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监测大鼠小肠移植后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与排斥反应的关系以及肝小肠联合移植与单纯小肠移植后的变化异同。两组移植后分别于1、3、7……天同时取肠壁病理和组织化学标本对比,病理为常规HE染色观察, 一氧化氮合酶(NOS) 组织化学检查按Daw son 方法显示其活性。结果两组肠壁NOS的活性随移植后排斥反应加重而降低或消失, 单纯小肠移植比肝小肠联合移植变化明显。大鼠小肠移植后肠壁内NOS变化与排斥反应相关, NO 可以作为小肠移植后监测排斥反应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七味白术滴剂和七味白术提取物对抗生素联合番泻叶致菌群失调小鼠小肠黏膜超微结构和sIgA的影响。方法小鼠经头孢曲松钠和盐酸林可霉素加冰番泻叶灌胃造成菌群失调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即为自然恢复组)、七味白术散煎剂组、七味白术散滴剂组和七味白术散提取物组。治疗后,进行小鼠肠组织超微结构观察,小肠黏膜组织sIgA含量和黏膜上皮细胞内sIgA的表达检测。结果小肠超微结构显示,不同剂型七味白术散组均能明显改善模型动物小肠黏膜炎症病变和促进小肠肠道sIgA的增加。结论七味白术散能有效提高小肠肠道sIgA含量,修复损伤小肠黏膜免疫组织,减轻菌群失调腹泻。  相似文献   

3.
GLP-1(1~37) 诱导人类胚胎小肠 上皮细胞表达胰岛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类胚胎小肠的上皮细胞,应用胰高血糖素样肽 1 (glucagon-like peptide 1 (1~37),GLP-1) 诱导小肠上皮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免疫组化方法对分化的和未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 RT-PCR 检测胰岛内分泌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 . 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人类小肠上皮细胞,免疫组化证明细胞表达小肠上皮的标志物细胞角蛋白 18 和 19 ,同时细胞也表达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但无胰岛素表达 . GLP-1(1~37) 诱导小肠上皮细胞 6 天, RT-PCR 显示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型基因盒 1 (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1 , PDX-1) 、葡萄糖转运蛋白 2 (glucose transporter-2 , GLUT-2) 和胰岛素基因均有表达,免疫组化也检测到胰岛素阳性小肠上皮细胞 . 未用 GLP-1(1~37) 诱导小肠上皮细胞为对照的 RT-PCR 显示 PDX-1 、 GLUT-2 也表达,但无胰岛素 mRNA 和蛋白质的表达 . 研究表明 GLP-1(1~37) 能够诱导人类胚胎小肠上皮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 .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潘氏、杯状细胞都具有合成分泌多糖类物质的特性,先将小肠切片作PAS法染色,再进行胞质、服核复染。这样制作的切片标本,能直观地显示出小肠潘氏、杯状、上皮细胞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各自的形态  相似文献   

5.
影像学检查对小肠病变引起的出血较为困难,以致往往因延误诊断而失去手术时机。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可显示小肠的血管异常,因此是诊断小肠出血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但是常由于设备的限制而无法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此项检查。笔者应用一般基层医疗单位都具有装备条件的多功能数字化X线机完成多例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肠腺癌中Notch1、Numb、P53和P63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含有60例小肠腺癌(small intestinal adenocarcinoma,SIA)组织芯片中Notch1、Numb、P53和P63蛋白的表达情况,与9例正常小肠组织进行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小肠腺癌组织中,Notch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小肠组织,Notch1蛋白在小肠腺癌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肿瘤TNM分期相关,而与年龄和性别不相关。P53在小肠腺癌组织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为41.7%,P53在正常小肠组织中无表达。Numb蛋白在小肠腺癌组织和正常小肠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和77.8%,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Numb蛋白在小肠腺癌组织表达缺失率为31.7%。P63在小肠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5%,而在正常小肠组织中不表达。P53和Numb表达均与年龄、性别、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不相关。相关分析显示,小肠腺癌中Numb与Notch1,P53与Numb、Notch1表达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小肠腺癌组织中存在Notch1的过表达,且与小肠腺癌的进展相关,部分病例Numb蛋白表达缺失及P53突变,Numb-Notch1信号通路蛋白可能参与了小肠腺癌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最佳体位选择。方法 60例受检者口服对比剂充盈胃和小肠,随机分为2组:35例采取俯卧位,25例采取仰卧位。患者在60分钟内分4次口服总量2000ml 2.5%等渗甘露醇溶液,行256-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DCTE),平扫结束后行增强扫描,通过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测量肠腔宽度、肠壁厚度,对各组测量及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肠腔宽度、肠壁厚度方面,者二组无明显差异;49例小肠充盈程度为满意-较满意的受检者,俯卧位明显优于仰卧位;肠管分布、显示病变等方面,俯卧位也优于仰卧位。结论小肠MDCT造影行俯卧位检查更有助于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过去通常是将小肠壁剪开,洗净,浸入清水中观察小肠绒毛。我们作了如下改进: 1.不剪开猪小肠壁,而是将一段长约25厘米的小肠内壁外翻,使小肠绒毛全部外露; 2.反复水洗,去净食糜; 3.把一洁净玻璃试管(直径18mm,长180mm)塞入内壁已外翻的小肠内,使肠壁被撑展,然后用线将小肠两端结扎紧; 4.用医用注射器穿刺过小肠壁向试管内注满5%甲醛溶液; 5.浸于含5%甲醛溶液的标本缸中,石蜡密封瓶口。可观察到外翻出的内壁上密生绒毛。该标本的优点:显示小肠绒毛更为清晰,同时也保  相似文献   

9.
高山倭蛙消化道结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山倭蛙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柱状上皮,且固有膜中有丰富的复泡状腺;胃贲门部粘膜上皮无杯状细胞,PAS反应显示固有膜中有深红色颗粒分布,胃体中胃腺丰富;肠分为小肠、大肠、直肠3部分.小肠和直肠上皮中杯状细胞数量多.无尾类消化道结构与海拔高度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平滑肌对一些酸碱等化学物质较为敏感,其可能会影响小肠的肌电活动,进而影响小肠的运动。本研究试图探讨氢氧化钠(Na OH)、盐酸(HCl)、氯化钡(Ba Cl_2)对离体家兔小肠段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以期了解不同化学药物对小肠肌电活动的影响,为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本研究选取健康家兔,处死后取家兔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离体后进行恒温灌流,分别给予1 mol/L的Na OH溶液、1 mol/LHCl溶液、1 mol/L Ba Cl_2溶液,并选择相对应肠段作为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恒温灌流,对比各组小肠平滑肌电活动变化。研究表明,Ba Cl_2干预下,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收缩频率均高于对照组、Na OH组、HCl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 Cl_2组、Na OH组、HCl组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最大振幅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Ba Cl_2组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最大振幅均显著的高于Na OH组、HCl组(p0.05);Ba Cl_2组、Na OH组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负波最大振幅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HCl组(p0.05),Ba Cl_2组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负波最大振幅均显著的高于Na OH组(p0.05)。我们的研究初步表明:Ba Cl_2能显著的增强离体家兔小肠段平滑肌收缩功能,Na OH和HCl溶液会增强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最大振幅。研究显示Ba Cl_2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促使平滑肌强直性收缩,而Na OH和HCl酸碱类物质的刺激可使肠壁内神经元兴奋,促进小肠平滑肌的运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脏腑理论密切关注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以中医经典《内经》“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为基础,探讨心、小肠、肠道微生态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可能是心系疾病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途径之一,这一发现可能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出生后至成年小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氮能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的发育情况。方法取出生后7d、28d和60d小鼠小肠制作全层铺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分别显示ICC、氮能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的数量和形态。结果小鼠生后小肠ICC的数量明显增多,但单位面积细胞数量随小肠长度和面积的增加而降低,在生后28d达到成体水平。而氮能神经元和胆碱能神经元的数量生后即达成体水平,随年龄增加仅见神经突起增长、神经纤维增粗以及神经网络的密度变疏等改变。结论小鼠小肠ICC和胃肠壁内的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神经元的发育并非同步,ICC的发育成熟明显晚于ENS,提示出生后早期局部微环境更易影响ICC的发育与成熟,可能与部分婴幼儿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当代关于小肠粘膜柱状上皮细胞膜-骨架的结构模型,并阐明它们在营养成分吸收、粘膜栅、获得性免疫栅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与医学的关系。其膜-骨架作用受小肠肽调节,而小肠肽又受中枢调节肽调控。今后人们应从分子-细胞.组织进行多层次研究。这将有利于更深入地阐明它们在吸收、防御与炎症中的作用,并启迪对其它系统细胞膜-骨架的研究.且指导设计更有效的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当代关于小肠粘膜柱状上皮细胞膜-骨架的结构模型,并阐明它们在营养成分吸收,粘膜栅,获得性免疫栅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与医学的关系。其膜-骨架作用受小肠肽调节,而小肠肽又受中枢调节肽调控。今后人们应从分子-细胞-组织进行多层次研究。这将有利于更入地阐明它们在吸收,防御与炎症中的作用,并启迪对其它系统细胞膜-骨架的研究,且指导设计更有效的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15.
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是胃肠道运动的起搏细胞,本研究拟探讨在新生小鼠小肠的发育过程中ICC是否出现增殖。采用新生2d(P2d),14d(P14d)和24d(P24d)的小鼠小肠,采用BrdU腹腔注射,24h后取材,Kit和BrdU免疫荧光染色。Kit免疫荧光显示,Kit阳性的ICC在肌间神经丛周围呈网络状分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小肠上皮细胞调节性细胞容积减小(RVD)的过程,探讨参与RVD过程的离子通道机制.方法:将培养的人小肠上皮细胞暴露于低渗溶液, 利用电子细胞体积测量系统测定细胞平均容积变化过程和离子通道的参与过程;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人小肠上皮细胞上离子通道的表达.结果:人小肠上皮细胞具有良好的RVD功能; 其RVD过程可被氯通道阻断剂NPPB 和钾通道阻断剂四乙铵所阻断;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中等电导钙激活性钾通道(IK)的特异性阻断剂Clotrimazole (CLT) (1μmol/L)可以明显抑制细胞的RVD过程,而大电导钙激活性钾通道(BK)和小电导钙激活性钾通道(SK)的特异阻断剂iberiotoxin (100 nmol/L)和apamin (100 nmol/L)对RVD过程无任何抑制作用.RT-PCR的结果也显示, 人小肠上皮细胞只有IK表达, 而无SK和BK的表达.结论:人小肠上皮细胞具有RVD功能,RVD过程的完成有赖于氯通道和钾通道的平行激活, 而其中参与容积调节的钾通道是中等电导钙激活型钾通道IK.  相似文献   

17.
小肠是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器官,同时又是共生菌、寄生虫和致病菌的宿主场所。小肠的黏膜层构成小肠的天然性防御屏障,它通过分泌、产生各种天然性免疫分子限制共生菌、清除致病菌和其他病原性微生物。因此小肠又是人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免疫器官。主要介绍小肠中的一些天然性免疫分子,以及天然性免疫分子在控制肠道微生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移植小肠灌注和保存的方法。方法切取猪供肠后,采用100 cm左右高度、略加压法,经移植肠血管以15 mL/min左右灌洗速度持续灌注4℃ 3%羟乙基淀粉注射液、4℃生理盐水保存移植肠。移植前对保存的移植小肠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供肠总灌注时间为50.5±10.6 min;冷缺血时间为80.24±24.62min。组织学检查显示移植肠组织学没有明显改变。移植肠存活良好。结论采取上述方法在短时间内可以提供质量良好的供肠。  相似文献   

19.
《生物磁学》2008,(9):1803-1803
新华网6月3日报道: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小肠黏膜内存在一种免疫细胞,该细胞能监视病原菌是否企图通过小肠黏膜“深度侵犯”人体,并催生可合成抗体以抵御病原菌的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桃低聚肽(walnut oligopeptides,WOPs)对辐射小鼠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6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乳清蛋白组(0.44g/kg)、3个WOPs组(0.22、0.44、0.88g/kg),再将每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连续饮水干预不同溶液第14天,除空白对照组外所有小鼠全身照射3.5Gy剂量60Co-γ射线,分别在辐射后第3天和第14天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脂多糖(LPS)、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对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进行HE染色,观察其损伤情况,并用ImageJ软件测量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结果:辐射改变了小肠形态结构,显著降低了绒毛长度,增加了隐窝深度及血清LPS、DAO、D-乳酸水平(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预先补充或后期继续干预乳清蛋白和WOPs不同程度地改善了辐照小鼠小肠形态结构。辐射后第3天,与模型对照组相比,WOPs各剂量组小鼠小肠各肠段绒毛长度显著增高(P<0.05),隐窝深度、血清LPS水平、血清DAO水平及血清D-乳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辐射后继续干预乳清蛋白及WOPs至辐射后第14天,与模型对照组相比,WOPs中、高剂量组小鼠小肠各肠段绒毛长度显著增加(P<0.05),隐窝深度、血清LPS水平及血清DAO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DAO水平则是WOPs低、中剂量组显著降低。辐射后第3天和第14天,乳清蛋白组的效果均不显著。结论:WOPs对辐射小鼠小肠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