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前列腺癌是目前在全球男性中第二位最常见的肿瘤,其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排名第六位[1]。在发病率方面,我国虽然不及西方国家,但是随着生活水平和诊疗技术的提高,也表现出了逐渐上升的态势。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的特有位点作为治疗靶点,在纠正病变、稳定细胞、发挥更强的抗肿瘤活性的同时,能够对正常细胞减少毒副作用[2]。由于我们对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途径认知的逐渐提高,以及更好的利用这些途径作为有效的药物作用靶点,我们已经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和生产随之增加。本文着重探讨了分子靶向药物对肿瘤的治疗起作用的不同的靶向机制,以及它们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卵巢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致死率较高,早期难以发现,对化疗易耐药,而且易转移复发,5年存活率低于30%。TSCs学说认为卵巢癌易耐药、复发及转移,根源在于TSCs所致,只有针对TSCs进行特异性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对卵巢癌的治疗效果。本文就卵巢癌TSCs分离鉴定、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在癌症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其较高的复发率最终还是会导致死亡.连续治疗失败的一个可能原因是,残留的恶性细胞有类似干细胞的分化潜能,这样就能再次形成肿瘤和造成病灶转移.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论的建立为肿瘤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视角,肿瘤的无限增殖、复发及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可能是由于占肿瘤内极少数肿瘤干细胞的存在.而其他肿瘤细胞占瘤体的绝大多数,却没有或只有有限的增殖潜能.最近研究发现前列腺癌中亦存在肿瘤干细胞.本文就肿瘤干细胞与前列腺癌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一小部分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其控制着肿瘤的生长、分化,并且与 肿瘤的耐药性、转移以及复发密切相关。简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产品,包括抗体、多肽以及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组织因子与肿瘤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一种分子量为47kD的跨膜糖蛋白,作为凝血因子Ⅶ的受体启动外源性凝血过程。近年来,人们发现组织因子在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在针对组织因子的肿瘤靶向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6.
间充质干细胞(MSCs)存在于许多组织中,在组织出现损伤时会迁移到受伤部位进行修复。而癌症可以被看作是"永远不会愈合的伤口",在肿瘤微环境中MSCs会被持续募集成为肿瘤微环境的一部分。最近出现了一种肿瘤相关间充质干细胞(TA-MSCs),它可以激活肿瘤的发生,促进肿瘤的发展与转移。本文讨论了MSCs与TA-MSCs之间的关系;探讨对TA-MSCs的最新认识及其调节癌细胞生存、增殖、迁移与耐药能力。而且,讨论了把TA-MSCs作为癌症治疗上游或者下游的靶点或者用MSCs做载体来传递癌症因子将会发展为癌症治疗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癌是中国发病率增长最快的男性肿瘤,抗雄激素治疗耐药是导致前列腺癌患者预后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耐药性难题是前列腺癌转化研究的关键问题。哺乳动物细胞利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实现蛋白质的靶向降解。因此,前列腺癌中关键的癌基因如雄激素受体(AR)的上游泛素化调控因子(如去泛素化酶)是潜在的治疗靶点。然而,这些酶具有较广的底物谱系,存在脱靶的可能性。近来,基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开发的蛋白质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s,PROTAC)技术是最具前景和革命性的新型抗癌药物研发技术,能够利用特定E3泛素连接酶对靶蛋白进行降解而不影响其他底物。与传统小分子抑制剂相比,PROTAC分子在克服耐药性以及针对不可成药的靶点方面拥有巨大优势。目前,针对AR的PROTAC降解剂已在II期临床取得了成功,靶向蛋白质泛素化及降解途径的新技术将有望为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肿瘤干细胞是指肿瘤细胞群体中的未分化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及无限增殖;通常具有正常干细胞样的多潜能性,可以分化产生异质性的肿瘤细胞及组织,对于传统的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肿瘤干细胞与正常干细胞有一定的差异,如某些信号通路异常活化、细胞表面表达特异的分子等。针对肿瘤干细胞的这些特性,科学家们提出新的肿瘤治疗策略,即通过设计特异的抗体药物靶向信号通路或者细胞表面分子等,从根源上杀死肿瘤起始细胞,从而达到彻底治愈恶性肿瘤的目的。该文介绍了针对不同信号通路(如Notch和Wnt)或肿瘤细胞表面标志分子(如Ep CAM和CD44等)的抗体药物,并且探讨了抗体药物的优点以及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肿瘤干细胞(TSC)的学说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而且多种TSC已被鉴定。当前TSC研究的重点之一是靶向治疗问题。有多项实验结果支持,TSC高表达ABC转运体是其多药耐药性的重要原因,因此,靶向TSC的ABC转运体在肿瘤化疗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总结了靶向治疗TSC的ABC转运体的研究概况、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在该领域研究能有更快进展。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是欧美国家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雄激素在P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内分泌治疗一直是前列腺癌研究领域的重点,但是其可能诱发激素非依赖型PC这也是临床医学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文就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分类、作用机制、用药策略及临床效果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为细胞膜表面抗原,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低表达,在雄激素依赖性和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有较高的组织特异性,是前列腺癌治疗的理想靶标,近年来以PSCA为靶点的前列腺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我们简要综述以PSCA为靶点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肿瘤基因治疗的靶向策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可以提高基因治疗的效果 ,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并且能降低作为载体的微生物对机体的危害。对于瘤内注射的给药方法 ,靶向性似乎显得不是特别重要 ,但是如果要系统给药 ,靶向性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靶向基因治疗肿瘤可以通过靶向基因导入和靶向基因表达来实现。近年来 ,在靶向基因导入方面的研究有很多进展 ,例如 ,用双亲性的桥连分子协助腺病毒和逆转录病毒靶向转导 ;在各种病毒载体的衣壳蛋白中插入靶向性的小肽或较大的多肽靶向结构域 ;增殖病毒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肿瘤制剂可有效地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受体介导的DNA或DNA 脂质体复合物的靶向系统和其他一些靶向性的有疗效的载体 ,如细菌 ,也处于研究中。其中的一些载体已经进入临床实验。为了实现基因的靶向可调控表达 ,组织或肿瘤特异性的启动子和人工合成的可调控表达系统被用来调控治疗基因的表达。反义核酸、核酶以及脱氧核酶 (DNAzyme)被用来靶向抑制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肿瘤靶向性病毒作为一种特殊的肿瘤治疗药物和基因治疗载体近年来已得到长足发展,许多高效、靶向性病毒载体已被相继研究开发,但仍不能满足临床上肿瘤靶向治疗的需要,如何将这些靶向病毒准确而高效地运输到肿瘤病变部位仍然未得到充分解决.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作为肿瘤的细胞治疗方法之一已成功地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最近科学家使用CIK细胞作为病毒运载工具,成功地将病毒运载到肿瘤组织部位并显示出高效的抗肿瘤作用,该方法为病毒运输定位于肿瘤病变部位找到了突破口,实验资料显示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靶向性是肿瘤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病毒载体用于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必须要求特异性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同时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较其他病毒载体具有免疫原性小、宿主范围广和介导基因可长期表达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AAV载体针对肿瘤的靶向性一直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现就AAV载体治疗肿瘤的概况和靶向策略以及其安全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是当今生物医学界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整合素αvβ3单克隆抗体作为肿瘤靶向分子,以单壁碳纳米管(SWNT)作为运输载体,同时利用单壁碳纳米管在近红外区的光吸收特性,开展靶向肿瘤光热治疗.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整合素αvβ3单抗标记的碳纳米管探针对高表达αvβ3的U87MG细胞具有高靶向选择性和靶向光杀伤性...  相似文献   

16.
脱镁叶绿素a是一种从高等植物和海藻中提取的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和抗肿瘤的药理作用;作为一种天然光敏剂,其与光动力疗法联用,对于多种肿瘤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效果.近年来,脱镁叶绿素a在癌症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抗前列腺癌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该文从脱镁叶绿素a结构特征、应用及抗前列腺癌作用机制方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各种新的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 CRC)的个体化治疗逐步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最主要的因子。贝伐单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得到的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本文对近年来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尤其是贝伐单抗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