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鼠肺培养的普氏立克次体提取的ESS(Erythrocytes Seasltizlng Substance)可溶性抗原致敏6种经醛固鞣化的红血球,结果证明人“O”型、绵羊、家兔红血球较敏感;在37℃或4℃条件下用2.5%戊二醛、1:20,000鞣酸各处理15分钟所致敏的血球抗原血凝滴度高;以2.5%浓度醛固鞣化血球加入等量ESS可溶性抗原致敏为宜。此法制备的血球抗原可冻干保存。血凝反应比补体结合、外斐氏试验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没有非特异性交叉反应。可用微量塑料板法,便于基层流行病学及临床早期诊断用,亦可用作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查抗原。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报告1963年3—4月份重庆市某单位斑疹伤寒流行当中,从4例典型病人分离出3株立克次体。该3株立克次体不适应于鸡胚而能使豚鼠产生典型的发热反应,发烧期间多数感染豚鼠出现轻微的暂时性阴囊反应,并在睾丸涂片中查到少量的典型立克次体,感染豚鼠的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普氏滴度高于莫氏2倍以上,证明这3株病原系普氏立克次体。除此,由病人体虱戚染豚鼠试验,亦证明体虱确携带了普氏立克灰体。由此说明重庆市此次所发生的斑疹伤寒确系流行性斑疹伤寒。  相似文献   

5.
间接血凝试验(简称血凝试验)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近年来已成为微生物学、免疫学以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应用较广泛的血清学方法之一。本文就斑疹伤寒血凝试验方法的一些技术问题,尤其是影响血凝试验的各种因素,作一综合性介绍。  相似文献   

6.
斑疹伤寒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一般采用补体结合试验方法,但由于此法与判定阳性标准有差异,调查结果难以比较。为了统一其标准,并结合间接血凝试验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斑疹伤寒接种后效果的考核等问题,作了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7.
8.
自从本世纪初(1913年)Paullin首先报告一种地方性斑疹伤寒以来,迄今已有70年历史。我国在1952年以来相继分离和确定了引起地方性斑疹伤寒的莫氏立克次体(R.mooseri)。近30年来由于该病的暴发流行已基本得到控制,故近期未见有较系统的报导,逐渐成为一种被遗忘了的传染病,因而对本病屡见误诊、漏诊现象。1981—1982年间,我省南票地区出现地方性斑疹伤寒的流行,前后有数百名患者发病,严重影响了矿区人民的健  相似文献   

9.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抗原和抗体在普通玻片凝集试验中不形成肉眼可见的絮状颗粒。在SpA协同凝集试验中待检样品含1—2×10~7立克次体颗粒才形成肉眼可见的絮状颗粒。本文介绍~(125)I-SpA固相放射免疫检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微量免疫酶染色(Micro-IP)检测斑疹伤寒IgM、IgG抗体的方法,Micro-IP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78.9%。IgM抗体早于第四病日阳性,第一周阳性率达76.2%,适于早期诊断。检测IgG抗体适于流行病学调查。Micro-IP检测免疫兔及患者血清抗体为群特异性(对普氏及莫氏立克次体均反应)。  相似文献   

11.
12.
13.
几年来,在毛主席“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和《送瘟神》光辉诗篇的指引下,全国血防形势一派大好,取得了显著成绩,很多地区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随着血防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找准确、简易、快速和有疗效考核价值的诊断方法,以适应血吸虫病基本消灭地区查清病人的需要,巩固和提高防治效果,已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血吸虫病诊断研究方面出现了新气象,取得了新进展。广大血防科技人员遵循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伟大教导,使科研与防治,理  相似文献   

14.
核酸诊断技术规范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PCR技术应用中的一些问题,从下述几方面开展了核酸诊断技术标准化的研究:①探讨了设计引物的影响因素,发现根据同一基因设计的不同引物对PCR敏感性影响较大,可相差20倍,进一步研究表明,引物的自由能,尤其是引物3'端6个碱基的自由能可能决定着PCR的敏感性;②研制成功室温稳定的PCR试剂,将所有PCR成分(加入一种酶保护剂)配制并分装于微量离心管中,并干燥,试剂室温放置8个月,37℃破坏2周对检测结果无任何影响;③因尿嘧啶糖基化酶(UDG)可特异降解DNA双链中的尿密啶核苷,PCR体系中以dUTP代替dTTP,并在PCR扩增前用UDG消化15 min,就可以特异防止PCR产物的污染.对炭疽杆菌、鼠疫杆菌、土拉杆菌和布鲁氏菌扩增结果表明,0.1 U的UDG可完全消化103~108个产物分子的污染;④建立了微孔板杂交技术代替电泳方法检测扩增产物,将PCR产物克隆作为捕获探针包被聚乙烯微孔板,PCR引物5'末端生物素标记,扩增后作为待检测探针杂交,通过比较影响微孔板杂交的包被、杂交和显色等因素,建立了PCR-EIA技术.通过比较包被缓冲液发现镁离子及其离子强度是影响DNA包被的重要因素,包被的DNA以线型质粒最佳,每孔包被300ng左右的DNA 杂交效果最好;杂交液中加和不加甲酰胺对杂交影响不大;用链霉亲和素化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酶联显色均能达到检测杂交体的目的,但前者显色较快,更为实用.确定了PCR-EIA技术的最佳的包被、杂交和显色的条件,比常规的PCR-电泳检测敏感性高10倍;⑤比较了不同标本处理方法,确定了各种临床标本和动物组织的较为理想的处理方法.通过上述不同方面的研究,确定了从引物设计、试剂配制、标本处理、UDG防污染和产物微孔板杂交-酶联显色检测等方面的优化条件,建立起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和检测客观的核酸检测技术,为临床实验室的常规应用和反生物战病原微生物的核酸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国外有关血吸虫病诊断研究的报道颇多。现将主要资料分成粪便检查和免疫诊断研究两大部分,前者分为厚涂片法、虫卵浓集法和孵化法3部分,后者分为皮内反应、环卵沉淀反应、毛蚴制动试验、尾蚴膜反应、凝集试验、絮状反应、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间接萤光抗体法、免疫电吸附试验、凝固性补体吸收试验、放射性抗原微量沉淀试验、抗原性分析、循环抗原和亚显微结构研究等15个部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33例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研究中24例有1.5至30年的肝病史。最近一次确诊为肝硬化者或无肿瘤者到首次发现肿瘤的时间为3至98天,平均27.3天,其中一例仅隔3天再查就发现肝左叶有多发性低回声肿瘤,最大肿瘤为64×65mm;首次发现肿瘤到第二次复查的时间为15至158天,平均49.4天,肿瘤平均增大约1.5倍,从单个发展至多个。本文就上述原发性肝癌发展的超声诊断跟踪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大量监实践的基础上,采用语音信号数字处理技术,对人体鼻部肿瘤的诊断提出一种机关报的方法。病态语音的研究工作,国内外的进展较缓慢,关键在于难于寻找到不因人而异的语音特征值。本文发现:对于鼻部正常的成年男性或女性,在发特殊的辅音(国际间标系统)“g"时,其声道形状横截面函数的口腔段断面积与咽腔段断面积之比λ参数可以起到特征值的作用。正常者在发这一特殊的音时,λ参数基本上满足公式:λ>>2;而鼻部肿瘤患者在发这一特殊音时,λ参数基本上满足公式:λ参数基本上满足公式:0<λ<2,这就可作为鼻部肿瘤诊断工作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液晶是一类有机化合物,胆甾型液晶具有灵敏的温度效应,用它涂在乳房部位皮肤上,借黑色底膜可以产生鲜艳的彩色温度分布象,作为乳腺肿物的鉴别诊断方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可适用于农村、工厂、街道等的普查筛诊。在379例有病理诊断的良恶性肿物中,乳腺癌166例,确诊率为89.1%。良性肿物190例,确诊率87.3%。23例可疑图形中12例病理证实。总结了不同年龄健康妇女的乳腺图形及归纳了各种乳腺肿物的图形,划分四个正常图型和五个病理图型,并参考作出乳腺肿物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1.各不同层次叶片都具有其独特的生理机能,并且是穗不同发育阶段之物质来源。叶片内物质消长的动态与产量结构变化有直接关系。2.不同时期功能最强之叶片(上数1—2展开叶)的全氮百分含量和绝对含量与产量和产量结构之间呈正相关。3.叶片对于环境氮素营养的变化很敏感。即随土壤氮素含量提高,各叶片干重,全氮绝对量也相应提高,最终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也相应提高。4.根据两年盆栽和田间试验,初步认为,分蘖期功能叶内含氮量只有达到5—6%范围时,才能为小麦植株丰产奠定物质基础。5.根据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利用早期叶片诊断方法预测植株营养是有研究前途的。为此今后需要进一步明确不同品种春小麦不同时期功能叶片的位置,以及与产量有关的这些叶片的“临界营养水平”究竟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