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厉螨属一新种(蜱螨目:厉螨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5年夏在宁夏鼠洞干(鼠种不详)中采得一种革螨,经鉴定,认为是血厉螨属Haemolaelaps Berlese,1910中未经描述的新种,现记述如下。文中所用量度单位均为μm。 中卫血厉螨,新种Haemolaelaps zhongweiensis sp. nov. 雌螨(图1—4)体卵圆形,长512(510—518),宽332(329—346)。背板几覆盖整个背部,长494(486—508),宽320(313—329);背板前侧缘收缩,板上布有圆圈形花纹;背毛针状,除39对主刚毛外,在D_7与D_8之间有1根副刚毛(有1只标本无副刚毛,另1只标本副刚毛在D_1与D_7之间),同S_8约等长。M_(11)最长54,S_8长37。  相似文献   

2.
新足螨属是一个不大的属,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个别种类可在温带地区找到。至今全世界共报道22个种和变种。其中分布在亚洲的最多,约占总数的一半,计12个种;非洲次之,有6个种和1个变种;欧洲最少,仅有3个种。在我国记载过的有两个种,即N.emodioides Krantz(西藏)和N.vanderhammeni Krantz(福建)。本文根据1974年在云南采得的材料记述一个新种和一个新纪录。至此,新足螨属已知的种类共有23个种和变种,而在我国已记录的共4种。  相似文献   

3.
在鉴定从云南省小哺乳动物体表采得的寄生革螨中,发现有一种血革螨系未经描述过的种类,特记述于后。所用测量单位均为μm。 云龙血革螨,新种Haemogamasus yunlongensis sp. nov. 雌螨(图1—8) 体椭圆形,长790,宽461(444—477)。背板覆盖躯体大部分,741×420(411—428),背毛光滑,约170根,均匀分布。 胸叉发达。颈板与胸板前缘中部相接。胸板方形,长142(140—144)略大于宽138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采自我国云南省的植绥螨科 Phytoseildae 钝绥螨属Amblyseius二新种,测量长度单位为微米。模式标本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细密钝绥螨 Amblyseius(Amblyseius)densus,新种(图1—5) 雌螨 背板长290—310,宽140—145;板上具微弱细密的网纹。刚毛17对,除L_9毛具微刺外,其余各毛光滑。D_6毛微小,L_9毛稍长,余者短,长度范围15—32。S_1与S_2在膜上,前者紧靠背板,后者在背板的凹入处。腹面各板骨化弱。胸板具胸毛3对,胸后毛在  相似文献   

5.
四川血革螨科四新种记述(蜱螨目:革螨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报告的四川省血革螨科四新种,隶属于血革螨属Haemogamasus和真厉螨属Eulaelaps,其中真厉螨属的二新种均系厩真厉螨种团内的种。文内量度单位均为微米。1.峨眉血革螨 Haemogamasus emeiensis,新种(图1—17) 体椭圆形,长836,宽587。背板几乎覆盖整个背面,背毛光滑,约210根,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采自我国东北地区辽宁省兴城市原尾虫1新属辽宁妧属Liaoxientulus gen.nov.及新种兴城辽宁妧Liaoxientulus xingchengensis sp.nov.和该属的1个未定名种Liaoxientulus sp.,新属属于蚖科屠妧亚科.新属与采自东北黑龙江省的屠妧亚科伊春蚖属Yichunentulus Yin,1980形态最为相近,其与后者主要差别在于下唇须和前跗内侧感觉器b′不同,伊春妧属下唇须有1根膨大的感觉器和4根刚毛,前跗内侧感觉器b′缺如;新属下唇须退化,其上感觉器缺如,刚毛只有3根,但是前跗内侧感觉器b′存在.新属现有2个种,均为此次新发现,其中1个种为新种Liaoxientulus xingchengensis sp.nov.,另外1个种为未定名种Liaoxientulus sp..新种正模1只和副模1只以及该属另1未定名种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新种另2只副模保存在上海植物生理生态所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笔者1987年9月8日在吉林省张广才岭老爷岭山采到一份标本,生于阔叶树腐木上,经鉴定为短孔棘刚毛菌(Echinochaete brachyporus)隶属于多孔菌科(Polyporaceae),棘刚毛菌属(Echinochaete)。棘刚毛菌属为多孔菌科中一个较小的属,现已见报道的共有6种1变种,分布于世界许多地区。对于本属及其种类在我国未曾有记载。本文对该属的概况及新记录种的特征、分布作了报导。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了上海地区弹尾目两新种,三齿颚毛Crossodonthina tridentiens sp. nov.和田村无尾Anurida tamurae sp. nov。前者由于具有三个基齿的上颚和下颚的内颚叶端部扁平很容易与本属的其他种类区分开。后者与Anurida kazuloae Tamurae, 1997相似,但可以根据弹器痕和雌性生殖板上刚毛的数目及各体节的毛序将二者区分开。模式标本存放于中科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9.
扁角叶甲属(Platycorynus Chevrolat)是肖叶甲科中一个较大的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南方、印度支那、印度和非洲等热带地区。1961年,Gressitt和Kimoto在中国扁角叶甲属名录中共记录了27种(其中有两个是印度支那种,我国目前尚无纪录)。作者在整理此属标本时,于1980年记述了6个新种和1个新亚种,本文又增补了1个新种,共增进为33个种和亚种(不包括两个印支种)。本属种类的体色,除少数鞘翅有花斑外,多数为紫色或蓝色,外形十分近似,鉴定相当困难。另一方面,有的广布和优势种,例如 Pl.peregrinus(Herbst),种内变异很大,同种的个体往往被鉴定为不同的种。作者根据外生殖器的大量解剖,结合有关种类外部形态的变异范围,对本属种类做了一些订正,提出了Pl.plebe-  相似文献   

10.
血厉螨属(Haemolaelaps Berlese,1910)是厉螨科(Laelaptidae)中的一个大属。Radford(1943)列出该属的种类共23种和一变种;Strandtmann等(1958)列出69种;Tipton(1960)列出65种;王敦清(1963)指出:“见于文献报告的有50余种”。根据作者系统查阅文献的结果,至今共有90多种;仅1960年以后报导的新种就有20种之多。  相似文献   

11.
坚体螨属在我国首次发现:(蜱螨亚纲:犹伊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体螨属Iphidosoma Berlese 于1892年根据I. fimetarium (Muller, 1859)的后若虫而建立,属中仅1种发现雌螨,其余均只找到后若虫。其主要特征是:躯体骨化强;胸板宽大,具清晰网纹;螯钳定趾具透明膜状突起,其顶端尖;有些种类在颚基、足基节上,有时在胸板上具棘状刚毛,此种刚毛的末端圆钝或尖突。  相似文献   

12.
云南生物考察报告(半翅目, 缘蝽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萧采瑜 《昆虫学报》1963,(3):310-344
这一项工作于1955—1957年间在云南各地,1955年夏季在四川峨眉山进行动植物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昆虫标本。本篇是关于半翅目缘蝽科标本的鉴定报告。共包括4个亚科,41个属 93个种和 2个变种,其中有7个新属 27个新种和一个新变种。除新种和新属外还有5个属和21个种是中国的新记录(以*符号标记)。另有同缘蝽属HomoeocerusBurm.6个新种和5个新记录,巳另文记述,不计在内。  相似文献   

13.
王超  黄长江  杜虹 《生态学报》2008,28(2):559-569
于2004年5月至2005年2月对粤东大规模养殖区柘林湾的根管藻(Rhizosolenia)种群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季节性调查.调查期间,共发现根管藻16种(含变种、变型),其中柔弱根管藻(R. delicatula),脆根管藻(R. fragilissima),刚毛根管藻(R. setigera)和笔尖根管藻粗径变种(R. styliformis var. latissima)均为全年出现种.柘林湾根管藻种类丰富度和群落密度的季节变化均呈现高温季节高低温季节低的特点,而平面分布均表现出由湾内向湾外递增的趋势.整体而言,柘林湾是一个根管藻种类数很高而群落密度处于中等水平的海湾.分析表明,水温是影响柘林湾根管藻种类丰富度和群落密度季节变化的关键因素,而光照、种间竞争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组成是影响其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描述了尚未报道的特新蚤指名亚种Neopsyllaspecialisspecialis幼虫形态。它与新蚤属已描述的5种或亚种幼虫的鉴别特征是:1-3胸节腹板上后排主鬃列长鬃外侧有2个小鬃;破卵器的长宽比例,大颚的齿数和齿形,前后头刚毛的数目和长度,肛梳刚毛和支柱毛的数目。作者观察到特新蚤指名亚种幼虫第10背板上有感器一对,并又观察了4科9种或亚种蚤幼虫和Bartkowska(1965,1972),Kirjakova(1968)的描述,认为该特征可能是多毛蚤科幼虫的鉴别恃征之一。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越南蜘蛛1新纪录科,开普蛛科Caponiidae。描述了越南1新纪录种:刚毛老挝蛛Laoponia saetosa Platnick & Jager,2008和1新种:拟刚毛老挝蛛L.pseudosaetosa sp.nov.。这2个种的雄性触肢器的形状基本相同,但是触肢器生殖球的大小差异十分显著,该结构在拟刚毛老挝蛛中显著小于刚毛老挝蛛(P<0.05)。标本采集于越南北部的3个国家公园:库风国家公园(Cuc Phuong National Park),吉婆岛国家公园(CatBa National Park)和三岛国家自然公园(Tam DaoNational Park)。拟刚毛老挝蛛,新种Laoponia pseudosaetosa sp.nov.(图6~8,10,13)正模♂,副模20♂♂,越南永丰省三岛国家公园,2007-04-01至2008-03-31,范鼎飒采。词源:新种因生殖器结构与刚毛老挝蛛Laoponiasaetosa Platnick & Jager,2008相似而得此名。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外文献记载,白蛉属(Genus Phlebotomus)副蛉亚属(Subgenus Paranhlebotomus)的蛉种已有6种和两个变种。过去在我国仅发现蒙古白蛉(P.mongolensis Sinton,1928)一种。1958年至1961年间,我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图什及甘肃省的酒泉与玉门等地的荒漠地区中发现了属于副蛉亚属的亚历山大白蛉(P.alexandri Sinton,1928),同时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全新世硅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桂荣 《古生物学报》1998,37(3):305-325
通过对采自江门市附近的两个钻孔46个样品的分析,共检出硅藻41属,150种,其中含6新种,2新变种。着重描述了新种一些国内首次或很少报道的种类。并且根据硅藻组合讨论了研究区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巨剌螨属与浆刺螨属纪要(蜱螨目:巨剌螨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巨刺螨属 Macronyssus Kolenati, 1858 与浆刺螨属 Ichoronyssus Kolenati, 1858 均隶属于巨刺螨科 Macronyssidae Oudemans, 1936, 它们都寄生在蝙蝠体表,形态也相近,故容易混淆或误定。根据Radovsky(1967)所列属征,二属的主要区别在于:巨刺螨属的背板刚毛不超过28对,缺M_9;胸板具2对隙孔;生殖腹板在末体区不膨大,无副毛或可有1—7根副毛;螫钳定趾具2个钩状棘;雄螨全腹板整块;叉毛二分叉。浆刺螨属则背毛29对,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采自云南的鲤科鱼类一新种。Sauvage(1878)以上下唇具乳突等特征建立了方口鲃属Cosmochilus,迄今共3个种。新种命名为南腊方口鲃C.nanlaensis sp.nov.以乳突不发达、呈绒毛状;第一鳃弓鳃耙稀疏;上颌须呈退化状,口角须亦不发达;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较短;侧线鳞数目偏少等特征易与本属其他种类相区别。文末附本属鱼类之检索表。  相似文献   

20.
似角胸叶甲属Parascela Baly,1878建立时原仅包括一个种:P.cribrata(Schaufuss)(=Pseudocolaspis cribrata Sch.)。此种分布于我国的浙江、福建、广东及沿海地区和四川、云南等省。1940年陈世骧(Sinensia 11(5—6):504)指出,原属于角胸叶甲属Basilepta的Nodostoma hirsutum Jacoby(分布于印度)应归入本属。本文记述采自云南的两个新种,共增加为四种,其中三种分布于我国。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