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引言自1958年在内蒙中南部黃河两岸发現有許多旧石器地点之后,为了进一步了解它們的情况和石器的性貭,于1959年8—9月間又进行了一次調查,共发現了68处旧石器地点,其中有10个地点发現于沙砾层中,41个地点发現于山頂的地表上,17个混有极少量的細石器的地点,发現于黄河两岸近处的地表上。另外,还发現有32个新石器地点。  相似文献   

2.
发现与研究早期人类制造的石器,对于认识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早期人类的分布地区、原始社会的产生、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和分区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因此,关于华北在更新世初期是否已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四十年来成为颇受学术界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细石器的特征和它的传统、起源与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远古人类使用的打制石器,一般地说,在发展过程中是从大变小的;特别是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起,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出现了被称为“细石器”的细小石器。细石器在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许多地方都发现过。在欧洲发现的以“阿齐尔-塔德努瓦文化期(Azilian-Tardenoisian)为代表,石器的特征主要是器型为几何形——斜方形、不等边三角形和新月形等。当时的考古学家相信,这一文化盛行于旧石器时代结束和新石器时代开始阶段,从而把这一文化时代称为“中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4.
广西来宾麒麟山人类头骨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野外調查队于1956年1月14日在广西来宾县桥巩圩麒麟山的一个洞穴里发現了1具殘破的人类头骨,1件粗制的石器和2件人工打制的石片。麒麟山位于桥巩圩之北1.5公里,合隆村之南0.5公里;該山东西长約150米,南北寬約110米,高45米。  相似文献   

5.
安家媛 《化石》1991,(2):2-4
采集和狩猎是远古人类赖以生存的两项基本手段。据人类学家的研究,早期人类(至少是在南方古猿阶段)主要吃富含非糖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换言之人类初期是以采集植物为主,食物中少量的蛋白质是靠捕捉一些小型动物如鱼类、鸟类、啮齿类等。有时也可能靠分食那些刚刚死去动物的肉来获得。随着对动物习性的了解以及木器、石器、骨器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开始狩猎并逐渐地变换狩猎方式。改进狩猎工具,使得狩猎在远古人类的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并对人类自身与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现与研究成果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现代人类起源、演化和适应理论问题的看法。中国作为东亚一个幅员辽阔的地理区域,已经成为这项研究的热点地带。来自该地区新的人类化石和石器组合对基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部记录构建的“现代人出自非洲说”(Recent Out-of-Africa)提出了挑战。新的古人类学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现代人出现于约100 kaBP的中国南方,可能(至少部分)是由那里的土著居民演化而来。一些古老型智人表现出了与早期古人类镶嵌或过渡性的体质特征,并可能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杂交混合。同时一些遗址出土的打制石器表现出了早期现代人类技术和行为的复杂性。中国北方的小石片石器主工业和南方的砾石石器主工业贯穿于整个更新世,然而从约40 kaBP开始,石叶技术开始出现在中国北部,紧随其后的是这些地区骨制工具和个人装饰品的出现,这表明,更新世晚期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与我国北部可能存在着紧密的文化关系,东北亚地区可能存在着由西北向东南的迁移路线。人类化石和考古学证据表明,中国现代人类起源和适应的过程与机制可能与欧亚大陆西部有所不同。本文对有关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与演化的考古学研究所取得的新发现和进展进行了总体回顾,从考古学角度阐述了对相关重要学术问题的看法,并为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骨器     
骨器像石器一样,也是远古人类使用的一类工具,只不过它是由骨头,而不是由石头制成的。对于远古人类的石器的认识过程,在历史上曾经历了很长久的时间。据记载古代人早就发现了远古人类的石器,可是他们不明白它是什么东西。有的人认为形状特别的石器是天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游戏,未予重视。有的人认为它是神物,如我国古代曾把石器当作天神雷公的斧子,名为雷斧。直到十七世纪末期,才有人认识到石器是古代人所使用的工具。这是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以后,从印第安人使用石器这—事实的启发下,作出的推断。到十八世纪末,由于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进步,有的学者已能根据地质古生物证据,作出科学的论断,认为人类的历史是极久的,人类在创世纪前已经存在,他们使用石器,尚不知道利用金属。虽然这些科学论断是正确的,但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这是因为当时的世界仍然被宗教迷信所笼罩,上帝造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是位于河南、湖北交界处的丹江口水库,这一区域是南北方人类迁徙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生态廊道。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文物部门组织对丹江口水库淹没区进行了系统考古调查,仅在河南淅川境内就发现了30多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和化石地点。2009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单位对其中20余处遗址和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超1万平方米,发现石制品2万多件。本文重点介绍了丹江口水库(河南)淹没区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和主要研究成果:1)该区域广域的、持续性的人类活动表明本地区是早期人类活动的密集区;2)出土石器特征同时具备南方砾石石器工业和北方石片石器工业的特点,有明显的南北方石器加工技术相互融合的现象;3)石器残留物分析,为了解遗址附近环境和先民植物利用提供了线索;4)遗址年代从距今约50万年到1万年左右,大致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早期晚段至旧石器时代晚期,是旧石器考古的关键时期;5)个别遗址发现的陶器残片、烧土类遗存以及燧石石叶等文化因素,为解决中国石叶技术源流和新、旧石器过渡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石器作为人类物质文化的记录者,在史前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石器功能和使用方式的探讨是考古学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国内石器研究的主要手段是从器物形态出发,进行类型学的研究,针对石器具体功能及使用方式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对磨制石器的研究尤为不足。有鉴于此,本研究以中原地区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痕分析和实验考古的方法,对石器的功能、使用方式及加工对象进行分析和判断。结果表明:石镰的主要功能是收割禾本科植物;石刀主要用于加工禾本科植物、木材和兽骨等;石斧的功能主要是加工木材,另外还可能承担加工兽皮和兽骨的工作;石锛的主要功能与木作有关;石凿在形态上有所区别,但其加工对象主要是木材;石铲的功能以掘土为主。微痕分析的结果使我们对贾湖聚落磨制石器的功能有了客观的认识,可以看出石器的功能并不单一,广泛存在着"一器多用"的现象。本研究从石器使用的角度,揭示了史前人类的生产活动和行为特点,同时也为研究先民的生业经济状况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0.
小长梁石器再观察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慰文 《人类学学报》1985,4(4):301-307
对小长梁石器工业的再观察表明:这个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末期或中更新世初期的石器工业,无论在打片技术还是加工技术上都已达到比较进步的水平,而石器的类型亦已相当复杂。它的发现为探索以北京人石器工业为代表的华北小型石器传统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很有意义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石器作为人类物质文化的记录者,在史前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石器功能和使用方式的探讨是考古学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国内石器研究的主要手段是从器物形态出发,进行类型学的研究,针对石器具体功能及使用方式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对磨制石器的研究尤为不足。有鉴于此,本研究以中原地区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痕分析和实验考古的方法,对石器的功能、使用方式及加工对象进行分析和判断。结果表明:石镰的主要功能是收割禾本科植物;石刀主要用于加工禾本科植物、木材和兽骨等;石斧的功能主要是加工木材,另外还可能承担加工兽皮和兽骨的工作;石锛的主要功能与木作有关;石凿在形态上有所区别,但其加工对象主要是木材;石铲的功能以掘土为主。微痕分析的结果使我们对贾湖聚落磨制石器的功能有了客观的认识,可以看出石器的功能并不单一,广泛存在着"一器多用"的现象。本研究从石器使用的角度,揭示了史前人类的生产活动和行为特点,同时也为研究先民的生业经济状况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石器考古研究者往往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磨制石器上,如近年兴起的对磨制石器的制作过程实验性研究及功能探讨,但对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很少给予足够地重视。本文通过对地处晋西黄土高原龙山时期的碧村遗址2015年来发现的打制石器和部分磨制石器的观察与初步研究发现,打制石器虽是碧村遗址众多手工业中的一个小项,但其存在表明了石器文化传统有着强劲的生命力——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至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时期,狩猎采集也是龙山时期晋西黄土高原人类的辅助性生计方式。  相似文献   

13.
辽东半岛旧石器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 但较大的进展则在70年代以后所取得。迄今为止, 包括以庙后山石器工业和营口金牛山人类化石为代表的旧石器早期、以海城小孤山下层石器工业为代表的旧石器中期和以海城小孤山中层石器工业、骨角制品和前阳人类化石为代表的旧石器晚期组成的辽东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从古生态环境和石器技术、类型学而言, 辽东半岛旧石器文化和华北同期文化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陈淳 《化石》1992,(2):2-3
人类历史长河的百分之九十九是旧石器时代,在这段漫长时间里,人类留下的大量活动证据是打制的石器工具。长期以来,在考古研究中,这些石器常常被赋予种种功能性名称,如砍斫器、刮削器、雕刻器等等。这些名称虽被广泛采用,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石器的确切用途。在过去三十年中,一些史前考古学家对这种分析方法日益感到不足,从而导致了一种微磨损分析方法的产生。这种方法采用高倍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来观察史前人类在使用石器时留下的各种细微痕迹。  相似文献   

15.
李锋  王春雪 《人类学学报》2009,28(3):327-328
模拟实验是考古学的一项重要研究手段,为探究古代人类行为提供了诸多启示.石器制作实验作为实验考古学的一部分肇始于19世纪40年代,起初主要用来鉴定和区分人工和自然石片.20世纪30年代,实验考古学的概念开始形成,石器制作实验逐渐成为旧石器考古学的一种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6.
内蒙中南部和山西西北部新发现的旧石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我們在内蒙中南部、晉西北黃河两岸,于1958年9月至11月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旧石器野外調查工作。主要地区是内蒙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准格尔旗和山西偏关县。共发現了31个旧石器地点(图1)。  相似文献   

17.
石器原料研究一直是史前考古学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探明石器原料质量和来源的基础上,将原料的选择和利用方式与石器技术、环境背景等相结合,可以进一步解读当时人类的认知和活动能力。本文立足于原料性质和原料来源两个方面,总结了现有的主要石制品原料研究方法及其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我国泥河湾及东北地区相关研究案例,讨论石器原料研究及多学科研究方法对于解读史前人类资源认知和开发能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类,我们多么自豪!我们种植庄稼,养育禽畜,因而不必象别的动物那样为了寻找食物而在原野和丛林中游荡。我们盖起房屋,因此可以躲避雨雪风霜的侵袭。我们拥有语言和智慧,从而能够建立起复杂的社会,发明创造出越来越高超的技术,服务于人类的需要,并开拓人类的未来———从打制简单的石器到蒸汽机车的发明,从登上月球到克隆羊的诞生……但是,无论人类的文明前进了多远,我们却永远无法回避这样的事实:象所有的生物一样,人类有生老病死;象所有的动物一样,人类需要食物;象所有的陆生脊椎动物一样,人类要呼吸、饮水;象所有…  相似文献   

19.
许家窑遗址1977年出土的人类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1976年,在许家窑遗址发掘获得9件人类化石、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器。这些遗骸和遗物已由贾兰坡教授等进行了研究和报道(1979)。1977年7—9月,我们对许家窑遗址又作了进一步发掘,共获得人类化石8件及大量的石器和骨器,还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本文仅对1977年发现的人类化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周口店新发现的北京猿人化石及文化遗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1966年在北京猿人遗址发现的北京猿人的头盖骨断片,主要有额骨和枕骨。此外,还有北京猿人的牙齿,石器,用火的遗迹和哺乳动物化石。2.1966年的头盖骨断片和1934年的5号北京猿人头盖骨断片同属一个个体,因此,并合起来的头盖骨,仍然称作5号北京猿人头盖骨。3.5号北京猿人头盖骨为中年男性,脑量为1140毫升,比魏敦瑞(Weidenreich,F.)估计的1300毫升要少。5号头盖骨具有北京猿人的典型特征,但又具有比其它北京猿人更进步的性质。这和魏敦瑞认为的,北京猿人群的形态特征,在堆积物填满整个洞穴的漫长时期内,保持着不变的观点,形成明显的对照。5号头盖骨还具有明显的左右侧不对称现象,它为进一步探讨人类体质的发展过程,提供了有意义的课题。4.1966年发现的石器材料共173件,多数采自第3层。其中一件长方形修理台面的石核是首次发现。和已知的对北京猿人石器的认识联系起来看,在由下往上的堆积中,石器的变化过程是渐变的过程。这个过程自第6层起逐渐明朗,自第4层以上更为显著,在时间上已达到旧石器时代初期相当发展的阶段。与周口店第十五地点的石器比较,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可能说明两个地点的文化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别,也可能说明它们的文化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间断。5.根据对哺乳动物化石的观察,似乎说明了周口店第一地点顶部堆积的时代已接近于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