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卫华 《古生物学报》1999,38(2):155-167
古生代中期的志留纪和泥盆纪地层中出现了一类奇特的拖鞋形珊瑚,如Calceola,Rhizophyllum等,过去由于形状特殊往往被误认为是牡蛎,固有蛤或腕足类,这类珊瑚平躺在浅海软底或局部含碎石块的海底,平躺的一面呈扁平状,朝上的一面则呈上凸形,平时打开各自的萼盖伸出触手拨动水流捕食微生物,一遇强敌或泥沙浊流便迅速将萼盖紧闭,保护自己的软体免受伤害,Rhizophyllum的地质历程主要是志留纪,  相似文献   

2.
贵州独山泥盆纪生物地层以及珊瑚的四次灭绝事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卫华 《古生物学报》2003,42(3):417-427
贵州省独山县县城附近的泥盆纪浅海相地层发育良好,底栖生物化石丰富,研究历史悠久,是我国南方浅海相泥盆系的标准剖面之一。文章从珊瑚化石的角度进行生物地层和群落生态的分析,并建立独山中、晚泥盆世7个珊瑚组合。文章最后还着重阐述独山泥盆纪珊瑚的4次灭绝事件:1)mid-Eifelian event(发生在龙洞水段之顶);2)late-Givetian event(发生在鸡窝寨段之顶);3)F-Fevent(发生在靠近尧梭组之底);4)D-Cevent(发生在革老河组之顶)。其中,F-F大灭绝事件对珊瑚群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泥盆纪最早期和最晚期珊瑚群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卫华 《古生物学报》1997,36(2):143-150
由于志留-泥盆纪之间没有发生明显的生物更替现象,所以泥盆纪最早期的珊瑚仍保留着浓厚的志留纪珊瑚的色彩。真正的泥盆纪类型的珊瑚是从早泥盆世中期才开始兴起的,至晚泥盆世早期末惨遭绝灭。晚泥盆世晚期的珊瑚却与石炭纪珊瑚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晚泥盆世的珊瑚经历了绝灭-残存-复苏3个发展阶段。泥盆-石炭纪之交,泥盆纪最晚期的珊瑚再遭绝灭,至石炭纪初代之于Tournaisian型的珊胡。正当华南锡矿山的珊瑚群罹  相似文献   

4.
晚泥盆世弗拉期末F-F的生物灭绝事件,导致珊瑚以及许多浅海底栖生物灭绝,几乎整个法门期珊瑚群都处于残存阶段,华南地区目前只在湖南的个别地方发现少量的Smithiphyllum。直到法门期末珊瑚和其它一些造礁底栖生物开始复苏,出现了不少与典型泥盆纪珊瑚存在很大差别的新分子。华南泥盆纪最晚期(Strunian)的珊瑚可划分成上、下两个组合:上部Cystophrentis组合;下部Eocaninophyllum组合。泥盆—石炭纪之交的另一次生物灭绝事件,使新生的泥盆纪最晚期的珊瑚又遭灭绝。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我国泥盆纪化石,虽然还在1846年就已有报导,但是最先的化石资料多购自药店,不但产地不明而且缺乏地层的意义。近三、四十年来,由于地质矿产调查日渐开展,泥盆纪的划分与对比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一般说来,中、下泥盆纪的问题不大,而上泥盆纪的划分仍未有统一的认识。关于中国上泥盆纪古生物羣,各方面都有人从事研究,如葛利普、田奇(?)研究腕足类,孙云铸、计荣森、乐森(?)、俞建章研究珊瑚,孙云铸、赵金科研究菊石类等。这些工作,特别是葛利普的研究工作和丁文江在西南野外的采集工作,都为我国南部上泥盆纪分层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来我国古生物地层学者如孙云铸、田奇(?)、乐森(?)、赵金科、侯佑堂、侯德封、王钰、顾知微、杨敬之等先后在我国南部、西南部及西北等地区  相似文献   

6.
丁文江 ,字在君 ,江苏泰兴人。生于1887年4月13日 ,卒于1936年1月5日 ,未及半百 ,因罹难而英年早逝。丁文江先生是我国地质事业发展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他博学多艺 ,业绩卓著。他是中国首倡地质科学研究的先行者 ,历任工商部矿政司地质科长、中国地质调查所首任所长、中国地质学会会长、北大教授……为中国科学事业 ,特别是地质科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丁文江先生15岁时 ,便东渡日本留学 ,再由日本远渡重洋 ,前往英国林肯郡的司堡尔丁读中学 ,而后又在剑桥大学短期就读 ,最后在格拉斯哥大学读动物学及地质学 ,并获得双学士。丁…  相似文献   

7.
由于志留泥盆纪之间没有发生明显的生物更替现象,所以泥盆纪最早期(Lochkovian)的珊瑚仍保留着浓厚的志留纪珊瑚的色彩。真正的泥盆纪类型的珊瑚是从早泥盆世中期(Pragian)才开始兴起的,至晚泥盆世早期(Frasnian)末惨遭绝灭。晚泥盆世晚期(Famennian)的珊瑚却与石炭纪珊瑚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晚泥盆世的珊瑚经历了绝灭残存复苏3个发展阶段。泥盆石炭纪之交,泥盆纪最晚期(Strunian)的珊瑚再遭绝灭,至石炭纪初代之于Tournaisian型的珊瑚。正当华南锡矿山(相当于Famennian早期)的珊瑚群罹难的时刻,新疆北部洪古勒楞(亦相当于Famennian早期)却形成了F/F大绝灭后生物理想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泥盆纪皱纹珊瑚生物地层及生物地理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勇毅 《古生物学报》1998,37(3):359-379
通过对澳大利亚泥盆纪皱纹珊瑚属级分布的分析,认为泥盆纪珊瑚在该区经历了两大繁盛期,尤以Lochkovian-Emsian最盛,有大量新属产生,内板珊瑚和菲力甫珊瑚科分子要Pragian期开始出现,绳珊瑚科的分子也在Emsian大量出现,这些分子继而通过洋流逐渐扩散到华南及老世界域其他省区。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昭通市东北郊箐门出露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泥盆纪浅海相地层剖面,下、中、上三个统均有出露,浅海底栖生物化石丰富,研究基础也相对较好,是研究滇东北地区泥盆纪地层的一条理想剖面。由于地层剖面比较长,沉积厚度比较大,文中仅描述该剖面早泥盆世和中泥盆世早期的四射珊瑚,并讨论有关地层划分和珊瑚群古生物地理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是我国兽类学和鼠类生态学的奠基人夏武平先生诞辰100周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他为开拓我国动物生态学事业和创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做出的卓越贡献。缅怀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对后辈的谆谆教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夏先生在带岭林区开展的小型鼠类种群数量动态及其影响因子和鼠害预测研究,以及六十年代主持完成的内蒙古阴山北部农业区长  相似文献   

11.
显生宙生物圈除了遭受过五次巨大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外,还经历了无数次规模大小不等的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生物灭绝事件(后者又称为动物群的更替事件)。泥盆纪有三次比较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最大的要属晚泥盆世的F-F生物大灭绝事件,然后依次为早泥盆世的L-P灭绝事件和泥盆纪末的D-C灭绝事件。根据研究,华南地区中泥盆世至少存在着两次重要的珊瑚群的更替事件:它们分别是艾菲尔中期的蜂巢珊瑚类和日射珊瑚类的消逝和吉维特晚期的泡沫型珊瑚的匿踪。  相似文献   

12.
张晓栋 《古生物学报》1989,28(3):376-390
一、前言我国华南地区泥盆纪碳酸盐岩地层相当发育,其中云南东部盘溪地区泥盆纪华宁组含有大量的层孔虫、珊瑚等化石。层孔虫是早古生代一类重要的造礁生物,在地层中大量保存于原生位置,是古群落研究的良好素材。盘溪地区层孔虫化石的系统描述工作已有相当基础,王树碑、范建才(1974)描述了大量滇东泥盆系  相似文献   

13.
显生宙生物圈除了遭受过五次巨大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外,还经历了无数次规模大小不等的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生物灭绝事件(后者又称为动物群的更替事件)。泥盆纪有三次比较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最大的要属晚泥盆世的F-F生物大灭绝事件,然后依次为早泥盆世的L-P灭绝事件和泥盆纪末的D-C灭绝事件。根据研究,华南地区中泥盆世至少存在着两次重要的珊瑚群的更替事件:它们分别是艾菲尔中期的蜂巢珊瑚类和日射珊瑚类的消逝和吉维特晚期的泡沫型珊瑚的匿踪。  相似文献   

14.
敬爱的焦瑞身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工业微生物技术专家.他毕生致力于开拓我国的工业微生物技术事业,在工业微生物学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所领导的科研团队研究开发出一系列成果并被应用到生产中,多项研究应用成果获得了国家、中国科学院以及上海市的科技成果奖,取得了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长期以来,对四射珊瑚骨骼微细构造(尤其是有无片状骨素)的认识及其分类学的意义都存在分歧意见。近年来,国际上扫描电镜在这个领域的应用大有进展,但仅限于泥盆纪和二叠纪的少数属。作者在参加有关珊瑚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中,在系统整理石炭纪四射珊瑚资料的基础上,对Caniniidae等14科的代表属采用了电镜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甘肃北山地区志留—泥盆纪床板珊瑚的组合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北山泛指河西走廊以北、弱水以西的广大地区,近年其东部额济纳旗已划归内蒙古管辖。70年代中叶,甘肃地质力学测量队在该区进行区调过程中,采集了大量志留一泥盆纪的床板珊瑚,数量甚多。该区为一片戈壁残山,地层零星出露,其地质时代只能靠化石组合特征来判断。经鉴定,床板珊瑚有几个组合,面貌截然不同,组合的地质时代又比较肯定,因而这些化石材料的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认识该区区域地层和在生物地理区系,均有所帮助。本文重点介绍各时代生物组合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与邻区同期生物群特征的对  相似文献   

17.
邓占球 《古生物学报》1998,(S1):116-130
描述了乌恰、拜城志留纪的以及阿图什、吐鲁番志留纪和泥盆纪的床板珊瑚和日射珊瑚计15属29种(其中3新种、2新亚种)  相似文献   

18.
多管珊瑚类是志留、泥盆纪地层中分布广泛的一类床板珊瑚。其中,多管珊瑚(Multisolenia)一属,盛产于中志留世温洛克期地层内,为中志留统的重要化石。多管瑚瑚类的个体极为细小,在过去的文献中,曾被误认作苔藓虫或刺毛类(Chaetetida);也有人把它们当作床板珊瑚中的槽珊瑚(Alveolites)或蜂巢珊瑚(Favosites)。因此,关于它们的分类位置问题曾经引起长期的讨论。多管珊瑚类在我国过去的文献中尚未见有正式的描述和报导。  相似文献   

19.
环口目苔藓虫在中国泥盆纪地居中已发现了很多种层,但在二叠纪地居中关于环口目苔藓虫报道的还很少。乐森璕先生于1932年研究扬子江下游栖霞石灰岩中的珊瑚化石时描述了两种:Fistiulipora sinensis Yoh,Fistulipora waageniana Girty。除此而外未见其他环口目苔藓虫出现在中国二叠纪地层的报告。根据现在的认识和其他  相似文献   

20.
广西宜山法门期的珊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泥盆纪类型的珊瑚在晚泥盆世弗拉期(Frasnian)末已告绝灭.晚泥盆世法门期(Famennian)是珊瑚进化史上的一个'低潮'时期,因此过去在世界各地都很少有过珊瑚化石的报道.近年来,在波兰、比利时、西德以及苏联的奥莫弄和乌拉尔等地均相继发现了不少的法门阶的珊瑚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