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箭舌豌豆根瘤液泡中细菌周膜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善华 《微生物学报》1995,35(5):381-385
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幼龄箭舌豌豆根瘤侵染细胞的细胞质较少,中央是一些体积较大的液泡。细胞质中侵入线经常可见,由侵入线释放出来的细菌均有细菌周膜。这些细菌只位于细胞质中,不出现在液泡里面。成熟根瘤中的侵染细胞与此不同,它们中有大量的成熟侵染细胞,细胞质丰富,里面充满大量细菌,中央常有一个大液泡。当中央液泡发育到一定程度时,位于其附近的细菌可通过液泡膜内吞、液泡膜与细菌周膜融合及液泡膜破裂3种途径进入液泡,后一种途径常伴有寄主细胞质。液泡中的细菌绝大部分裸露在外,只有个别细菌具有细菌周膜且多位于液泡膜的破损处附近,因此细菌周膜可能是原来就有的。  相似文献   

2.
箭舌豌豆根瘤中有丰富的侵入线,从侵入线释放出来的细菌都有细菌周膜。有时液泡中也有细菌,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没有细胞周膜,只有个别例外,而且结构较清晰。细菌结构越好,它的细菌周膜就越完整。因此,液泡中细菌所具有的细菌周膜并非由液泡膜和液泡内含物形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初次报道紫云英根瘤的超微结构。用根瘤中段的中心组织作实验材料,以显示受根瘤菌侵染的宿主细胞的一般结构。细菌借助于侵入线进入宿主细胞,发育成拟菌体,为包囊膜所裹。一个包囊膜内一般只有一个拟菌体。包囊膜可以与细胞质内的囊泡和小液泡融合而扩增,导致膜对拟菌体的包裹由紧密到疏松的变化。包囊膜和拟菌体表面都有突起,两者的突起相对接触和融合。对拟菌体包囊膜的动态变化与衰老的关系以及宿主细胞和拟菌体之间物质交换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作者指出包囊膜的扩增和电子透明区域的存在,是拟菌体发育成熟的一个阶段,包囊膜和拟菌体通过互相突起、融合沟通的结构,可能是宿主细胞和细菌之间物质交换功能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4.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箭舌豌豆根瘤侵染细胞。结果表明,有一些小泡出现在细胞质膜和侵入线附近,它们不断向中央液泡运动,并在运动中相互靠近形成小泡团。当其到达中央液泡时,附近的液泡膜产生内吞,形成突起。最后,这些突起脱离液泡膜,在中央液泡中形成一种由管状结构和小泡组成、表面具有一层被膜的特殊内含物。本文还讨论了此种内含物的起源及其与根瘤抗旱和细菌周膜扩增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张家川豌豆根瘤是一种很特殊的根瘤,它的侵入线体积较大,数量很多,在所确发育阶段的寄主细胞中几乎都存在。此外,它还有许多基质丰富,含细菌很少,通常没有壁的类侵入线结构,有时它们的膜、壁和基质还分别与附近侵入线的膜、壁和基质连在一起。在这种根瘤中,胞间细菌不仅能以侵入线方式向新形成的分生细胞扩展,而且也能通过胞间层和胞间隙向根瘤端部白色区域移动。虽然多数侵入线能向寄主细胞释放细菌,但有的直到寄主细胞衰败也无细菌释放,即使细菌在侵入线壁解体后有机会进入这些衰败细胞,它们也很快被细胞中的酶所消化。  相似文献   

6.
大豆根瘤中公共细菌周膜形成的一种特殊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善华 《微生物学报》1993,33(6):400-404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大豆根瘤中公共细菌周膜的形成。在细菌周膜发育中,它的表面常常形成一些凸起和凹陷.而且相互嵌合,不过常为双嵌合。由干嵌合细菌周膜发生融合,因而在两个相邻细菌电子透明区之间形成两个狭窄的通道,通道之间一些含有丰富核糖体的寄主细胞质,但不含细胞器。随着融合面积的不断扩大.这些细胞质变得越来越少,最后完全消失。于是两个彼此独立的细菌周膜就完全变为一个公共的细菌周膜。融合后的细菌周膜还可继续融合,但融合机率则随着融合次数的增加变得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7.
白车轴草和紫花苜蓿根瘤的显微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 Linn.)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根瘤的显微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其根瘤显微结构都由4部分组成,由外向内依次为:保护层、皮层、鞘细胞层和中心组织(侵染组织)。在中心组织的侵染细胞中,分布有大量的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及内质网,白车轴草根瘤侵染细胞中的细菌圆形或椭圆形,有明显的周膜、细菌细胞壁和质膜,在细菌发育过程中,周膜活动旺盛,有时相邻细菌的周膜发生融合,在周膜附近常分布有大量的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高尔基体小泡,似与周膜融合有关。紫花苜蓿细菌椭圆形、长棒形,甚至有的细菌呈分枝状。二者细菌细胞质中分布着大量的核糖体和纤维状的核物质。在白车轴草中还有染色很深的多聚磷酸盐颗粒。  相似文献   

8.
用冷冻复型电镜技术研究了中国丰收11号大豆根瘤中的细菌周膜。细菌周膜的断裂面上有颗粒状物质,但P面和E面有所不同,前者颗粒密度较大。即使都在P面或E面上,不同的细菌或同一细菌不同部位的颗粒密度也不一样。在细菌周膜与细菌细胞壁之间有一个环形腔隙,腔的大小随细菌和细菌部位不同而异。腔中不仅有泡状和管状结构,有时也有类寄主细胞质物质。细菌周膜表面有近似半球形或嵴形隆起,它们可能是腔中管泡状结构压迫细菌周  相似文献   

9.
PHB颗粒在红豆草根瘤细菌发育中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红豆草根瘤胞间隙和侵入线中另有个别细菌含有PHB颗粒,而且数量很少,一个细菌通常仅有一个。随着细菌被从侵入线中释放到寄主细胞中,这些PHB颗粒立即消失。幼龄细菌不含PHB颗粒,成熟细菌一般也不含这种内含物。当细菌衰老时,它们又再度出现,并大量增加,而后很快减少,直至完全消失。从未发现这种颗粒存在于解体细菌中,尽管它们处于各种不同的解体状态。PHB颗粒在细菌发育中的变化表明,它的多少不仅与根瘤细菌发育密切有关,而且也受制于根瘤品种。  相似文献   

10.
韩善华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0):2009-2015
用透射电镜对红豆草根瘤侵入线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红豆草根瘤侵入线由胞间隙和胞间层细胞壁内陷形成,它们的体积较小,多为管状,基质丰富,含菌很少,常有分叉和1个以上的基质区,而且不同基质区的电子密度、细菌数量和侵入线壁厚度都不相同.(2)红豆草根瘤的侵入线十分丰富,它们不仅大量存在于根瘤分生细胞和幼龄侵染细胞中,也经常出现在发育成熟的侵染细胞内.(3)红豆草根瘤中有一种近似圆形的特殊结构,表面由一层膜包围,其内电子密度较低且无固定结构,且只位于侵染细胞的细胞质中,常在侵入线附近,从不出现在侵染细胞的液泡内和非侵染细胞里面.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大豆根瘤的超微结构时,也常常描述一些有关细菌结构的变化,但一般比较简单,且多指寄主细胞中的幼龄细菌和成熟细菌,而对于侵入线中的细菌和寄主细胞中衰老细菌却很少有详细报道,即使在其他根瘤,特别是球形根瘤也是如此。显然这对研究根瘤中细菌的发育和衰老是很不够的。丰收11号大豆产量高,抗干旱,其根瘤在超微结构方面有许多特点。为了了解这种  相似文献   

12.
箭舌豌豆根瘤中细菌衰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箭舌豌豆根瘤中的细菌在开始衰老时,首先是细菌周膜增大,接着细胞壁变得不光滑,质膜附近出现大量含有纤维状物质的小泡。其中少数小泡体积特别大,几乎被纤维状物质充满,或吸附近的细胞质连同其小泡一道卷入泡中形成一个游离的细胞质小球。 随着细菌进一步衰老,长度大大缩短,电子透明区显著减小,原生质结掏消失并出现凝聚,形成一些电子密度很高的团絮状物质,而且在质膜附近还产生小的空泡。最后细菌完全解体,变成为一团泡状和膜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用冷冻蚀刻技术研究了发育中的痘苗病毒的形态,发现了以下的一些结构: 1.发育中的痘苗病毒在形成包膜时,在其内膜外表面上出现一个无颗粒区,这个无颗粒区致密光滑,并且总是偏在病毒颗粒的边缘。 2.在折裂的颗粒上发现了包着核样小体的光滑而致密的膜性结构,其位置和性质与无颗粒区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4.
冬季沙冬青细胞质中一种高电子密度结构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冬季沙冬青的叶肉细胞。观察表明,其细胞质中有一种电子密度很高的结构,分布广,主要位于有一定解体现象并含有较多嗜锇小球叶绿体附近,有的甚至与叶绿体被膜贴在一起,很少存在于发育良好的叶绿体附近和液泡中。其大小不同,通常为椭圆形,有时也近似圆形。表面没有包围膜,泡状结构少,常有突起。这种结构的电子密度很高,染色较均匀,冬季大量出现可能与提高植物的抗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丰收11号大豆根瘤中多磷酸盐颗粒的形态结构、分布规律以及与根瘤菌发育的关系。观察表明,它是一种电子密度很高的圆形颗粒,其直径在110—140nm之间。表面圆整,没有膜包围,内部质地均匀而致密。它只存在于根瘤菌的DHA纤维上,而不存在于胞质中。在刚从侵入线释放出来的根瘤菌中没有或只有很少这种颗粒,但在即将成熟的根瘤菌中却非常丰富,随后又逐渐减少,乃至完全消失。由此可见,根瘤中多磷酸盐的积累与根瘤菌的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6.
细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和侵袭是引发传染病的重要步骤。细菌在黏附的过程中,其表面结构或特殊黏附分子和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激活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通过FAK/Src-Cortactin-Arp2/3通路和FAK/PI3K-Rac通路调控细胞骨架重排,促进细菌侵入非吞噬细胞。为了深入探讨细菌侵入非吞噬细胞的整个过程及调控机制,就细菌对非吞噬细胞的黏附、侵入以及细胞FAK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鲵卵母细胞发育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大鲵卵母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变化,着重对类核周体结构和线粒体与卵黄前颗粒的关系进行了详尽观察。贴近卵核的类核周体由核仁样体和线粒体群构成,远离卵核的类核周体仅由线粒体群构成。线粒体群是线粒增殖区,其中有多种形态的原线粒体,有些处于增殖状态,它们未形成明显的线粒体嵴。散在于卵质中的线粒体是成的线料体,有明显的嵴,其中许多线粒体内沉积着致密物质,一些致密物质从线粒体中向外  相似文献   

18.
用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小麦类根瘤,以探讨小麦类根瘤中胞间细菌的运动及其对细胞壁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类根瘤由薄壁细胞、分生细胞和侵染细胞组成,它们中有许多胞间隙,其中一些还含有大量细菌;它们的胞间层常常彼此分离,形成间隙,间隙中有时也有细菌存在;(2)小麦类根瘤中没有侵入线,细菌运动主要在胞间进行;具有细菌的胞间隙和胞间层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其细胞壁还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变化的大小一般与它们中的细菌有关,且随细菌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宋晓霞  王琦  李玉 《菌物学报》2014,33(3):652-658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技术对细钙丝菌Badhamia gracilis子实体发育过程中原生质团和子实体一些结构的外表面亚显微形态特征与化学元素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原生质团表面为膜质、具有乳突的结构;囊被表面经乳突状结构发育为光滑且波浪状的膜质结构,表面分布着带弯型膜质通道的石灰质颗粒分泌口(0.6–0.8μm);柄表面经乳突状结构发育为膜质、具有纵褶的结构,内部包含石灰质颗粒;孢丝表面为粗糙的膜质,内部包含石灰质颗粒;孢子为表面具有不规则疣和脊的膜质结构。各发育阶段原生质团、囊被、柄、孢丝及孢子表面具有特定的化学元素种类,亚显微形态特征相同的结构表面部分化学元素相对含量更为相近。  相似文献   

20.
红豆草根瘤侵染细胞核在细胞凋亡中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镜观察红豆草根瘤侵染细胞核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超微结构,以探讨红豆草根瘤侵染细胞核在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表明,红豆草根瘤侵染细胞核的超微结构随细胞发育程度不同而不同.在幼龄侵染细胞中,细胞核体积较大,近似圆形.在即将成熟和成熟的侵染细胞中,细胞核膜有内陷现象,其核仁常具有核仁泡和核仁联合体.在早期凋亡的侵染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减小,形状变得不规则,核膜出现大量内陷,在其表面形成许多大的突起和深的沟槽,有时还有内质网、线粒体、小液泡和细菌等位于核膜的内陷处,而且核仁也开始裂解.在后期凋亡的侵染细胞中,除细菌解体外,还出现核仁消失,核膜破裂,核质外流,并在细胞质中形成一些电子密度很高,无一定形状的团块状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