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环境污染除必须采取人工治理措施外,还必须充分发挥自然净化作用,才能取得经济合理和维护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目的。 绿色高等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环境污染起着明显的净化和改善作用。因为它们的生物产量高,占有很大的空间,有巨大的根、茎、叶面积作用于环境,并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收积累或降解作用;生活周期长,有较长的时间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与影响,同时吸收积累的污染物质不会在短期内转移释放到环境中;此外,大部分树木是以保护环境或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因而吸收积累的污染物不进入食物链对人产生危害。所以树木在保持和维护生态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Cd、Pb、Cu、Zn、As 5元素复合污染对农作物、苜蓿、树木吸收元素的影响,供试污染物浓度以接近国内外土壤环境标准值作为高剂量处理,结果表明,5种元素间存在交互作用,可提高作物对Cd、Pb、Zn吸收系数,籽实超出粮食卫生标准的超标率在低剂量处理时Cd为16.6~42.85%,高剂量时达16.6~71.42%.苜蓿茎叶中Cd、Pb含量超出饲料卫生标准,树叶中含量也有所增加,在中、酸性土壤上尤甚.  相似文献   

3.
研究Cd、Pb、Cu、Zn、As5元素复合污染对农作物、苜蓿、树木吸收元素的影响,供试污染物浓度以接近国内外土壤环境标准值作为高剂量处理,结果表明,5种元素间存在交互作用,可提高作物对Cd、Pb、Zn吸收系数,籽实超出粮食卫生标准的超标率在低剂量处理时Cd为16.6 ̄42.85%,高剂量时达16.6 ̄71.42%。苜蓿茎叶中Cd、Pb含量超出饲料卫生标准,树叶中含量也有所增加,在中、酸性土壤上尤甚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镉、铅、锌及其相互作用对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作物盆栽模拟试验(砂壤质褐土、pH值8.2)揭示:土壤中分别施入镉(CdCl2)、铅[Pb(CH3COO)2]或锌(ZnSO4)其影响表现为,植物各器官镉的含量超过对照植物的数倍至500倍。土壤镉浓度<5ppm和<10ppm分别造成某些蔬菜和水稻的污染。铅主要积累在植物根部,土壤铅污染对作物的影响较小。锌主要积累在植物叶片和根部,对水稻产生生长抑制的土壤锌浓度临界值不大于200ppm,此浓度对旱作无影响。土壤中同时施入镉和铅,植物对镉的吸收增加。而土壤中镉的增加却减少了植物体内铅的含量。土壤中由于镉、锌或铅、锌相互作用的结果,水稻对它们的吸收都有增加。在旱地土壤锌浓度的增高,降低了植物对镉、铅的吸收。镉、铅、锌同时施入土壤由于相互作用的结果,除锌之外,植物对镉、铅的吸收有明显下降。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要看它们的含量及其存在形态,而且要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或拮抗)特点。  相似文献   

5.
木本植物对大气重金属污染物耐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污染现场调查研究、试验研究和单一毒物接触试验的大量数据基础上,论述了木本植物对大气重金属污染物一一铅、镉、铜、锌的耐性。查明了大气重金属污染物引起叶片可见伤害症状需要很高的剂量。糖槭以2000ppm硝酸铅溶液浸泡涂抹枝叶,三天后出现轻度可见伤害症状,叶中铅积累量高达802ppm。旱柳以500ppm氯化镉溶液浸泡涂抹枝叶,叶中积累量达66ppm,十天内未出现可见症状。大气重金属污染物——铅、镉、铜、锌对叶片造成的急性伤害症状是相似的,而与土壤中相同污染物引起的急性伤害具有差别。木本植物对大气重金属污染物的耐性很强,在以大气重金属污染为主的复合污染现场,一些幼龄树木的叶片吸铅量达500—800ppm,超过背景浓度的120倍;吸镉量10—18ppm,超过背景浓度的139倍,吸铜量100—239ppm,超过背景浓度的5—12倍,吸锌量500—700ppm,超过背景浓度的9—20倍只出现较轻的受害症状。在相对清洁区,对幼树叶片进行单一毒物接触试验,一些主要绿化树木的叶片吸铅量达200—600ppm,吸镉量20—60ppm并不出现可见症状。木本植物对大气重金属污染物具有较强的耐性,因而为生物防治大气重金属污染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矿区绿化树木对镉和锌的吸收与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南京某矿区11种树木的重金属吸收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树木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因树木种类、部位及重金属种类的不同而异.法国冬青对Cd的含量、富集和转运系数均高于其它树种,可以植物萃取方式修复土壤污染.Cd主要积累在树木根部,树木不同器官对Cd积累能力的总趋势为根>叶及枝>树皮>树干;而Zn更多地积累在树木地上部(叶和枝)而非根部.11种树木对Cd和Zn的富集系数均<0.2.树木对Cd和Zn的转运系数差异显著,总体上是Zn>Cd.  相似文献   

7.
东北主要造林树种的营养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测定了东北地区9个主要针阔叶树种的营养元素含量和季节动态,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各树种之间的营养元素相互关系。从而证明了N,P,Ca是植物重要的临界营养元素,Fe和Mn是表土中高度积累元素,树木对前者的吸收与土壤表土中含量有关,而对后者则表现相对的独立性和选择吸收能力。从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利用角度考虑,红松与胡桃楸混交,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硬阔叶树与软阔叶树混交,针阔叶树之间混交或白桦与其它各树种混交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广东鼎湖山马尾松年轮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是我国目前造林数量最多的树种之一 ,研究其体内各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变化及相关性关系有助于了解该物种的选择性吸收、积累和分配各种元素的能力 ;而且对年轮元素含量的分析使我们有可能研究树木生命史中内外因子的变化对树木的元素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同时 ,植物元素的含量又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区域的烙印 ,因此 ,此类研究对区域植物地球化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 材料和方法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境内 ,距广州市 86km ,位于 2 3°0 8′N ,112°35′E ,地处南亚热带的南缘。马尾松采自…  相似文献   

9.
Ma Q  Yu WT  Zhou H  Xu YG  Chen JN  Chen GJ  Liu SY  Deng L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8):1933-1939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追施氮肥对2年生桉树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及养分浓度与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追施氮肥使桉树生物量增加24.2%,其中树枝增幅最高,为38.2%,树叶最少.追施氮肥显著促进了桉树对养分的吸收,其增幅顺序为PKNMgCaSi;叶片中N、P、Mg、Si含量最高,K在树干中的贮量最大,树枝部位的养分浓度与贮量增加最为显著.桉树N、P、K养分以内循环为主,叶片凋落前分别有73.8%、79.1%和72.9%的N、P、K养分被转移到植株体内,其外循环量仅为全树贮量的14.8%、7.7%和8.6%;Ca、Mg、Si养分则以外循环方式为主,其中Ca最明显,树叶中89.2%的Ca随叶片凋落,其外循环通量占全树Ca总贮量的25.9%.  相似文献   

10.
地衣对重金属的累积效应用于大气监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采自不同污染区的3个种共18个地衣样本作为试验材料,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中铅、镉的含量,评估环境质量。结果表明:铅是其中两个样点中的重要沉积物,在各地衣样品中有不同程度的积累,离子积累的浓度与污染源的相对位置具有直接的关系。根据累积浓度不同,可以推测当地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小型湿地模拟实验, 研究不同Cd、Pb水平对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生长、重金属及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试验浓度范围内Cd(0.01-0.2 mg·L-1)、Pb(0.02-2 mg·L-1)处理对水芹菜生长有促进作用, 水芹菜叶绿素含量基本不受Cd、Pb处理的影响。随着Cd、Pb处理浓度的增加, 水芹菜各组织中Cd、Pb含量相应增加, 但富集能力呈下降趋势。Cd在水芹菜不同组织中的积累情况为: 根>茎>叶柄>叶, Pb在水芹菜不同组织中的积累情况为: 根>叶>叶柄>茎, 水芹菜对Cd的富集能力大于Pb, 并且Cd向地上部转移的能力亦大于Pb。当Cd浓度为0.01 mg·L-1时, 水芹菜可食用部位的Cd含量超出国家食品卫生限量标准(0.2 mg·kg-1, GB2762-2017)约1倍, 相反, 当Pb浓度为2 mg·L-1时, 可食用部位的Pb含量仍未超过国家食品卫生限量标准(0.3 mg·kg-1, GB2762-2017)。Cd、Pb处理影响了水芹菜营养元素的吸收。营养元素与Cd、Pb之间的相关关系表明, 水芹菜叶片、叶柄中Cd与Mg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叶片中Pb与Cu、Zn、Fe、Mn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叶柄、茎中Pb与Mn呈极显著正相关。值得一提的是, 水芹菜叶片中Cd、Pb均与Ca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表明水芹菜叶片对Cd、Pb的吸收均能促进其对Ca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植物根对土壤中PAHs的吸收及预测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凌婉婷  朱利中  高彦征  熊巍 《生态学报》2005,25(9):2320-2325
研究了多种植物根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吸收作用,阐述了根系吸收与土壤污染强度、污染物性质、植物组成等的关系,并用实验数据检验了限制分配模型对植物吸收土壤中PAHs的预测性能。供试土壤中菲和芘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457和0~489mg/kg;45d后,随土壤中菲和芘浓度提高,根中菲和芘含量明显增大,根系富集系数则减小。不同植物根中菲和芘含量和根系富集系数与根的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由于芘的Kow较大,同种植物根中芘含量、芘的根系富集系数则远大于菲。经45d处理,尽管土壤中菲浓度变化很大(从不足1mg/kg到约45mg/kg),限制分配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供试植物根中菲的含量,黑麦草和菜心根中菲含量的预测误差低于81%。作为限制分配模型预测植物吸收的关键参数,不同植物根吸收菲的αpt值与根脂肪含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SO_2是我国当前主要的气体污染物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污染环境中,几种植物叶片对 SO_2的吸收以及它们在形态结构上的变化趋向和适应特征,进而探讨了叶片组织结构特征及其对 SO_2的抗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树之美     
金凌 《生命世界》2014,(6):92-93
正在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上,生长着林林总总的树木,它们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环境,还满足了我们生存上的多种需求。树木繁多的土地,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美丽画卷,是我们心中的美丽乐园,同时也是摄影爱好者们的最爱!在我的旅途中,常常会被沿途千姿百态的树木深深地吸引着。它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那富有张力的树枝向四周伸展开来,吸收着阳光、雨露,接受着狂风暴雨的洗礼,让自己不断地成长。通常我都会尝试用不同的视角去拍摄好它们。旅途的辛苦,幸亏有树带给了我心灵上慰藉!一年四季中,树总是呈现出不同的美态:春天,树枝上长满了翠绿的嫩叶;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金黄的树叶随风飘  相似文献   

15.
木本植物对大气气态污染物吸收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工作目的与意义 植物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和枝条上的皮孔,可将大气污染物吸收入体内。在体内通过氧化还原过程进行中和而成无毒物质(即降解作用),或通过根系排出体外,或积累贮藏于某一器官内。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这种吸收、降解和积累、排出,实际起到了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一般情况下,植物吸收一定数量的大气污染物后,并不表现出异常的反应。而只是在超过其生理上的忍受限量后,才表现出可见的或不可见的症状。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这一生  相似文献   

16.
周希琴  吉前华 《生态学杂志》2005,24(9):1048-1052
研究了铬胁迫对玉米(6个品种)种子萌发初期一些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及各种生理指标与幼苗铬积累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铬处理浓度的加大而玉米种子萌发率逐渐降低,幼苗株高、根长、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均逐渐降低;脯氨酸、吸收铬量、可溶性蛋白质、超氧负离子、丙二醛含量逐渐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逐渐增加,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在不同品种玉米中差异较大;所有供试玉米品种中,丙二醛含量、CAT和SOD活性与幼苗铬积累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玉米品种对Cr3+毒害的反应表现不同,存在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7.
根系吸水是树木水分关系的重要环节,在树木生理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层土壤中的水资源含量一般相对较高,常可为树木生长供给大量水分,并在旱季保障其生存与正常生长。因此,了解树木对深层土壤水的吸收利用特征与机制,可帮助深入认识树木与环境的互作机制、树木的生长与生存策略、物种间的共存与竞争机制等内容,同时还可帮助构建既能降低外部水资源投入,又能避免水分生态环境负面效应的人工林绿色栽培制度。基于已有研究,该文对树木吸收利用深层土壤水的特征与机制进行了综述。首先,探讨了深层根系和深层土壤的界定,指出对于除寒温带针叶林以外的其他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可以1 m作为树木深根系和深土层的平均划分(参考)标准,并明确了全球范围内树木深根系的成因。其次,对已有研究中观察到的树木对深层土壤水的吸收利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从深根系性状调节、整株水力特性协调两方面探讨了树木高效吸收利用深层土壤水的机制,如可通过深根系的空间、时间和效率调节策略来促进对深土层水分的吸收。最后,提出了树木利用深土层水分对人工林培育的几点启示,包括水分管理中应使林木适度利用深层土壤水,选用合适的灌水频率、合理的树种混交能促进深层土壤水分储库"缓冲"作用的发挥,基于树木土壤水分利用深度的间伐木选择技术等,并指出了该领域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9):885
根系吸水是树木水分关系的重要环节, 在树木生理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层土壤中的水资源含量一般相对较高, 常可为树木生长供给大量水分, 并在旱季保障其生存与正常生长。因此, 了解树木对深层土壤水的吸收利用特征与机制, 可帮助深入认识树木与环境的互作机制、树木的生长与生存策略、物种间的共存与竞争机制等内容, 同时还可帮助构建既能降低外部水资源投入, 又能避免水分生态环境负面效应的人工林绿色栽培制度。基于已有研究, 该文对树木吸收利用深层土壤水的特征与机制进行了综述。首先, 探讨了深层根系和深层土壤的界定, 指出对于除寒温带针叶林以外的其他主要森林植被类型, 可以1 m作为树木深根系和深土层的平均划分(参考)标准, 并明确了全球范围内树木深根系的成因。其次, 对已有研究中观察到的树木对深层土壤水的吸收利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并从深根系性状调节、整株水力特性协调两方面探讨了树木高效吸收利用深层土壤水的机制, 如可通过深根系的空间、时间和效率调节策略来促进对深土层水分的吸收。最后, 提出了树木利用深土层水分对人工林培育的几点启示, 包括水分管理.中应使林木适度利用深层土壤水, 选用合适的灌水频率、合理的树种混交能促进深层土壤水分储库“缓冲”作用的发挥, 基于树木土壤水分利用深度的间伐木选择技术等, 并指出了该领域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太原地区某些植物净化二氧化硫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研究某些树木和农作物(以下简称植物)对SO2的净化潜力来评价太原地区大气环境容量中的生物净化参数。内容包括三部分:植物年生物量的调查;用人工模拟熏气试验测定植物吸收SO2的强度和吸收转运周期;以及该地区植物净化SO2潜力的估算。太原地区树木叶片的年生物量约18万吨.树叶平均吸收SO2的强度为1.9%。SO2在树叶中的吸收转运周期约30天。树叶旺盛生活期约90天,相当于三个周期.由此计算可得本地区树木叶片每年吸收SO2的总量约一万吨。郊区农作物年生物量总计为25万吨.农作物吸收SO2的强度为0.45%.SO2吸收转运周期为20天。作物旺盛生活期为40天,相当于两个周期。计算得出本地区农作物吸收 SO2的总量约两千余吨。把树木和农作物年吸收SO2量之和,作为全年植物净化SO2的总量,约1.2万吨。在所研究的525平方公里范围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内的植物每年净化SO2的最大潜力约为24吨。在加强污染源治理和控制排放的前提下,利用植物净化大气S02是一条经济、简便和有效的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木耳菜在4种土壤中对Cs的吸收与转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类型是Cs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盆栽试验,将木耳菜分别移栽在紫色土、水稻土、红壤和黄壤土中,待3叶期,分别施加不同浓度的Cs[0、20、40、80、120mg·kg~(-1) CsCl]处理10、20、30d后取样,分析木耳菜在4种土壤中对Cs的吸收与转运差异,探讨不同土壤类型、土壤pH值以及速效钾含量对木耳菜富集Cs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不同土壤类型中木耳菜的Cs含量均与Cs施加浓度和处理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植物各器官间Cs积累量大小依次为根叶茎,表明木耳菜的根、茎、叶在不同类型土壤中均能积累Cs,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其吸收量随Cs施加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但以根部的富集能力最强、积累量最大。(2)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和不同处理时间段,木耳菜对Cs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其富集与转运能力随着Cs施加浓度的增大以及处理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增后减,其地下部分富集系数显著高于地上部分,且黄壤土中木耳菜对Cs的富集能力明显高于其它3种土壤。(3)土壤中的钾含量和pH值影响木耳菜对Cs的吸收和富集,与紫色土、水稻土和红壤相比,黄壤土中的速效钾含量较低,pH适中,在不同处理时间段,木耳菜在黄壤土中对Cs的富集效率都最高,表明土壤中低含量的速效钾以及适中的pH值更利于木耳菜对Cs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