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建阳地区为害秋大豆的鳞翅目害虫,多为夜蛾科(Noctuidae)和尺蠖蛾科(Geometridae)的幼虫。据初步观察,计有7种。最常见者有银纹夜蛾(Phytome-tra agnata Staud.),双星小夜蛾(Lithacodia stygia Butl.)  相似文献   

2.
大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运凯 《昆虫学报》1981,(4):372-378
1977年从湖南省网岭茶园内罹病大尺蠼幼虫中分离获得大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近圆形、菱形、三角形或六方形,大小约1.2—3.6微米。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为杆状(49—63毫微米×251—282毫微米)。属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A亚组(Subgroup A)。 对4—5龄大尺蠖室内口服的致死中浓度(LC40):4天为10-4.497(787个多角体),9天为10-5.0(243个多角体),11天为10-6.321(7个多角体)。不同感染方法感染3—4龄幼虫7其致病力不同。大田防治杀虫效果达98%,并有后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国际上已有五种昆虫病毒作为商品生产,供应防治害虫,为少用化学农药、减轻环境污染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五种病毒都是核多角体病毒(Nec-leopolyhedrosis virus),简称“NPV”。核多角体病毒是由被感染昆虫的细胞核内自己复制的,所含病毒颗粒是嵌入一种多角形的蛋白质模型或内含体中,颗粒含有核酸,由核酸而引发病毒病。 大约有83%的病毒是从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分离而得。幼虫吃进有病毒的植物,在胃里溶解几秒钟后病毒颗粒就释放出来,穿过肠壁进入受感染细胞的核,进行复制,直至幼虫病死。 据报道,从夜蛾科实夜蛾属(HeliothiS)昆虫提取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湟水中摇蚊科新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4年5月和8月,在青藏高原青海省的湟水(海拔2,150~2,550米)内,采获摇蚊幼虫16种,分隶12属,2亚科。以其分布评价该河各段有机污染,巳另文报导,本文仅记述其中13种国内新记录种,另一种虽未能订到种,但国内过去也未报导过。其余两种,流水长跗摇蚊Rheotanytarsus exiguus Johannsen和伊尼诺多足摇蚊Polypedilum illioense(Malloch),颜京松等(1977及1979)已描述过,不再重述。Edwards(1928)、颜京  相似文献   

5.
红棕灰夜蛾 Sarcopolia illoba(Butler)是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苏联、日本、朝鲜、印度等地。幼虫多食性,为害烟草、甘蓝、马铃薯、甜莱、大豆、豌豆、菜豆等作物。1984年在哈尔滨大豆田中,从该虫幼虫自然死虫体内分离出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我们对该病毒的形态学进行了观察。这种病毒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并对12种夜蛾科害虫:迹幽夜蛾(Discestra stigmosa)、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黄地老虎(Scotia segetum)、小地老虎(S.ipsilon)、银纹夜蛾  相似文献   

6.
木毒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木毒蛾(Lymantria xylina Swinhoe)是木麻黄的重要害虫,1971年以来,连续在福建沿海的木麻黄防护林内大面积发生。该虫一年一代,以滞育幼虫在卵壳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孵化。幼虫一般7龄,幼虫期45—64天。在木麻黄枝条或树干上化蛹,化蛹盛期为5月下旬,蛹期5—14天。羽化盛期为6月上旬。卵产在木麻黄枝条或树干上。已知的被害植物有21科39种。嗜食普通木麻黄。主要天敌是核多角体病毒和卵跳小蜂。 可采用人工采卵、喷洒化学农药、施放白僵菌粉炮或喷洒多角体病毒悬液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以两种浓度的病毒液感染甜菜夜蛾4龄、5龄幼虫,以研究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从亲代到子代垂直传递的方式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病毒可通过母体介导(卵内、卵表)和父体介导等3种方式传递给子代,造成子代感染。幼虫经口感染后母体介导传递实验表明,病毒垂直传播可引起20%~48%的子代幼虫病死,并能使子代成虫产卵量下降;母体介导传播实验中,以5%福尔马林进行卵表面消毒证实仍有18.8%的幼虫感染病毒死亡,表明了该病毒可经卵内传播,并同时存在着附卵传播;母体介导传递实验还表明病毒对宿主有弱化作用,亲代免于病死的蛹重量减轻,羽化所得雌成虫的产卵量下降,产卵期延长。以交互配对将感染与未感染的雌雄成虫彼此交配,表明雄成虫精子也能垂直传递病毒(父体介导),引起20%~40%子代幼虫感病死亡。成虫经口感染,对所产卵块表面消毒后,仍导致28.6%的子代幼虫死于病毒感染,也表明存在卵内传播。  相似文献   

8.
<正> 伊尼诺多足摇蚊Polypedilum illnoense Hau-ber属双翅目摇蚊科,其幼虫俗称萍丝虫(图)。近年来,跃为绿萍的主要害虫。 据调查,萍田内摇蚊科的幼虫有多种,但严重为害的仅是伊尼诺多足摇蚊一种。为了探明其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措施,我所从1977年冬季开始对该虫进行了研究,现将三年来的结果简介如下。 一、生活史 1,越冬情况 该虫主要以老熟幼虫在萍体上越冬,部分以3、4龄幼虫越冬。在越冬期间,一有温暖天气就会取食发育。春分前后开始活动,清明前后化蛹,不久陆续羽化。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1977年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引进了菜青虫颗粒体病毒,1978年春季开始进行试验。室内测定表明,菜青虫颗粒体病毒有较强的感染力。用不同浓度病毒感染2龄幼虫,发病率随病毒浓度增加而提高。致死时间随浓度增加而缩短,当浓度为1头5龄病死虫/500毫升时,死亡90%以上。病毒可感染1—5龄的幼虫,病毒浓度相同时,发病率随幼虫龄期  相似文献   

10.
茶刺蛾颗粒体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刺蛾[Darna trima(more)]*属鳞翅目刺蛾科,危害多种果树林木。1985年我们从四川珙县某茶园内自然罹病死亡的茶刺蛾幼虫中,分离到一种茶刺蛾病原物。通过纯化后,经感染试验、电镜形态观察、超微结构研究等,结果确定该病原物为一种颗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1.
王玲玲  李俊  张涛  秦利 《昆虫知识》2007,44(3):382-384
以苜蓿尺蠖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基因重组型病毒(AcMNPV-AaIT)及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櫣bner)为材料,采用室内添食法研究增效物质对该病毒感染增效作用,筛选出对重组病毒具有感染增效作用的物质—刚果红。  相似文献   

12.
几种植物性次生物对桃蚜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蚜总科已定名的近4,000种蚜虫中(Eastop,1977),桃蚜(Myzus persicae)可算得是最重要的一个种(Mackauer等,1976)。它为害50多科300多种植物,传播100多种植物病毒(Patch,1938;Kennedy等1962;Richards,1976)。尽管如此,桃蚜仍表现有一定的寄主范围,同时对寄主选择有季节性变化(李显荣等,1963;Mackauer等,1976)。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发现的一些昆虫病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蔡秀玉  丁翠 《昆虫学报》1982,(4):413-415
1978年我们报道了20多种昆虫病毒的形态特征(蔡秀玉等,1978),1980年又汇总了国内发表的各类昆虫病毒61种(蔡秀玉等,1980),实际上因种种原因,迄今国内所分离的昆虫病毒种类还不止这个数目。据1977年国外资料记载昆虫和螨类的病毒约为1,000多种(Martignoni等,1977)。 本文将近二年收集和兄弟单位寄来的病虫材料进行分离、鉴定。现把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天牛肿腿蜂生物学特性及其利用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a sp.属膜翅目肿腿蜂科。是天牛幼虫和蛹的一种体外寄生蜂。1975年在平邑县浚河林场,首次发现于小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L.的虫瘿内。据调查在自然界也寄生于榆虎天牛Xylotrechus grayi White,室内试验还可寄生白杨透翅蛾Parathtene taba-niformis Rott.、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MotsCh.作者于1977—1978年进行了初步观察及放蜂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集昆  杨定 《昆虫学报》1992,35(3):353-357
双翅目短角亚目(Brachycera)的鹬虻科(Rhagionidae或Leptidae)多中小型种,足细长,喜潮湿环境或在水边,故以鹬(音玉,长足水鸟)为名,拉丁学名均源于希腊词rhagio(一种蜘蛛)、lept(细长)也指足的特点。鹬虻科为捕食性昆虫,多以其他双翅目昆虫为食,极少数有吸血的习性;幼虫生活在树皮下、朽木中、土壤内、粪肥里或水中,捕食  相似文献   

16.
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秀玉 《昆虫学报》1965,(6):534-544
根据两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Walk.)仅有一种病毒即核型多角体。在自然界有局部流行的现象。利用相差显微镜,并辅以涂片证明多角体病毒能侵染5种类型的粘虫血细胞。它们是:珠血胞,浆血胞,类降血胞,原血胞及囊血胞。核型多角体能侵染所有粘虫的器官组织细胞并引起病变。在不同温度(0°—40℃)影响下多角体病毒对不同龄期的粘虫侵染力是有差别的,而6龄幼虫几乎难于染病。利用夜蛾科的6种病毒侵染粘虫均不致病。同时用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5种昆虫的幼虫除了烟夜蛾 Heliothis assulta G.被侵染外,其他则不被侵染。  相似文献   

17.
眼蚤属两种幼虫形态描述(蚤目:细蚤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细蚤科蚤类幼虫的形态,Elbel(1952),王敦清(1956)及叶瑞玉等(1982)已作过研究。但是,前凹眼蚤(Ophthalmopsylla jettmari)及角尖眼蚤指名亚种(O.praefectapraefecta)的幼虫形态,迄今国内外尚乏报告。为此,本文描述作者在室内饲养的两种蚤幼形态。此外,对国内细蚤科已知四种蚤—龄幼虫破卵器的形状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在ELISA间接法中,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感染云杉卷叶蛾核型多角体病毒(Choristoneura fumiferan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CfNPV)的云杉卷叶蛾幼虫体内多角体蛋白和病毒粒子。三龄幼虫喂饲表层涂有CfNPV的人工饲料(2×10~5PIB/cm~2)后6小时,即可在幼虫抽提液中检出多角体蛋白抗原(每条幼虫含0.14μg)和病毒粒子抗原(每条幼虫含0.32μg),随后此两种抗原量逐渐增加,直至第5天。而用染色涂片镜检法,则在添食病毒后3天才可观察到有少量多角体,病虫的病症需5~6天后才出现。因此,本法是一种快速、特异和敏感的检测杆状病毒的方法,其敏感度为1ml含10ng提纯的病毒粒子或多角体蛋白都能被检测出来。  相似文献   

19.
在韩国己记述的斑蛾科昆虫有17种,这些斑蛾的幼虫主要食叶或卷叶,多数为害果树和林木等。幼虫身体短粗,头缩于前胸内,体上常有毛瘤或毛簇,腹足趾钩为单序中带。本文详细地记述了韩国斑蛾科Illiberis tenuis(Butler),Chalcosia remota(Walker)和Pryeria sinica Moore老熟幼虫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  相似文献   

20.
1984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建议将黄病毒属从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划出来成为新的病毒科——黄病毒科(Flaviviridae)。Westaway等给黄病毒科作了如下的定义:由一组有包膜的单链RNA病毒组成,直径为40—50nm。包膜通常含糖蛋白;RNA有传染性,RNA的分子量约为4×10~6Dalton,3′末端缺乏多聚腺苷酸(PolyA)。体外实验中,病毒基因组RNA可翻译出结构蛋白,无亚基因组(Subgenomic)mRNA合成。成熟病毒颗粒的形态发生位于改变了的内浆网小池(cisternae)中。黄病毒科目前仪由黄病毒属(Flavivirus)组成,黄病毒属大约包括70种病毒,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