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海须鲸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海产须鲸类过去研究甚少,作者于1955—1963年从事捕鲸技术工作,曾长期对黄海产须鲸类进行观察研究,近年来又作了一些调查。黄海区所产须鲸类据以往捕获纪录有露脊鲸Eubalaena glacialis Borowski、灰鲸Eschrichtius gibbosus Erxleben、蓝鲸Balaenoptera musculus Linnaeus、长须鲸B.physalus Linnaeus、鳁鲸B.borealis Lesson、小鳁鲸B.acutorostrata Lac(?)p(?)de、座头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 Borowski等3科7种。根据调查资料结合实际观察研究,现就所获5种须鲸的形态、生态、分布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们对北黄海587头小鳁鲸的调查测定记录和在渔场的观察,现就北黄海小鳁鲸的外形、生活习性、繁殖和胎儿、群系和洄游等进行初步探讨,供进一步深入研究。 我们从1958年起,于每年的1—7月。特别集中在3—6月,在黄海北部和山东半岛沿海进行调查,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南沿海发现的鳀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1年12月1日,广东省惠阳县沃头公社前进大队在惠阳勒格外海获一头雌鲸;1977年10月30日,福建省惠安县小岞公社前内大队在小岞南的龟脚渔场偶获一头雄已死鲸,经鉴定均为鳀鲸[Balaenoptera edeni Anderson (1878)]。  相似文献   

4.
布氏鲸(Bryde’s whale)是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海域的一类中等体型须鲸,通常认为存在小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 edeni)和布氏鲸(B. e. brydei)两个亚种。然而,有研究表明它们应该被划分为两个独立物种,即近岸小型布氏鲸(B. edeni)和远洋大型布氏鲸(B. brydei)。由于两者外部形态极其相似,并且存在同域分布现象,很难基于外观进行准确的物种鉴定。近年来,广西北部湾涠洲岛海域出现一个稳定的布氏鲸栖息种群,但目前尚不清楚属于哪种布氏鲸。研究采集了涠洲岛布氏鲸种群中两个体的粪便样品,从其中一份样品成功提取基因组DNA,并基于线粒体Cyt b和COΙ基因序列开展物种鉴定和遗传分析,鉴定结果为小布氏鲸。此外,还鉴定出涠洲岛海域同年死亡的一头须鲸也为小布氏鲸。据此推测涠洲岛水域栖息的布氏鲸种群可能是小布氏鲸。研究首次基于粪便样品,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开展了活体布氏鲸的物种鉴定。这种基于非损伤采样的物种鉴定方法值得进一步优化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2018年初以来,北部湾涠洲岛附近出现了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的活动。一头上颌与须板异常的小布氏鲸个体引发热议,其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我们在船只调查时,目击该个体10次,其以单独活动为主(90%),主要出现在涠洲岛到斜阳岛之间的水域,最小凸多边形家域面积为14 km~2,核心家域面积为166.9 km~2。然而,在2019年3月30日我们发现该个体已死亡漂浮在海面,根据尸体腐烂状况来推测,该个体的死亡时间大约为3~5 d,死亡原因不明。根据照片和现场解剖分析,推测该小布氏鲸的上颌和鲸须异常可能是被渔网或绳索缠绕导致的。由于无法从外形上确认属于哪一个亚种,因此我们测定了该个体的线粒体DNA D-loop(mitochondrial DNA,mtDNA)和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分别得到909 bp和395 bp的序列,经比对和系统发育重建,发现该个体属于近岸分布的小布氏鲸亚种(Eden's whale,B.e.edeni)。由于小布氏鲸具有一定季节迁移特性,我们无法判断造成其上颌伤害的渔网或绳索是否在中国水域。尽管如此,仍然建议当地部门应加强宣传,减少渔网等海洋垃圾的丢弃和排放,为小布氏鲸营造一个安全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6.
人体免疫球蛋白Gm、Km因子在汉族和维吾尔族人群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790名成都、柳州、上海、长春地区本地汉族人和154名新疆维吾尔族人的Gm、Km因子分布情况。检查了Gm(1,2,3,5,21)因子和Km(ι)因子。结果表明Gm分布的不均一性,从北方向南方Gm~(1,3;5)单倍型频率急剧升高,而同时Gm~(?)和Gm~(?)频率下降。Gm的这种分布格局可能是早先大陆上的两个群体迁移和混杂的结果。在新疆维吾尔族人中发现Gm~(?)单倍型,频率为0.3223,提示存在白种人与黄种人之间的混杂现象。本文调查群体中Km频率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7.
用mtDNA序列鉴定一头小布氏鲸标本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测定了采自浙江省瑞安市的一头须鲸类标本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369bp和控制区(control region)933bp的序列,通过与已发表的须鲸类同源序列比对,发现与西太平洋和日本水域的布氏鲸的cyt b基因和控制区分别有6.78%-7.05%和13.30%-14.40%的序列差异,而与来自所罗门群岛的布氏鲸之间cyt b基因的序列完全相同,控制区的序列也仅相差一个碱基(0.28%)。提示与邻近的西太平洋和日本海的普通布氏鲸在遗传上有显著区别,而可能与所罗门群岛的布氏鲸为同一种,即小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同时表明,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为进行鲸肉及其制品的种类鉴定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阐述了委内瑞拉沿海最常见的海洋鲸类的潜在地理分布情况。通过GIS分析,鲸类分布与地形和深度是相反的,以此可以获得鲸类潜在的分布图。已报告确认了16个物种(有402个目击报告),其中小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座头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海豚(Delphinus spp.)、圭亚那侏型豚(Sotalia guianensis)、花斑原海豚(Stenella frontalis)、长吻原海豚(Stenella longirostris)和宽吻海海豚(Tursiops truncatus)是最常见的。小布氏鲸和宽吻海海豚有可能分布于整个海岸,包括江河区域。座头鲸则可能季节性地集中分布在大陆架上的海岛沿岸和浅水区域。海豚(Delphinus spp.)有可能分布于高边坡区或沿海上升流区。花斑原海豚可能分布在东北区的西部,中部沿海以及与委内瑞拉海岸平行的岛屿周围。长吻原海豚则分布于浅海和远海区域。在一些高产的生态系统内新的物种可能正在形成,而这些潜在可能的分布图可以作为在高产生态系统内确立关键栖息地的标准,由此我们可以在委内瑞拉水域为鲸类建立新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9.
华枝睾吸虫尾蚴的形态学Hs(?)等(1939)、Komiya等(1941)以及Tang等(1963)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对华枝睾尾蚴的生态观察未见报道。几年来笔者在华枝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时,对华枝睾吸虫尾蚴的生态作了某些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大陆沿岸属大陆棚水域,常见的齿鲸物种以近岸型的海豚科(Delphinidae)、小抹香鲸科(Kogiidae)及鼠海豚科(Phocaenidae)动物为主(王丕烈,2012),而喙鲸科(Ziphiidae)发现纪录相对较少,近年来仅由王丕烈等(2011)针对喙鲸科的中喙鲸属(Mesoplodon)标本进行检视校正,认为中国大陆沿岸存在柏氏中喙鲸  相似文献   

11.
中国胡椒鲷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椒鲷属(Plectorhynchus LacéPède)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为底栖性鱼类。产我国者现有6种,其中一种经研究,认为是一新种,定名为中华胡椒鲷Plectorhynchu sinensis Zhu,Wu et Jin sp.nov.,现叙述如下。 中华胡椒鲷(新种)Plectorhynchus sinensis Zhu,Wu et Jin sp.nov.(图1)  相似文献   

12.
灰鲸在中国近海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灰鲸(Eschrichtius gibbosus Erxleben 1777)现仅存于北太平洋,曾因各捕鲸国滥捕而几近绝灭,是最早受到保护的鲸种之一。东太平洋群体,经数十年的保护,资源量已恢复到一万头左右。但沿亚洲侧洄游的西太平洋群体,资源仍未有恢复迹象,尚亟待保护。对中国近海的灰鲸只有过少量报道。本文根据作者在海上的实际观察和对南、北方重点渔区的数次调查,就灰鲸在中国近海的分布及洄游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3.
纹皮蝇(Hypoderma lineatum de Villiers)和牛皮蝇(H.bovis de Geer)在我国分布相当广泛,据我们近年来的调查,在东北、华北、内蒙古、西北等地区都普遍发生,其中尤以牧区为严重。这两种皮蝇常在同一地区出现,牛体也同时受感染。在西北甘肃、宁夏等地一般以牛皮蝇数量较多,在内蒙古和华北以纹皮蝇较  相似文献   

14.
作者分别于2005年9月(秋季)和2006年5月(春季)对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野生鱼类14种,分属于3目7科13属,以鲤形目鲤科鱼类为主;文中描述了各种类的主要外形特征和分布状况。昆明湖鱼类物种多样性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春秋2季鱼类的优势种明显不同,秋季以大鳍(?)数量最多,而春季则以(?)的数量最多;湖岸和湖中央的鱼类种类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与鱼类的摄食行为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5.
驼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驼鹿(Alces alces)也叫麋。俗称(?)达(?)、四不象等。世界上有七个亚种,分布于欧、亚和北美。我国有两个亚种:小兴安岭亚种(Alces.a.cameloides)主要分布于小兴安岭林区及其附近。大兴安岭亚种(alces.a.pfizanmeyeri)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林区及其附近。据1975年调查统计,我国约有1.8万头驼鹿。尽管资源有一定的积蓄量,但由于森林环境的破坏及过度狩猎(特别是盗猎)的破坏,资源数量正在下降,分布区也在缩小。为此,国家已将驼鹿列入第二类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短吻海豚(Lanenorhynchus obliquidens Gill)是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中一种较小的海豚。身体两侧各有一黑纹从口角至鰭肢基部并向后沿体侧延伸至肛门。背鳍后缘凹曲似镰状。齿式为(27~33)/(27~33)。多分布在北太平洋的日本海(包括日本北面、朝鲜东面及苏联远东区沿海)、日本南面近海和北美加利福尼亚至南美哥伦比亚等地区沿海。我国台湾及福建海域也有发现。1958年江苏东海海区曾捕获一头雌性海豚,体长1.98米。经过鉴定乃太平洋短吻海豚。所获标本保存在复旦大学生物系标本室。现就其骨骼描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北桑寄生(Loranthus tanakae)是桑寄生科桑寄生属的落叶灌木,多以壳斗科植物为寄主。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是黄土高原主要的优势种和建群种,也是北桑寄生的主要寄主植物。本研究调查了寄主植物辽东栎和寄生植物北桑寄生的生长状况、北桑寄生和辽东栎的空间分布格局、北桑寄生的寄生行为偏好。结果显示:(1)在调查的851株辽东栎个体中有358株(占总辽东栎个体的42.1%)被感染,共调查1112个北桑寄生个体,每株辽东栎上感染的北桑寄生个数范围为1~20个。(2)辽东栎在0~60 m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60 m尺度上呈随机分布;北桑寄生在0~100 m尺度上均呈聚集分布。(3)有964个北桑寄生个体生长在辽东栎上端1/2高度内,北桑寄生吸根周长大小与其寄主枝的周长呈极显著正相关(r=0.713,P0.01)。较高和较大的辽东栎个体更容易被感染,北桑寄生倾向于寄生在寄主辽东栎个体更高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8.
从2009 年1 月至2010 年2 月,我们对中国大陆海域沿岸搁浅和误捕的喙鲸类头骨标本进行了测量和鉴
定。目前中国大陆海域搁浅和误捕的喙鲸类有5 种,分别为柯氏喙鲸、贝氏喙鲸、朗氏喙鲸、柏氏中喙鲸和小
中喙鲸,其中小中喙鲸为中国海域(包括台湾)的首次报道,也是在西北太平洋区的首次记录。小中喙鲸的主
要形态鉴别特征为有1 对纺锤形牙齿着生在下颌骨联合后面。经对已报道过的大陆海域搁浅和误捕的3 个雌性
银杏齿中喙鲸头骨标本和台湾省搁浅银杏齿中喙鲸的颅骨、鼻骨、下颌骨以及牙齿特征对比重新鉴定,订正大
陆的3 个样本为雌性柏氏中喙鲸。本文报道了大陆沿岸海域搁浅和误捕的喙鲸类最新调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婆罗洲丝蚁的耐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纺足目昆虫是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温暖地区的昆虫,这类昆虫在我国分布较少。1978年美国昆虫学家Ross将我国至今已记载的纺足目昆虫种类鉴定为4种,其中婆罗洲丝蚁Apothonia borne(?)sis(Hagen)是广东、广西最常见的种类之一。此虫是根据在婆罗洲(加里曼丹)采集的标本定名,因此它的分布从热带一直到我国的南方。据在广东的初步调查,它的分布愈向北愈少。关于它的分布北界现在还不清楚,冬季低温对它的活动和生存的影响也不知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粘虫的发生规律问题,近年来发表了不少研究成果,特别是大发生虫源问题,引起了争论。陈瑞鹿(1962)、张彤文(1962)、林昌善(1963)、马世骏(1963)、邬祥光(1963)、陈永林(1963)、李光博(1964)等分别提出了东北、南方等地的虫源系自外地远距离迁飞而来的说法,但张履鸿(1961)、吴荣宗(1963)、石毓亮(1963)等则认为大发生的虫源来自当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仅就河南许昌地区粘虫发生的情况及作者1957—1964年的试验调查结果,作为讨论资料,提供商榷。 一、粘虫在河南许昌地区越冬的可能性 根据历年调查试验资料说明如下。 1.少数蛹可能越冬 1956年冬和1957年春在郾城东关外河堤、公路两旁、荞麦、红薯地以及侧柏根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