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刁健  潘春柳  李婷 《蛇志》2009,21(2):155-156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占全身先天性畸形的前5位,其患病率达千分之一,近年来的报道仍有上升的趋势.在唇腭裂序列治疗中,外科手术治疗起着重要作用.而全麻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其中恰当的喂养指导,能使患儿的机体尽可能处于接受治疗和利于康复的最佳状态,使手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蒋亮  王小伟 《蛇志》2016,(2):187-188
目的观察术前使用指导性游戏对全麻患儿分离性焦虑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咽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指导性游戏,比较两组患儿焦虑和苏醒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儿使用指导性游戏可减轻麻醉前的分离性焦虑,使患儿顺利度过麻醉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危害严重。mi RNA在细胞分化,生物发育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越来越多的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本课题对唇腭裂患儿下调表达的mi RNA与唇腭裂相关性进行验证研究,为mi RNA应用在唇腭裂防治中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通过芯片分析方法检测唇腭裂患儿表达下调的mi RNA,利用MIRDB、TARGETSCAN-VERT和RNA22-HSA这三个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唇腭裂患儿表达下调的mi 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分析,验证候选mi RNA与唇腭裂具有相关性。结果:得出唇腭裂患儿中出现差异表达下调的mi RNA有hsa-mi R-3119,hsa-mi R-3915等73个,其中hsa-mi R-3611对应的靶基因GABRB3和hsa-mi R-764对应的靶基因F13A1有文献报道与唇腭裂具有相关性。结论:hsa-mi R-3611,hsa-mi R-764可能与唇腭裂的发生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快通道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及对镇静、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麻醉,观察组则采用快通道麻醉。对比两组患儿麻醉药物用量、手术时间、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儿术后12h镇静、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芬太尼和罗库溴铵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术中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均缩短,且住院费用减少(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12h的镇静及镇痛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07%(7/41),低于对照组的39.02%(16/41)(P0.05)。结论:快通道麻醉可减少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芬太尼和罗库溴铵用量,不仅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而且可改善镇静及镇痛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苏醒期气管导管拔管时合作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气管内插管全麻下择期进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心理指导组)80例,对照组(常规组)8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麻醉前访视.观察组术前一天由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或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及心理指导,系统讲解麻醉的相关知识,重点解释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前后可能存在的咽喉部异物感或轻度疼痛、吞咽不适感等感觉,以及如何配合拔除气管插管;在手术当日麻醉前30分钟再次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麻醉苏醒期相关知识宣教.重点观察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及气管导管拔出前后是否合作及合作程度,手术后24小时随访.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中评分为1和2的百分比分别为20%与70%,对照组中评分为1和2的百分比分别为40%与20%.两组中评分为1和2的病例明显不同(P<0.05),说明观察组的心理指导与干预是有效的.患者对麻醉过程满意度,观察组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45%.结论:术前心理行为干预可明显减少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苏醒期气管导管拔除时出现躁动或不合作的情况,提高其合作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儿童烧伤患者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60例烧伤患儿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患儿采用七氟醚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的方案进行,B组患儿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的方案进行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案对患儿的作用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A组T4时的SpO2明显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A组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麻醉时间、呕吐、体动、支气管痉挛例数和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可明显缩短患儿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7.
陈惠珍  罗琼  杜秀琴 《蛇志》2014,(4):430-431
目的总结高龄骨科患者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下行下肢手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拟行下肢手术的26例患者给予术前访视、麻醉配合、手术体位及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26例患者均无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手术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防止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梁樱红 《蛇志》2016,(4):466-467
目的观察标准化术前访视在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8例行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依据术前访视模式差异进行分组,行传统术前访视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行标准化术前访视的56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前焦虑评分、手术相关知识评分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与手术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实施标准化术前访视,有助于患者掌握相关手术知识,缓解患者焦虑,有利手术的顺利开展与预后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营养不良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Z评分法对患儿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通过相关资料和问卷调查形式对可能影响患儿营养不良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2例患儿发生营养不良共64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7.14%,单因素分析中患儿出生时的体质量、母亲对疾病的准确感知、母亲的教育水平、焦虑程度、抑郁程度与患儿术前营养不良关系密切(P<0.05或P<0.0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对疾病感知度、母亲焦虑和抑郁程度以及患儿体质量是影响患儿术前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较多,根据影响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儿的营养状况进行检测干预,同时对其母亲存在的焦虑、抑郁状况和对疾病的感知程度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改善患儿术前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应用ipad在术前访视中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和实验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方案;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ipad展示围术期相关信息,采用焦虑自量表评估两组病人入院时和入手术室时的焦虑状况及血压、心率等指标,并且进行术后并发症和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改良术前访视后焦虑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访视应用ipad可明显减轻手术病人术前的焦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9)和研究组(n=49)。对照组给予氯胺酮诱导,全凭丙泊酚维持,面罩吸氧;研究组给予全凭七氟醚诱导、维持,喉罩通气。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T0)、切皮前(T1)、切皮后1 min(T2)、切皮后30 min(T3)、术后(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情况。记录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T0时间点血糖、MAP、皮质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4时间点MAP、血糖、皮质醇、HR均较T0升高(P0.05);研究组T1~T4时间点血糖、MAP、皮质醇、HR与T0时间点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T1~T4时间点血糖、MAP、皮质醇、H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应用喉罩通气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诱导迅速且安全、术后苏醒快、手术时间短,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对苏醒质量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96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8,接受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和观察组(n=48,接受丙泊酚、七氟醚麻醉)。对比两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苏醒质量、心肌损伤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置喉罩时(T1)~拔除喉罩(T4)时间点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下降后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毕、术后24 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升高后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术毕、术后24 h血糖、皮质醇升高后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可减轻患儿的应激反应,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波动,同时还可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儿童胸腔内巨大肿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儿童胸腔内巨大肿瘤患儿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外科处理过程,并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结果:4例前纵隔肿瘤中2例为梭形细胞瘤,另2例来源于胸腺,分别为良性畸胎瘤和恶性神经鞘瘤,肿瘤均被完整切除;5例后纵隔肿瘤均作肿块切除,最终病理结果4例为神经母细胞瘤,1例为神经节细胞瘤;2例术前诊断为肺肿瘤的患者中,1例作了右全肺切除,1例作右肺中下叶切除,病理报告均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术前诊断为胸腔内巨大肿块患儿行肿块切除后病理报告为间叶性软骨肉瘤。结论:手术指征、手术径路的把握及术后管理决定了胸腔内巨大肿瘤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科学系统的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全方位的护理,使手术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方法:为能有效地消除手术病人的恐惧心理,首先进行术前访视,向病人详尽地介绍术前、术中、术后需经历的过程及应配合的事项。术中采取正确的言语性和非言语性护理方式,密切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术后随访,查看有无手术并发症,进行术后指导殛征求病人意见。结果:促使病人恐惧的心理状态向积极方向转化,配合手术治疗,使手术患者全程愉快。结论:术前访视对顺利手术进行良好铺垫,而坚持术后随访有利于我们总结和改进工作,通过术后随访,病人对我们的术中护理工作都很满意。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氯胺酮与丙泊酚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效果,并筛选出最理想的麻醉方案,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由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氯胺酮组与丙泊酚组。氯胺酮组患儿共29例,男性17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4.19±2.03)岁;丙泊酚组患儿29例,其中男性患儿19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4.26±2.40)岁,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分别给予每组患儿相应的麻醉方案,并比较术中、术后情况以及家属的满意率。研究数据显示,两组患儿的手术耗时与术中脉搏氧饱和度(SpO_2)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丙泊酚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较快(p=0.000);术后丙泊酚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0.34%,氯胺酮组不良发生率为34.83%,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值为0.028;丙泊酚麻醉的患儿家属满意率高达100.00%,氯胺酮组满意率为72.41%,两组患儿的家属满意率比较p值为0.002。研究数据表明,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过程中,相比氯胺酮麻醉方案,丙泊酚麻醉方案具有苏醒时间短,术后无兴奋表现,不良反应少,利于患儿的预后的优点,更加适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6.
幼猪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失败两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已进行“幼猪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的动物模型手术 2 0余例。手术麻醉选择气管内插管全麻 ,术前按常规进行各种准备。 2 0余只幼猪的麻醉中有两例插管全麻失败。现将麻醉过程及插管失败原因、对策及教训分析如下。1 动物准备选择 4 0天龄幼猪 ,体重约为 1 3~ 1 4kg ,术前 2 4小时禁食 ,1 2小时禁水。按公斤体重 1 0mg肌注氯胺酮进行基础麻醉 ,一次性肌注阿托品 0 5mg ,以减少气管内分泌物 ,仰卧固定动物 ,准备好胸、上腹部皮肤 ,开始麻醉。2 麻醉过程幼猪头部呈后仰状 ,与水平线成负 1 0°交叉。选择直径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方式将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全麻骨科手术老年患者64例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32例)给予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硬膜外麻醉组(32例)给予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观察麻醉前后动脉血压与心率,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术后6、12、24、72h的MMSE评分差异,并统计术后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受教育时间、出血量等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0.5h及手术结束时动脉血压和心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分别为(30.3±10.5)min、(30.3±7.8)min、(33.2±9.6)min;膜外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分别为(30.6±11.6)min、(30.1±6.6)min、(34.3±8.5)min,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前MMSE评分为29.2±1.5,而膜外麻醉组麻醉前MMSE评分为29.1±1.0,差异不显著(P〉0.05);麻醉后,两组的MMSE评分均出现先减少后恢复的变化,膜外麻醉组麻醉后24h时的MMSE评分28.7±1.0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的27.3±0.8(t=-5.491,P=0.000〈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后6h和12hPOCD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膜外麻醉组的(P〈0.05),而两组在麻醉后24h开始POC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大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对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在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和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D组患儿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C组患儿经鼻滴入生理盐水。给药30 min后,进行静脉麻醉诱导。记录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患儿滴鼻接受程度、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根据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EAD)和改良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量表(m-CHEOPS)对患儿进行评分并记录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与C组相比,D组各个时间点的MAP、HR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围术期生命体征变化相对平稳;两组患儿SpO_2、滴鼻接受程度、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拔管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D组患儿苏醒期PAED评分和m—CHEOPS评分均低于C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在围术期均无恶心呕吐,喉痉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滴鼻可安全、有效的用于小儿患者,并且可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及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17例全麻下鼻内窥镜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体会。术前详细访视病人了解病情,准备特殊器械,了解手术步骤。术中摆放合适的体位及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与术者周密的配合,对手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海燕  陈云超  蒋英 《蛇志》2014,(2):255-256
目的观察综合保温措施对腹腔镜手术患儿体温的影响。方法对50例腹腔镜手术患儿全程应用综合保温措施,观察患儿手术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时、麻醉复苏期各时段体温的变化及寒颤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儿各时段体温均能维持在(36.8±0.3)℃,无1例发生寒颤。结论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预防腹腔镜手术患儿低体温的发生,从而减少腹腔镜手术麻醉苏醒期寒颤的发生,有利于患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