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珍贵树种降香黄檀与印度檀香混交种植是当前华南地区人工林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本研究设置对照(不做处理)、铲草、施肥、铲草+施肥4个处理,研究抚育措施对林地土壤净矿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净铵化速率和氮素淋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处理0~10 cm土层在春、秋季有最大净氮矿化速率,分别为18.92、18.13 mg·kg^-1·month^-1;在春、秋季有最大硝化速率,分别为20.35、18.85 mg·kg^-1·month^-1;夏、冬季有最大铵化速率,分别为0.22、0.26 mg·kg^-1·month^-1;秋季的氮素淋溶最严重,为15.98 mg·kg^-1·month^-1,全年最大淋溶为86.69 mg·kg^-1.铲草、施肥、铲草+施肥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氮的净矿化和硝化速率,铲草、施肥、铲草+施肥处理年氮矿化量分别下降26.2%、16.1%、6.3%,年氮硝化量分别下降17.1%、16.6%、1.4%,同时也抑制了土壤铵态氮的累积.铲草、施肥、铲草+施肥处理全年氮素淋溶量依次减少25.2%、8.6%、6.1%.相对于铲草、施肥、铲草+施肥抚育措施,季节因素对土壤氮素矿化和淋溶过程的影响更显著.铲草、施肥、铲草+施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氮素硝化和铵化过程,减少了土壤氮素的矿化和淋溶损失量,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存和氮素的累积.  相似文献   

2.
多鳞铲颌鱼的生态适应性及地理分布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对多鳞铲颔鱼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及栖居河段的生态环境等所做的调查和研究,探讨了多鳞铲颌鱼的生态适应性及分布成因等问题。做为对北方寒冷气候的适应,多鳞铲颌鱼有蛰伏泉穴越冬的习性,越冬期近6个月;推测多鳞铲颌鱼是由原始鲃类演化来的,形成于更新世早期;现代分布状况可能是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李春晓 《化石》2019,(3):74-76
<正>1935年,北美长鼻类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巴尔博(E. H. Barbour)与化石收藏家施特恩贝格(G. F. Sternberg)合作发表了一种奇怪的长鼻类化石——索普氏颌铲象(Gnathabelodon thorpei,以下简称颌铲象),立即引起了研究者的轰动。当时国际古生物学界的权威奥斯本(H. F. Osborn),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年,不惜重墨,在其即将付梓的鸿篇巨著《长鼻类:世界乳齿象及真象其发现、演化、迁移、灭绝之专著》文末增辟补记,记载这一重要发现。奥斯本在文  相似文献   

4.
牙齿是古代样本中最易保存下来的材料之一,因此在人类学研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通过比较牙齿形态特征在群体中的频率,可揭示群体间的进化关系;而在个体层面上的遗传学研究,则可进一步揭示牙齿特征的形成机制和进化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新疆维吾尔族242个个体的38项牙齿形态特征,首先确认了新疆维吾尔族的牙齿形态特征表现为欧洲群体与东亚群体的混合性状,其混合程度与群体遗传学研究结果一致.其次,通过对各项牙齿形态特征进行两两相关分析,在相关性矩阵中发现3个主要表型模块,各模块分别代表相关性较高的牙齿形态特征.其中,铲形门齿、双铲形门齿及上颌犬齿近中嵴组成了一个主要模块.最后,本研究发现遗传变异EDARV370A与上述表型模块中的牙齿形态特征均呈显著相关.对该表型模块提取复合表型因子后,EDARV370A与该复合表型因子具有显著的关联性,并可以解释18%的表型变异度.说明同一遗传因素同时影响了多项牙齿形态特征.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3万年前在东亚出现的遗传变异EDARV370A是产生铲形门齿这一特征的重要因素.说明东亚现代人群所具有的铲形门齿特征可能是更新世晚期以后进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对于恐龙的突然绝灭,科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论.科学家们从澳大利亚的一个海岸悬崖峭壁上获得的恐龙化石也许能推论出一个通俗的、大家较能接受的理论.澳大利亚的恐龙和世界上其他地方已知的那些恐龙不同,它们生活在南极附近.在那里,一年中有三个月的极夜.  相似文献   

6.
最近从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收藏的动物标本中,发现下列四种鱼是四川鱼类新纪录:1.粗须铲颌鱼Varicorhinus(Scaphesthes)barbatus(Lin.)地方名:凤鱼。1982.Ⅺ.17.采于秀山县膏田乡簿刀沟。属酉水水系支流梅江的一条小山溪。标本60余尾,测量较大个体标本14尾。全长74—112毫米,体长57—89毫米,体重3.7—12.6克。背鳍条3,8;臀鳍条3,5。第1对鳃弓的鳃耙数左侧18—22/31—36,右侧为18—21/31—37。鳞式为4645V66.5??50。其主要特征是第1对鳃弓外侧鳃耙数较我国其它四种铲颌鱼的为少,须二对,吻须极短,颌须粗长,其长度大于眼径的1/2。生活于山溪流…  相似文献   

7.
生物石蜡法制片,在切片之前须将蜡块加热后焊接在木块上,然后再固定在切片机上进行切片. 通常以金属制成小蜡铲作为焊接工具.操作时将其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即可将蜡块焊接  相似文献   

8.
记述采自贵州省雷公山的大属1新种:铲形大Magalestes palaceu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馆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记述云南带叶蝉属Scaphoideus 4 新种,即铲茎带叶蝉S.shovelaedeagus sp.nov.,刺茎带叶蝉S.spinulosus sp.nov.,弯茎带叶蝉S.curvatureus sp.nov.和双突带叶蝉S.biprocessus 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板栗的开花结果习性与性别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罗田板栗早栗,中迟栗和羊毛栗等中迟栗和羊毛栗等开花结果习性及性别表现的观察研究,发瑞 武汉地区板栗幼旺树一年具有多次开花结果的特性,一,二,三次花分别集中于5月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并且一次花与二,三次的混合花序数量,着生部位及发育时间不等不同,表现为一次的混合花序主要着生在结果枝的上端,数量少,而二,三次花的混合花序从结果枝基部至顶均可形成,发育时间短,数量多,且二交错  相似文献   

11.
记述角顶叶蝉亚科中国新记录属铲叶蝉属Aconura,以及1新记录种:多斑铲叶蝉Aconura ochrargentea Emeljanov;之前该种仅在蒙古有记录。重新描述了该属和该种,并提供了该属的种名录。  相似文献   

12.
背负青天往下看──遥感技术在考古学中的成果王大锐传统的考古学工作,大多是依靠老百姓的偶然或零星的发现,然后由专业考古人员用铲和“脚踏实地”地详细勘查。当然,也有查阅古代文献记载而获得重大考古发现的。这些都必竟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现代的高技术为考古学带...  相似文献   

13.
黑叶猴在喀斯特石山生境的觅食活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2002 年 8 月至2003 年 7 月,对一群生活在广西扶绥珍稀动物保护区内孤立石山中的黑叶猴进行观察,通过收集有关栖息地利用的数据,从中探讨栖息地的破碎化对其生态习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猴群的觅食活动在石山各个部位的分布存在着显著差异,它们更偏好在山腰觅食(66.1%),而较少利用山脚(18.6%)和山顶(15.3%).从横向水平来看,猴群的觅食活动主要集中在6个觅食斑块,总面积为7.94 hm^2,约占栖息地面积的18.9%.觅食斑快中黑叶猴喜食食物的植株密度明显高于非觅食斑块.虽然树叶在黑叶猴食物组成中占绝大部分,但其食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与之相对应,猴群对觅食斑块的利用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生物磁学》2014,(33):I0004-I0004
一种便宜的便携诊断系统可以将辨识肺结核(TB)细菌的时间从几周乃至数月缩减至不足半小时,从而有望帮助医生赶在病人不知不觉将这种疾病传染给他人之前对其展开治疗。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流行病学家Jason Andrews指出,导致TB的细菌一一结核分枝杆菌——在实验室中生长得非常缓慢。因此临床医生鲜有选择来确诊这种传染病。他们要么尝试着从一个样本中培养细菌——这大约需要2个月的时间。要么尝试着在涂抹于一块载玻片上的痰液样本中寻找这种细菌,而这种技术每次大约会漏掉一半的传染病细菌。  相似文献   

15.
牙齿是古代样本中最易保存下来的材料之一,因此在人类学研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通过比较牙齿形态特征在群体中的频率,可揭示群体间的进化关系;而在个体层面上的遗传学研究,则可进一步揭示牙齿特征的形成机制和进化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新疆维吾尔族242个个体的38项牙齿形态特征,首先确认了新疆维吾尔族的牙齿形态特征表现为欧洲群体与东亚群体的混合性状,其混合程度与群体遗传学研究结果一致.其次,通过对各项牙齿形态特征进行两两相关分析,在相关性矩阵中发现3个主要表型模块,各模块分别代表相关性较高的牙齿形态特征.其中,铲形门齿、双铲形门齿及上颌犬齿近中嵴组成了一个主要模块.最后,本研究发现遗传变异EDARV370A与上述表型模块中的牙齿形态特征均呈显著相关.对该表型模块提取复合表型因子后,EDARV370A与该复合表型因子具有显著的关联性,并可以解释18%的表型变异度.说明同一遗传因素同时影响了多项牙齿形态特征.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3万年前在东亚出现的遗传变异EDARV370A是产生铲形门齿这一特征的重要因素.说明东亚现代人群所具有的铲形门齿特征可能是更新世晚期以后进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湖北郧西黄龙洞更新世晚期人类牙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04—2006年在湖北省郧西县黄龙洞发现的7枚更新世晚期人类牙齿进行了观测与分析, 在此基础上与相关的化石人类及近代现代人类标本进行了对比。本研究发现:黄龙洞人类牙齿总体特征与现代人接近, 同时也保留部分可能属于更新世晚期人类的特点, 包括前部牙齿(侧门齿与犬齿)尺寸及粗壮程度都明显大于现代人。黄龙洞人类牙齿呈现的铲形门齿、双铲形门齿及臼齿釉质延伸说明,当时人类已经具有了东亚人群的典型牙齿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贵州盘县大洞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武  斯信强 《人类学学报》1997,16(3):193-200
对在盘县对大洞发现的一枚人类上颌内侧门齿和一枚人类下颌犬齿的观察研究显示,门齿齿冠舌侧面铲形结构,齿结节,指状突及犬齿的齿带等结构具有某些与北京猿人牙齿的相似的特征;但在这些结构的复杂程度及齿冠测量特征等方面又呈出早期智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印第安人从亚洲迁徙到美洲 ,除从考古学方面能够证明外 ,还有些什么证据呢?从地理学来看 ,关于古代从亚洲向美洲移民的路线 ,现在基本上也形成了一致的看法 ,就是经西伯利亚跨越白令海峡或白令陆桥到达阿拉斯加 ,再扩散到整个美洲大陆。目前在亚洲和美洲大陆之间隔着白令海峡 ,其最窄处仅85公里 ,最深处59米 ,每年10月至翌年7月封冻 ,从冰上跨越是很可能的。另在第四纪冰期内白令海峡四次露出海底 ,成为一道陆桥 ,最宽时达1000多公里 ,从而为从亚洲向美洲移民提供了一条坦途。1991年 ,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在《大自…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欧洲早期智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吴新智 《人类学学报》1988,7(4):287-293
中国与欧洲的早期智人头骨在颧骨额蝶突前外侧面的朝向、颧颌角、上颌骨颧突、鼻区、上面部高度、额鼻额颌缝形状、眉间区、矢状脊、印加骨和铲形门齿诸特征的形态或出现率等方面有明显差异。那时此两大地区存在相对独立的人类进化线,其间还有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当时此两地区的人类居群分属于不同的人种。这一假说还可从古文化和古环境的资料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谷类作物在开花以后,籽粒中大量堆积淀粉,一个多月可以增加几十倍,占植物总干重三分之一以上。因为淀粉的经济价值大,以及累积速度高,这个变化一直受着研究工作者的注意。在这一个过程中,那些酶起着主要的作用,它们的活力如何在变化,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ax 等(Bach,Oparin 和 Wihner 1927)及(19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