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形虫秘史     
在古生代地层中,各门类大化石十分发育,因而很少有人去研究微小的介形虫化石。然而在中、新生代地层中,特别是陆相地层和钻井取不到大化石的情况下,介形虫化石已上升成为举足轻重的一个门类了。随着石油、天然气、煤、硫、磷、钾、天然碱等有用矿床的普查、勘探的不断深入,介形虫化石的身价亦与日俱增。什么是介形虫呢?介形虫在古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中,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介形虫目。从距今约五亿七千万年的寒武纪开始出现,有的属种一直繁衍至今。介形虫是双壳动物,动物体包隐在左、右两瓣大小相等或不相等的外壳里。一般壳长0.4—4毫米,最大者可达30毫米,属于微体古生物。它们的体形不一,侧视有圆形、半圆形、纺锤形、椭圆形、肾形及菱形等。壳面饰以各种花纹,有的光滑如镜。  相似文献   

2.
太湖现生介形虫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分别于1989年和2004年两次共采集了43个太湖表层沉积物样品,检查发现其中的34个样品中含有现生介形虫,共计12属15种,其中Dolerocypria taalensis,Fabae formiscandona cf.fabaeformis,Physocypria kraepelini和Darwinula stevensoni等4个种最为常见和数量最多,构成了太湖现生介形虫群中的优势成分。长期以来,国内有学者将水体矿化度180mg/l作为介形虫生存的低极限值,由此认为矿化度低于此值的太湖等水体中不存在介形虫(杨留法,1986,1992)。本次调查和国外的相关资料证明,淡水介形虫可以在矿化度低于180mg/l的水体中生存。  相似文献   

3.
介形类动物从奥陶纪早期开始出现,一直繁盛至今;它们广布于海洋、河流、湖泊、池塘,甚至陆上森林地区。个体微小(0.15—2mm)的介形类动物已有两百多年的研究历史(1776—),并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萌芽起步阶段(1776—1960)、全面发展阶段(1961—2000)和集成创新阶段(2001—)。介形类是古生代重要的海洋生物门类之一,尤以泥盆纪最为繁盛,在生物地层、生物古地理和古生态等方面应用广泛;其古生态组合可分为三类:丽足介大型组合(Myodocopid Mega-Assemblage)、图灵根大型组合(Thuringian Mega-Assemblage)和艾菲尔大型组合(Eifelian Mega-Assemblage)。古生代介形类在几次生物灭绝事件(如泥盆纪晚期、泥盆纪-石炭纪之交,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事件)中有明显的反应。本文系统回顾了介形类研究的发展历史及取得的主要成就,指出在古生代介形类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古生代介形类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海南岛苔藓植物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目前海南岛已记录的苔藓植物共有87科227属806种,其中苔类33科71属366种,藓类51科152属436种,角苔类3科4属4种;苔藓植物的区系组成以热带亚洲成分为主,与香港、台湾地区的种属相似性高;对海南岛苔藓植物的研究集中在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是海南热带雨林主要的苔藓生态分布类型之一,共有7科23属123种;初步统计濒危苔藓植物有15种。今后应继续开展广泛和持续的物种多样性调查,从生态学、植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进行研究,促进合理的开发利用和推动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属性,是与生物界同时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长期以来,人类就自觉或不自觉地一直在努力探索遗传的奥秘;可是,只是在1865年孟德尔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揭示出遗传的基本规律以来,遗传研究才纳入了科学的轨道,形成了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遗传学。一百多年来,遗传学经历了经典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发展阶段。目前对于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研究者越来越多地关注节肢动物系统进化问题,作为节肢动物一员的介形类,其系统进化问题也相应地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这主要涉及介形类动物系统学定位问题,单系性问题,以及介形类动物各类群间的系统学关系等。就目前这几个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简单的介绍,同时对介形类动物系统学研究的趋势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辽宁阜新盆地阜新组介形虫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的介形虫化石,系笔者于1975年和1978年,在阜新盆地采集的.主要产自海州露天矿阜新组中、下部太平层和中间层,阜新市西南半砬山和东梁镇东约1.5公里的阜新组水泉层顶部至孙家湾组底砾岩层以下的地层中(即广义的阜新组顶部);共11属、26种,自下而上划分下、上两个介形虫化石组合,时代分别属于早白垩世尼欧克姆期和阿普弟期.  相似文献   

8.
西藏岗巴地区始新世介形虫化石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岗巴盆地层位最高的海相地层——遮普惹组所含介形虫化石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共鉴定出22属、33种,建立两个介形虫组合:Paracypris mayaensis sp. nov.-Bairdia zongpuxiensis sp. nov. 组合(下部)和 Phlyctenophora zongpuensis-Semicytherura subsyrnmetros组合(上部);讨论介形虫组合的特征及其地质时代,并与世界上其它地区有关地层进行对比,结合与之共生的有孔虫组合的时代特征,认为含该介形虫组合的海相地层——遮普惹组的时代应为始新世Ypresian-Priabonian早期。描述6种,其中有2新种:Paracypris mayaensis sp. nov.和Bairdia zongpuxi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9.
半咸水介形虫tanella opima Chen的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上海芦潮港潮间带1982—1983年季节性沉积物样品中半咸水介形虫Tanella opima的种群动态调查表明,该种为多年生类型,其种群年龄和性比结构均具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繁殖活动受水温控制;4—10月产卵,水温不低于16℃;5—10月孵化,水温在20℃以上,种群在温暖季节(5—10月)由7个未成熟龄期的幼虫和成虫所组成,性比以雌性占优势;在寒冷季节(11—4月)则缺失前3个龄期的幼虫,性比以雄性为主。种群中最初2个龄期幼虫在母体壳内成长,这很可能是造成死种群和化石群中极少发现它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自从1895年Einthoven首次记录到人体心电图100年来,特别是50年代半导体电子器件问世以来,人们从时间(如24小时Holter系统)、空间(如体表心电标测)、精度(如希氏束电位)以及自动分析识别等多方面发展了心电检测技术。七十年代末出现、八十年代兴起而现在方兴未艾的心室晚电位门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s—VLP)研究正是人们从检测精度方面对心电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介形虫/有孔虫比值作为沉积环境的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古生物特征指示沉积环境,比较习惯的方法是依靠“指相种”或者属种组合。然而近年来非种(non-specific)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它们不受地质年代或生物分区的限制,数据的取得又无需求助于专家的鉴定,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非种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介形类动物从奥陶纪早期开始出现,一直繁盛至今;它们广布于海洋、河流、湖泊、池塘,甚至陆上森林地区。个体微小(0.15—2mm)的介形类动物已有两百多年的研究历史(1776—),并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萌芽起步阶段(1776—1960)、全面发展阶段(1961—2000)和集成创新阶段(2001—)。介形类是古生代重要的海洋生物门类之一,尤以泥盆纪最为繁盛,在生物地层、生物古地理和古生态等方面应用广泛;其古生态组合可分为三类:丽足介大型组合(Myodocopid Mega-Assemblage)、图灵根大型组合(Thuringian Mega-Assemblage)和艾菲尔大型组合(Eifelian Mega-Assemblage)。古生代介形类在几次生物灭绝事件(如泥盆纪晚期、泥盆纪-石炭纪之交,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事件)中有明显的反应。本文系统回顾了介形类研究的发展历史及取得的主要成就,指出在古生代介形类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古生代介形类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杨留法 《生态学报》1993,13(2):196-196
1 自然概况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处于淮河中游,界于东经118°10′—119°和北纬33°06′—33°40′之间。以正常水位12.5m计,湖泊面积2275km~2,为我国第四大淡水湖。北部和西部为“四岗三洼”区,南部为低山丘陵区,东部为洪泽湖大堤。湖盆西北部较浅,东南部较深,最大水深4m左右,平均水深1.648m,是一个岬湾较多的水库型的大型浅水湖泊。注入洪泽湖的河流比较集中地分布于西岸,主要有淮河、漴潼河、  相似文献   

14.
虫形飞机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万志 《昆虫知识》2002,39(6):464-467
文章介绍了虫形飞机的概念和用途、类型、基本结构、设计与制造难点等方面 ,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有关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介形虫化石保存特征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山东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介形虫化石壳体的保存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河街组介形虫化石壳体颜色可分为浅色、中色和深色三种类型;按有无充填物,可分为未充填壳和充填壳两种,其中充填壳充填物的成分有方解石、白云石、黄铁矿和泥质四种;按完整程度有双瓣壳、单瓣壳和碎壳。文中对这些保存特征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最后以一口井的研究结果为例,探讨了介形虫保存特征在古湖泊学及石油地质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沙河街组介形虫化石群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山东济阳坳陷沙河街组含介形虫化石岩心样品进行散样方法试验,表明水煮法、汽油法是第三纪地层微古分析行之有效的样品处理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从而可以进行介形虫等微体化石群的定量分析。文中对沙河街组介形虫化石群的一个组合和三个亚组合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较之以前定性描述,定量分析更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化石群面貌,并可进行种群结构、群落结构研究,从而为进行沙河街组沉积时期的  相似文献   

17.
蚁形郭公虫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辉  王文 《昆虫知识》1999,36(2):86-88
蚁形郭公虫Thanasimusformicarius(L.)属鞘翅目(Chlaptera),郭公虫科(Cleridea),为小蠹虫重要的捕食性天敌[1]。蚁形郭公虫的幼虫和成虫均表现出较强的猎物搜寻和捕食能力,可以借助小蠹虫释放的聚集信息素确定小蠹虫的行踪,并能挖掘隧道深入到树皮内捕食蠹虫[2,3];此外,该虫的主要捕食时期与多种小蠹虫的发生期相吻合,对春季出现较早的小合虫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4]。90年代初,为对正在美国大湖地区迅速蔓延的纵坑切梢小蠹实施生物控制,美国农业部特地从欧洲引进了20…  相似文献   

18.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二萜类化合物,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抗癌药物之一。回顾了紫杉醇生物合成的研究历史,主要包括参与红豆杉紫杉醇生物合成的结构基因、调控基因、红豆杉代谢组、内生真菌紫杉醇生物合成研究历史以及国际上紫杉醇生物合成专利情况等。介绍了近年来红豆杉和内生真菌紫杉醇生物合成研究的现状。最后探讨了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对G.S.Brady(1869)香港介形虫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G.S.Brady在1869年报道了香港地区海相介形虫17个种,内含9个新种。通过对其原始材料的再研究,笔者为Bairdia elegans,Bythocythere orientalis,Cythere cymba,C.euplectella,C.salebrosa,Cytherella cingulata,Cytheridea impressa和Loxoconcha sinensis8个种指定了正模或选模,并补充必要的描述。文章还认为下列10个种:Bythoceratina virgatella Hu,1983和B.cassidoidea Zhao,1985; Cyprideis yehi Hu et Yeh,1978,Sinocytheridea sinensis Hou,1978,S.latiovata Hou et Chen,1982,S.longa Hou et Chen,1982和Eucytheridea sinobesani Hu,1984;Cythereis subconvcxa Kajiyama,1913和 Aurila miii Ishizaki,1968;Cythereis assimilis Kajiyama,1913;分别是Brady(1869)的B.orientalis,C.impressa,C.cymba和C.salebrosa的同义名。  相似文献   

20.
在1954年的夏末和秋季,著者和中国农业部的同事们,特别是史珊、沈滨瑶、王永强、杨奇华诸同志,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的杨平澜同志和苏联农业部中央植物检疫实验室的昆虫专家H.H.苏托娃,在吉林、辽宁、山东、浙江、广东、四川各省及北京、天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