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SIRT6作为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第三家族长寿蛋白(Sirtuins,SIRTs)中的一员,具有多种催化酶活性,且在抗衰老、染色质调节、转录调控、糖脂代谢、DNA损伤修复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证据表明,SIRT6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在多种肿瘤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比如肝癌、肺癌、乳腺癌和生殖系统肿瘤等。但是由于SIRT6功能的多样性,及其上下游信号通路的复杂性,SIRT6在肿瘤中可能扮演着双重角色。在大多数情况下,SIRT6扮演着抑癌基因的角色,少数情况下,SIRT6却又发挥着促癌作用。本文结合目前本实验室的研究,阐述了近几年来关于SIRT6在多种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最新发现,总结了其作用机制,并对其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究SIRT7基因琥珀酰化修饰对肝癌患者的生存、免疫浸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分析法对SIRT7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其转染效果。结果:(1)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SIRT7在多种肿瘤(包括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0.05);SIRT7的表达与肿瘤的生存曲线相关(P<0.05);肝癌患者的SIRT7相对表达量与其预后相关,高表达组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情况(P=0.017)和无进展生存情况较低表达组缩短(P=0.004);免疫浸润和肿瘤微环境分析结果显示,SIRT7表达水平与多数免疫细胞浸润水平、肿瘤微环境(ESTIMATES core)均有明显负相关。(2)Western blot显示,SIRT7在肝癌细胞中表达高于正常细胞。因此,SIRT7 可作为肝癌的潜在预后标志物。结论:SIRT7表达水平与肝癌(HCC)患者的预后、免疫细胞浸润性、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浸润等相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丁酸钠(NaB)通过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12只/组):control组、Model组、NaB低剂量组(100 mg/kg)、NaB中剂量组(200 mg/kg)、NaB高剂量组(400 mg/kg)、抑制剂组(400 mg/kg NaB+2 mg/kg SIRT1/AMPK通路抑制剂EX527);采用饲喂0.5%腺嘌呤饲料以建立CRF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灌胃和腹腔注射相应药物。使用试剂盒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24 h U-pro)、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及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茜素红染色法与主动脉钙含量测定评估主动脉钙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白细胞介素(IL)-6、IL-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大鼠肾脏组织中CAT、MDA、ROS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各组大鼠SIRT1/AMPK信号通路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大鼠肾脏组织损伤严重、胶原纤维沉积显著、主动脉钙化严重,CAT活性、SIRT1、p-AMPK/AMPK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CVF、主动脉钙含量和SCr、BUN、24 h U-pro、IL-6、IL-β、TNF-α、MDA、ROS水平及BMP2、Runx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Model组比较,NaB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肾脏组织损伤减轻、胶原纤维沉积面积明显减少、主动脉钙化程度减轻,CVF、主动脉钙含量和SCr、BUN、24 h U-pro、IL-6、IL-β、TNF-α、MDA、ROS水平及BMP2、Runx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CAT活性、SIRT1、p-AMPK/AMPK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SIRT1/AMPK通路抑制剂EX527可降低高剂量NaB对CRF大鼠主动脉钙化和肾功能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NaB可能通过激活SIRT1/AMPK信号通路,减轻肾脏组织炎症、氧化应激损伤、主动脉钙化和肾纤维化,从而起到改善CRF大鼠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SIRT1)是一种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复杂的生理过程。最近研究显示其参与外周组织糖原的代谢过程及胰岛素分泌。在成年C57BL/6小鼠脑部,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SIRT1)与胰岛素受体(IR)是否存在共定位,为揭示SIRT1与IR之间的联系及其可能起到的调控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研究SIRT1与胰岛素受体之间是否存在共定位,及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SIRT1表达于小鼠海马CAl区椎体细胞,主要在神经元中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染色重叠图片显示,SIRT1与IR存在共定位,且其主要分布在小鼠的海马区、皮层、下丘脑等部位。体外研究显示胰岛素调节SIRT1的表达。结论SIRT1主要表达于脑组织的神经元中,并与IR存在共定位现象。本研究结果为探讨SIRT1与IR在脑组织的生理及疾病过程中的调节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SIRT1与基因转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RT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是一种具有NAD-依赖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的多功能转录调节因子.在体内通过对几种控制代谢及内分泌信号的转录因子去乙酰化作用来调节其活性.从而广泛参与调控哺乳动物细胞寿命的不同信号通路及糖代谢,胰岛素分泌等多条代谢通路,预示着SIRT1在医学临床应用和研究中可能极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是Sirtuin 家族中的一员,属于烟酰胺(NAD+)依赖的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能通过对多种非组蛋白及组蛋白赖氨酸残基进行去乙酰化修饰调节基因表达。近来的研究发现,SIRT1不仅能使肿瘤抑制因子去乙酰化,促进肿瘤发生,还能使肿瘤促进因子去乙酰化,抑制肿瘤发生。SIRT1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影响肿瘤分期及患者预后。在消化系统肿瘤中,SIRT1具有双面性,既可作为抑癌因子,也可发挥癌因子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对SIRT1在肿瘤中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做了深入研究,关于SIRT1在肿瘤中作用机制的新研究不断出现。SIRT1已成为人们攻克肿瘤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SIRT1在肿瘤中的双重作用,尤其是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不同作用靶点和参与的信号通路作一综述,希望为临床上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SIRT6是酵母sir2在哺乳动物中的同源物sirtuin家族SIRT1-SIRT7中的一员。SIRT6具有NAD+依赖的蛋白去酰化酶和ADP核糖基转移酶活性,主要定位在细胞核。SIRT6可通过对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去酰化或对部分蛋白底物核糖基化而在基因组稳定性、代谢、炎症、细胞衰老、肿瘤以及寿命等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仅从其生理功能与疾病相关性方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衰老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Sirtuin蛋白家族(SIRT1-7)是一组与衰老和寿命密切相关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饮食限制和运动等情况下可被激活,以维持代谢稳态,保护心血管疾病。SIRT6作为该家族相对新成员,可参与多种基因表达、DNA损伤修复等过程的调控,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和促进长寿的正向调节因子,但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尚未被完全揭示。近年来,有研究显示SIRT6可延缓与年龄相关的心血管疾病进程,具有发展为心血管疾病治疗靶点的潜力。本文现就SIRT6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SIRT6是沉默信息调节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ADP-核糖基转移酶的蛋白酶。其在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参与调控机体寿命与衰老、癌症、肥胖、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反应等过程。近期研究发现,SIRT6在脂代谢、糖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SIRT6基因敲除小鼠具有严重的低血糖、脂肪肝等。此外,SIRT6具有保护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该综述主要概述了SIRT6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Sirt基因家族及其对细胞寿命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酵母、线虫和果蝇中,Sir2基因家族是寿命调节的关键因子。哺乳动物的Sirt基因家族在进化上与Sir2基因高度同源,共有7个成员。Sir2基因调节酵母寿命的机理已比较清楚。而哺乳动物Sirt基因,特别是Sirt1基因与细胞衰老的关系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最近的研究表明,在热量限制或氧化逆境条件下,SIRT1蛋白主要是通过以下3个途径影响细胞寿命:一是SIRT1蛋白抑制PPAR-γ减少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的损伤;二是SIRT1蛋白通过调控p53的活性影响细胞寿命;三是SIRT1蛋白通过调控FOXO的信号通路,启动细胞的抗氧化途径。进一步研究Sirt基因家族对揭示哺乳动物寿命之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早产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 2D3)、颗粒体蛋白前体(PGRN)、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的变化,分析其与炎症反应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ARDS早产儿100例作为ARDS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蒙特勒标准(2017年版)》的病情判定标准将ARDS早产儿分为轻度组(n=40)、中度组(n=32)、重度组(n=28),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ARDS早产儿血清1,25-(OH) 2D3、PGRN、SIRT1、CTRP3、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子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采用Pearson法分析ARDS早产儿血清1,25-(OH) 2D3、PGRN、SIRT1、CTRP3与炎症反应指标的相关性。另根据ARDS组患儿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65)和预后不良组(n=35),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RDS早产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ARDS组血清1,25-(OH) 2D3、SIRT1、CTRP3、PGR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RDS组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ARDS早产儿血清1,25-(OH) 2D3、PGRN、SIRT1、CTRP3、炎症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早产儿血清1,25-(OH) 2D3、PGRN、SIRT1、CTRP3水平与TNF-α、IL-6、IL-1β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次数≥3次、出现低白蛋白血症是影响ARDS早产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1,25-(OH)2D3(较高)、PGRN(较高)、SIRT1(较高)、CTRP3(较高)是ARDS早产儿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1,25-(OH) 2D3、PGRN、SIRT1、CTRP3可能参与ARDS早产儿的炎症反应过程,与ARDS早产儿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血清1,25-(OH) 2D3、PGRN、SIRT1、CTRP3有助于评估ARDS早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Sirtuins是一类进化上高度保守,NAD^+依赖的去乙酰化酶家族。Sirtuins(SIRT1-SIRT7)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和作用靶点参与衰老、代谢,应激反应、炎症反应、肿瘤形成等生理或病理生理过程,其中SIRT2主要分布于胞质和细胞核中,可以通过对不同的底物去乙酰化,从而调节底物的活性,参与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本篇综述主要讨论了SIRT2的表达调控以及在糖脂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VD)、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与性激素和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7例POI患者(POI组),另选取同期54名体检健康女性(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抗缪勒管激素(AMH)]、氧化应激[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25-OH-VD、DBP、SIRT1水平。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POI患者血清25-OH-VD、DBP、SIRT1与性激素、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25-OH-VD、DBP、SIRT1与POI的关系。结果:POI组FSH、LH、MDA、DBP水平高于对照组,E2、AMH、SOD、GSH-Px、25-OH-VD、SIR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POI患者血清25-OH-VD、SIRT1与FSH、LH、MDA呈负相关,与E2、AMH、SOD、GSH-Px呈正相关(P<0.05);血清DBP与FSH、LH、MDA呈正相关,与E2、AMH、SOD、GSH-Px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25-OH-VD(OR=0.825,95%CI:0.741~0.919)、SIRT1(OR=0.872,95%CI:0.810~0.938)是POI发生的保护因素,DBP(OR=1.173,95%CI:1.074~1.282)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POI患者血清25-OH-VD、SIRT1水平下调,DBP水平上调,与性激素和氧化应激相关,可能成为POI的辅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摘要 已有研究证明,沉默信息调节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 SIRT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参与多种炎性反应调节;SIRT1激活剂——白藜芦醇(resveratrol)可通过依赖或不依赖于SIRT1的途径抑制炎症反应。然而,SIRT1及白藜芦醇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炎性反应中的作用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证明,白藜芦醇可通过上调SIRT1表达,下调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表达保护牛磺胆酸 (taurocholic acid, TCA)引起的胎盘合体滋养细胞HTR-8炎性损伤。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显示,SIRT1蛋白在正常胎盘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妊娠期ICP胎盘组织,而NF-κB蛋白表达在正常胎盘组织的表达低于ICP胎盘组织。Western印迹揭示,SIRT1蛋白在HTR-8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随暴露的TCA浓度增高而降低;相反,NF-κB和TNF-α蛋白质水平随TCA浓度增高而升高。采用白藜芦醇处理HTR-8细胞,该差异可被逆转;且白藜芦醇这一作用可被Ex-527(一种SIRT1 抑制剂)阻断。上述结果证明,在ICP胎盘合体滋养细胞炎性反应中SIRT1表达下调,而NF-κB表达上调;其可能的机制是ICP高浓度胆汁酸干扰胎盘合体滋养细胞SIRT1-NF-κB通路,诱导炎症反应。上述结果还提示,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可通过诱导SIRT1表达,抑制NF-κB及TNF-α表达,保护牛磺胆酸诱导的胎盘合体滋养细胞的炎性损伤。本研究为白藜芦醇临床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提供了新的证据。至于白藜芦醇是否可直接抑制NF-κB的表达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从干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uin1, SIRT1)表达探究急性应激影响糖尿病小鼠葡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的机制。方法:以30只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高脂饮食和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的T2DM 模型小鼠,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小鼠+柠檬酸盐缓冲液灌胃)、糖尿病组(糖尿病小鼠+柠檬酸盐缓冲液注射)和SIRT1干预组(糖尿病小鼠+SRT1720的载体缓冲液灌胃)。通过血糖仪和胰岛素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小鼠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使用血液化学自动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水平。收集小鼠白色脂肪组织冲洗并称重比较。通过RT-PCR分析脂肪生成转录因子PPARγ和SREBP-1c、脂肪酸合成因子Fas和Ap2、脂肪酸分解因子Hsl的mRNA表达。通过蛋白印迹分析AMPK-SIRT1-PGC-1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较对照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升高(P<0.05),SIRT1干预组较糖尿病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降低(P<0.05)。糖尿病组较对照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胆固醇和LDL-胆固醇升高(P<0.05)。糖尿病组较对照组附睾、腹膜后、肠系膜和腹股沟脂肪的重量升高(P<0.05),SIRT1干预组较糖尿病组的白色脂肪重量降低(P<0.05)。SIRT1干预组较糖尿病组降低(P<0.05)。糖尿病组较对照组的血糖水平在30、60和120分钟时升高(P<0.05),SIRT1干预组较糖尿病组各时间点血糖水平降低(P<0.05)。糖尿病组较对照组PPARγ、SREBP-1c、Fas、Ap2的mRNA表达升高(P<0.05),HslmRNA降低(P<0.05),SIRT1干预组较糖尿病PPARγ、SREBP-1c、Fas、Ap2的mRNA表达升高,HslmRNA降低(P<0.05)。糖尿病组较对照磷酸化AMPK、SIRT1和PGC-1的表达降低(P<0.05),SIRT1干预组较糖尿病组磷酸化AMPK、SIRT1和PGC-1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调控SIRT1高表达可激活糖尿病小鼠AMPK/PGC-1α 信号通路,同时促进脂肪分解和抑制脂肪合成而表现出抗肥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 (SIRT3)基因在哈萨克族食管鳞癌中(ESCC)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SIRT3对ESCC脂质代谢重编程的潜在作用。方法 采用qRT-PCR方法检测哈萨克族食ESCC及临近正常组织标本SIRT3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SCC组织及临近正常组织中SIRT3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SIRT3的表达与哈萨克族ESCC患者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SIRT3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性。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ESCC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慢病毒感染ESCC细胞株KYSE150,稳定敲低SIRT3,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UPLC-MS/MS)进行脂质组学分析。结果 在哈萨克族ESCC组织中,SIRT3 mRNA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增高。免疫组织化学显示SIRT3在ESCC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SIRT3表达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T分期及TNM分期之间无相关性;生存曲线分析表明,SIRT3表达与ESCC细胞癌患者总体预后之间密切相...  相似文献   

17.
微小RNA(microRNAs, miRNAs,)是一类强大的基因表达调控子,可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负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来参与生物学过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 SIRT1)底物众多,可通过去乙酰化作用参与多种细胞生命活动进程。尽管如此,SIRT1与非编码RNA如miRNA的表达调控关系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利用荧光定量PCR 检测发现,SIRT1与miR-221和miR-222的表达呈正相关:干扰SIRT1后,miR-221/222呈低水平表达;而过表达SIRT1则促进miR-221/222的表达。将miR-221/222基因簇启动子区序列插入pEZX-GA01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与SIRT1过表达质粒或干扰序列共转至细胞。结果显示,SIRT1可显著提高miR-221/222启动子区活性,提示SIRT1可在转录水平调节miR-221/222的表达。进一步运用Western 印迹研究发现,在HEK293细胞中过表达miR-221/222可促进细胞的自噬能力,而抑制miR-221/222的表达可减弱自噬。此外,过表达SIRT1的同时抑制miR-221/222 的表达可减弱SIRT1的自噬诱导作用。综上所述,SIRT1可通过诱导miR-221/222的表达促进细胞自噬,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去乙酰化酶1(SIRT1) 水平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分析SIRT1预测HFpE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190例HFpEF患者为HFpEF组,92例心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HFpEF患者出院后随访12个月,统计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HFpEF组血清SIR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FpEF患者血清SIRT1水平与IL-6、TNF-α、CRP、MDA、AOPP呈负相关(r=-0.496、-0.502、-0.419、-0.533、-0.542,P<0.05)。190例患者2例失访,余188例HFpEF患者中41例预后不良,147例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Ⅳ级比例、IL-6、TNF-α、CRP、MDA、AOPP、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E/A)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SIRT1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高IL-6、高MDA、高NT-proBNP是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SIRT1是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HFpEF患者血清SIRT1水平降低,与HFpEF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以及预后不良的发生有关,可作为HFpEF患者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9.
可严格调控性是体现原核表达载体优越性的重要指标。构建了一种双控双调节原核表达载体系统,用双载体控制调节目的基因的表达,即SP6启动子(promoter)+乳糖(lac)调节基因表达系统和araB启动子(promoter)+ara C调节基因表达系统,分别由乳糖类似物IPTG和阿拉伯糖(L-arabinose)诱导目的基因的表达。该系统由2个表达载体共同完成目的基因的表达。pE SP-1为主表达载体,即目的基因克隆到此表达载体上,由SP6启动子(promoter)+乳糖(lac)调节基因调控;pA RA-SP6为辅助表达载体,该载体通过SP6 RNA聚合酶的表达来控制调节主表达载体的启动子(SP6),由araB启动子(promoter)+ara C调节基因调控。实验结果显示该双控双调节表达载体系统控制严格,并且表达蛋白的量具有可调控性。  相似文献   

20.
Sirtuin1(SIRT1)活性的异常与血管内皮细胞的衰老密切相关。大蒜素作为一种生物活性分子具有抗氧化、抗炎及调脂作用,然而目前尚未见关于大蒜素与SIRT1的活性调节的报道。本研究旨在阐明大蒜素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的影响,以及Sirtuin1(SIRT1)在其中的作用。SA-β-gal染色及活性氧检测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大蒜素明显减少H2O2诱导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数及活性氧的产生。用Western印迹、MTT、RT-PCR及SIRT1活化检测对SIRT1、p-SIRT1、PAI-1的蛋白质、SIRT1mRNA表达及细胞活力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大蒜素可以逆转H2O2诱导的PAI-1表达的升高、SIRT1磷酸化及活性的降低,并且上调细胞的活力。当采用SIRT1抑制剂NAM处理后,大蒜素的这些作用均被阻断。以上结果表明,大蒜素通过激活SIRT1抑制H2O2诱导的HUVECs ROS的产生、活力的下降及细胞的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