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了通过收集器不同粪便收集时间和饲料中肉骨粉(MBM)含量对异育银鲫干物质、蛋白、能量、磷的表观消化率 (ADC) 影响.不同梯度(0, 20, 40, 60, 80 ,100%)的肉骨粉替代鱼粉(FM) 蛋白配制成六种等氮 (粗蛋白: 410 g/kg) 等能 (总能: 18 kJ/g) 的饲料,通过11周的饲养实验,实验开始后2周开始收集粪便,收集时间分别是:排粪后 1 min, 投喂后4h和16h. 结果表明,干物质、蛋白、能量、磷的消化率明显随粪便收集时间增加而升高(p<0.05),但在高肉骨粉替代饲料中差异不显著(p>0.05). 干物质、蛋白、能量、磷的消化率随饲料中肉骨粉含量的增加呈线性或近线性下降.因此,在消化率测定中应该尽快收集排出的粪便以保证消化率的真实性.消化率是影响肉骨粉利用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花鲈对不同饲料原料的表观消化率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试验以Cr2 O3 为指示物 ,以 70 %基础饲料和 30 %的待测饲料原料组成试验饲料 ,测定花鲈对红鱼粉、豆粕、花生粕、菜籽粕、肉骨粉和棉籽粕中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能量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在水温 2 5± 1℃的试验条件下 ,花鲈对鱼粉、豆粕、花生粕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在 6 0 %以上 ;对鱼粉、豆粕、花生粕和菜籽粕的蛋白质、脂肪的表观消化率都在 80 %以上 ;花鲈对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变化范围在 16 99%— 83 96 %。测得每种原料的 16种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 :花鲈对原料氨基酸消化率的变化与对蛋白质消化率的变化相一致 ,除了赖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之外 ,花鲈对肉骨粉中氨基酸的利用率最低。花鲈对饼粕类原料中的含硫氨基酸 (如蛋氨酸 )的表观消化率低于其他氨基酸 ,对鱼粉中氨基酸利用率最低的为组氨酸 ,对肉骨粉中氨基酸利用率最低的为苏氨酸。  相似文献   

3.
虎的日粮营养和表观消化率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动物园中圈养虎对日粮中各主要营养成分的摄入量及其表观消化率,于2004年12月对6只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和1只孟加拉虎(P.t.tigris)日粮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其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尽管每只虎的日粮组成及其营养成分不尽相同,但是虎对粗蛋白、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都很高,而且非常接近,分别为(97±0.7)%、(98±1.0)%和(97±1.3)%;对干物质及灰分的表观消化率差异较大,分别为86%~95%,36%~65%,估计与日粮中骨骼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有关。其中成年虎对粗蛋白、脂肪、能量的每日摄入量分别为:(1 061.3±134.4)g,(251.3±63.3)g,(35 276.7±6 009.1)kJ。  相似文献   

4.
实验研究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对分别含有豆粕、发酵豆粕、菜粕和发酵菜粕的4种饲料以及这4种原料的干物质、蛋白、能量及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为黄颡鱼饲料的配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测定不同原料对消化道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以及血液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及碱性磷酸酶的影响。结果显示:黄颡鱼对4种原料的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差异,其利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豆粕、发酵豆粕、菜粕及发酵菜粕(P<0.05)。黄颡鱼对发酵菜粕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3种原料(P<0.05),而4种原料能量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黄颡鱼对各原料蛋氨酸和组氨酸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且低于83%(P>0.05),而对各原料中其他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在85%—98%之间,发酵菜粕各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3种原料(P<0.05)。胰蛋白酶活力在菜粕组显著高于其他原料组(P<0.05),活力呈现出前肠>中后肠>胃的趋势,糜蛋白酶活力在不同原料间无显著差异,糜蛋白酶活力呈现胃>前...  相似文献   

5.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6.
麦瑞加拉鲮幼鱼对12种原料表观消化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麦瑞加拉鲮(Cirrhinus mrigala)幼鱼(3.88±0.06)g为试验对象,研究其对国产鱼粉、白鱼粉、花生粕、白酒糟、鸡肉粉、米糠、棉粕、菜粕、豆粕、玉米蛋白粉、玉米酒糟和羽毛粉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总能、磷、钙、镁、锌、铜、铁和锰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2种试验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总能、磷、钙、镁、锌、铜、铁和锰的表观消化率范围分别为24.93%-85.68%、50.02%-97.40%、51.89%-94.02%、39.18%-96.39%、9.72%-87.37%、3.47%-25.92%、26.11%-88.25%、12.63%-66.35%、41.33%-104.86%、10.69%-91.84%、4.42%-85.49%。其中包括干物质、粗蛋白和总能在内的主要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以国产鱼粉和白鱼粉最高。除鱼粉外的其他原料中,干物质以花生粕、豆粕和玉米蛋白粉最高;粗蛋白以花生粕最高;粗脂肪以米糠和花生粕最高;总能以花生粕和鸡肉粉最高;白酒糟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总能的消化率最低。在矿物质元素表观消化率中,羽毛粉的磷、铜、铁和锰的表观消化率最高;米糠的锌表观消化率最高;钙的表观消化率以白鱼粉、豆粕和羽毛粉最高;镁的表观消化率以豆粕、羽毛粉和玉米酒糟最高;鸡肉粉的磷、钙、镁和铁表观消化率最低;花生粕和棉粕中锌的表观消化率最低;菜粕中铜的表观消化率最低;白酒糟中锰的表观消化率最低。因此,花生粕、豆粕和玉米蛋白粉是麦瑞加拉鲮幼鱼配合饲料中较优质的蛋白源,可进一步开发用于适量替代饲料中的鱼粉;米糠可作为较好的能量饲料;羽毛粉可作为饲料中较好的矿物质元素来源;白酒糟对麦瑞加拉鲮幼鱼而言营养价值最差。  相似文献   

7.
鱼类只能利用饲料中可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使用易消化的原料配方可提高鱼类对配合饲料的利用效率.确定养殖鱼类对不同饲料原料的表观消化率(ADC)是评价饲料原料营养价值和合理配方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究测定了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对黄粉虫粉(TMM)、黑水虻虫粉(HIM)、乙醇梭菌蛋白(CAP)、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CM)、小球藻粉(CVM)、棉籽浓缩蛋白(CPC)和秘鲁鱼粉(PFM)共7种蛋白源的表观消化率(ADCs)。试验配制1组含50%鱼粉的基础饲料,而7组试验饲料按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蛋白源配制而成,8组饲料都加入0.1%氧化钇(Y2O3)作为外源标志物。将初始平均体重为(9.95±0.50) g的杂交石斑鱼幼鱼随机分配到0.3 m3的玻璃钢桶中,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桶),每桶30尾鱼。经过5d的试验饲料饲喂驯化后,每天两次用虹吸法收集粪便样本。结果表明,7种蛋白源的干物质ADCs从高至低依次为:CVM>TMM=CAP=CPC>HIM=MCM=PFM。CVM的干物质、粗蛋白和大多数氨基酸(包括蛋氨酸和苏氨酸)的ADCs最高。而HIM的干物质、粗蛋白和大多数氨基酸的ADCs低于其他组。CAP的...  相似文献   

9.
<正>野生动物营养学是野生动物生态学和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野生和圈养野生动物种群生存和繁殖的核心内容之一(Robbins,1983)。动物采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Van Soest,1994),同时受动物自身、环境和饲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还存在互作(NRC,1996)。采食量决定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决定着动物能够从环境中获得营养物  相似文献   

10.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4):677-685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牛蛙Rana (Lithobates) catesbeiana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基础饲料以鱼粉、豆粕为主要蛋白源, 棕榈油为主要脂肪源,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0、200和300 mg/kg的胆汁酸(含量99.1%)制作4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试验将144只牛蛙初始体重(75.014.23) g随机分为4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12只牛蛙, 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结果显示: 各试验组牛蛙成活率和摄食率差异不显著(P0.05)。200 mg/kg胆汁酸添加组牛蛙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氮保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显著降低了牛蛙脏体指数和全体的脂肪含量(P0.05), 但不影响肌肉粗脂肪以及全体和肌肉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含量(P0.05)。各处理组间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 血清尿素氮含量随着饲料中胆汁酸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 添加300 mg/kg胆汁酸组牛蛙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水平则随着胆汁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先降低后升高, 其中100 mg/kg胆汁酸添加组牛蛙血糖水平最低(P0.05)。100 mg/kg胆汁酸添加组牛蛙肠道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00 mg/kg胆汁酸添加组(P0.05), 与200 mg/kg胆汁酸添加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蛋白酶活力与脂肪酶活力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而淀粉酶活力未受胆汁酸添加水平影响。各处理组饲料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随饲料中胆汁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 其中饲料添加200 mg/kg胆汁酸显著增加了牛蛙对饲料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胆汁酸能提高牛蛙对饲料的消化率, 提高饲料效率, 从而促进牛蛙的生长, 同时可促进蛙体脂肪代谢, 降低机体脂肪沉积, 提高牛蛙可食部分比例。根据本试验结果, 建议牛蛙饲料中胆汁酸添加水平为200 mg/kg。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维生素K水平(0.13、2.15、3.25、6.40、12、17.20和23.20 mg/kg饲料)的7种精制饲料喂养初始体重约为(2.17±0.01) 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10周, 每个处理3个重复, 研究异育银鲫对维生素K的需求量。结果显示: 饲料中维生素K的添加可以明显降低摄食率, 饲料中维生素K含量为2.15 mg/kg时, 摄食率出现最大值, 之后显著下降(P<0.05), 在12 mg/kg时达到最低值。特定生长率随着维生素K的添加表现出升高的趋势, 饲料中维生素K含量为12 mg/kg时, 出现最大值, 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维生素K的含量从0.13 mg/kg升至3.25 mg/kg时, 饲料效率显著升高(P<0.05), 随着饲料中维生素K的进一步添加, 趋于稳定(P>0.05), 在12 mg/kg时达到最大值, 并且与特定生长率呈正相关关系(SGR=0.01 FE+0.95, R2=0.95)。血液红细胞数目随着饲料维生素K含量的增加先显著升高(P<0.05), 在6.40 mg/kg时达到最大值, 之后趋于稳定(P>0.05)。血红蛋白含量、血球容积比、血清钙含量与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表现出相似的趋势, 均在不添加维生素K组出现最低值, 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肝体比、肥满度及鱼体生化组成均不受饲料维生素K水平的影响(P>0.05)。分别对饲料效率、红细胞数目进行折线回归得出异育银鲫幼鱼对维生素K的最适需求量为3.73—6.72 mg/kg饲料。  相似文献   

12.
异育银鲫幼鱼对饲料中维生素B6需求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维生素B6的含量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as gibelio)(初始体重3.3 g)生长、饲料利用及生化指标的影响。配制7组等氮等能的饲料,饲料中维生素B6的含量分别为0、1.11、3.29、5.41、12.7、13.3和27.3 mg/kg。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缺乏维生素B6会显著降低异育银鲫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效率、蛋白质效率、存活率、肝体指数,但对摄食率没有显著影响。饲料中维生素B6的含量为12.70 mg/kg时,肝脏谷草转氨酶活性(GOT)活性最强,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饲料中维生素B6含量为5.41 mg/kg时,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GPT)活性显著提高。当饲料中维生素B6含量为12.7 mg/kg时,肝脏中维生素B6的沉积最高。通过折线法,根据特定生长率和饲料中维生素B6含量的关系,得出异育银鲫最大生长时饲料维生素B6的适宜含量为0.95 mg/kg;而以肝脏GOT和GPT活性为指标时,其饲料维生素B6的适宜含量分别为11.36和7.62 mg/kg。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饲料中配制不同鱼粉和菜粕比例,探讨利用菜粕蛋白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Carssius auratus gibelio)的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饲料中菜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分别为 0、20%、40%、60% 和80%。实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菜粕蛋白比例高于40%时,异育银鲫的生长显著下降(P0.05),对摄食率影响不明显(P0.05)。在80%替代水平下,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消化率最低,能量消化率在40%替代水平最低。饲料转化效率在20%蛋白替代后明显下降(P0.05)。蛋白质和能量储积率在40%蛋白替代后明显下降(P0.05)。在40%菜粕蛋白下,鱼体能量和脂肪含量最高。鱼体蛋白质在60% 和80% 菜粕蛋白时最低,脂肪在20% 菜粕蛋白时最高。因此饲料菜粕蛋白的水平不超过20%(干物质含量约17%)不会影响异育银鲫的生长和饲料转化。    相似文献   

14.
实验采用5种投喂水平:饱食(R100)、80%饱食(R80)、60%饱食(R60)、40%饱食(R40)、饥饿(R0),旨在探究上市前一个月的池塘养殖中,采用不同程度限喂的投喂策略对异育银鲫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投喂水平小于60%,特定生长率(SGR)显著下降,而屠宰率则表现出相反趋势。饥饿组实验鱼呈现出较瘦体形和较硬的肌肉质地。对可能影响肌肉质地的脂肪含量和胶原蛋白总量分析发现,随着投喂水平的降低肌肉脂肪含量显著减少但胶原蛋白总量无显著差异。投喂水平的降低导致鱼体各组织脂肪含量的降低,尤其是内脏脂肪的显著减少。通过SGR与脂肪含量的线性模型,SGR分别解释背肌、腹肌、内脏脂肪含量总变化的56%、66%、71%。在各投喂水平条件下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比维持相对稳定,表明在上市前一个月的池塘养殖中,限喂的方式并未对肌肉的蛋白营养价值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实验探讨了建鲤和异育银鲫摄食低质和高质饲料时氮和能量的收支情况.低质饲料以豆粕为主要蛋白源,饲料蛋白含量为33.91%,高质饲料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饲料蛋白含量为45.59%.55d的生长结果显示,氮收支和能量收支受到饲料质量和鱼类种类的显著影响:摄食低质饲料时,建鲤的生长氮和生长能比例显著低于异育银鲫,排泄氮、排泄能和代谢能比例显著高于异育银鲫;摄食高质饲料时,两种鱼的氮收支和能量收支无显著差异;建鲤的氮收支和能量收支受饲料质量的显著影响,摄食低质饲料时,其生长氮和生长能比例均显著低于摄食高质饲料时,而排泄氮、粪能和代谢能比例均显著高于摄食高质饲料时;异育银鲫的氮收支、生长能和代谢能比例不受饲料质量的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在低质饲料条件下,建鲤利用氮和能量的能力弱于异育银鲫,在高质饲料条件下,两种鱼没有显著差异.与异育银鲫相比,建鲤利用氮和能量的能力受饲料质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实验以初重为(11.33±0.03) 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4%(L4)、8%(L8)、12% (L12)、16% (L16)和20% (L20)的5种等氮饲料进行为期340d的长养殖周期实验,以探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长养殖周期异育银鲫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脂代谢的影响。期间共取样5次,生长阶段分为63d(D63,幼鱼期)、110d(D110,养成前期)、223d(D223,越冬期)、275d(D275,越冬后)和340d(D340,养成中后期)。实验结果显示,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幼鱼期D63的异育银鲫适宜脂肪水平为8%,养成前期D110的异育银鲫适宜脂肪水平为12%,而其他生长阶段饲料脂水平对增重率无显著影响。饲料脂肪水平对幼鱼期异育银鲫肠道消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脂肪酶活性随脂肪水平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幼鱼期(D63)异育银鲫肠道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高于越冬期和养成中后期的异育银鲫,表明幼鱼期的异育银鲫对脂肪的利用较低。幼鱼期(D63)异育银鲫脂肪合成相关基因pparγ和fas的表达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L8组表达量最高,而脂解基因lpl和cpt1a的表达量在低脂组L4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parγ和cpt1a在越冬后期(D275)的表达量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而fas表达量在L4组显著高于其他组,表明不同生长阶段异育银鲫对饲料脂肪摄入的响应策略不一致,摄入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代谢紊乱。适宜的脂水平(8%—12%)可促进幼鱼期和养成前期异育银鲫的生长,增强脂肪利用率和脂代谢能力,而较大规格的异育银鲫对脂肪的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实验以异育银鲫中科3号幼鱼(3.20.5) g为实验对象, 研究螺旋藻粉蛋白替代饲料鱼粉蛋白(0、20%、40%、60%、80%和100%)对鱼摄食、生长、饲料利用和蛋白沉积的影响。实验设计了6种等氮(38%)等脂(10%)等能(16.50 kJ)的饲料, 每处理3个重复。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 表观饱食投喂。实验水温为(283)℃, 实验共持续60d。结果发现:随藻粉替代比例的增加, 鱼摄食率显著上升; 饲料效率则呈显著下降趋势; 特定生长率在20%替代组与鱼粉组无显著差异(P0.05), 其他各替代组均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 蛋白沉积率在20%、60%替代时与鱼粉组无显著差异(P0.05), 其他替代组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 肥满度在各替代组均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 鱼体蛋白随藻粉替代比例的增加呈现先持平后降低的趋势, 鱼体脂肪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 20%、40%和60%替代组全鱼灰分均高于全鱼粉组; 肠道消化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在替代组和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随藻粉蛋白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呈显著上升, 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则呈显著下降趋势, 总磷表观消化率在20%替代时最低, 在100%替代时最高。综合特定生长率和蛋白沉积率情况, 当鲫幼鱼饲料中鱼粉含量约为50%, 且鱼粉为唯一蛋白源时, 螺旋藻粉蛋白可替代饲料中20%鱼粉蛋白。  相似文献   

18.
组织移植对银鲫不同雌核发育系的遗传监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脾移植实验对银鲫3个不同的雌核发育系进行了遗传分析。在3个同系移植的组合中,移植物被接受的个体数平均达95%,表明同一雌核发育系的大多数个体具有一致的基因型。在不同雌核发育系间的移植,移植物在7—14天被排斥(21—30℃)。从而用组织移植证明这些雌核发育系是存在的,并与遗传标记所鉴别的结果一致。文中对同系移植中出现少数排斥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异育银鲫消化道微生物群落对恢复投喂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室养殖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中科3号成鱼为对象, 利用PCR-DGGE技术比较研究了其经饥饿与恢复投喂后消化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实验共检测到23条谱带, 其中饥饿组、投喂组谱带数分别为18条和17条(共有谱带12条), 投喂组大部分谱带亮度高于饥饿组。基于PCR-DGGE所得到的谱带进行的CA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分析和聚类都表明饥饿组与投喂组消化道微生物存在明显不同。结果表明, 在充分饥饿处理后, 恢复饲料投喂可导致消化道微生物种类减少及微生物平均密度的增加, 同时对消化道微生态系统内微生物种类组成有显著影响。研究为进一步阐述消化道微生物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 也为水产鱼类肠道菌群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银鲫种内的遗传标记及其在选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26  
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分析了银鲫和异育银鲫的血清蛋白和肝脏酯酶,发现这两种鱼的血清蛋白和肝脏酯酶各具有4种不同的表型。由同一母本银鲫繁殖的子代——银鲫或异育银鲫,具有与母本相同的表型,只是在异育银鲫的肝脏酯酶谱型中另有一些无规律的变化,显然这是异源精子的作用所致。此外,这4种不同表型的鱼具有不同的生长能力,其差距最大可达50%.这些结果表明,天然雌核发育的银鲫种内含有若干个不同的雌核发育系,这对于开展银鲫的选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