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手段,从旋覆花地上部分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再通过光谱学方法,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鉴定为泽兰内酯(1)、7-羟基香豆素(2)、瑞香素(3)、东莨菪素(4)、蟛蜞菊内酯(5)、枸橼苦素(6)、杜仲树脂酚(7)、丁香酸(8)、香草酸(9)和异丁香酸(10)。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旋覆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报道柚花的香气成分。作者利用憎水性树脂XAD-4吸附柚鲜花的头香,并以毛细管气相色谱和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研究头香的化学组分,分离鉴定了17个已知化学成分。它们是芳樟醇、β-蒎烯、β-水芹烯、橙花叔醇等。 相似文献
3.
从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Duby)的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23-羟基乌苏酸(1)、Isotachioside(2)、对羟基苯甲酸(3)、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4)、原儿茶酸(5)、3,5-二羟基苯甲酸(6)、甲基-α-D-呋喃果糖苷(7)、尿苷(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和齐墩果酸(11)。化合物1、2、4、7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6、9~1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紫花苜蓿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cttiva L.)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通过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从紫花苜蓿地上部分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质谱和核磁共振数据鉴定为小檗碱(1)、大黄素(2)、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3)、soyαsαpogenol B-3-O-β-glcA(4)、邻羟基苯甲酸(5)、反式对羟基肉挂酸(6)、顺式对羟基肉桂酸(7)、正三十烷醇(8)和β-胡萝卜苷(9)。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苜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地菍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野牡丹科药用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的化学成分,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及对比文献等方法鉴定为4-O-β-D-吡喃葡萄糖基-3,3',4'-三甲氧基鞣花酸(1),槲皮素3-O-刺槐二糖苷(2),8-C-吡喃葡萄糖基-5,7,3',4'-四羟基黄酮(3),3-O-β-D-吡喃葡萄糖基-4',5,7-三羟基黄酮(4),6-C-吡喃葡萄糖基-4',5,7-三羟基黄酮(5),3-hydroxy-22(29)-hopen-23-oic acid(6),2,3-dihydroxy-9(11)-fernen-23-oic acid(7),3β-sitosterol laminaribioside(8),姜糖酯B(9),3-O-β-D-galactopyranoside-glycerol1-alkanoates(10),胡萝卜苷(11),β-谷甾醇(12),二十八烷醇(13),二十四烷酸(14)以及三十四烷(15)化合物结构。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喜光花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喜光花Actephila merrilliana叶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5,5’-dimethoxy-alloagerasasin(1)、对羟基苯甲醛(2)、丁香酸(3)、正十八烷酸(4)、反式桂皮酸(5)、对甲氧基苯甲酸(6)、间苯二酚(7)、邻苯二甲酸(8)、邻羟基苯甲酸(9)、对羟基苯甲酸(10)以及戊二酸(11),以上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喜光花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喜光花Actephila merrilliana叶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stigmas-tan-4-en-6β-ol-3-one(1)、东莨菪内酯(2)、萘(3)、对二甲氨基苯甲醛(4)、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辛基)酯(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O-methylmoschatoline(7)、2-hydroxy-1-naphthaldehyde(8)、4-dimethylamino-pyri-dine(9)、D-甘露糖醇(10)、胆固醇(11)、邻苯二酚(12)。以上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从藏波罗花全草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及参考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regyol(1)、长管假茉莉素B(2)、β-skytanthine(3)、deacyl isomartynoside(4)、对羟基苯乙醇(5)、rengioside B(6)、β-谷甾醇(7)、cleroindicin F(8)、角蒿原碱(9)、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从红波罗花(Incarvillea delavayi)植物的干燥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MS和NMR等方法鉴定为tecomine(1)、epidihydrotecomanine(2)、2,6-二甲基-6-羟基-2-庚烯-4-酮(3)、marine B(4)、(3R,5S)-3-methyl-cyclopentyl[1,2-c]pyridine-5-ol(5)、3,4,5-三甲氧基苯甲酸乙酯(6)、cleroindicin B(7)、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甲酯(8)、2-(4’-乙氧基苯基)-乙醇(9)、6-羟基苯并二氢呋喃(10)、β-谷甾酮(11)、β-乙酰齐墩果酸(12)。其中化合物1~3、5~6、8~12为首次从角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艾纳香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DC.)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13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5,7-二羟基-3,3′,4′-三甲氧基黄酮(1),3,5,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2),4,2′,4′-三羟基双氢查尔酮(3),儿茶素(4),阿亚黄素(5),davidioside(6),二氢槲皮素-7,4′-二甲醚(7),艾纳香素(8),二氢槲皮素-4′-甲醚(9),3,5,3′-三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0),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11),木犀草素(12),槲皮素(13)。其中化合物1和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The plant of Rosa rugosa Thunb. now is cultivated widely in northern China and other places is characterized as Rosa rugosa cv 'Plena' with violet-redflowers, The essential oil extract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from its flower is a famousfragrance: The flower can be used as medicine and food.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this essential oil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chromatography, IR, DC-MS and other methods. Thirty components have been identified, such as β-citronellol, geraniol, geraniolacetate, citronellyl acetate, methyl eugenol, linalool etc. Their contents in the oil havebeen determined also.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absolute oil have been determined byGC-MS. All these results can be used to compare with that of Rosa damascena Millfrom Bulgarian 'Valley cf rose and other Rosa sp. 相似文献
12.
民间用药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L.)为豆科羊蹄甲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省份。基于前人的研究,并未发现对洋紫荆花化学成分研究的相关报道,本文以采自云南德宏地区的洋紫荆(B.variegata)花为研究对象,运用各种柱色谱分离手段,从其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解析,分别鉴定为Isoliquiritigenin(1)、Naringenin(2)、Kaempferol(3)、Kaempferol-7-O-β-D-glucopyranoside(4)、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5)、Caffeic acid(6)、(-)-Catechin(7)及Kaempferol-3-O-L-rhamnopyranoside(8)。化合物1和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海金沙是海金沙科海金沙属多年生蕨类植物,在我国广东、海南、江苏、浙江等地广泛分布。海金沙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酚酸及其糖苷类化合物及三萜类化合物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利胆、防治结石、抗氧化、抗茵等多种药理活性。对海金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做了综述,以便更好地对其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A procedure for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immature seed-derived calli of rugosa rose (Rosa rugosa Thunb.) via somatic embryogenesis is described. Embryogenic calli were initiated from immature seeds 2–3 weeks after anthesis on Murashige and Skoog (MS) medium without growth regulators. Induced calli had a white, friable and nodular appearance with several proembryos. These calli were subcultured at 20-day intervals on MS medium containing 0.1–0.2 M galactose on which they grew rapidly; but somatic embryogenesis was inhibited. Somatic embryos were again induced from the subcultured calli after transferring to MS medium containing 0.1 M M fructose or sucrose but lacking growth regulators. After transferring these embryos (1–2 mm) to MS medium containing 0.1 M sorbitol, 3% of them germinated and grew into plantlets which showed sustained growth on the MS medium containing only 0.1 M sorbitol 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对玫瑰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野生玫瑰和3个玫瑰栽培品种一年生扦插苗为试材,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玫瑰的生物量、光合作用、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根活力和离子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了玫瑰的生长,与地上部相比,根系对盐胁迫更加敏感;盐胁迫下,野生玫瑰的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栽培玫瑰;品种‘紫雁’高于‘紫枝’和‘中科二号’;盐胁迫对野生玫瑰光合性能和根活力的影响明显小于栽培玫瑰.野生玫瑰的耐盐性优于栽培玫瑰;而栽培玫瑰中‘紫雁’优于‘紫枝’和‘中科二号’.上述生理指标可作为玫瑰耐盐性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从茶藨子叶孔菌(忍冬)中分离了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法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二十八酸(2),β-谷甾醇(3),麦角甾醇(4),麦角甾醇过氧化物(5),壬二酸(6),烟酸(7),原儿茶酸(8)。化合物1,3,6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到。 相似文献
17.
18.
玫瑰花红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以玫瑰花色素作为新型天然食用色素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光、温度、pH值、氧化介质、还原介质、蔗糖、咸味(NaCl)、铝制品(FeCl3)、铜制品(CuCl2)、锡制品(SnCl2)等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色素对光、热耐受性好;适用pH值范围宽;耐氧化性较差,耐还原性较好;Fe^3+和Sn^2+对其吸光值有明显影响,Cu^2+、Al^3+、食盐和蔗糖则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9.
火棘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火棘花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使用维生素C和BHT为阳性对照,以DPPH自由基、亚硝酸钠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从挥发油中鉴定了7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3.77%,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以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50.31%)、烷烃(18.52%)、醛(5.54%)为主;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亚硝酸钠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清除率为50%时,其体积分别为43.51、79.48μL,样品量与清除率间呈量效关系;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略低于1 mg·mL-1维生素C,对亚硝酸钠的清除效果优于1 mg·mL-1的BH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