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太阳辐射随着水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这种衰减只与水的深度有关吗?我们先来看看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光谱,这些辐射经大气层吸收、反射等后剩余部分抵达地球表面。  相似文献   

2.
在地球上空 2 5km左右的高空中 ,有一层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大气层 ,保护着地球的生存环境免受过量太阳紫外线的直接袭击 ,这就是臭氧层。臭氧层中臭氧的浓度很低 ,总共只有 30亿 t,占大气的几百万分之一 ,但它的作用却不可低估。如果没有臭氧层的保护 ,地面上的紫外线辐射就会达到使人致死的程度 ,整个地球生命就会象失去空气和水一样而遭到毁灭。而近来的研究结果表明 ,人类的活动正在干扰和破坏着大气上层臭氧的平衡 ,造成一种潜在的全球性的危机。因此 ,必须从保护全球的大气环境出发 ,控制破坏臭氧层物质的生产 ,保护臭氧层。1 臭氧层…  相似文献   

3.
恐龙时代的空气最近被发现。这种空气是从8000万年前的琥珀里获得的。科学家经常研究琥珀里的昆虫,但是对琥珀里针尖大的小气泡的空气是怎样研究的呢?他们将琥珀挤压,迫使里面的气体溢出,同时进行收集分析。这一方法是美国耶鲁大学的罗伯特·伯纳和美国地质局的加里·兰迪斯研制出来的。8000万年前的空气中氧含量比现在多得多。大家知道,现在空气中约含有21%的氧,余下的成份主要是氮和少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而琥珀里的空气中氧含量高达32%。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么多的氧引起闪电是足够的了。以前的假说认为:地球于45亿年前刚形成时,大气中没有游离氧,氧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被早期的生物体吸收后才被释放出来。科学家以前一直认为大气中的氧含量是逐渐增加的,到现在才达到21%的水平。如果这一发  相似文献   

4.
应用~(15)N实验证明,作物对氮肥利用率一般为30—60%左右。在施入的氮肥中有相当一部份氮素通过土壤而损失掉,其损失途径除了NO_2~-琳失外,另一方面是经过反硝化作用以一氧化二氮(N_2O)和氮气(N_2)进入大气中。Mcelroy等认为,进入大气中的N_2O不断继续上升,在同温层和分子态臭氧(O_3)发生反应形成硝酸和原子态氧,大大地降低了臭氧层的臭氧浓度,使宇宙线能更多地透过并直接地危及大气层和生物圈,可能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相应地上升。在自然界的氮循环中,反硝化过程产生的氮约占构成氮平衡总量的20—  相似文献   

5.
极地的呼唤     
位梦华 《生命世界》2007,(11):50-55
地球上的生命,只分布在地球的表面,下到十几公里的海底,上到几十公里的大气层,薄薄的一层里,像一个空心的球壳,科学家把这一层叫做“生物圈”,这就是生命王国的领土、领海和领空。  相似文献   

6.
藻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绿色植物,是地球发展史和生物进化史上的创举。大约距今32亿年前,在地球上的汪洋大海中出现了蓝藻。蓝藻的出现,不只使水体染上了美丽的蓝绿色彩,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第一次向大气中释放出氧气,逐渐使还原性大气层缓缓地转化为氧气层。这种称霸一时的蓝藻时代,为以后的植物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也为动物和人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由大气层气体引起全球变暖就是温室效应。CO2和悬浮粒子都是大气自然组分,前者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碳循环中具作用,后者包括来自火山爆发、火灾和烟灰、风尘中尘埃和水汽凝结小水滴等,这两类物质对到达地球能量及从地球辐射能量有影响,它们是决定地球温度及气候关键因素。大气中甲烷、氮氧化物等浓度增加.能引起类似效应。但以CO2增温效应为主,约占总量60%以上。自从工业革命以来,越来越多CO2通过燃烧矿物燃料和砍伐焚烧森林进入大气,使大气CO2浓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质绝大部分来自绿色植物。然而,植物对人类的贡献还远不止此。人类要生存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空间和环境,而正是绿色植物起着保护环境的无与伦比的作用。互.净化空气人和动物以及绿色植物本身,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和放出二氧化碳(CO2)。如果没有氧气,这些生物将因窒息而死亡。因此,氧气对维持需气生物的生命比水和食物更为重要。然而,大约在十亿年前,地球的大气层并不存在氧。随着生物的演化,出现了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才使大气中有了氧气。植物不断繁衍,数量逐…  相似文献   

9.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与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消费大量煤炭和石油等矿物燃料使大气层CO2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在不断上升,大气层截获更多的太阳辐射,导致地球变暖。虽然有报告指出,将来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像预测的那么严重,结果也不会是全世界一样,地球变暖是人为原因还是自然现象的争议也很多,但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明,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的现象确实存在,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最终将造成气温和雨量的变化,海平面上升和冰川后退,并影响全球的作物产量和植被生产力。大气CO2浓度的增高对作物和植被的影响以及绿色植物在吸收CO2、延缓地球变暖中所发挥…  相似文献   

10.
席党鹏 《化石》2006,(1):29-31
大家知道,很多海洋生物在生理上与月球或潮汐周期有联系。由于月球与地球的潮汐作用,使得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具体表现在每年的天数减少,每个月的天数亦在减少,与此同时,每天的时间却在增加,而这种变化部分反映在古生物的硬质壳体和骨骼的微细构造上。这样,古生物纹层记录可以作为估计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一个依据,我们把这种珊瑚等古代生物化石身上所保留的生物生长节律叫做古生物钟,也叫做化石钟。  相似文献   

11.
博才 《化石》1992,(3):8-9
空气“化石”,有人又称为“化石”空气。它是在特殊环境(如密封)中保存至今的几千到几千万年前,甚至更早时代的地球表层大气层空气。通过空气“化石”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确切地了解远古时代的地表大气情况,进而推知当时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与生物化石不同的是,空气化石并不是保存在通常的地层中,而是只有极特殊的密封条件才有可能保存。人们曾试图根据矿物或岩石包裹体中的气体来分析研究远古时代的地球大气成分及气候条件,如在金  相似文献   

12.
氮是一切生物的重要构成元素。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分子态氮,约占空气成分的80%,估计整个地球大气层中有4,000万亿吨分子态氮,可惜,这么多的分子态氮,除了少数微生物外,大多数生物都不能利用,植物只能从土壤中吸收结合态氮,合成自己的蛋白质一类的含氮化合物,而动物和人以植物为食物,摄取植物中的含氮化合物,合成自己的蛋白质一类的有机氮化合物。那么土壤中的结合态氮又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土壤中的氮化合物,不是土壤本身  相似文献   

13.
张岚 《生命世界》2023,(8):22-25
<正>森林,大概是现代娃们充满想象却又不常触及的地方。童话故事里总有公主走失森林里,被王子搭救。我想,我们人类,大概就是那个走失的公主,被森林王子搭救,却还不自知。从小,我们就知道森林是地球之肺,就像人要呼吸,地球也要“吐纳”。森林里的大树用它们高耸的枝丫和伸展的叶子为我们筑起一片绿色的屏障,这屏障吸收二氧化碳,造出氧气,供人类呼吸。而这屏障里,也藏着万千生灵,这就是森林冠层,沉默而又坚定地守护着林下那一方土地和不可名状的生命的绚丽。  相似文献   

14.
地球问人造卫星:你日夜环绕我旋转,不知探索到了什么? 人造卫星回答:我探索得很深、很深,我获取到极多、极多—知道你有多少山脉,知道你有多少湖泊,知道你有多少森林,知道你有多少沙漠……哦,关于你的某些奥秘,恐怕连你也从未听说。 地球挺有兴趣地提问:你说的是哪些奥秘呢?譬如,关于考古? 人造卫星又回答:对了!我正想告诉你,我靠神目—遥感技术,发现了隐藏的古城废墟— 地球急忙插话:详细情况如何,请你细细叙述。 人造卫星自信地回答:那是在南墨西哥的密林中,有你古代的玛雅城两座。两座古城里既有金字塔,又有千姿百态的石头建筑。这永不消…  相似文献   

15.
大气氮沉降与森林生态系统的氮动态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肖辉林 《生态学报》1996,16(1):90-99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若干年代以来大气氮沉降明显增加。在森林地区,大气氮沉降的空间变异性由林分的位置、结构和组成树种所决定。除降雨之外,干沉降和隐藏降水也是大气氮沉降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6.
无颌的世界     
盖志琨 《化石》2006,(3):2-7
当你大口地嚼肉、吃着山珍海味的时候,你一定会感谢大自然赐给了你一对强有力的颌(上颌和下颌),使你能够把食物嚼碎,尽情地享受着这人间美味。但你可曾知道,在我们的地球上还有一群无颌的动物,它们没有颌,不能主动地捕食和咀嚼食物,只能过一种寄生或滤食的生活。也许当你在吃肉  相似文献   

17.
试论生物对环境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战略关系时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 ,由于地球位于太阳系合适的轨道上 ,其表面具有独特的有益于生命活动的物理条件。生命系统 (天然的动植物区系 )适应其居住的环境。依靠生命系统本身的作用可以改变环境。通过物种的进化 ,生命系统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例如 ,在古代生命系统引发了还原性大气向氧化性大气的转变 ,由此产生了需氧生物 ,而那些厌氧的生物或者灭绝 ,或者转向局部厌氧环境。第二种观点则注重地球环境的物理学上的不稳定性 ,认为地球物理环境正在向与金星或火星类似的没有生命的环境转变 ,而地…  相似文献   

18.
多采的蜃楼景观马荣全我们知道,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会形成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就是说,当空气各层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会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就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上有远处物体的映象,这就是迷人的蜃楼景观。科学研究发...  相似文献   

19.
最新的研究表明碳从植物流动到地下生态系统的过程可能是我们的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人类已经不可避免地改变了这个世界的生态系统。我们已经耕种了地球表面超过40%的土地,并且把外来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向大气层排放二氧化碳、打乱自然的气候循环,还以过量的氮和其他废物污染水体生态系统。这些大范围的改变促使许多研究人员开始审视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  相似文献   

20.
废水脱氮,主要是将污水中过量的营养物质转化为N2和N2O等排放到大气中。从市政和工业污水中脱氮最普遍,有效的方法是生物法,包括传统自养硝化-缺氧反硝化,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相结合等。目前,氮污染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从脱氮方式来说,有传统自养硝化-缺氧反硝化脱氮,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脱氮、厌氧氨氧化脱氮等。本文综述了这几种脱氮方式的生物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实际应用,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