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化螟对丙体666、对硫磷及杀螟松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为我国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解放后党和政府对治螟工作极为重视,有机杀虫剂的大量合成和施用,为保证水稻稳产高产起了重大作用。上海地区1958年左右开始大面积使用666可湿性粉剂(含丙体6%)防治三化螟,每亩用量为1.5—2.0斤,效果很好。但到1966年普遍反映效果大大减退。以金山县山阳公社为例,在1969年每亩用药量达4斤,效果仅为59.57%。于是1966年后各县相继改用对硫磷乳剂和对硫磷-666混合粉来防冶三化螟。对硫磷虽然是一种高效杀虫剂,但对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南方早中稻地区,用666防治一代二化螟的效果很好。但用于防治二代二化螟的效果往往不够稳定。为此,我们在中籼稻田进行了以下试验: 在二代螟卵孵化基本结束、田间有各龄幼虫时,用666处理稻田(用6%666粉剂),试验分不同用药量及不同施药方法两组处理,共11个小区,小区面积0.3亩,施药后3天检查田间各龄幼虫死亡率,结果如表1  相似文献   

3.
1974年我站用镇江农药厂提供的25%螟铃畏可湿性粉剂,在秦南公社商侍、秦北、关陈、灯塔大队和楼王公社新沟大队进行治螟试验。小区试验主要有药效观察、不同用药量、不同用药时间、不同用药方法、药剂持效期观察等五项,每小区面积0.2—0.3亩,部分项目采用大田防治比较结合大面积防治示范,用药面积计623.7亩(其中防治一代二化螟280亩,防治二代三化螟26.2亩,防治二代二化螟123.5亩,防治三代三化螟194亩),主要是检查杀虫保苗(或保穗)效果。同时观察对其它病虫的兼治作用。试验和示范均以大面积常用治螟农药1.5%甲基1605、3%666混合粉(简称甲六粉)以及25%杀虫脒水剂和不用药为对照。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飞机喷粉防治东亚飞蝗一般采用1.5%666药粉,杀虫率达98—100%。1955年河北省天津专区在飞机治蝗工作中由于1.5%666药粉供应不足,临时改用2.5%666药粉,每亩用量1斤,据当时反映效果也很好。不仅减少了单位面积的用药量,同时又提高了飞机的工作效率,因而不少地区就推行这一用药标准。随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地区均有半富的土农药资源,为了充分利用土农药、节约666,作者曾在1959—1960年进行了土农药与6%可湿性666混用治螟试验,兹分述如下。 一、药效测定 用8寸口径的瓦缸,于1959年8月2日每缸栽水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粟灰螟在谷田连续发生为害,造成产量损失。目前群防群治运动中,由于666对钻蛀性害虫在效果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并形成药害、杀伤天敌、残毒、抗性等严重问题。从表1可看出,666防治比放蜂防治的枯心率显著增高,而螟甲腹茧蜂的寄生率却显著降低;同时又出现了大量的“鸡爪根”苗,药害面积达10%。  相似文献   

7.
1964年7月初河南省中牟县的花生苗普遍发生苜蓿蚜Aphis medicaginis,受害严重的花生叶子卷缩,停止生长。采用1%666粉或6%666粉进行防治,杀虫效果仅为50—70%。为了提高防治效果,我们进行了乐果防治的试验。将上海农药厂出品的20%乐果乳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是我国主要水稻害虫之一,近年来发生量呈上升趋势.本文研究表明二化螟蚁螟在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上3d的存活率不同.在两优培九上,3d的存活率最高,为60.8%.其次为南京11,其存活率为45.8%;在南粳44、武运粳7号、常优3号、武育粳3号和香糯8333上3d的存活率与南京11差异不显著,为40.0% ~45.0%.在Ⅱ优084上蚁螟3d的存活率最低,只有25.8%.蚁螟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选择性也有差异.在8个水稻品种中,蚁螟对杂交籼稻两优培九的选择性最高,圆盘法测定其选择率为21.0%;Y型嗅觉仪法测定结果与圆盘法一致,在所有组合中蚁螟对两优培九的选择率均大于50.0%,明显高于常规籼稻和粳稻.蚁螟对南粳44(16.5%)和南京11(15.5%)的选择性仅次于两优培九,其后为常优3号(13.5%).对香糯8333的选择性最低,圆盘法测定其选择率仅有5.6%.进一步利用SPSS软件回归分析蚁螟在不同水稻品种上3d的存活率和对该品种的选择性,发现二者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稻田施用666治螟,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主要防治措施之一。但在施药期间,对田间有益生物群落,特别是螟卵寄生蜂也不无影响。因此,选择防治适期,改进施药方法,使达到既有效抑制螟害又减少螟卵寄生蜂死亡,以发挥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面积药剂治螟在各地广泛开展,从实践结果来看,苗期防治技术比较容易掌握,效果也较稳定,穗期防治技术比较复杂,关键不易掌握,故防治效果的波动较大。为了提高666治螟保穗的技术,自  相似文献   

11.
大豆食心虫发蛾期长,一般药剂的残效期短,如果防治面积过小,施药后从未防治地迁来之食心虫仍继续为害。因此田间药效测定并不足以表明真实效果,特别是难以麦明防治后的经济效益。我们以6%666粉剂、6%666加5%DDT_1:1混合粉剂、E605液剂、2.5%敌百虫粉剂等进行了不同施药时期和不同剂量的大面积防治试验。 现将所得结果整理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行之有效的治螟办法,主要是掌握螟虫的发生规律利用农业技术措施来防治。我站於1955年进行了几种药剂治螟试验。据初步试验结果,223、666虽能杀虫,可是对於施用时期上尚难掌握;惟有E605施用简便,施用时期也较容易掌握,而且效果非常显著。现将我站获得的初步成功经验介绍於下:  相似文献   

13.
遵照毛主席关于“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我们在第三、四代棉铃虫发生期内,进行了“以粉代雾”防治棉铃虫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一、试验示范的方法 试验于1973年7月28日—8月15日在第三代棉铃虫发生期内进行。目的是探讨对棉铃虫幼虫杀虫效果最好的粉剂、经济有效的施用剂量、恰当的喷粉时间和合理的防治期距。 (一)药剂对比试验 供试药剂是目前广泛使用的1.5%甲基1605与3f6混合粉(简称甲六粉),4%敌百虫与3%666混合粉(简称敌六粉),1.5%苏化203与3%666混合粉(简称硫六粉),5%滴滴涕、2.5%敌百虫与1%666混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在测定三代三化螟卵块孵化进度时,采摘大量卵块置于室内保湿孵化,无数巳孵化的蚁螟掉在桌上爬行。我们发现全部蚁螟都向电灯光方向爬行,在其向前行时,立即将灯光移放在蚁螟后方,前方遮光变暗,蚁螟马上又向后转而朝灯光方向爬行。多次实验,结果一样。一般稻田内从中、下部孵化的蚁螟多向光往顶部叶片爬行,然后吐丝悬体,飘落它株而分散蛀食稻秆,蚁螟的向光性对其在稻田分散形成枯心团是否有一定作用,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周娄试验用白砒防治稻苞虫,效果很好。为特录供大家参考。 1.试验时间:1958年7月23日。田间稻苞虫4—5龄的占75%;2—3龄的占23%;1龄的占2%。 2.施药:直接用白砒,干喷在稻苗上。喷药在早晨5—6点钟。用药量(每亩)分为2市斤、4市斤、6市  相似文献   

16.
硅介导的水稻对二化螟幼虫钻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永强  刘川  侯茂林 《生态学报》2010,30(21):5967-5974
采用对二化螟敏感(汕优63)和中抗(盐丰47)的水稻品种,设置硅酸钙处理,观察二化螟蚁螟和三龄幼虫在不同处理稻茎上的钻蛀率、蛀入率和蛀入耗时,同时测定不同处理植株的硅细胞数量及植株与土壤的二氧化硅含量,旨在明确水稻施用硅肥对二化螟幼虫钻蛀行为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龄期幼虫和不同抗虫性水稻品种间是否存在差异。蚁螟和三龄幼虫钻蛀率随硅肥施用量增加而降低(幅度为5%—28%)。蚁螟蛀入率在硅肥处理之间和水稻品种之间均没有差异;三龄幼虫蛀入率随硅肥施用量增加而显著下降10%—40%,盐丰47上的蛀入率显著低于汕优63(差异10%—30%)。蚁螟蛀入耗时随硅肥施用量增加而显著延长,三龄幼虫蛀入耗时与品种抗性有显著关系。稻茎硅含量随硅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大,并且与三龄幼虫蛀入率呈负相关、与三龄幼虫蛀入耗时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施用硅肥可直接抑制二化螟幼虫钻蛀,蛀入耗时的延长可间接地延长幼虫暴力于其它防治措施的时间;施用硅肥对三龄幼虫成功蛀入的影响大于对蚁螟的影响;相对于抗虫品种,施用硅肥能在更大程度上增强感虫品种对二化螟幼虫钻蛀行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是吉林省近年来治螟工作中推行的一项新措施。它的作用是集中于村屯中消灭越冬虫源,减轻了螟害,具有省工、省药、成本低、简而易行的优点。几年来,在我省多点试验与大面积示范表明,应用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比对照提高垛内幼虫罹病率70—80%,降低虫量80—87%;大面积示范结果可压低田间螟害率70%左右。这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必将有力地促进我省治螟工作的开展,并为今后研究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地老虎(Agrotis segetum Schiff.)是新疆农作物的大害虫。1958年我们进行666拌棉种防治试验结果,肯定6%666粉以1.2%用量为好,1959年在各县人民公社大量推广,即获没有缺苗的成绩。 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59年试用20%666拌种,兹将试验结果及人民公社的拌种情况,初步总结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福建、台湾等利用红蚂蚁(膜翅目:蚁科)防治甘蔗螟有很长历史。据报道,红蚂蚁能捕食黄螟、二点螟、条螟、大螟、玉米螟、甘薯茎螟、二化螟、斜纹夜蛾、粘虫、菜螟等多种害虫的幼虫。多年来,红蚂蚁学名在国内书刊中一直以Tetramorium guineense(F.)出现。最近,作者对铺道蚁属Tetramorium Mayr进行系统研究时,发现红蚂蚁有几处特征与该属不符。大英博物馆的Bolton检查了T.guine-ense(F.)的模式标本,并追踪了该种的历史:1793年,Fabricius发表新种Formica guine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大面积防治粘虫工作中,利用农村现有材料,进行了不同诱杀剂的试验,兹将结果整理如下: 1.各种诱杀剂的配合量 (1)糖醋酒混合诱剂:糖稀1斤,醋1斤,白酒0.25斤,水0.25斤,6%可湿性666为0.025斤。此诱剂作对照。 (2)高粱秸煮汁诱剂:用高粱秸4斤加水40斤煮3小时。每份6斤汁液,并加入酒、醋各2两即为混合诱剂。 (3)高粱秸煮汁浓缩液:将高粱秸汁液(原料同上)倒于锅内继续煮,使之浓缩而成。 (4)高粱秸煮汁发酵剂:高粱秸汁内加干酵母少许,发酵一昼夜,然后加酒、醋各2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