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西野生有毒植物组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有毒植物是能引起人类或其它生物中毒死亡或有机体长期或暂时性伤害的植物。但是,有毒植物也有积极有益的一面.在人类生活、生产中起着很大作用。本文中重点介绍了山西有毒植物的组成.计47科、105属、150种.其中草本植物126种,木本植物24种.并对有毒部位与毒性作了说明.最后对有毒植物应用前景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湖北郧西黄龙洞更新世晚期人类牙齿磨耗与使用痕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4—2006年在黄龙洞发现的7枚人类牙齿磨耗与使用痕迹的观察显示: 除具有正常牙齿相互接触造成的磨耗外, 黄龙洞人类牙齿还呈现出一些特殊的使用痕迹, 包括明显的前部牙齿釉质破损与崩裂、上颌侧门齿齿冠唇面釉质破损、上颌前部牙齿齿间邻接面沟等。根据这些牙齿使用痕迹集中在前部牙齿, 釉质破损与崩裂主要分布在靠近切缘的上颌门齿唇面及下颌门齿舌面的情况, 推测生活在黄龙洞的更新世晚期人类经常使用前部牙齿从事啃咬、叼衔、或剥离等动作, 并可能将前部牙齿作为工具使用。分布在前部牙齿的齿间邻接面沟提示当时人类经常从事剔牙活动。黄龙洞人类前部牙齿的使用痕迹与当时人类获取、处理及食用附着在骨骼上的筋或肉的动作密切相关, 当时人类的食物构成中可能包含有较多的肉类及粗纤维植物。  相似文献   

3.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10,(11):I0006-I0006
人类是生物(动物)进化的最高级阶段,没有动物就不可能有人类;动物是人类在大自然中最亲密的朋友,离开动物人类就无法生存;宠物(或伴侣动物)又是与人类情感最亲近、接触最密切的一类动物。宠物可为人类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与慰籍、愉悦与自信,带来生活上的辅助与便利、沟通与交流。无须讳言,  相似文献   

4.
征服病毒     
谢小军 《生命世界》2013,(11):60-63
病毒是地球上最小的生命.但它的能耐却十分了得,经常会给动物、植物这些大型生物带来痛苦和死亡,人类也不例外。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病毒纠缠着人类、折磨着人类,在人类历史中大显身手。甚至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如天花摧毁了美洲印第安帝国,黄热病等疾病使非洲内陆成为白人的坟墓,  相似文献   

5.
李瑄  刘冰 《生命世界》2007,(9):32-33
小麦族植物 小麦族是禾本科植物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一大植物类群,它包含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3种粮食作物:小麦、大麦和黑麦;还有许多重要的牧草种类,如偃麦草等。  相似文献   

6.
蜱螨与人类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蜱螨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它们的生活习性多种多样,有的危害动物和人类,有些取食植物,也有自由生活的种类。现在已经记载的蜱螨有30000种左右。蜱螨与昆虫不同,没有触角和翅;没有复眼,仅有单眼或眼退化;成虫有4对足。是蛛形纲中非常特化的一个类群,与蜘蛛和蝎类不同,  相似文献   

7.
民族植物学——一个应予重视的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不同民族的人们在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如何利用当地植物的一门科学。它被认为是一门较新的但广博的学科,是植物学、人类学、植物化学、社会学、医学和农学等的综合。 从人类历史看,社会的发展是与植物分不开的,人类生活都直接或间接依赖植物及其产品。民族植物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追溯人类与植物之间关系的发展过程,包括古代文明中植物被作为粮草、医药、纤维、染料、遮棚等的利用,涉及食品工业、医学和草药学、造纸工业、化学工业、橡胶工业等。对现代医学、农业甚至工业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然地理条件和人为活动对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自然界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或者说植物与自然地理条件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植物是依靠自然地理条件而生活而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是通过生物,特别是植物而发挥其对人类更大的作用。天然植物或作为大农业生产的栽培植物,在自然界中总是成群地生长在一起,在同一地区內总存在着一些与周围自然地理条件有着密切联系的若干不同植物群落,植被就是指一个地区所有的各种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9.
<正> 蝉类昆虫属同翅目(Homoptera)、蝉总科(Cicadoidea),是我国分布较广的昆虫类群。蝉的幼虫生活在地下,为害植物的根部,成虫生活在地上为害植物的茎和枝。它们用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营养汁液,致使植物受害部分轻者褪色、变黄、造成营养不良、器官萎焉或卷缩畸形,重者则导致根、茎或整个植株枯黄而死,因此它们是我国重要害虫之一。但是,蝉对人类也具有益处,在我国中医学中,蝉的幼虫羽化为成虫时所弃下的皮壳称为蝉蜕、枯蝉、蝉衣或蝉壳可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界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或者说植物与自然地理条件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植物是依靠自然地理条件而生活,而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是通过生物,特别是植物而发挥其对人类更大的作用。植物在自然界中或作农业生产手段来说,总是成群地生长在一起,这些与周围自然地理条件有着密切联系的一群植物,可简称为植被。本文分别叙述中国各种自然地理条件对于天然植被分布和农业的影响,井讨论这些  相似文献   

11.
对民族民间利用植物资源的传统知识进行调查编目、探究相关传统知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一直是民族植物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作为“人与植物”之间关系中一个重要领域——人类利用实践对植物资源影响的研究却相对被忽略.重视这一研究领域,既可以为民族植物学方法及原理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有助于推动民族植物学研究进入“应用阶段”,同时也拓展了民族植物学研究领域.其中,人类采集活动(尤其是越来越严重的商业性采集)对植物资源的影响应该受到民族植物学家的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石应平 《化石》1991,(3):30-31
在长期的进化中,人类的体质特征出现了种种差异。正是体质特征的多样化,才使人类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气候环境。发汗机能的获得人类能适应炎热酷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获得了发汗机能。人类祖先出现在气候比今天温暖的第三纪,与各种灵长类动物栖息于非洲大陆绵延不绝的热带森林中。从第三纪后期开始,气温骤降,造成森林消退草原扩大,包括人类祖先在内的许多哺乳动物便迁往食物丰富的热带草原去生活。与枝叶茂密的森林不同,草原上阳光直射引起辐射温度升高,白天特别酷  相似文献   

13.
阎锡海 《化石》2001,(4):18-19
人类是从370多万年前的森林古猿进化来的已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历史事实 ,即由森林古猿经过西瓦古猿〈sivapithecus〉、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进化为人类。人类起源的原因 ,即由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原因 ,迄今仍众说纷云 ,莫衷一是 ,笔者认为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原因固然很复杂 ,很多 ,至今尚无充足的证据将其证实 ,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是其进化为人类的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 ,森林古猿下地生活在人类起源中具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有利于其向直立行走方向进化人与古猿的重要区别之…  相似文献   

14.
动物寿命与人类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勤峰  杨世雄 《生态学报》2002,22(11):1991-1994
地球上各种生物有机体的寿命是有本质差异的,即使一些大小、形态和生理上大体相似的生物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差异。早期的研究多集中在探讨基因、热量限制、药物与动物特别是人类寿命的相关性上,而环境因素以及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对动物寿命的影响则很少被涉及。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人类以倍人类活动对动物的寿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正面的影响可以从近年来诸如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等保护措施的实施活动中得到体现。然而,由于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造成的自然生境的日益萎缩和片段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人们不应只关注人类活动如何导致物种的绝灭,也应研究人类如何改变动物的生存环境、寿命以及动物固有的生命轨迹。介绍了有关动物寿命研究的最新进展,呼吁更多的学者投身到环境因素对动物寿命的影响这一迅速升温的诱人的研究领域中来。植物方面的类似研究也应该尽早启动。  相似文献   

15.
风马中象征土元素的雪狮.没人亲眼见过,但民间流传着藏獒便是雪狮后代的故事.它们和人类一起生活在人间的土地上,祖祖辈辈为人类看护家园。  相似文献   

16.
重建中国北方泥河湾盆地中更新世(~603–587 ka)植被与气候 中国北方泥河湾盆地发育了一套含有东方人类活动证据的晚新生代地层,既发现有早更新世(距今~1.66Ma–78ka)直立人使用的石制品,也有中更新世晚期(~370–260ka)早期智人的头盖骨、牙齿等直接证据。该系列地层中孢粉学的研究为我们探索早期人类生存环境提供了可能。本文研究的虎头梁剖面地质年代距今约603–587ka,介于直立人向早期智人演化的过渡时期。基于地层孢粉学组合分析,我们重建了当时的植被从温带针阔混交林-草原(以云杉属、冷杉属、桦木属、胡桃属、蒿属和藜科为主)逐渐向以松、云冷杉为主的针叶林转变的动态过程。通过对比同时期全球其他人类遗址,揭示了早期人类以洞穴生活为主,同时伴随比较开阔的草原或森林-草原植被,以及丰富的哺乳动物。据此,推测本研究揭示的~603–587ka前泥河湾盆地茂密针叶林的出现和开阔草原的消失可能是人类追逐着大多数哺乳动物向草原或森林-草原等开阔地迁移,而离开了泥河湾的新证据。这些新发现有助于增进和丰富我们对早期人类饮食、迁徙和定居等行为方面的认知,同时也填补了泥河湾盆地中更新世(780–400ka)时期古植被与古环境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外来物种入侵严重威胁着乡土植物多样性并削弱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基于滇西北怒江河谷植被调查的样方数据, 从群落水平研究了乡土和入侵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 以及地形、气候、人类干扰等因子对两种格局的影响。本研究共记录到外来入侵植物26种, 隶属于13科21属; 乡土植物1,145种, 分属于158科628属。沿着怒江河谷, 入侵植物物种丰富度随纬度与海拔的增加而减少; 乡土物种丰富度则随纬度增加而增加, 并在海拔梯度上呈单峰格局。运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公路边缘效应(反映生境干扰)、气候、地形和土壤等环境因素对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的影响。等级方差分离的结果显示, 公路两侧的生境干扰对入侵种和乡土种的丰富度格局均具有首要影响。在自然环境因子中, 降水量是入侵植物丰富度的主要限制因子, 而乡土物种丰富度则主要受到地形因子尤其是坡向的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也表明, 乡土植物和入侵植物丰富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反映了二者对环境响应的差异。本文结果支持物种入侵的资源可利用性限制假说, 并强调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 乡土植物或已较好地适应了干旱河谷气候, 但并没有显示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抵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胡庆澧 《生命科学》2012,(11):1223-1224
<正>自有人类以来,生物技术的发展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人类在不断适应或改变我们赖以生活的环境。人类运用自己创造的工具为居住、饮食、繁衍和生存改造我们的自然环境,这些均与对生命的认识和技术的运用相关。现代生物科技和医学的发展,在继续造福人类、增进人类的健康、延长人类寿命的同时,也提出了诸多棘手的两难问题,甚  相似文献   

19.
程伟  刘志昕 《生命的化学》2003,23(5):389-392
植物抗体(plantibody)即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中表达或生产的抗体,是抗体基因工程的一个独特的新领域。人类可用植物廉价大量地生产抗体,开发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药物,或使抗体在工业加工中发挥作用;也可用抗体在植物体中进行免疫调节,以研究植物生理代谢机制,或增加植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本文对植物抗体的设计、应用策略,及其在医药学、植物抗病育种、分子植物生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刘宁 《生命世界》2001,(5):35-36
在维管植物中,蕨类植物是比较原始的类群,虽然它的高大的远古祖先如鳞木、芦木等埋在地底层中形成了煤,为现代的人类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但是现存的蕨类植物除桫椤外,都是草本植物。既没有象小麦、水稻那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没有其它一些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经济植物。也许正是因为过去它们较少的介入人类的生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喜爱蕨类植物的纯朴与自然。如今蕨类植物作为重要的观叶植物和具有独特风味的山野菜,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蕨类植物与被子植物最显著的不同是在它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没有花的形成,因此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