理,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当年生枝和叶片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但在连续施肥第2年后,T1促进了当年生枝条的生长,枝条长度和粗度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6.2%和11.4%.连续施肥2年后可以不同程度提高叶片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其中T1处理叶片Cu、Fe和Zn含量最高,T2处理Mg和B含量最高,T3处理P和Mn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实产量影响均不明显,但对果实品质有较大影响,处理2年后T2的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Vc)含量均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高出4.2%和7.1%,T3处理有机酸含量最高,而T1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Vc含量均低于对照.果实中Fe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果形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与单果质量、有机酸和V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含量与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有机酸和V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T2处理在保证稳产、丰产的前提下,又起到了改善果实品质的作用,可作为荒漠区黄冠梨生产中适宜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平韭2号’为试材,以白光(W)处理为对照(CK),研究白+红(WR)、白+蓝(WB)、白+绿(WG)、白+紫(WP)4种不同光质处理对韭菜碳氮代谢、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WR处理韭菜的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CK,而WB、WG和WP与CK无显著差异,但RuBP羧化酶(RuBPCase)活性均显著高于CK.各处理相比,总糖含量以WR最高,WP其次,WB和WG最低.WR下韭菜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显著高于CK,其余三者均显著低于CK,其中以WB最低,但蔗糖合成酶(SS)和淀粉酶(AMS)活性均以WB最高,WR最低,WG和WP的SS活性与CK无差异,但AMS活性显著低于CK.可见,增加红、紫光比例可促进韭菜碳的同化和转化,加速糖的积累.总氮、蛋白氮含量、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以WB最高,显著高于CK,但WB下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最低,显著低于CK;WR的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量、NR和GS活性最低,显著低于CK,GOGAT和GDH活性显著高于CK,且GDH在所有处理中最高;WG的全氮、非蛋白氮含量及GDH活性均显著低于CK,但蛋白氮含量、NR和GOGAT活性显著高于CK,WP的氮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呈现出与WG相同的趋势,且GS活性亦同样高于CK.说明增加蓝光、紫光和绿光可使韭菜氮代谢增强,而增加红光对蛋白质的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红光和紫光下韭菜生长较好,而蓝光则抑制其加粗生长,叶片较薄,单株生长量较低.紫光下韭菜的粗纤维含量最低,营养品质最优,因此,紫光对韭菜的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15.
以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品种‘H-1’为材料,研究有机栽培和生态绿色栽培模式对其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Vc、氨基酸、矿物元素和香气等果实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生态绿色栽培的‘H-1’中,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Vc含量比有机栽培的果实分别高出15.90%、26.30%和29.25%,其中Vc的差异最为明显;总酸含量与有机栽培种相差不大;有机栽培的‘H-1’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是生态绿色栽培种的1.69倍,且锌和钙的含量也高于生态绿色栽培,但钾元素含量相差不明显;生态绿色栽培的‘H-1’果实中可检出的果香成分比有机栽培多5种。研究结果表明栽培方式不同,猕猴桃果实品质表现出一定差异,可根据果实鲜食及加工用途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6.
打顶后施用生长素(IAA)和钾肥对烤烟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打顶(T1)、打顶(T2)、打顶 追施K_2SO_4(T_3)、打顶 涂抹生长素1次(T4)、打顶 追施K2SO4 涂抹生长素1次(T5)、打顶 追施K2SO4 涂抹生长素2次(T6)等6种调控措施对烤烟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打顶当天到打顶后30d,烤烟淀粉酶活性总体上表现为下降后又略有上升的趋势,转化酶(INV)活性则逐渐降低;2种酶活性均以T6最高,T1最低,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除T1外,各处理在打顶后的淀粉含量逐渐升高,总糖含量则呈现上升后又逐步下降的变化,至打顶后30d,淀粉和总糖含量均以T6最高,T1最低;随生育时期延长,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打顶后30d,T6的NR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均为最高;在打顶后30d,以T5的NR/INV比值最大。打顶当天在顶端涂抹生长素,同时追施K2SO4肥,可促进烤烟生长和碳氮代谢。  相似文献   

17.
在CO2浓度倍增(700μmol·mol-1)条件下,对补充5个不同低剂量的UV-B辐射对大棚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干重、鲜重,果实的紫外吸收物、可溶性糖、有机酸、Vc、番茄红素等含量,以及果实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2倍增能够明显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提高了番茄果实的紫外吸收物、可溶性糖、有机酸、Vc、番茄红素等含量以及果实的产量。在CO2倍增条件下,补充低剂量UV-B辐射可以进一步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提高番茄果实的紫外吸收物、可溶性糖、有机酸、Vc、番茄红素等含量,说明在CO2倍增的条件下低剂量UV-B辐射对番茄的生长有促进效应,但对果实的产量影响不大。当UV-B的辐射剂量为1.163kJ·m-2时,这种促进效应最明显,超过这一剂量时,UV-B辐射对番茄的促进效应开始减弱。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南方双季稻区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不同耕层(0~10和10~20 cm)土壤酸解有机氮组分及其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长期(36年)定位施肥试验田为平台,系统分析了单独施用化肥(CF)、秸秆还田+化肥(RF)、30%有机肥+70%化肥(OM)和不施肥对照(CK)下双季稻田0~10和10~20 cm土壤酸解有机氮及其组分氨基酸氮、氨基糖氮、铵态氮和酸解未知氮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全氮、有机碳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与CK相比,OM和RF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双季稻田0~10和10~20 cm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碳含量。OM、RF和CF处理双季稻田0~10和10~20 cm土壤酸解有机氮含量均显著高于CK,分别比CK增加10.7%~42.6%和12.2%~51.5%。与CF和CK相比,OM和RF处理显著提高了双季稻田0~10和10~20 cm土壤氨基酸氮、铵态氮、酸解未知氮和氨基糖氮含量。不同施肥处理稻田0~10和10~20 cm土壤酸解有机氮和非酸解性氮含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OM>RF>CF>CK。各施肥处理稻田0~10 cm土壤氨基酸氮、铵态氮、氨基糖氮和非酸解性氮含量均高于10~20 cm土壤。土壤酸解有机氮含量与土壤全氮、有机碳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RF和OM处理有利于增加双季稻田0~10和10~20 cm土壤有机氮含量,增强稻田土壤供氮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9.
硫对大蒜生理生化指标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硫对大蒜生理生化指标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硫含量8.41mg·kg^-1时,大蒜叶片硝酸还原酶、POD活性、光合色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较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CAT活性却是以土壤硫含量为7.92mg·kg^-1时最高;SOD活性以较低土壤硫含量6.45mg·kg^-1时较高.同时,土壤硫含量为8.41mg·kg^-1时,鳞茎中大蒜素、可溶性糖和Vc及蒜薹中大蒜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3.67%、23.75%、68.82%、40.95%、3.45%和7.45%;较高土壤硫含量9.48mg·kg^-1有利于蒜薹中Vc和游离氨基酸及鳞茎中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分别比对照高出15.17%、20.93%、6.49%和8.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