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蓝靛果组培苗在不同基质中的移栽成活率不同,L1-8和L3-2在细沙混合土中的成活率最高,分别达到100%,90%,L2-5和L4-2在苔藓混合土中的成活率最高,达到100%,98%;不同蓝靛果品种在不同基质上的生长状况也不同,其中,L1-8的最适基质是细沙混合土,L2-5和L4-2的最适基质是苔藓混合土,在最适基质上,组培苗的株高、叶面积、根数、鲜重等指标均优于或与其他处理,而L3-2在珍珠岩混合土、苔藓混合土和细沙混合土中的各项生长相差不大。综合表明,细沙混合土和苔藓混合土较适宜蓝靛果组培苗移栽。  相似文献   

2.
金春文 《生命世界》1992,19(2):23-23
1985年以来,我们在本县几处果园进行了苹果乔化密植栽培试验。供试园片均为1985年春建成,选用红富士、秀水、国光等品种的优质壮苗,栽培密度为3米×4米,立地条件一般,土质为中壤土。试验结果,三年见果,四年亩产1250公斤,五年产2000公斤,六年亩产3100公斤,取得了乔化密植早期丰产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据黑龙江省1990年7个中试点试验证明,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田间接种效果在5.2—20.6%,平均为9.8%;每田可增产小麦19.1公斤。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能促进小麦本长发育,在生育期间可使株高、鲜重增加,叶色变缘。秋收考种证明,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平方米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增加。  相似文献   

4.
蕨藻红素促进大豆插条不定根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蕨藻红素影响大豆下胚轴插条不定根形成的研究表明:蕨藻红素促进大豆插条不定根的形成,其最适浓度为0.5μmol·L^-1,最适处理时间为2d。0.5μmol·L^-1蕨藻红素处理大豆插条后,不定根诱导阶段(0~24h)的POD、CAT、IAAox活性较低;而不定根形成生长阶段(24~72h)的CAT和IAAox活性较高,POD活性低于未作处理的。试验推测蕨藻红素促进大豆插条不定根形成的生理基础可能与其影响POD、CAT和IAAox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蒜头果地理分布与水热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温度指数(WI)、湿润指数(HI)等气候因子,研究了蒜头果(Malana oleifera Chun et S.Lee)地理分布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极端最高温、7月均温、年均温、≥10℃年积温和年均降水量是蒜头果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由半峰宽(PWH)计算法确定蒜头果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0~22.0℃,年降水量为1106.5~1 585.1 mm;水热组合较好的乐业地区是蒜头果的主要分布区.极端高温和干燥的气候可能是蒜头果分布区逐渐缩小并濒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1983——1985年在云南省的元江(海拔约400米)、昆明(约1900米)和丽江(约2400米)作了水稻的不同剂量(每亩30公斤、20公斤和零公斤尿素)的氮素底肥试验。比较了各地之间和不同底肥处理之间在不同生育期中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的生产和分配。并对所获得结果的生理基础和气候条件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白桦下胚轴再生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白桦下胚轴的再生系统作了研究。讨论了不同的基本培养基、激素组成、培养条件及外植体的生理年龄在不同阶段产生的效应。通过诱导、分化和生根阶段, 得到了再生植株, 提出了最适的基本培养基、激素组成、培养条件及下胚轴外植体的生理年龄, 为白桦的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家蚕肠道环境对外源纤维素酶活力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素酶对家蚕消化桑叶纤维素起重要生理作用,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pH对外源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及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与pH稳定性,同时在模拟家蚕肠道环境条件下,研究了纤维素酶活力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所选的外源纤维素酶在家蚕肠液中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左右,最适pH为8.0左右;酶在家蚕体温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pH8.0-10.0范围内酶活力较稳定;模拟家蚕肠道环境条件下酶活力稳定性实验表明,在80min时间内,纤维素酶能够保持较高的活力而发挥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由菌株A8和A9组成的人工混菌能够有效地降解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为了对双菌降解系统进行深入了解,对这2株菌进行严格的生理生化试验,并通过单因素设计,探究不同培养条件(时间、培养基、温度、pH、NaCl质量浓度、抗生素及摇床转速)对其生长状况的影响。通过生理生化试验,进一步确认了菌株A8和A9分别为Devosia sp.和Paracoccus yeei。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Devosia sp. A8最适宜生长的培养基为多价蛋白胨-酵母粉(PY)培养基,最适pH为8.0,最适培养温度为30℃,最适NaCl质量浓度为5 g/L;而P.yeei A9的最适培养基则为超优肉汤(SOC)培养基,最适pH为7.0~8.0,最适培养温度为35℃,最适NaCl质量浓度为2 g/L。Devosia sp. A8和P.yeei A9的培养条件较为温和,为以后大规模发酵生产以开发DON降解菌剂或酶制剂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以黑果枸杞为原料,采用pH示差法,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花青素含量的测定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 Design试验研究乙醇体积分数、pH 1.0缓冲液平衡时间、pH 4.5缓冲液平衡时间等3个变量对黑果枸杞中花青素响应值的影响程度。根据响应面的最优化分析,得出最佳条件是:用80%酸性乙醇溶液,超声萃取30min,取花青素提取液在pH 1.0和pH 4.5的缓冲液中各平衡80min,在最适波长处测定。通过试验验证,采用pH示差法,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黑果枸杞中花青素含量的测定条件,可靠准确、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育出83-06、84-01号优良单株,经过三年来栽培试验后,现场鉴定验收,前者平均亩产288.49公斤,最高株产28.4公斤;后者平均亩产228.97公斤,最高株产23.9公斤。其他优良性状与原母树基本相同。还选育出83-01号优良单株,鉴定时当年植株开花结果少,无统计产量,因而未参加鉴定,但基本保持原母树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人工模拟试验与分析,组建了不同产量水平棉田不同生理时间蕾、幼斡(花)、大斡受害后的耐害补偿临界指标的五元二次曲线回归反应综台模型,同时对该模型进行了降维解析以方便应用,并得到不同果实体受害后耐害补偿动态临界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承平棉田、不同生理时间及不同果实体受害程度所对应的耐害补偿临界指标表现出一定差异。就同一生理时间的果实体耐害朴偿指标值而言,高产棉田>中产棉田>低产棉田。区域性棉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需根据棉田类型与生育阶段来分类指导决策,以充分发挥棉株本身的耐害补偿功能。最后,就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指标应用的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部分,主要讨论20年生秋茄群落的氮、磷含量及其生物循环。试验结果表明:秋茄群落现存量中,含有氮、磷总量分别为935.47和112.02公斤/公顷。其中地上部分别为582.26和70.47公斤/公顷;地下部分别为353.21和41.55公斤/公顷。该群落氮、磷元素生物循环中,年吸收量分别为213.31和21.75公斤/公顷;存留量分别为83.75和10.91公斤/公顷;归还量分别为129.52和10.84公斤/公顷。它们的氮含量均大于磷含量,周转期氮需7年比磷需10年为快。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正常果与脱落果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化橘红生理落果的机理.结果显示,N、P、K、Ca、Mg含量正常果一致地高于脱落果;脱落果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正常果则先升后降;果实中生长促进类内源激素(GA3、IAA、ZT)含量正常果显著高于脱落果,而ABA/(GA3 LAA ZT)值则是脱落果显著地高于正常果;三类水解酶活性均为脱落果显著高于正常果.说明化橘红果实的脱落与果实内部的矿质元素、总糖、内源激素含量和水解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干热河谷盆地辣木种植密度与分枝格局和生物量的关系及较为合理的种植密度,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对该地区不同栽培密度辣木人工林分枝格局及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辣木林分在株高、地径、冠幅以及分枝数量方面与栽培密度呈现显著负相关;不同密度下,根、茎、叶生物量及果荚数和果荚均长、直径和果荚均仔粒数之间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栽培密度对辣木的分枝格局有较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一级/二级分枝率、二级/三级分枝率以及三级分枝长度上有显著差异;辣木在不同方位上分枝格局有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主、侧枝分枝长度和一级分枝角度上的差异显著;在本试验范围内,以叶用辣木为培育目标的较适宜的栽培密度为株行距0.9m×0.9m,以果用为栽培目标的较适宜的栽培密度为株行距1.5m×1.5m。在不同的栽培密度下,辣木人工林之间分枝格局及生物量的显著性差异,反映了辣木随环境的变化具有较高的形态可塑性和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下黑果枸杞幼苗对外源水杨酸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控制水分梯度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黑果枸杞幼苗对外源水杨酸(SA,0.1、0.5 mmol·L-1)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及喷施SA的条件下,渗透调节物质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大,有显著增长;MDA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递增,而在喷施SA的情况下,MDA含量比各自未喷施SA对照有所下降;SOD、POD、CAT活性在轻度胁迫下有所増高,喷施SA后,中重度干旱胁迫的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并高于对照。说明干旱胁迫对黑果枸杞生理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影响,喷施外源水杨酸能增强黑果枸杞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小区试验,在温室滴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分状况对番茄果实大小、坐果数、畸形果及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分析了温室滴灌条件下番茄总产量与灌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番茄苗期适度水分亏缺(田间持水量的50%~55%)可提高坐果率,畸形果形成减少,但果实总体偏小,果实成熟主要集中在采摘后期;开花坐果期过度水分亏缺(田间持水量的65%以下)虽可促进果实成熟,但降低了坐果数,易形成小果和畸形果;采摘期水分过高(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或过低(田间持水量的65%以下)均可降低番茄产量,水分亏缺(田间持水量的65%以下)则使坐果数降低、畸形果增加.各水分处理对果实成熟时间无明显影响;温室番茄总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与全生育期灌水总量之间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当番茄土壤水分(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下限控制在苗期60%~65%、开花坐果期70%~75%、成熟采摘期70%~75%时,番茄畸形果形成量减少,产量及坐果率较高,可作为滴灌条件下温室番茄适宜的土壤水分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8.
胡芬  李胜林 《生态学报》1987,7(1):28-35
在人工气候控调箱内,于开花期进行不同稻作区稻种开花结实对温度的生态生理反应的模拟试验。 本试验用5个来源于云南的高原稻种:滇榆1号、黑选5号、麻线谷、高原粳8号和老来白;3个来源于浙江和日本的平原稻种:农虎6号、越富和纵新134。试验从生态生理角度探讨了不同水稻品种开花结实与温度的关系,开花对温度的生态生理反应以及不同温度对颖花生理活性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开花时遭受低温,高原品种表现出耐冷抗冷的特性,但开颖小穗的花粉生理活性受阻抑,花药不开裂,柱头上花粉数和花粉萌发数减少,致使一系列受精过程受干扰,结实率下降。而平原品种开花对低温的生态生理反应则是极少开花,甚至不开花,表现为“闭花抗冷”。至处理结束后,花粉生理活性受低温影响甚微,因此对小穗结实率的影响较小。 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开花时对低温的不同生态生理反应,是由它们各自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形成的不同新陈代谢类型和对环境的适应力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九龙江口红树林研究Ⅱ.秋茄群落的钾、钠累积和循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林鹏  苏辚  林庆扬 《生态学报》1987,7(2):102-110
本文是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部分,主要讨论20年生秋茄群落的钾、钠的含量及其生物循环。试验结果表明:秋茄群落现存量中,含有钾、钠总量分别为531.97和2100.36公斤/公顷;其中地上部分分别为296.49和742.91公斤/公顷;地下部分分别为235.48和1357.45公斤/公顷。该群落钾、钠生物循环中年吸收量分別为109.15和353.50公斤/公顷·年,归还量分别为59.37和160.18公斤/公顷·年。存留量为49.78和193.32公斤/公顷·年。它的钠含量比钾含量大,周转期钾需9年比钠需13年为快。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部分,主要讨论20年生秋茄群落的氮、磷含量及其生物循环。试验结果表明:秋茄群落现存量中,含有氮、磷总量分别为935.47和112.02公斤/公顷。其中地上部分别为582.26和70.47公斤/公顷,地下部分别为353.21和41.55公斤/公顷。该群落氮、磷元素生物循环中,年吸收量分别为213.31和21.75公斤/公顷;存留量分别为83.75和10.91公斤/公顷;归还量分别为129.52和10.84公斤/公顷。它们的氮含量均大于磷含量,周转期氮需7年比磷需10年为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