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琨  余四九  何俊峰  崔燕 《兽类学报》2012,32(4):346-355
本实验选取40份不同胎龄的牦牛肺脏样本,通过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牦牛肺发育过程进行研究,旨在为发育生物学提供形态学资料.结果表明,牦牛胚胎肺发育可分为5个时期:(1)胚胎期(30~50 d),胚胎出现肺芽,其分支形成主支气管,进一步分出叶支气管,上皮均为假复层柱状上皮; (2)假腺期(50~120 d),支气管树发育明显,末端终蕾结构似腺体,为假复层柱状上皮;(3)小管期(120 ~180 d),呼吸部发育明显,终蕾腺泡样结构消失,可见多处管状分支,上皮为单层柱状或单层立方;(4)囊状期(180 ~220d),终囊管壁由较厚肺泡隔及原始肺泡组成,少数原始肺泡上皮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5)肺泡期(220 ~ 260 d),形成肺泡,大部分上皮细胞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胚胎期和假腺期支气管和终蕾上皮的糖原含量丰富,从小管期开始,上皮细胞糖原含量开始急剧减少.之后的几个时期,只有导气部个别上皮细胞PAS反应呈阳性.实验结果表明:牦牛胎儿的肺脏发育的特点与普通牛的基本相似,主要不同点是牦牛的囊状期较短,肺泡期较长,即牦牛胎儿的肺脏更早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2.
白鱀豚气管和肺的解剖和组织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鱀豚的肺分左右2叶,不分小叶,肺门位置高。气管分叉成左右主支气管和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分叉点的位置较高,情形与拉河豚相近。3条主支气管进入肺以后便成为肺内支气管树的主干,其分支的分布区可暗示假定肺叶的存在(共5叶,左2右3)。从气管起一直到呼吸性支气管都存在软骨组织。气管的粘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夹有杯状细胞。主支气管为单层柱状上皮,无杯状细胞。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又变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少。细支气管以下逐步改变为单层柱状上皮和立方上皮。各级支气管均未见腺体存在。从呼吸性细支气管到肺泡管的通道口,有括约肌存在。各级支气管一直到肺泡壁均有平滑肌存在,从断续出现到连续的环层。弹性纤维在整个气管均很丰富。  相似文献   

3.
白鱀豚的肺分左右2叶,不分小叶,肺门位置高。气管分叉成左右主支气管和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分叉点的位置较高,情形与拉河豚相近。3条主支气管进入肺以后便成为肺内支气管树的主干,其分支的分布区可暗示假定肺叶的存在(共5叶,左2右3)。从气管起一直到呼吸性支气管都存在软骨组织。气管的粘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夹有杯状细胞。主支气管为单层柱状上皮,无杯状细胞。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又变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少。细支气管以下逐步改变为单层柱状上皮和立方上皮。各级支气管均未见腺体存在。从呼吸性细支气管到肺泡管的通道口,有括约肌存在。各级支气管一直到肺泡壁均有平滑肌存在,从断续出现到连续的环层。弹性纤维在整个气管均很丰富。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例成熟,正常丹顶鹤肺脏进行了光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丹顶鹤肺脏由各级支气管和无数肺小叶及小叶间结缔组织组成。肺小叶呈六面棱柱形,由副支气管、肺房、漏斗和大量呼吸毛细管组成。呼吸毛细管含相当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呼吸毛细管的上皮细胞,连同其间少量的结缔组织共同组成生理上的气-血屏障。在肺房表面可观察到两种上皮细胞,一种扁平而光滑,另一种表面有微绒毛并有胞质突起。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树Qu肺脏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与人和灵长目相似,其肺实质也是由导气部和呼吸部构成。但不同的是其细支气管粘膜形成很高的皱襞。在电镜下Clara细胞电子密度高,顶部胞质中含有大量膜包颗粒,这些结构与大白鼠和家兔的结构相似。许多毛细血管外方都包绕状基膜和肺泡I型上皮细胞的胞质。气血屏障由肺泡上皮细胞、融合的基膜和内皮细胞胞质构成。说明树Qu肺脏不但是呼吸器官,也是一些激素和介质产生及代谢的重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树肺脏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与人和灵长目相似,其肺实质也是由导气部和呼吸部构成。但不同的是其细支气管粘膜形成很高的皱襞。在电镜下Clara细胞电子密度高,顶部胞质中含有大量膜包颗粒,这些结构与大白鼠和家兔的结构相似。许多毛细血管外方都包绕着基膜和肺泡Ⅰ型上皮细胞的胞质。气血屏障由肺泡上皮细胞、融合的基膜和内皮细胞胞质构成。说明树肺脏不但是呼吸器官,也是一些激素和介质产生及代谢的重要器官。本文为研究树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分类提供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肺脏是机体与外界环境沟通的重要脏器之一,环境有害因子如病原微生物和致癌物可以直接损伤呼吸道上皮,对这类损伤的修复功能主要由呼吸道上皮内的肺干细胞或其祖细胞承担。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呼吸腺泡,其表面积约占呼吸系统总面积的99%以上,是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恶性肿瘤发病的主要区域。现有证据显示,在肺脏的胚胎发育期,呼吸腺泡源自远端干细胞,在成体肺脏内此类肺干细胞主要分布在细支气管分叉处以及细支气管与肺泡导管的连接处,其恶性转化是肺癌的主要发病机理。因此,探讨呼吸腺泡中肺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深入了解肺癌的癌变早期分子机制并为肺癌防治提供有效靶标。  相似文献   

8.
黝图2肺的肺泡和肺泡间隔的模式图 图1大限肺扫描电镜照片来端细支气管n.呼吸细支气管和它均壁七肺泡的开口(箭头)S,肺泡囊和肺泡v.小血管图4肝实质摸式图图3胃肠道一般结构模式图显示一个吓小叶和它的血液供应大鼠肺扫描电镜照片、肺泡和肺泡间隔、肝和胃肠道的模式图~~  相似文献   

9.
通过检测塔里木兔Lepus yarcandensis肺脏中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1、AQP3及AQP4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以探讨水通道蛋白在干旱区动物水液代谢中的作用。采用常规HE染色观察肺组织学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QP1、AQP3及AQP4在肺脏中的分布位置及表达。结果表明,AQP1分布在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间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肺泡上皮(Ⅰ、Ⅱ型)细胞。AQP3分布在小气管上皮顶质膜和大气道上皮细胞基底膜。AQP4分布在小气管和大气道上皮细胞基底膜。AQP1、AQP3及AQP4在肺中表达的强弱关系为AQP1>AQP4>AQP3。这些结果说明,水通道蛋白在塔里木兔肺泡腔、肺组织间隙及毛细血管腔之间水的转运中很可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吸入空气的湿润和呼出气体中水分的重吸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肺作为一个复杂的多功能器官,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肺上皮细胞对维持肺脏功能和修复肺脏损伤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认为,位于细支气管与肺泡交界处有一种肺干细胞,即支气管肺泡干细胞(bronchioalveolar stem cells, BASCs),但由于体内示踪BASCs的技术瓶颈,该干细胞是否具有再生为肺脏上皮细胞的能力一直存在争论。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双同源重组系统(Cre-loxP和Dre-rox)特异性标记和示踪BASCs,并结合不同小鼠肺脏损伤模型揭示,BASCs在体内具有再生肺脏的能力,为肺脏的修复和再生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世界濒危物种、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主要器官组织的结构特征,本研究利用石蜡组织切片技术,对1只因胎衣不下死亡的雌性成年赛加羚羊心、肝、脾、肺、肾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赛加羚羊心肌纤维发达,呈圆柱状,有分支,其胞核位于细胞边缘,各心肌纤维分支末端相互连接构成肌纤维网,闰盘明显。肝组织致密,间质少,肝小叶分界不清,切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脾的被膜较厚,脾小梁由被膜和脾门的结缔组织伸入脾实质形成,相互连接构成脾的粗支架;实质部分可明显分为白髓和红髓,白髓主要分布在脾内小动脉周围,其内部脾小结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红髓主要分布于白髓区周围,其内充满大量的红细胞。肺实质导气部主要可见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其中,细支气管的管腔面富含纵行皱襞,黏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呼吸部可见大量的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肺泡结构清晰可见。肾为平滑单乳头肾,由被膜和实质构成,实质可明显分为皮质与髓质,皮质内可见大量肾小体和少量结缔组织。总体而言,与其他同类型反刍动物相比较,赛加羚羊各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未见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成体干细胞研究进展迅速。肺干细胞和肺癌干细胞在表面标志、分离方法和功能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在肺组织中,肺干细胞维持着肺上皮的更新和稳定,肺脏不同解剖结构存在不同的干细胞,主要的肺干细胞有气管—支气管干细胞、细支气管干细胞、细支气管肺泡干细胞和肺泡干细胞等,不同干细胞特异表面标志也不同。根据肿瘤干细胞理论,目前研究认为肺癌的发生与肺癌干细胞有关,肺癌干细胞来源于其对应肺干细胞的恶性转化。肺癌干细胞特异标志研究主要集中在侧群细胞、CD133和醛脱氢酶等。与其他成体干细胞相似,肺癌干细胞维持自我更新以及分化能力的信号通路主要有Wnt、Hedgehog和Notch通路等。肺癌干细胞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治疗反应及预后关系,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对肺干细胞和肺癌干细胞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GSK3在动物肺组织及培养的猪支气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免疫细胞荧光法检测GSK3在人、大鼠、小鼠和猪的肺组织及培养的猪支气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GSK3α和β广泛表达于人、鼠和猪的肺组织中,定位于胞浆.它们在几种动物肺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大致相似,主要见于各级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粘膜平滑肌细胞和粘膜下腺体.但GSK3α在软骨细胞中表达明显强于GSK3β;几种哺乳动物肺组织中均未检测到GSK3的磷酸化.免疫荧光检测培养的猪支气管上皮细胞中有丰富的GSK3α、β的表达,磷酸化的GSK3信号弱.结论 GSK3α、β丰富表达于不同种属哺乳动物肺组织的支气管上皮、腺体以及肺泡上皮,提示其可能在肺组织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广东乌龟的心脏、肝脏、脾脏、肺和肾脏等组织器官进行了组织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心肌纤维束状排列,可见闰盘结构.肝脏分3叶,肝内结缔组织很少,相邻肝小叶分界不清.肝血窦内含色素细胞.脾脏分被膜和实质两部分.实质可分为白髓和红髓.白髓包括椭球周围淋巴鞘(PELS)和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红髓由脾索和脾窦组成.未发现淋巴小结和生发中心.肺为一对长形扁平囊.支气管黏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细支气管的黏膜为单层柱状纤毛上皮.肺泡囊状.肾脏由肾小体、颈段、近曲小管、中间段、远曲小管、收集管等部分构成.颈段和中间段均由单层纤毛立方上皮细胞构成.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收集管均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硫酸铍(BeSO4.4H2O)对小鼠主要脏器的损害作用。方法将30只6周龄昆明(KM)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予以不同剂量硫酸铍生理盐水溶液腹腔注射染毒,隔日一次,染毒两周。观察主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并测定脏器系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心、脾、肾、睾丸脏器系数无显著差异,肝、肺脏器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肺、肝病理学组织检查未见异常,低剂量组小鼠肺组织可见淤血、出血、支气管扩张出血,肺泡腔内有少量炎性渗出物、支气管周围炎、间质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等;高剂量组小鼠肺组织可见支气管扩张出血,支气管腔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支气管周围肺泡扩张,间质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融合性小叶性肺炎;低剂量组肝细胞水肿,可见点状坏死和小灶性坏死;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损伤严重,肝细胞排列紊乱,多数肝细胞呈细胞水肿,肝细胞胞质成空泡状,可见明显的点状坏死和小灶性坏死,并伴有炎细胞浸润,坏死区周围肝细胞细胞质呈嗜酸性变,轻度核固缩,并且肝细胞呈不同程度的胞质疏松,肝窦以及肝中央静脉扩张有广泛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睾丸、心、脾、肾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小鼠腹腔注射本试验剂量的硫酸铍后主要引起肺组织和肝脏损伤,其它脏器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6.
肺是由分支的气道和血管组成的复杂结构,它们结合在最远端的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而肺泡则是由鳞状肺泡I型(AT1)细胞和立方状肺泡II型(AT2)细胞组成的气体交换囊,其中AT1细胞的表面标志物是T1α和水通道蛋白5(Aqp5),AT2细胞的表面标志物是SPC+。临床上,肺发育不全是肺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其中肺泡发育异常是肺发育不全的最集中表现。始于妊娠晚期的肺泡发育是肺能否发育正常的关键过程。本文介绍了肺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细胞类型;回顾了肺发育的各个阶段及其异常发育的表现;简述了在肺泡发育过程中Wnt、FGF和RA等信号通路对肺干/祖细胞群分化的影响;重点综述了肺泡发育的过程及肺泡发育相关的Wnt、FGF、Notch和RA信号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用组织化学方法对豚鼠肺内一氧化氮合酶(NOS)进行定位研究.并观察正常对照组和支气管哮喘组豚鼠肺内NOS分布及活性变化。结果显示;(1)正常豚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上皮细胞均成NOS阳性反应,气道上皮下平滑肌细胞呈NOS阴性反应。(2)哮喘豚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上皮细胞呈NOS强阳性反应,气道上皮下平滑肌细胞里NOS阳性反应。(3)两组肺泡上皮细胞均呈NOS阴性反应。(4)两组肺内动,静脉血管内膜均呈NOS阳性反应。结果提示一氧化氮不仅对肺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而且可能参与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病理学和组织化学角度观察内毒素性肺损伤时肺组织超微结构和 NOS阳性染色细胞数的变化。方法 采用电镜、还原型辅酶 - -黄递酶 (NADPH- d)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和肺内小血管、细小支气管、肺泡的 NOS阳性染色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 :内毒素注射后观察 30分钟组 (I3 0′组 )与内毒素注射后观察 1周组 (Iw 组 ) ,肺内小血管、 NOS阳性染色细胞数明显增多 ,细小支气管和肺泡则减少。 I3 0′组与 Iw 组分别与 C组比较 :(小动脉 :I3 0 vs C,P<0 .0 1;Iwvs C,P<0 .0 0 1;小静脉 :I3 0 vs C,P<0 .0 1;Iw vs C,P<0 .0 5 ;细小支气管 :I3 0vs C与 Iwvs C均为 P<0 .0 2 ;肺泡 :I3 0 vs C与 Iwvs C均为 P<0 .0 1)。电镜结果显示 ,I3 0′组部分肺毛细血管内见有大量红细胞集聚 ,毛细血管内皮变薄 ,微细结构不甚清楚 ,Iw组部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状况较 I3 0′组更显严重 ,除较多见红细胞渗入肺泡腔外 ,尚见部分肺泡上皮结构不甚完整而呈泡状改变。结论 内毒素性肺损伤 ,肺内 NOS阳性染色细胞数在小血管明显增加 ,在支气管内 ,肺泡内则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在胚胎肺、正常肺组织及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以不同周龄的胚胎肺组织、正常成人肺组织、肺癌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M的存在。结果8、15、18、21、24、27、29周人胎肺组织中,TM在气管纤毛柱状上皮细胞、I型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及软骨、结缔组织均呈阴性表达,围绕肺泡上皮细胞团周围的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正常成人支气管纤毛柱状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不表达,但在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表达。TM在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的细胞膜和细胞问桥表达,在肺鳞癌表达,阳性率为97.3%(34/35),在癌细胞膜和细胞问桥阳性表达,但腺癌、小细胞癌癌细胞不表达。结论TM在胚胎肺以及成人肺仅见于血管内皮细胞,在支气管上皮、肺泡上皮不表达。与其它的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不同,TM的表达在肺鳞癌与腺癌表扶明显不同.右助于鉴别肺鳞癌与肺腺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实验动物呼吸系统主要器官的组织学特征,为制定实验动物病理检测标准、以及毒理学、新药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检测标准检测合格的恒河猴30只、昆明小鼠20只、SD大鼠20只、日本大耳白兔18只、比格犬16只、树鼩20只。除昆明小鼠采用颈椎脱臼致死外,其余动物麻醉后放血处死和病理解剖,对气管、肺脏进行病理大体检查和取材,常规病理制片,进行HE染色、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气管、肺脏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结构异同。结果 (1)实验动物气管上皮杯状细胞有差异:恒河猴、比格犬、日本大耳白兔杯状细胞较多,大鼠、小鼠、树鼩则较少或无。上皮分泌的黏液类型以中性黏液为主,比格犬杯状细胞分泌的黏液类型有中性黏液和酸性黏液。(2)实验动物黏膜下腺泡分布有差异:比格犬黏膜下层的腺泡最多,恒河猴、大鼠、小鼠、树鼩腺泡数量偏少,日本大耳白兔黏膜下层的混合腺泡最少。(3)实验动物的肺内支气管分支有差异:比格犬、恒河猴、日本大耳白兔由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组成,树鼩、大鼠、小鼠只由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组成。(4)实验动物细支气管组织结构有差异:恒河猴、比格犬的细支气管平滑肌为完整环形平滑肌层,没有缺失,而大鼠、小鼠、树鼩及日本大耳白兔的细支气管平滑肌薄或缺失。恒河猴、树鼩、大鼠细支气管有少量杯状细胞,其余实验动物均无杯状细胞。(5)实验动物Clara细胞形态有差异:比格犬Clara细胞呈立方形,其余动物呈柱状。结论实验动物呼吸系统组织结构的质是相同的,差异在于量的不同。研究人员在制定病理学检测标准、实验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时应予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