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株苯酚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逐量分批驯化的方法,从造纸废水中分离得到一株能够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苯酚降解菌株F5-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克雷伯菌(Klebsie-lla sp.).该菌株能够在7 h时完全降解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苯酚,降解苯酚主要发生在生长对数期;在pH 5.0~9.0,NaCl浓度0~80 g/L,温度20~40℃范围内,菌株F5-1均可有效降解初始浓度为100~1 200 mg/L的苯酚;能够耐受的最大苯酚浓度为1 500 mg/L.本研究结果表明,F5-1菌株对处理环境条件复杂的含酚废水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苯酚降解菌ZJ-1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筛选苯酚降解菌,用于降解苯酚提高氧化塘处理效率.方法:以苯酚为惟一碳源进行选择性培养.结果:从乌鲁木齐市某炼油厂污水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能以苯酚为惟一碳源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编号为ZJ-1,该菌株最高可耐受1000mg/L的苯酚.对该苯酚降解菌降解性能研究表明:该菌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在32℃、pH 7左右、接种量1%时,摇床振荡速度120r/min的条件下,该菌株在48h内苯酚降解率可达81%以上.培养液中苯酚浓度在300mg/L、500mg/L时,该菌株的降解率比较明显.当苯酚浓度大于1000mg/L时,则元明显降解效果.结论:ZJ-1菌株对苯酚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假单胞菌诱导筛选菌株PhA苯酚降解动力学及SDS对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苯酚降解速率,由假单胞菌(Pseudonomonas.sp)诱导筛选得到了一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新菌株Pha,并使其苯酚选择压力从400mg/L逐步提高到了700mg/L。且Pha菌株降解苯酚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使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作为增溶剂来促进降解时,发现在SDS浓度为50~150mg/L时,降解苯酚的速率随SDS浓度增加而提高。SDS在低浓度时对其生长影响很小,但浓度达到300mg/L时,对其生长开始有了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标明PhA菌株有着较高的苯酚耐受浓度,SDS可以显著的提高苯酚的降解速率。SDS的理论最佳投放量为150mg/L。  相似文献   

4.
苯酚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和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江  白涛  饶军  宋钞穷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3):0492-0495
从东华理工学院北区原化学系排污口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高效的苯酚降解细菌PS1。该菌为球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经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PS1为Raoultella属菌株(Raoultella sp.strain PS1),其最高苯酚耐受和降解浓度在3500mg/L以上,当苯酚浓度为500mg/L和1000mg/L时,22h和32h可完全降解,在1500mg/L~3000mg/L时,32h~50h可完全降解,2500mg/L时降解速率最快,达78.1mg/h。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该菌最适生长条件为25℃、pH6.5、葡萄糖500mg/L;最佳苯酚降解条件为20℃、pH7.0、葡萄糖500mg/L。  相似文献   

5.
苯酚降解菌的分离及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波  邓晓皋 《生物技术》2002,12(6):15-16
对南充市郊炼油厂活性污泥进行富集,驯化筛选得到2株能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编号为S1,S2,两菌株可耐10,000mg/L左右的苯酚浓度,实验得出其最佳生长条件为pH7-8,温度25℃-30℃,在适宜条件下,对苯酚有较好的降解能力,而且苯对两菌株的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哈尔滨太平污水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到7株高效苯酚降解菌,可利用苯酚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通过对这7株菌在不同温度、pH值、以及不同苯酚浓度下生长和苯酚降解情况的考察,确定了这7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0°C,最适pH值为7.5,最大可降解苯酚浓度为3000mg/L。通过对这7株苯酚降解菌降解性能的研究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苯酚降解能力,在10°C、pH值为7.5、装液量为50mL、接种量15%、摇床振荡速度160r/min的条件下,反应48h后可使500mg/L的苯酚降解率达90%以上。葡萄糖对菌体的生长及苯酚降解能力均有一定的影响,当葡萄糖浓度是500mg/L时,该菌对苯酚的降解率仍在80%以上。该研究对处理含有其它碳源的含酚废水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DGGE图谱条带的分析表明,其亮度可以说明这些菌在各个系统中均表现为优势菌,且在污水环境中表现出较强的活性,其优势地位能够稳定地存在。其中2、4、24、28条带丰富,表现出它们在污水环境系统中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焦化废水中4株苯酚高效降解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焦化废水中筛选苯酚高效降解菌并进行鉴定.方法:在100~1000 mg/L的苯酚为惟-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上分离出单菌落,测定各菌株的生长曲线以及对苯酚的降解效牢;利用 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菌株的形态特征确定各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筛选获得4株苯酚降解菌,均能够以苯酚为惟一碳源,在30℃、pH7.0、摇床转速130 r/min、2%的接种量条件下,24h内能将1 000mg/L的苯酚降解91%以上;4株菌可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ZL1)、产碱杆菌属(ZL2、ZL4)、沙雷氏菌属(ZL3).其中,从焦化废水中分离出高效降解苯酚的沙雷氏菌未见报道.结论:从焦化废水中获得4株苯酚高效降解细菌,对高浓度含酚废水的生物降解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波茨坦短芽孢杆菌降解苯酚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苯酚降解菌,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鉴定,该菌株为波茨坦短芽孢杆菌。该菌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7.0,摇床转速为160 r/min。苯酚降解试验表明,该菌可在72 h内将初始浓度为1 600 mg/L苯酚完全降解。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加,底物抑制作用增强。应用Haldane方程对菌株的生长过程进行动力学模拟,拟合曲线与试验测定值相关性良好,各参数分别为μmax(最大比增长率)0.334 h-1,Ks(半饱和常数)14.07 mg/L,Ki(抑制常数)196.89 mg/L,且该菌株苯酚降解动力学与其生长动力学表现出相似的趋势。代谢机制研究表明,苯酚可诱导该菌合成邻苯二酚1,2-加氧酶降解苯酚。  相似文献   

9.
张玉秀  蒙小俊  柴团耀 《微生物学报》2013,53(10):1117-1124
摘要:【目的】酚类物质的去除是焦化废水处理的关键问题,目的是从焦化废水中分离高效的苯酚降解细菌。【方法】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筛选纯化降解苯酚细菌,菌株鉴定采用菌落形态和16S rRNA 序列分析方法,并研究其苯酚降解特性和在焦化废水中的除酚作用。【结果】菌落形态和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分离的P1菌株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细菌;其耐酚浓度高达1400 mg/L,苯酚降解的最适条件为32℃-42℃、pH 7.0和0-4%盐;苯酚降解动力学曲线符合Haldane动力学模型,qmax=0.517/h,Ks=77.487 mg/L,Ki=709.965 mg/L;不同重金属对红球菌P1菌株的苯酚降解抑制作用不同,Zn2+、Mn2+和低浓度的Pb2+对菌株降酚没有影响,Cu2+、Ni2+、Cd2+均抑制菌株对酚的降解;红球菌P1菌株2d内可完全降解1/3焦化原水中的279.9 mg/L酚类物质。【结论】P1菌株是1株高效的苯酚降解菌,具有生物处理焦化废水酚类物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高效降解3-苯氧基苯甲酸(3-Phenoxybenzoic acid,3-PBA)的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 SC-1对苯酚的降解特性。【方法】采用HPLC测定微生物降解体系中苯酚残留量,考察环境条件对菌株SC-1降解苯酚的影响;分析不同培养时间苯酚降解体系混合样品的HPLC谱图,确定其降解中间产物。【结果】菌株SC-1能在基础盐培养基中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在初始pH 7.0、30 °C条件下,24 h可完全降解100 mg/L苯酚;Cu2+、Ba2+、Mn2+等对其降解苯酚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HPLC谱图分析,初步确定邻苯二酚是菌株SC-1降解苯酚的中间产物,且该菌株可在48 h内完全降解100 mg/L邻苯二酚。【结论】菌株SC-1对苯酚及邻苯二酚均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为完善3-PBA的降解途径及污染3-PBA或含酚废水或含酚农药残留的降解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含酚废水处理池污泥中驯化分离得到一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菌株FD-1。经18SrDNA和ITS序列的BLAST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FD-1为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的近缘种。FD-1对苯酚的降解能力较强,能够完全降解浓度为1 000mg·L-1的苯酚溶液。初步确定了FD-1在降解苯酚溶液时的最适温度为30~35℃,pH为6.0~7.0,并且通过探讨加入无机盐、培养基原料以及改变接种量三个因素对苯酚降解的影响,其耐受盐的浓度可达5%,对实践中应用微生物降解含酚废水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株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苯酚是一种严重污染物,目前的化学降解方法存在众多弊端,生物处理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的飞雁滩油田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能够利用并降解苯酚的菌株P2。该菌株能够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经BIOLOG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及16SrDNA鉴定,该菌株为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通过苯酚羟化酶特异性引物的设计,从该菌株扩增出苯酚羟化酶大亚基(LmPH)基因,该基因片段编码对苯酚有催化活性的多肽。苯酚降解实验证实,该菌能在30℃192h内完全降解500mg/L的苯酚,Cu^2+严重抑制该菌株对苯酚的降解,但碱性环境有利于其对苯酚的降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从某化工厂附近土样中分离到的一株耐高浓度苯酚的菌株T10,通过优化菌株的培养条件提高菌株对苯酚的降解率。【方法】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测序分析确定其种属,以液体摇瓶培养菌株T10对苯酚的降解率为指标,对菌株的生长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菌株T10属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添加葡萄糖、蛋白胨能有效缩短T10菌的生长周期,并使苯酚的降解率提高1.7倍。在菌体初始接种浓度为10%、温度为30°C、转速为180 r/min条件下,对初始苯酚浓度、pH和装液量的响应面优化结果如下:初始苯酚浓度3 000 mg/L、pH 7.5和装液量80 mL/250 mL,苯酚去除率最高可达到87.56%。【结论】T10菌能够耐受较高浓度的含酚废水,并且对苯酚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为下一步利用生物法处理含酚废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株降解苯酚的酵母菌的分离与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炼油厂消化污泥中分离到一株酵母菌(Saccharomyces sp.)。该菌能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菌落较小,表面不光滑四周呈树枝状,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35℃,生长的pH范围为6—9。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时,能生长的最高酚浓度为1850ppm,蛋白胨、酵母粉能促进酵母菌的生长和降解,且能使酵母菌的耐酚浓度提高到2400ppm。葡萄糖能促进酵母菌的生长。但抑制苯酚的降解。此酵母菌还能利用苯甲酸钠、间苯二酚和油酸。  相似文献   

15.
从兰州某化工厂石油废水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降解菲的细菌F-1并对其菌种进行鉴定,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菌株生长特性、不同烃类化合物降解特性及菲降解动力学等进行了研究,利用PCR技术检测了芳香烃代谢相关基因。结果表明,菌株F-1属于约翰逊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可在终浓度为50~800 mg/L的含菲基础培养基中正常生长。在温度30℃、pH 7. 0、盐度0. 3%(质量分数)、转速180 r/min条件下培养5 d后菲(终浓度为100 mg/L)降解率为43. 57%,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菌株F-1也能利用联苯、萘、蒽、芘为唯一碳源生长。GC-MS分析显示菌株对C10-C28部分直链烷烃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PCR扩增结果表明,菌株F-1基因组中存在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苯甲酸盐双加氧酶、铁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酶、乙醇脱氢酶、二羟酸脱水酶、醛缩酶和氧化还原蛋白基因。研究结果为该菌株应用到含菲废水及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处理和深度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胜利油田被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够以萘为唯一碳源的菌株W1,经形态和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测序分析,初步鉴定为沙雷氏菌属。其最适生长条件为35℃,pH 7.5。该菌对盐及萘有较好的耐受性。当培养基盐质量浓度为30 g/L,底物萘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培养3 d后,其萘降解率仍可达到80.9%。当萘浓度为800 mg/L时,仍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降解率为15.8%。通过对菌株降解原油前后组分的GC-MS分析,以及检测其降解多种底物后的吸光度,得出该菌能利用苯酚、甲苯、苯甲酸、1-萘酚、丙酮、辛烷生长,对原油中组分C20~C23、C33~C36的直链烃有较好的降解效果。经UV-Vis扫描其降解中间产物,初步判断其萘降解生物途径为邻苯二酚途径,萘首先被其降解生成水杨酸,而后转化为邻苯二酚,开环并生成一系列小分子物质,最后进入三羧酸循环。  相似文献   

17.
氯氰菊酯降解菌GF3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受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以氯氰菊酯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降解菌GF31, 通过形态观察、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生理生化实验, 鉴定该菌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GF31降解氯氰菊酯的最佳pH值为7.0, 接种量为10%, 对浓度高达300 mg/L的菊酯仍可保持较高的降解活性。外加氮源对菌株的降解效能影响显著, 有机氮比无机氮更有利于农药降解。当以0.5 g/L蛋白胨作为氮源时, 降解速率明显提高, 对100 mg/L氯氰菊酯降解的平均速率为13.64 mg/(L·d), 是以硫酸铵为氮源时的2倍。初步分析认为降解产物及碱性pH环境对菌株的生长及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煤化工废水中分离、筛选苯酚高效降解微生物,初步考察微生物与DTRO技术联用,构建含酚废水生物强化处理工艺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苯酚浓度梯度培养基对苯酚降解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筛选;根据菌体形态电子显微镜观察、菌株生理生化特性考察和16S r RNA基因系统发育树构建,对菌株进行初步生物学鉴定;将筛选出的高效苯酚降解菌制备成相应的菌剂与碟管式反渗透(DTRO)技术组合形成"生物强化-DTRO"工艺,并试用于含酚废水的处理。【结果】共获得7株纯化细菌,其中Phe-03和Phe-05为高效苯酚降解菌;该2株菌均可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经鉴定Phe-03为壤霉菌属(Agromyces)菌株;Phe-05为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菌株。到目前为止,壤霉菌属(Agromyces)菌株降解苯酚尚未见报道。在初始苯酚浓度达到1 300 mg/L条件下,Phe-03和Phe-05菌株44 h内对苯酚降解率均达到70%以上;76 h后苯酚降解率均超过90%。组合形成的"生物强化-DTRO"工艺不仅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酚类化合物,而且还能减少反渗透膜污染,以及增加膜的通透性。【结论】研究表明微生物技术可与DTRO技术联用,构建含酚废水生物强化处理工艺,可为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提供一种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联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从河海交汇处筛选、分离得到一株多氯联苯降解菌,研究其多氯联苯降解特性。以联苯(BPH)和4-一氯联苯(PCB3)为底物,探究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6-5的生长情况及降解能力。降解菌最适生长pH为7,盐度为35 g/L。以BPH和PCB3为诱导剂,均能促进降解菌的生长。P-6-5对10-100 mg/L的PCB3存在不同程度的转化能力,对浓度为10 mg/L的PCB3降解率达95.3%,最大降解速率1.9 mg/(L·h)。P-6-5对mix13(13种多氯联苯的同系物)中的四氯及四氯以下多氯联苯均有降解能力。结合产物分析,推测降解菌可能具有矿化PCB3的能力。菌株P-6-5具有海水菌的特点,表现了宽广的底物利用范围,是一株高效PCBs降解菌,对环境中PCBs的生物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效苯酚降解菌细胞固定化方法与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酚废水是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目前常利用细菌处理含酚废水。但利用细菌处理含酚废水存在一些缺点,为此将1株高效苯酚降解菌进行细胞固定化。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确定了该菌株固定化的最佳条件,并且考察了该固定化细胞降解苯酚的最佳条件。实验表明:该菌株的固定化细胞降解苯酚能力和耐受苯酚能力均大于游离细胞,经36 h可将1 800 mg/L苯酚降解完全。其降解苯酚的最适温度为30℃,最佳pH值为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