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薜荔和薜荔榕小蜂的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科榕属(Ficus)植物都有隐头花序,其瘿花中栖生着榕小蜂科(Agaonidae)昆虫。榕属植物的隐头花序为榕小蜂的生存提供食物和场所,榕小蜂为榕属植物传粉而效力。这类动植物间的密切的共生关系早在1亿多年前已经确立,它们兴衰与共,互为依存,繁衍至今,但人们对这种关系的确切了解却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本文记述的薜荔和薜荔榕小蜂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及生物学行为是我国此类共生关系研究的第一例,可作为科研、教学上阐明隐头花序的形成、演化等生物进化辨证法则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4.
薜荔榕小蜂与薜荔生活期的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薜荔榕小蜂(Wiebesiapumilae(Hill)Wieb.)与薜荔(FicuspumilaL.)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共生关系已有报道[1]。本文仅就在福建泉州市区对薜荔榕小蜂的出飞及其与薜荔在生活期的配合所进行的观察,作一初步分析,为深入研究它们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1 泉州市区的自然条件与地带性植被类型  泉州市区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北纬24°49′~25°18′,东经118°29′~118°41′,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温206℃,最冷月(2月)均温119℃,最热月(7月)均温285℃,年降雨量12525mm…  相似文献   

5.
薜荔榕小蜂的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薜荔榕小蜂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为1831 % ,氨基酸含量为1813 % ,粗脂肪含量为763 % ,总黄酮含量为278 % ,维生素 E 含量为4961 m g/100g 。人体所需的矿质元素也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6.
凉粉爽口话薜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薜荔的开发利用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薜荔,常绿攀附木质腾本植物。目前,尚无人工经济型栽培基地,处于野生状态,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其藤蔓还可用来纺织和造纸。开发利用、保护野生薜荔资源和改薜荔野生型为栽培型,建立经济型栽培,耿发展绿色食品工业、药材和造纸业提供原粒,对于发展区域经济有着重大的意义。薜荔,可用有性繁殖(播种育苗)和无性繁殖(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法进行繁育。基地造林,可用人为的砌墙垣或搭棚架作攀附物;群众性造林可将薜荔幼苗栽在断墙残壁、庭园围墙、树木边,供基攀附。  相似文献   

8.
薜荔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植物名称薜荔(Ficuspumila),采自进口观叶小盆栽(泥炭基质)。 2 材料类别顶芽、带腋芽的茎段、叶片。 3 培养条件诱芽培养基:(B1)MS + 6-BA 2mg·L-1(单位下同)+ NAA 0.5; (B2) MS +6-BA 2 + NAA 0.5 + AC 1500;(B3)MS + 6-BA0.5+IBA0. 1;(B4)MS+6-BA 1 +IBA 0.1;(Bs)MS + 6-BA 0.5 + NAA 0.1; (B6)MS + 6-BA0.5 + NAA 2; (B7)MS + KT 1 + NAA 0.1。生根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 IBA0.1+ NAA 0.1; (R2) 1/2MS + IBA 0.5; (Rs)1/2MS+ NAA 0. 1 + AC 1 500; (P4) 1/2MS + NAA 0.1; (Rs) 1/2MS + NAA 0.05。上述各培养基均加蔗糖2%、琼脂0.75%,pH 5.8。培养温度(20±5)℃,每天光照12 h,光照度1 500~2 000 lx。  相似文献   

9.
国际市场上以苹果果胶和柑桔果胶的销售量最大。有些国家也生产甜菜果胶,但质量总不如苹果果胶和柑桔果胶。因我国大量榨糖后的甜菜片还无适当用途,如能用以生产果胶,可增加很大经济效益,所以甜菜果胶生产条件的试验结果也一并介绍。  相似文献   

10.
11.
薜荔榕小蜂繁殖的代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间关系中一物种为对方提供自身生长过程中的一部分物质和能量 ,便是此物种为对方付出了代价。在中性的种间关系中 ,两个物种彼此不受影响 ,无所谓代价 ;在偏性的种间关系中 ,受害者付出无谓的代价 ,受益者得到无偿的利益 (如寄主与寄生物、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 ) ;在互利的种间关系中 ,两者都受益 ,都要求对方付出代价 (如丝兰蛾与丝兰、真菌与切叶蚁、榕小蜂与榕树之间的关系 )。传粉昆虫的繁殖代价是指昆虫自身繁殖过程中为相关的虫媒传粉植物付出的物质和能量。传粉昆虫与虫媒传粉植物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13.
薜荔和爱玉子均属雌雄异株桑科榕属植物,两者互为原变种与变种的关系,分别与薜荔传粉小蜂和爱玉子传粉小蜂(二者互为隐存种)建立了专性共生关系,榕树榕果挥发物在维系传粉小蜂与其寄主的共生关系上起着重要作用。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薜荔榕小蜂(薜荔和爱玉子的传粉小蜂)对薜荔和爱玉子雌花期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1)雌花期果型的大小对薜荔榕小蜂行为反应无显著影响,薜荔大、小果型雌花期雌(雄)榕果挥发物对其传粉小蜂均具有强烈的吸引作用;(2)榕果挥发物浓度影响薜荔榕小蜂行为反应,薜荔、爱玉子雌花期雌(雄)榕果挥发物对其传粉小蜂的吸引作用均可能存在阈值反应,即榕果挥发物浓度未超过阈值时,雌花期榕果挥发物对传粉小蜂的吸引作用与挥发物浓度成正相关关系,而一旦超过阈值,榕果挥发物对传粉蜂的吸引作用显著下降,表明寄主榕果挥发物浓度影响传粉小蜂的寄主定位;(3)薜荔传粉小蜂对低浓度爱玉子雌花期雌(雄)榕果挥发物、爱玉子传粉小蜂对低浓度薜荔雌花期雌(雄)榕果挥发物均既无趋向也无驱避行为;薜荔传粉小蜂对高浓度的爱玉子雌花期雌(雄)榕果挥发物表现为显著的驱避行为,而爱玉子传粉小蜂对高浓度薜荔雌(雄)雌花期榕果挥发物表现为显著的趋向行为,因此,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存在寄主专一性不对称现象,爱玉子传粉小蜂进入薜荔雌(雄)果内传粉或产卵的可能性较大,而福州地区的薜荔传粉小蜂可能难以进入爱玉子雌(雄)果内传粉或产卵。本研究结果将为榕-蜂共生体系的化学生态学理论研究以及爱玉子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薜荔Ficus pumila var.pumila瘦果具有极高的营养食用价值,其结实依赖薜荔榕小蜂Wiebesia pumilae传粉.本研究旨在探讨蛹期植食性寄生蜂室内培养的可能性.[方法]在不同温度(22,24,26,28,30和32℃)和光周期(0L∶24D,10L∶14D,12L∶12D,14L∶10D...  相似文献   

15.
果胶在食品工业中虽早已应用[1],近年来人们还对其生理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2,3,4],但有关提制工艺技术条件却未见详细报道。国内从五十年代开始相继开展了研究,迄今,仍无工业化生产,目前需要的果胶基本上还是依靠进口[5,6]。  相似文献   

16.
17.
榕属(Ficus)植物皆具隐头花序,我国有120种,分布很广。榕小蜂与榕树有着密切的共生关系。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此类动、植物的共生现象;发现了在同一个花序中雄花迟熟达一年的第一例植物;摸清了我国大陆新分布的薜荔榕小蜂的生活史;论述了发育的同步性、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其内容可作为了解榕属植物的隐头花序与榕小蜂特殊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传粉过程及体现在其中的生钫进化辩证法则的代表。因取材于分布最广的薜荔,敬为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提供了生动易得的倒证。文末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利用温控载体构建碱性果胶酯裂解酶工程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筛选出的Bacillus subtilisWSHB04-02菌株中扩增出编码碱性果胶酯裂解酶的结构基因PL,将其插入载体pET22b( )多克隆位点,得到带有前导序列PelB重组质粒pET22b( )PL。以pET22b( )PL为模板扩增出带前导序列的碱性果胶酯裂解酶的结构基因PL,将其插入温控载体pHsh,重组载体在大肠杆菌JM109中得到表达。其表达量与以T7为启动子的重组菌BL21DE3[(pET22b( )PL]相比,表达量相近。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产物的分子量均为43kDa,同核酸序列测定所推导的值相符。研究表明利用pHsh构建的JM109(pHsh PL)诱导表达好,诱导方式简单廉价,这对该酶的大规模发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薜荔榕小蜂产卵和传粉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薜荔榕小蜂Blastophaga pumilae是薜荔的传粉昆虫,栖息于薜荔隐头花序中,在其生物学行为中以钻入花序产卵或传粉最为关键。研究表明:薜荔榕小蜂钻入花序平均费时69.48 min,标准差13.26 min;伤残程度很高并能在伤残的情况下完成产卵或传粉;卵的尾丝能起标识作用避免重复产卵;进入雌花序的小蜂具逃离花序的行为但不能实现;1只小蜂平均产528个卵或为1 072.4朵雌花授粉。  相似文献   

20.
果胶植物     
大量的糖溶液加少量的果胶即可形成凝胶。由于果胶有这种特性,所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制造果冻、果膏、果酱、水果糖、牛奶糖等都用果胶,在国外也是色拉用卤汁、餐后食品和麦芽、牛乳、酒精饮料的稳定剂和增稠剂。在医药工业中制造某些肠胃病用药也用果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