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血液循环障碍疾病,可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卒中病人中约有87%的病例为缺血性卒中.神经炎症是中风损伤的主要病理状态之一.CKLF1是2001年发现的非经典CC型趋化因子,对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表现出很强的趋化活性.CKLF1在胎儿大脑中含量最高,但在健康成人阶段不存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血液循环障碍疾病,可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卒中病人中约有87%的病例为缺血性卒中。神经炎症是中风损伤的主要病理状态之一。CKLF1是2001年发现的非经典CC型趋化因子,对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表现出很强的趋化活性。CKLF1在胎儿大脑中含量最高,但在健康成人阶段不存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KLF1表达在成年卒中动物模型中,并被重新激活,参与神经炎症反应的多个过程。然而,其生物活性和药物发现的发展仍缺乏系统的文献报道。因此,我们收集已发表的资料并做此综述,简要阐明CKLF1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作用,并解释其加重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此外,还发现了一些潜在的抗卒中药物,表明CKLF1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用中、小剂量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寻找一个安全的适合静脉溶栓的UK剂量和方法。方法 净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两组:溶栓组18例,中小剂量UK溶栓,视病情变化予以追加。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2例,除不用UK外,其它治疗措施相同。每例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 溶栓组溶栓后2h、6h、1天、2天、3天、7天和14天的ESS评分均比溶栓前升高,无并发出血现象,溶栓组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ESS评分与治疗前ESS评分的差值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ESS评分与治疗前ESS评分的差值。结论 用中小剂量UK溶栓,实行剂量个体化,效果较好,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及研究,为今后选择适宜应用尿激酶溶栓的患者打下基础。方法:以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入院且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的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A组(24例,预后良好)和B组(14例,预后不良),对两组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的溶栓前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和HIN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预后不良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IHSS评分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患者,溶栓前较高的NIHSS评分可能与溶栓预后不良有关。吸烟的患者溶栓后出现预后不良的几率是不吸烟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8.83倍,溶栓前NIHSS评分每增加1分,溶栓预后不良的几率增加1.76倍。  相似文献   

6.
Few prospective studies support the use of anticoagulation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ischemic stroke, though observational data suggest a role in certain populations. Depending on the mechanism of stroke, systemic anticoagulation may prevent recurrent cerebral infarction, but concomitantly carries a risk of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describe a case where anticoagulation shows promise for ischemic stroke and review the evidence that has discredited its use in some circumstances while showing its potential in others.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缺血性卒中患者(病例组)10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00例,分别测定空腹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并对病例组进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NIHSS评分、BI指数计算。比较两组尿酸水平及病例组不同血尿酸水平下UA、TC、TG、LDL-C、HDL-C的指标变化及NIHSS评分、BI指数、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率的差别。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空腹血尿酸升高的例数,分别为46例和17例,分别占46%和17%;血尿酸平均浓度分别为485.96±76.03(μmoL/L)和343.12±61.4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尿酸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例组UA、TC、TG、LDL-C、HDL-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病例组血尿酸水平,颈部血管超声结果、NIHSS评分、BI指数进行分析。病例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与病情及预后有平行关系,即血尿酸水平高,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率高,病情重,预后差。结论:高尿酸血症(HUA)是缺血性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防治缺血性卒中的综合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金辉  汪健  陈光辉  叶飞  席刚明 《生物磁学》2011,(24):4928-4931
目的:通过比较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胰岛素抵抗(IR)患者与非IR组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探讨其早期水平的变化是否会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预后产生影响。方法:建立研究人群的组别,描述研究人群的分布特征,设立参照及实验标准,进行各项研究指标的检测,以及患者完整的随访观察,收集相关全面,详细的临床研究资料,筛选有效及合格的信息,及时输入研究样本的资料。结果:根据研究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血清中hsCRP的水平,并不随卒中后的时间推移有显著改变。具有危险因素的受试者,较阴性对照组,有更高的hsCRP水平。结论:我们发现hsCRP在急性缺血组IR中有较高表达,与患者不良终点事件的预后,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Cell reports》2023,42(6):112617
  1. Download : Download high-res image (265KB)
  2. Download : Download full-size image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中风触发的炎症反应是一个级联放大过程,不仅可直接对缺血脑组织造成继发性损伤,还可通过与其他病理生理通路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对缺血后脑组织造成不可逆损伤。因此,采用炎症标记物对脑缺血损伤及其预后进行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临床研究发现,多炎症标记物法用于缺血性中风的诊治和预后评价比单炎症标记物法更全面、更准确,故更具明显优势。综述脑缺血引发的炎症机制、脑缺血所致炎症通路与其他病理生理通路( 如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兴奋性毒性) 的关联以及炎症标记物在缺血性中风预后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是由于血流减少导致的脑功能突然丧失。由于AIS发病机制是异质性和多因素的,我们建立全面的脂质组学方法来阐明AIS进程相关的脂质变化和复杂的脂质代谢网络。方法:选取26例AIS患者血液标本和27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总脂抽提,通过基于LC-MS策略的非靶向脂质组学方法进行规模性、整体性的脂质组学分析。结果:对AI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浆进行大规模脂质定性定量分析,通过Progenesis~? QI软件分析Xevo~? G2-XS QTOF质谱系统MSE采集的子离子数据,精确定量到1054个脂质特征差异,准确定性得到368个脂质分子,多变量统计分析中差异脂质组成能将AI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区分开来,通路富集分析图显示差异脂质主要参与甘油磷脂代谢的紊乱。结论:AIS患者血浆脂质组成与健康志愿者存在显著差异,差异表达的脂质可能与AIS发生有关。这些发现有助于开发新的诊断标志物和AIS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检测锌指结合蛋白(zinc finger E-box-binding protein ,ZEB1)在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方法: 选取2010 年3 月到2011 年3 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进行人工流产的患者,分为正常人工流产(对照组50 例)和自然流产(实验组 50 例)两组,两组年龄和孕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在绒毛和蜕膜组织中 ZEB1 mRNA的表达量。结果:自然流产患者绒毛(0.835± 0.047)中ZEB1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1.942± 0.095),自然流产患者蜕 膜(0.65± 0.058)中ZEB1 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1.13± 0.0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绒毛及蜕膜组织中ZEB1 的 异常表达可能参与自然流产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与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梗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1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NIHSS评分≤10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意识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无意识障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局为死亡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可以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对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据近几年研究发现,能量代谢通路中的关键酶,如AMPK、Sirt1、PGC-1α、NAMPT,在控制缺血再灌注引起的钙离子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过氧化应激等损伤途径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对缺血性神经起到保护作用。分别介绍这些能量代谢通路中的关键蛋白在缺血性神经保护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某三甲医院缺血性脑卒中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情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以NIHSS评分为疗效评价依据,对新发缺血性脑卒中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组和未实施组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在2组基线资料均衡的情况下,缺血性脑卒中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组的疗效显著优于未实施组,尤其是发病初始疾病严重程度一般者的疗效最好。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单病种质量管理通过对诊疗过程的质量控制,规范了诊疗行为,改善了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究血栓分子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情严重程度及溶栓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 7月至2022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患者120例为研究组,根据患者NIHSS评分为轻症组(n=48)、中症组(n=52)及重症组(n=20);NIHSS评分升高组(n=50)和降低组(n=70)。同期选择我院查体中心查体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n=30)。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预后患者外周血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AIS患者外周血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评估外周血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对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IS组患者外周血TM、TAT、PIC及t-PAI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重症组患者外周血TM、TAT、PIC及t-PAIC水平明显高于中症组及轻症组,中症组患者血清TM、TAT、PIC及t-PAIC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NIHSS评分升高组患者外周血TM、TAT、PIC及t-PAIC水平明显高于NIHSS评分降低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外周血TM、TAT、PIC及t-PAICt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6、0.513、0.124和0.417,P均<0.05)。外周血TM、TAT、PIC及t-PAIC水平预估AIS患者预后的AUC 分别为 0. 737,0.850,0.762和0.712。其中TAT预估AIS患者预后的AUC、敏感度和特异性均最高。结论:AIS患者外周血TM、TAT、PIC及t-PAI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可随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其在病情评估及溶栓预后预测中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又称神经球蛋白,是一种携氧球蛋白。有研究证明Ngb在脑缺血缺氧疾病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对氧具有高亲和力,有助于预防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并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预后。本研究观察了AIS后血清Ngb水平的变化,并评估了Ngb与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地募集AI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进行研究。在AIS患者起病后不同时间点(脑梗死发病后72 h内和第14天)及对照组中分别检测血清Ngb水平,并比较AIS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血清Ngb水平。对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AIS患者的血清Ng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患者血清Ngb水平与梗死体积及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gb对AIS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IS患者的血清Ngb水平在脑梗死后72 h内和第14天时分别为105.7(88.3,123.1)μg/L和72.8(58.7,86.9)μg/L。对照组血清Ngb水平为58.2(35.0,81.6)μg/L。AIS发病后72 h内血清Ng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AIS患者血清Ngb水平在发病后72 h内及第14天均无显著差异(P>0.05)。AIS发病72 h内的血清Ngb水平与NIHSS评分显著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232,P=0.038)。在各时间点,大体积脑梗死组患者血清Ngb水平与中小体积脑梗死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Ngb水平对AIS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AIS发病后72 h内血清Ngb水平升高。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AIS患者血清Ngb水平无显著差异。发病后72 h内的血清Ngb水平与NIHSS评分显著相关。Ngb可能作为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20.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表达及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初发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另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志愿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LSA)法检测并对比各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差异。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AIS患者入院14 d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与NIHSS、MRS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RBP4、Lp-PLA2、MCP-1对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IS患者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逐渐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年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AIS患者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与NIHSS、MRS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RBP4、Lp-PLA2、MCP-1三项联合检测预测AIS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7,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的0.775、0.799、0.781。结论:AIS患者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显著升高,升高程度与患者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AIS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