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介绍应用Vero-E_(?)细胞直接从EHF抗原阳性的褐家鼠肺中分离出EHFV-R_(36)株。形态学鉴定符合EHFV,并见到典型的颗粒性EHFV包涵体和大小形态类似的EHFV样颗粒。分离毒株经EHFV单克隆抗体分析,R_(36)株EHFV的抗原谱不同于我国的R_(22)株,它既带有家鼠型R_(22)株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同时又具有野鼠型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陈株、L_99和SR_11株按种传代淋巴细胞克隆株Ly-A_6后第5~7日观察到CPE,开始时受感染细胞浆内颗粒增多,细胞圆缩、聚积成堆,随后细胞膜模糊不清,2~3天脱落,同时制片IFA检测到胞浆内特异性荧光颗粒,以上结果能被EHF免疫血清所中和。接种病毒后的细胞单层用l%甲基纤维素加维持液覆盖,第6日吸去覆盖液,加5%甲醛-1%结晶紫固定染色可见到明显的PFU。EHFV致病变细胞株的染得将为病原学研究提供了优越的基质细胞。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s)—9—(2,3-dihydroxypropyl)adenine(简称(s)-DHPA)对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J_(10)株感染小白鼠乳鼠的影响。实验表明,两个(s)-DHPA治疗组感染乳鼠的发病率(44.44%、55.17%)和感染率(44.44%、55.17%)均较对照组的发病率(83.33%)和感染率(86.96%)明显降低。实验结果提示,(s)-DHPA具有一定的抑制EHF病毒在小白鼠乳鼠体内复制的作用,为临床开发治疗EHF的抗病毒新药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细胞中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抗原部分弥散及其原位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尸检及活检材料。以不同固定液、不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等对细胞中的EHFV抗原进行了检测。用目前我国自产的六种单克隆抗体(McAbs)单用或混用,只能定位出固定及时,近期保存标本中的抗原。在长期保存的尸检标本上及延期固定的活检标本上,光镜及电镜下均可见抗原有明确的弥散现象。用多克隆抗体(PcAb)配合高级敏感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可显示保存近三十年的陈旧尸检蜡块切片中残存的部分抗原。不同的固定剂、固定时间、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清除内源酶的时间及病期都对定位EHFV抗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流行性出血热R22和A9株病毒培养,同位素标记及核酸提取的初步研究,並获得了该病毒核酸的3个片段即L、M、S、分子量分别约为:3.8、1.9和0.86×10~5道尔顿,不论用20~70%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的病毒,或用30%蔗糖垫层离心的粗制病毒,均获同样结果,但多数情况下,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时,除病毒峰外,还发现主要由细胞组份(即线粒体和核糖体等)组成的另一峰,并经常影响病毒RNA的提取,对如何获得纯净病毒及其核酸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实验结果揭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在酸性条件下可导致感染细胞发生融合,细胞间隙消失,细胞界限不清,细胞和细胞连在一起,形成多核的巨细胞体,姬姆薩染色比未融合细胞浅。融合液(Eagle’s基础培养液,含0.2%BSA,20mmol/L HEPES),用1.0NNaOH调pH至5.0—6.0时,细胞融合最甚,几乎所有的感染细胞都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细胞培养、免疫荧光及电镜技术研究了B淋巴母细胞对EHF病毒的易感性。结果表明EHF病毒可在该细胞中增殖。感染细胞无明显细胞病变,在形态上与对照组无差别。虽然大部分感染细胞呈现明亮病毒抗原荧光,但在电镜下却难以找到完整的病毒颗粒,仅在扩张的囊泡中发现一些性质待定的微丝样物质。人B淋巴母细胞持续感染的建立,提示患者外周血中大量出现的异型淋巴细胞可能允许EHF病毒在其中复制。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自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液中分离的EHF病毒浙10株,感染长爪沙鼠肾单层细胞,经培养后,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生物制品法规要求研制成灭活疫苗。取1ml经肌肉免疫家兔,6天后即可在血液中检出荧光抗体,至第14~21天为最高峰,荧光抗体效价可达320~2560。经活EHF病毒攻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保护率达90%以上。疫苗经1:10或1:30稀释后免疫家兔,荧光抗体阳转率仍达100%,但抗体滴度明显降低。肌肉接种优于皮下接种。本研究证明,甲醛灭活EHF病毒可破坏血凝素活性,从而影响疫苗血凝抑制抗体的产生,可能也会影响中和病毒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13.
1984—1985年,从安徽省EHF疫区收集78只狗肺,用IFAT检测,5只EHF抗原阳性,阳性率为6.4%,并从EHF抗原阳性的狗肺中分离到两株EHFV,从而首次证明狗可自然感染EHFV。狗有捕食鼠类的习性,与人接触密切,其传播EHF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蚀斑形成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已有报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能在Vero-E6细胞上形成蚀斑。由于蚀斑试验和蚀斑减少试验用于测定病毒滴度及中和抗体效价较其它方法准确,且特异性高,适用于测定出血热病毒间抗原性差异,感染或免疫后中和抗体水平。但由于EHFV在细胞内繁殖培养时间较长,蚀斑形成的细胞培养条件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尚未见成功的报道。我们基本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主要经过啮齿动物,特别是鼠类传播的人畜共患急性病毒性疾病。在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中,是一级实验动物应排除的病毒,必须进行定期监测,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实验动物质量。本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小鼠进行血清病毒抗体监测。实验动物计有昆明种、BALB/C、C3H、C57BL/G、615和NIH小鼠,均来源于成渝两地医学单位,开放环境中饲养;自眼眶采血,分离血清;抗原细胞片来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羊抗兔免疫血清由四川省卫生防疫站提供;羊抗鼠IgG荧光抗体购自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批号8901);…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结构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德新  宋干 《病毒学报》1990,6(2):99-105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S片段核蛋白 (NP)编码基因保守核苷酸序列 ,合成了一对引物 ,扩增出编码核蛋白的 5 90bp碱基。扩增的II型产物存在限制性内切酶PstI的酶切位点 ,而I型产物不存在。因此 ,用酶切扩增产物的方法达到病毒分型的目的。试验提取 8份鼠脑传代毒种 ,1份细胞培养物和 2 5份病人血清中的出血热病毒RNA ,同时做 6份正常人血清对照 ,经逆转录PCR酶切分型。试验结果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IFA)分型结果相一致 ,可特异地对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18.
梁米芳  宋干 《病毒学报》1989,5(3):217-224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对乳地鼠的致死性感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柴建国  姚楚铮 《病毒学报》1991,7(3):231-234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了两株从病人体内新分离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114株和435株对乳鼠的致病特点,并在感染的乳鼠脑内找到了EHF病毒。免疫荧光检查发现,病毒抗原广泛存在于感染鼠的脑、肺、肝、肾等脏器。脑内和腹腔两条感染途径的比较发现,病毒抗原在上述脏器中的分布基本一致,但前者脑内的病毒感染滴度较后者高一个对数单位。对病毒的动态观察发现,EHF病毒首先在乳鼠腹腔感染6小时后的腹腔巨噬细胞(Mφ)中分离到、并持续阳性;病毒血症出现在感染后2天,随之在脑、肺、肝、肾和脾脏中查到。以上结果表明:EHF病毒对乳鼠具有广泛的嗜性,脑内感染途径能获得较高滴度的感染性病毒。提示EHF病毒在鼠mφ中增殖并携带至全身播散,可能是造成乳鼠全身性弥漫性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