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合作,即将推出并发行一部以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的篇幅约200页的画册──《热河生物群图鉴》(以下简称《图鉴》)。这是中国科学院首次以图册的形式向公众展示著名的热河生物群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年来,我国的古生物学研究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在国际知名的学术刊物《Nature》和《Science》上每年都有近10篇关于我国古生物化石研究的论文发表。今年初,《Science》杂志与新华社合作,发表了长达9页的专文,介绍我国古生物研究…  相似文献   

2.
雷锡霞 《化石》2002,(1):27-29
2001年11月29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学1 +1”节目播出了该节目主持人覃勇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博士的现场采访谈话 ,谈话内容十分广泛 ,涉及不少古生物学的一般知识 ,特别是包括了不少关于该所在辽西热河生物群研究方面的情况。热河生物群是在白垩纪早期(距今一亿两千万年左右)分布在东亚地区 ,特别是我国的冀北、辽西地区的、一个十分繁盛的中生代生物群。因为拥有保存精美的植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约20个大的门类的古生物化石 ,从而使得冀北—辽西地区成为该地质时期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宝库 ,被人们比喻为中国的“白垩纪公园”。众所周知 ,最近一些年来 ,这一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享誉世界的科研成果 ,特别是其中大量恐龙、鸟类、哺乳类、开花植物等重要的化石发现 ,引起了广大公众的浓厚兴趣。周忠和博士现在担任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有关热河生物群研究项目的负责人。我们从他和覃勇的谈话种摘录了部分的内容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叶剑  王原 《化石》2002,(1):30-30
近年来 ,我国的古生物学研究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以及内蒙古东南部“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和研究 ,一次次震惊了世界古生物学界 ,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热河生物群相关的研究 ,近几年来仅在国际著名的科学杂志《Science》和《Nature》上 ,就已发表了近20篇重要论文。中华龙鸟、孔子鸟、华夏鸟、三燕丽蟾、张和兽、辽宁古果等重要化石的名声也不胫而走 ,引起世人极大的关注。在此背景下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1年11月出版了一部反映优秀学术研究成果的精美画册———《热河生…  相似文献   

4.
《Acta Botanica Sinica》2001,43(2):201-209
根据中国第四孢粉数据库提供的641个表土孢粉资料,利用孢粉生物群区化方法,建立了具有686个孢粉类群、31类植物功能型和14种生物群区的孢粉生物群区化模型。经过检验,该模型在模拟中国生物群区、生物群区垂直分异和水平梯度分析方面均取得理想结果。模拟已实现了计算机程序化,为重建过去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群区和古气候分析,提供客观、准确的模型工具。  相似文献   

5.
表土孢粉模拟的中国生物群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库提供的 6 41个表土孢粉资料 ,利用孢粉生物群区化方法 ,建立了具有 6 86个孢粉类群、31类植物功能型和 14种生物群区的孢粉生物群区化模型。经过检验 ,该模型在模拟中国生物群区、生物群区垂直分异和水平梯度分析方面均取得理想结果。模型已实现了计算机程序化 ,为重建过去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群区和古气候分析 ,提供客观、准确的模型工具。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生物学会于1929年8月在北京成立。弹指一挥间,2019年我们迎来中国古生物学会90华诞,这是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具有悠久历史的学会之一,在中国古生物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可喜可贺。90年来,中国古生物学会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经过数代古生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中国的古生物学研究和中国古生物学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成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凝聚力强、学术活跃、国际合作广泛、拥有数千名会员的全国古生物工作者学术共同体。90载砥砺奋进,学会在促进学科发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举荐、教育教学、科学普及以及化石保护等领域硕果累累,在推动学科发展、服务广大会员、面向国家需求,建言献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前言     
2009年中国古生物学会迎来了成立八十周年华诞.经过80个春秋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古生物学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为数不多且具有悠久历史的自然科学学术团体.成为国际古生物学协会具有重要影响的一员,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在团结广大会员、组织学术交流和服务社会、弘扬科学文化以及科学普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80年来,我国广大古生物学工作者瞄准国际学术前沿积极创新进取.  相似文献   

8.
消息报道     
国际古生物协会瓦利塞秘书长7月19日致函中国古生物学会尹赞勋理事长,来函称:国际古生物协会执委会已同意接受中国古生物学会包括所属的中国孢粉学会和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入会。中国古生物学会现在是国际古生物协会的团体会员。除将指派代表参加国际古生物  相似文献   

9.
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瓮安生物群研究概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近年来 ,在中国贵州省中部瓮安磷矿的震旦系陡山沱组磷块岩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新元古代化石生物群——瓮安生物群。自 1 986年至今 ,我国古生物学者相继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了有关该化石生物群的论文 2 0余篇。该化石生物群主要包括底栖的多细胞藻类、蓝藻和细菌化石 ;浮游的大型带刺疑源类化石及一些可疑的动物化石。描述的属种已超过 50个 ,虽然其中部分动物化石的亲缘关系值得再深入的研究 ,但这个在磷块岩中立体保存且属种丰富的化石生物群将为新元古代生物多样性和早期生命多细胞化的研究提供极有价值的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10.
国际古生物协会是1933年7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第十六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成立的,她的宗旨是为了促进和协调国际古生物学的合作并鼓励古生物学各科知识的结合和综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国际古生物学家协会开展了许多活动,兹简单地列出部分项目如下: (1) 出版机关刊物Lethaia,国际性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杂志;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生物学会的领导下,“尹赞勋地层古生物学奖”的评奖工作已进行了4次,表彰了一批在古生物学、地层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教学和野外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近年来,我国的古生物学、地层学工作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有些成果在国际古生物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涌现了一大批在古生物学、地层学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科技工作者。为此,中国古生物学会将于2005年4月在第9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期间进行第5届“尹赞勋地层古生物学奖”的评选和表彰活动。  相似文献   

12.
贵州台江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些澄江生物群、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的分子诸如Ottoia,Naraoia,Palaeoscolex ,Urokodia,Microdictyon ,Leanchio lia,Isoxys及anomalocarids等化石已被发现 ,凯里生物群的组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面貌的凯里生物群成为拥有 1 2个大类 1 2 0多个属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 ,其中动物化石已超过 80多个属 ,仅次于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和澄江生物群 ,居全球同类型第三位。其核心组成为非三叶虫节肢动物、水母状动物及棘皮动物。  相似文献   

13.
正值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5次学术年会于1989年4月21—25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内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320人,他们来自石油、煤炭、地质矿产、院校、博物馆和出版等系统和单位。美国古生物学会主席B.F.Glenister博士,英国古生物学会主席J.D.Hudson教授,国际地层委员会二叠系分会副主席澳大利亚J.M.Dickins博士,以及香港理工学院李作明先生应邀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14.
岛屿生物地理平衡理论已被初步证明能够运用于古生物地理学研究,但由于地质古生物学资源的局限性,目前运用这一理论对地史生物群进行相关研究主要表现在对相关问题进行检验。文章总结了对我国二叠纪华夏植物群进行岛屿生物地理平衡理论偿试性研究的各项成果,指出开展此项研究所需的地质古生物学基础和目前存在的一些缺陷,此外,还展望了岛屿生物地理平衡理论运用于地质古生物学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埃迪卡拉化石组成了全球埃迪卡拉纪地层中最具代表性的大型软躯体生物群落.根据其时代、化石种类以及岩性等,埃迪卡拉化石被划分为阿瓦隆、白海、纳玛三个不同组合.产自我国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纪晚期的石板滩生物群是为数不多保存在海相碳酸盐岩中的埃迪卡拉化石生物群.本文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网络分析等定量古生物方法划分出四个化石组合,检验...  相似文献   

16.
贵州早、中寒武世斗篷海绵科(Choiidae)的发现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描述了贵州遵义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生物群和台江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中保存完整的斗篷海绵科(Choiidae)中斗篷海绵(Choia)和小斗篷海绵(Choiaella)化石标本,共计2属2种2未定种:Choia zunyiensis sp.nov.,Choia sp.,Choiaella avata sp.nov.和Choiaella sp.。Choia分布很广.在我国下寒武统澄江生物群及北美中寒武统的四大生物群中均有产出。Choiaella原仅产于我国澄江生物群,凯里生物群中Choiaella的发现使其时代上延至中寒武世。贵州早、中寒武世斗篷海绵科的发现及研究为海绵动物的早期演化及古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7.
热河生物群的起源与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西朝阳丰富的化石资源 ,充分证明了 1.3亿年前 ,朝阳独特的地质结构和生态环境 ,促使陆生动、植物种群的大爆发 ,构成了当时地球物种的天堂 ,形成了“热河生物群”。自 2 0世纪中叶起 ,随着古生物化石的不断发现 ,使沉睡了 1亿多年的“热河生物群”重现生机和活力 ,为人类研究生物的起源、生物演化和地质变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白垩纪三大生物群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辽盆地白垩纪生物群发育,分布广,在盆地演化的不同时期,先后出现过热河生物群,松花江生物群和明水生物群。文中较系统地总结了每个生物群的主要特征,揭示了盆地内整个生物群发育的总体面貌,纵向演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物地层、生态环境、古气候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植物学通报》2006,23(2):151-151
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Palaeontological Congress)将于2006年6月17日~2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本届会议由国际古生物学协会(IPA)和中国古生物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承办。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古生物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自1987年8月8日至10日在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长岛宾馆举行.出席会议的除山东省的代表31人外,还有科学出版社、《古生物学报》编辑部、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等单位的有关同志.参加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工作会议的全体同志、长岛县人民政府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开幕式.中国古生物学会、湖北省古生物学会、江苏省古生物学会、安徽省古生物学会、山东省博物馆、长岛县人民政府的有关代表分别宣读了贺信.会议还分别介绍了8月底至9月初在我国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245项陆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