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生命和绿色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又是地球上最清洁的生产过程,因此,国际上将与生命,资源,环境保护相关的各种有利于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的事业前面冠以“绿色”,“绿色学校”通常是指有“绿色观念”的学校,“绿色教育”就是全方位的生态意识,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培育学生树立崭新的自然观,发展观,伦理道德观和科技进步观。  相似文献   

2.
生态意识及其主要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生态意识产生的时代背景生态意识作为人类思想的先进观念,产生于20世纪后半叶。产业革命以来二百多年,人类依据先进科学技术武装的强大生产力,无限制地向自然进  相似文献   

3.
“倡导绿色生活,保护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追求和努力的目标,本文从小生态瓶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观察及对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分析入手,再延伸拓展到整个生物圈面临的“生态危机”,并就解决“生态危机”首要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四川动物》2006,25(2):F0004-F0004
“关注鸟类,关注人类,预防禽流感”,加强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关注鸟类和人类生存健康,增强人们爱鸟护鸟的意识。这是四川省第25届“爱鸟周”的主题。2006年四川省“爱鸟周”启动仪式4月1日在成都北湖公园举行。  相似文献   

5.
德国的赫尔巴特说过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 ,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前苏联的马卡连科也曾说过 :“道德教育应当走在生理成熟的前面 ,至少应保持同步。”可见在生态学教学中 ,渗透生态伦理道德教育 ,使学生形成不同于前人的崭新的生态伦理道德观 ,对于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生态意识 ,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1 从人类的发展过程 ,看生态伦理道德形成的必然性在远古 ,人类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自然 ,只能被动地服从它。基于对自然的无知及生存的艰难 ,人类在显得异常高大和神圣的自然面前产生了“自然崇拜”…  相似文献   

6.
如今,生态一词已经成了时髦的标签,到处被贴用。或许这是人类正在跨入生态文明阶段的初期特征?在这一背景下生态摄影也应运而生。正如美国的也是当代最重要的理论批评家苏珊‘桑塔格所说:“能引发良知的照片,总是与某一具体的历史情况相关。”人们对生态摄影在传播环境意识方面发挥独到作用寄予期望。然而,生态标签的泛滥使人们不得不提出疑问:究竟什么是生态摄影?我们真的需要它吗?  相似文献   

7.
第三届国际生态学会议将于1982年9月5-11日在波兰华沙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生态学是环境管理和人类福利的基础”。会议将对人类和环境的关系问题以及应用生态原理于环境规划管理的理论进行评论,会议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人们认识基本的生态概念和理论,并着重于根据丰富的资料进行综合,揭示“新”的生态  相似文献   

8.
邱云 《生物学杂志》2002,18(2):40-40,44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本 )》(以下简称新大纲 )已在全国推广使用。新大纲是一个改革和创新力度很大的文件 ,它的使用将对我国中学生物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 ,高中生物新大纲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新的概念1 1 从“以知识为主”到突出能力、态度和观念的培养。新大纲中的课程目标共有 13条 ,其中有 9条是针对态度、观念和能力提出的 ,而且新大纲还增加了“研究性课题” ,以强化对学生各种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新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 ,把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9.
地球在呼唤森林,人类在渴求绿色。为提高全民的绿化意识,广东省生态学会于1999年4月28日,在“天然氧吧”———鼎湖山挂上了我省第一块生态教育示范点的牌子。是日,广东省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彭少麟研究员,广东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中山...  相似文献   

10.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供需对接难、交易成本较高、质量溯源机制欠缺、产品同质化等诸多现实困境,而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推进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造了新机遇。从数字技术视角首次探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逻辑及路径,对完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研究发现:(1)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关键在于打通转化通道,构建“监测评价-资源开发-市场经营-支持保障”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链条机制,进而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来解决“森林生态资源变森林生态产品”、“森林生态产品变森林生态商品”两大核心问题。(2)数字技术赋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逻辑体现于:数字技术赋能产品四个基本环节,为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新动能新活力;数字技术赋能生态产业化经营,提升产品价值增值空间;数字技术赋能产品市场主体行为,激发更强“长尾效应”;数字技术赋能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降低信息摩擦;数字技术赋能产品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成本。(3)数字技术赋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即利用数字技术做好森林生态产品权属登记和信息普查、森林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数字化、搭建森林生态产品数字经济平台和市场交易平台、数字技术强化森林...  相似文献   

11.
Ecological restoration是现代生态学最活跃的关键行动之一, 在我国被译为“生态恢复”。经查验其英语涵义和演变过程, 建议正名为“生态重建”, 指在人为辅助下的生态活动。而“生态恢复”(recovery)在国际文献中指没有人直接干预的自然发生过程, 二者不容混淆。作者强调自然恢复和生态重建的三类时间尺度, 即地质年代尺度(千、万、亿年)自然生态系统世代交替和演替尺度(十、百、千年)和生态建设时间尺度(一、十、百年)。前二者为自然恢复尺度。三者相差2-3个数量级或更多。人类不能超尺度地依赖自然恢复能力, 自然与人为时间尺度的不匹配是自然恢复难以满足人类社会生态需求的根本原因。作者质疑“以自然恢复为主”和“从人工建设转向自然恢复为主的转变”提法。认为把生态重建的责任推诿给自然去旷日持久地恢复, 是不负责任和不作为的逻辑和有悖于“谁破坏, 谁补偿; 谁污染, 谁治理; 谁享用, 谁埋单”的全球环保公理和生态伦理观念。除恢复重建自然的生态系统外, 还要发展人工设计生态方案等未来生态重建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迎来了广东省生态学会成立20周年生日──6月28日。在1981年成立之时,生态科学尚鲜为人知。但在今时今日,“生态”一词成了时尚的称谓,走俏大江南北:生态乐园、生态村、生态屋苑、生态游……。我看可能还有“生态城市”、“生态IT”……。这是一件大好事。证明人们要求生态平衡、和谐、环保的欲望已势不可挡。生态学一词已深入人心。但是,“生态科学”,究竟人们知多少?却是一个问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付出了代价。古人类为了生存,在原始时期,必须消灭与人类敌对的生物。历史上,为了统治,产生了杀…  相似文献   

13.
赵福瑜 《化石》2007,(3):19-21
地球上十二属种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存在决定意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思想)意识。人类产生“十二兽”观念并制订,实行十二兽历法,正是人类自身起源于“十二兽”的先祖这一客观事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十二兽:我国又称十二禽,十二属,十二物,十二生肖等。所谓十二兽,我国汉族是指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让我们从十二兽历法的产生和起源来探讨地球上十二属种动物(十二兽)的先祖与人类进化的关系。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各有其“十二兽历法”,内容上大同小异。中国汉族:鼠,牛,虎,兔,龙,蛇,…  相似文献   

14.
生态审美观念的关键是“修建依然丑陋的人类心灵的感受力”。这意味着:必须对于敏感性进行培养,必须获得“对于自然对象的一种提纯了的纯净趣味”,从而捕捉大地上超越优美和如画风景的审美潜力。在生态意识中,一片凌乱的丛林可能因为其生态功能而美丽,而某种美丽的紫色野花可能因为损坏而不是增强本地植物而被视为“丑陋”的。生态学、历史学、生物学、地形学、生物地形学等知识和认知形式,都会帮助我们穿过事物表面,使我们的感官体验超越一般的优美风景而欣赏平凡、甚至丑陋的事物。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落实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内容。微生物生态学是一门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本文通过结合课程知识点、改革教学方法、关注日常课堂生活等方面,介绍如何在微生物生态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生态文明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大学生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引导大学生践行生态价值观,促进高校生态文明发展。同时,为其他相关课程教学落实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态学中的价值概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建立一种新的生态价值观念生态问题是当代重要的全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被称为“人类的困境”(罗马俱乐部)。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在生态领域需要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生态价值观念。过去人们认为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而从来也不考虑它对人的价值的问题。从最早直接利用自然(狩猎和采  相似文献   

17.
探索人类文化生态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唐爱民,叶培强,张社尧(广东省生态学会)(1)维护生态平衡,拯救地球,探索人类文化生态,提高全民绿化意识,是当代所关注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章申,曾说:"目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是地球在其4...  相似文献   

18.
景观生态—一种综合整体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景观生态的提出、发展及目前几个主要学派的观点进行了仔细分析,认为景观生态兴起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状态,同时正是由于其“双向”研究的观点,使其具备了综合学科的特征。然而目前景观生态首先是一种综合整体思想,如果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范畴应在基本的生态系统到区域之间。  相似文献   

19.
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大问题。伴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三废”、酸雨、表土流失、放射性污染、噪声等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忧虑。国际上颇具影响的“罗马俱乐部”1982年10月在东京召开的一次题为“通向廿一世纪——全球问题及人类选择”会议上,把“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作为世界未来的四大不良征兆之一,指出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复杂性和无把握性,建议把“防  相似文献   

20.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态系统”是必修部分中“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第5个一级主题。对该主题的学习,从个人的发展来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系统的本质;有利于学生接受系统论思维方式的训练,形成生态意识。从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看.目前人类所面临的许多全球性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于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因此,该主题内容在本模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该主题的具体内容标准进行研讨,并构思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