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辽宁早白垩世会鸟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辽宁朝阳大平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湖相地层中发现的会鸟化石一新种,窄脊会鸟(Sapeornis angustis sp.nov.)。尽管新种正型标本属于一亚成年个体,但除个体较小外,还在许多特征上很容易与属型种(朝阳会鸟)相区别。例如,不超过6枚荐椎,肱骨的三角脊和气窗均较细窄,三角脊远端的背突不显著尖锐,乌喙骨具有较长的肩峰突,叉骨枝较细,叉骨突较短,第一掌骨以及耻骨突均相对较短等。和始祖鸟以及其他已报道的会鸟标本一样,新种材料没有保存胸骨,肋骨上也未见钩状突起,推测这两种结构可能在个体发育的晚期才开始骨化,上述标本均为发育早中期的个体。会鸟新种的发现为这一基干的原始鸟类提供了新的解剖特征,并表明在会鸟的演化过程中存在个体的逐步增大以及一些形态特征的特化现象。这一新的发现还为分析早白垩世陆地生态系统的鸟类多样性增添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韩凤禄 《化石》2016,(1):79-80
2015年12月9日出版的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期刊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韩凤禄、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Catherine Forster,James Clark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联合报道了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地区晚侏罗世早期石树沟组发现的一新的基干角龙类化石——五彩湾花脸角龙(Hualianceratops wucaiwanensis),这是继发现当氏隐龙之后在该地区发现的第二种原始角龙,对于研究角龙类的早期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通报》2014,(10):57-57
<正>日前,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毕顺东、王元青和孟津等研究人员,根据在中国发现的6件1.6亿年前的哺乳动物化石证据,命名了神兽、仙兽2个新属的3个新种,分别是陆氏神兽、玲珑仙兽和宋氏仙兽。这些属种均属已绝灭的中生代哺乳动物类群"贼兽目"。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贼兽化石最早出现于晚三叠纪,在过去的170年中,  相似文献   

4.
1982年笔者等在陕甘宁盆地西南部进行生物地层的研究,对盆地中的志丹群划分和时代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为进一步确定地层时代、划分和对比问题提供生物学资料。 关于这个问题,历年来,尤其解放以后,不少地质队、石油队、科研和教学单位在此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含油层的普查勘探等等,对志丹群的层序划分和对比,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重要的地质资料,为进一步进行上述工作奠定了基础。我们这次的野外地质工作,主要在泾川以南地区,除对已知的化石点进一步详细采集外,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化石产地和层位,采集了介形虫、叶肢介、双壳、腹足、昆虫、鱼、植物、以及孢粉样品等  相似文献   

5.
蕉带羽叶属一新种(Nilssoniopteris hailarensis sp.nov.)化石采于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盆地的一个钻孔中(北纬47°58′,东经117°10′)。其层位属于下白垩统伊敏组。该种以其全缘的窄线形长叶为特征。叶片及脉序为带羊齿型,表皮构造为本内苏铁型。叶片着生于中脉上表面的两侧。中脉在下表面宽约3mm,但在上表面露出的宽度仅有下表面宽度的1/3。被报道的种在叶形方面与西欧威尔登植物群的 Nilssonioptetis beyrichii(Schenk)典型标本较为接近,但两者的角质层特征有明显区别。对此本文作了较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6.
辽宁早白垩世早期—鸟化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辽宁朝阳地区早白垩世早期一新的鸟类。这是继三塔中国鸟(Sinornis santensis)、燕都华夏鸟(Cathayomis yandica)之后报道的辽宁中生代第三种鸟化石,它的脊柱和腰带与始祖鸟和恐龙相似,但其肋骨又具有现代鸟类的性状,这是早期鸟类化石的又一新材料。  相似文献   

7.
辽宁铁岭盆地早白垩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铁岭盆地白垩系发育,1990年以来辽河油田公司在该区钻探了3口参数井,并在下白垩统采获了较丰富的孢粉化石,建立了3个早白垩世孢粉组合,自下而上为Cicatricosisporites-Concavissimisporites-Protoconiferus组合,Cicatricosisporites-Abdiverrucospora-Piceaepollenites组合以及Deltoidospora-Cicatricosisporites-Laevigato-sporites-Tricolpopollenites组合,分别产自九佛堂组、沙海组和阜新组。本文叙述了组合特征,通过与国内外孢粉组合的对比及特征分子的时代分布,确立了本区早白垩世生物地层层序及地质时代。孢粉植物群反映了温暖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8.
辽宁早白垩世早期一鸟化石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相似文献   

9.
记述产于辽宁省朝阳市早白垩世九佛堂组的一新反鸟化石。依据它所具有的Y形的叉骨;乌喙骨较宽且末端凹陷;胸骨侧突细长,并在远端扩大,将其归入反鸟亚纲。此外,依据新材料所特有的头骨结构,如吻长、粗壮;有具钩状的牙齿;额骨大而低等不同于其它反鸟亚纲鸟类的特点,建立新属新种:杨氏弯齿鸟Camptodontus yangi gen.et sp.nov.。新种隶属于长翼鸟科,与长翼鸟的某些特征相似。它的发现不但给反鸟类群增加了一重要新成员,同时也说明早期鸟类分化辐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依据一近完整的相关节的骨骼化石,记述了辽宁建昌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原始今鸟类一新属种:小齿建昌鸟(Jianchangornis microdonta gen.et sp.nov.)。新鸟个体较大,但从骨化程度分析,正型标本可能属于一亚成年个体。具有一些进步特征,如胸骨及龙骨突加长,乌喙骨具有发育的前乌喙突以及和肩胛骨关联的关节窝,叉骨"U"字型,愈合荐椎包括9-10枚荐椎,尾综骨短小,第二、三掌骨远端愈合,跗跖骨完全愈合等,表明新属无疑属于今鸟类。在以下特征组合上很容易和已知的早白垩世今鸟类化石相区别:齿骨上至少有16枚细小牙齿,从齿骨前端向后沿齿骨大部密集排列;肩胛骨强烈弯曲;第一掌骨粗壮,较其他掌骨宽;第一指长并且远端延伸明显超过第二掌骨;肱骨+尺骨+第二掌骨与股骨+胫跗骨+跗跖骨的长度比例约为1.1。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新属属于基干的今鸟类。新发现的材料第二、三掌骨远端愈合很好,但近端却未完全愈合,这一特征尚未见于其他已知鸟类,或许表明今鸟类腕掌骨的愈合和现生鸟类的跗跖骨一样是从远端开始的,不同于反鸟类和其他基干鸟类。建昌鸟的下颌还保存了一个前齿骨,这是继早白垩世红山鸟之后的另一例报道,可能进一步表明这一结构在今鸟类中曾普遍出现。新鸟肩带、胸骨和前肢的特征显示了和现代鸟类相近的飞行能力,其后肢、脚趾的比例以及趾爪的形态等显示和燕鸟、义县鸟等相似的地栖特征。保存于标本上的鱼类残骸可能显示了建昌鸟食鱼类的习性。今鸟类新属种的发现进一步表明,早白垩世这一进步鸟类类群的分化已不亚于反鸟类,湖滨环境在今鸟类的早期演化中确实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正> 长期以来,东北广大区域内未曾发现过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1984年,在吉林桦甸第一次发现了一个晚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地点(王伴月、李春田, 1990).1988年,辽河油田秦德荣同志将一件哺乳动物化石送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这是辽宁首次发现的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发现于辽宁沈阳以西大约37.5公里的大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九七九年,辽宁本溪市博物馆刘兴林等人在溪湖区三道岗洞穴堆积物中发现了一批哺乳动物化石.最近,笔者同高尚华、许振宏等同志对这个化石地点(E123°45′21″、N41°20′24″)进行了试掘.该地点的堆积物赋存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洞中.洞内堆积面积约15平方米,我们仅在距洞口约4米处挖了一个1米宽、2米长深达洞底仅1米的探沟.堆积物为褐黄  相似文献   

13.
辽宁早白垩世一新的反鸟化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记述了在辽宁朝阳地区,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一种新的小型鸟类。依据它所具有的以下几点特征:(1)胫跗骨远端髁间沟窄,远视内髁前缘较为平缓;(2)第四骨相对较为细弱;(3)坐骨近端向背方伸出一个显著突起;(4)胸骨侧突细长,并在远端扩大。本文将其归入反鸟亚纲(Enantiornithes)。此外,依据新材料所特有的,头骨及跗骨远端的结构,不同于其它反鸟亚纲鸟类的特点,本文建立了一鸟类的新属新种:郑氏波罗赤鸟Boluochiazhengi。最后,本文通过对新材料和现生鸟类在爪的形态,头骨结构等方面的比较后认为,Boluochia可能为一类以树栖生活为主,并较为凶猛的鸟类。  相似文献   

14.
浙江临海晚白垩世一翼龙新属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记述了发现于浙江临海晚白垩世一翼龙新属种,命名为临海浙江翼龙Zhejiango-pterus linhaiensis gen.et sp.nov.。其形态特征与美国堪萨斯州上白垩统Santonian阶产出的Nyctosaurus相接近,本将其归于夜翼龙科Nyctosauridae,地质时代为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浙江临海晚白垩世一翼龙新属种,命名为临海浙江翼龙Zhejiango-pteruslinhaiensisgen.etsp.nov。其形态特征与美国堪萨斯州上白垩统Santonian阶产出的Nyctosaurus相接近,本文将其归于夜翼龙科Nyctosauridae,地质时代为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16.
贵州毕节赫章县松林坡乡踏土村黑寨组采石场发现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重点研究了具有时代鉴别意义的貘化石。貘上颌牙齿及下颌骨尺寸的大小比较发现, 它与华南早更新世的山原貘最接近, 其地质时代应该为早更新世。赫章松林坡黑寨采石场是贵州境内目前发现的第二个早更新世化石点。此外,地层中出土的一件动物骨片, 其形状及片疤分布特点疑似经人工加工的骨制品, 提示贵州毕节地区早期人类活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产于党河下游地区的狍牛泉组下部地层中的叮当沟哺乳动物群。化石共计 1 1属 1 4种 :Palaeoscaptorcf.P .acridens、Palaeoscaptorsp .、Oligosciurusdangheensisgen .etsp .nov.、Tataromyscf.T .sigmodon、Karakoromysdecessus、Coelodontomysasiaticus、Parasminthusspp .、Cricetidaegen .etsp .indet.、Desmatolagusgobiensis、D .pusillus、Allaceropssp .、Schizotheriumordo sium和Parabrachyodussp .。党河鲜松鼠 (新属、新种 )的主要特征是个体较小而原始 ,下颌骨咬肌窝前缘达m2下方 ;冠状突前缘近于垂直 ,起于m2后部下方 ,颊齿齿冠很低 ,臼齿具明显的下内尖、下次脊和下中附尖 ,但无下中尖。上述化石的已知时代分布表明 ,狍牛泉组下部的叮当沟哺乳动物群的时代为早渐新世  相似文献   

18.
19.
《化石》2016,(2):74-75
正在近期出版的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期刊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课题组贺一鸣及其合作者联合报道了一件来自中国山东诸城库沟地区上白垩统王氏群发现的一件纤角龙类新材料:诸城坐角龙(Ischioceratops zhuchengensis)。该发现进一步扩展了纤角龙类的已知种群分异度和地理分布范围。纤角龙类是一群体型较小,四足行走的角  相似文献   

20.
根据发现于辽宁西部建昌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一件保存较为完好的标本,描述了原始今鸟类一新属种,李氏叉尾鸟(Schizooura lii gen.et sp.nov.)。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它较建昌鸟和古喙鸟进步,但又较热河生物群中其他已知的今鸟类原始。这一新种叉骨呈Ⅴ型,且具有一短的叉骨突,这是这一特征首次在早白垩世今鸟中发现。其胸骨加长,后缘无窗孔,且无很深的凹口。肱骨三角肌脊膨大,近乎达到肱骨长的一半。新鸟的头骨保存较好,显示其具喙的特征,前颌骨直接与额骨相关节。值得关注的是,这件标本首次展示了在中生代鸟类中,除扇形尾羽之外的第二种尾羽类型。新标本具叉形尾羽,中间分隔明显。对现生鸟类的研究表明,叉尾型的空气动力学效率比扇尾型要低,但在性选择方面具有优势。这一新的发现说明,在热河生物群生活的森林环境中,今鸟类的基干种类在尾羽性状上或许已经存在着不同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