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硫磷和溴氰菊酯混剂对家蝇抗性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uart)为试虫,用辛硫磷溴氰菊酯单剂及不同配比的混剂进行汰选试验。所有混剂选育的家蝇抗性发展都很缓慢,而单剂抗性发展都很快。增效试验表明,辛硫磷与溴氰菊酯混配有明显增效作用,特别是对抗性品系。生化分析结果表明,对澳氰菊酯的抗性发展与酯酶的酶活升高有关。对辛硫磷抗性发展与多功能氧化酶的酶活升高和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降低有关。混剂选育的家蝇其对单剂的敏感性的变化及酶系的变化,随着混剂的配比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辛硫磷和溴氰菊酯混剂对家蝇抗性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家蝇(MuscadomesticavicinaMacquart)为试虫,用辛硫磷溴氰菊酯单剂及不同配比的混剂进行汰选试验。所有混剂选育的家蝇抗性发展都很缓慢,而单剂抗性发展都很快。增效试验表明,辛硫磷与溴氰菊酯混配有明显增效作用,特别是对抗性品系。生化分析结果表明,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发展与酯酶的酶活升高有关。对辛硫磷抗性发展与多功能氧化酶的酶活升高和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降低有关。混剂选育的家蝇其对单剂的敏感性的变化及酶系的变化,随着混剂的配比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杨恩会  林雁  吴益东 《昆虫学报》2006,49(2):247-253
用氰戊菊酯-辛硫磷混剂(有效成分1∶10,简称氰-辛混剂)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室内品系(YS)进行16代的抗性选育,获得棉铃虫对氰-辛混剂的抗性品系(YS-FP)。YS-FP品系与YS品系相比,对氰-辛混剂的抗性为14.7倍,对其中的单剂氰戊菊酯和辛硫磷的抗性分别为2 170倍和3.1倍。随着筛选的进行,氰戊菊酯和辛硫磷之间的共毒系数在F2代出现短暂的增加,然后逐渐降低,它们之间的互作由增效变为拮抗。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YS-FP品系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三唑磷和灭多威产生了明显的交互抗性,对硫丹、多杀菌素和爱玛菌素没有产生交互抗性。YS-FP品系6龄幼虫中肠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甲氧基香豆素O-脱甲基活性为YS品系的10倍,3龄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酯酶活性分别是YS品系的1.7倍(CDNB结合作用)和2.4倍(α-NA 酯酶水解作用)。氰-辛混剂的筛选导致了棉铃虫多种解毒酶活性的增加,特别是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活性增强最为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氰-辛混剂对棉铃虫的筛选导致了广谱的交互抗性和多种代谢抗性机理,并且两个单剂之间的互作由增效变为拮抗,因此氰 辛混剂在棉铃虫抗性治理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和暂时的。  相似文献   

4.
室内测定增效剂940对棉铃虫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山东聊城,江苏徐州、泗阳和南京地区的棉铃虫为试虫,采用点滴法、浸溃法和喷雾法,于室内测定了增效剂940对拟除虫菊酯类的溴菊酯、氰戊菊酯、功夫菊酯和氯氰菊酯,有机磷类的久效磷、毒死蜱、辛硫磷、棉安磷,有机氯类的硫丹,复配剂辛灭(辛硫磷、灭多戚)乳油、灭杀毙(马拉硫磷、氰戊菊酯)、辛磷(辛硫磷、磷胺)乳油、功久(功夫菊酯、久效磷)乳油和甲辛(甲基对硫磷、辛硫磷)乳油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1)940对上述药剂均有显或极显的增效作用,其增效谱很广;(2)940对上述四地区的棉铃虫均有显增效作用,其对抗性和敏感性棉铃虫同样有效;(3)940对棉铃虫3龄、4龄、5龄和6龄幼虫同样有增效;(4)无论在有机相中还是在水相中,940的增效性能均十分稳定;(5)以上性质表明了增效剂940在棉铃治理中具有巨大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等杀虫剂抗性的选育及其生化机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从用药水平低的棉田采集棉铃虫Helicover pa armigera(Hubner),在室内恒温条件下以人工饲料饲养,用氰戊菊酯等4种杀虫剂和1种混合剂经点滴法分别逐代处理棉铃虫幼虫,以选育其抗药性。用氰戊菊酯选择15代,抗性达311倍;而用灭多威、甲基对硫磷和辛硫磷分别选择13代、14代及13代,抗性仅分别达10.8倍、3.5倍及5.2倍,抗性发展较慢;甲基对硫磷与辛硫磷的混合剂选择12代,抗性也只有4.8倍。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抗性。用生测法测定酶抑制剂和生化法测定酶活性的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主要与幼虫体内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分别与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灭净菊酯、灭多威、辛硫磷、甲基对硫磷和乙酰甲胺磷等化学杀虫剂混合饲喂棉铃虫幼虫,统计致死中浓度LC50,计算增效比,测定虫体内与抗性有关的三种重要酶:多功能氧化酶(MFO)、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研究大豆卵磷脂对HaNPV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aNPV与化学杀虫剂混合饲喂抗性棉铃虫,生测统计增效比均大于1.0,特别是病毒与甲基对硫磷混用,增效比更是达到3.53,表现出良好的增效作用。混剂感染抗性棉铃虫,虫体内MFO的活性比化学杀虫剂单用时降低3~12倍,CarE和AChE的活性也比化学杀虫剂单用时低,HaNPV明显抑制了化学杀虫剂对MFO和CarE的诱导作用。HaNPV与大豆卵磷脂混用,提高了HaNPV对棉铃虫的感染致死率,缩短了致死中时间(LT50)。  相似文献   

7.
甜菜夜蛾对氰戊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的抗性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活体增效作用进行测定和生化分析,探讨了甜菜夜蛾对氰戊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的抗性机理.结果表明:增效醚(PBO)、增效磷(SV1)、磷酸三苯酯(TPP)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对甜菜夜蛾抗氰戊菊酯品系(Fen-R)和敏感品系(S)的增效倍数之比分别为10.2、7.8、12.5和1.1,对抗顺式氯氰菊酯品系(Cyp-R)和敏感品系(S)的增效倍数之比分别为21.6、15.5、8.6和1.2.PBO、SV1和TPP对氰戊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均有显著增效作用,表明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均参与了甜菜夜蛾对氰戊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的抗性.Fen-R品系和Cyp-R品系4龄幼虫羧酸酯酶的活性分别是S品系的1.9和2.2倍,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与S品系差异不显著,表明羧酸酯酶活性的提高是甜菜夜蛾对氰戊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两种药剂的抗性无关.Fen-R品系和Cyp-R品系的Na-K-ATPase活性与S品系均无显著差异,但在相同浓度下氰戊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对S品系Na-K-ATPase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抗性品系,表明抗性品系Na-K-ATPase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已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Oedaleus asiaticus entomopoxvirus, OaEPV)作为一种增效剂,分别与马拉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 、溴氰菊酯化学杀虫剂混合饲喂亚洲小车蝗若虫,统计致死中浓度 LC50 和其混合使用后的增效比;测定虫体内与抗性有关的两种重要酶——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 S-转移酶(GSTs)的比活力。结果表明:OaEPV 与化学杀虫剂混合饲喂亚洲小车蝗,OaEPV 与毒死蜱 、高效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混用对亚洲小车蝗无明显的增效作用,OaEPV 与马拉硫磷混用,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增效比为 1.42 倍。混剂感染亚洲小车蝗,除与溴氰菊酯混用外,虫体的中肠部位 CarE 的比活力都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 OaEPV 与马拉硫磷混用下降了 4.21 倍,抑制作用最大。当 OaEPV 与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化学杀虫剂混用后,中肠部位 GSTs 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其脂肪体部位 CarE 和 GSTs 的变化无一定的规律性。结果提示痘病毒与农药混合处理时,病毒主要通过抑制中肠部位 CarE 比活力而增加了农药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粘虫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敏感品系生化及分子机制研究,明确与抗药性产生相关的具体机制。【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生化分析和分子技术,研究粘虫抗、感品系增效剂的增效作用、解毒酶活性变化及钠离子通道序列变化。【结果】增效剂胡椒基丁醚(PBO)和磷酸三苯酯(TPP)对高效氯氰菊酯的增效作用明显,抗敏增效比分别为5.50和3.40。粘虫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酯酶(ES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s)活性均高于敏感品系,其比活力分别为2.45、1.73和1.70,其中抗、感品系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比活力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通过比较粘虫抗性和敏感品系钠离子通道基因ⅡS4-S6片段,未发现与击倒抗性有关的突变。【结论】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可能在粘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西花蓟马对辛硫磷的抗性风险,研究了西花蓟马抗辛硫磷种群对其他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及其对辛硫磷的抗性机制.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西花蓟马抗辛硫磷种群对辛硫磷与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灭多威存在中等水平的交互抗性,对溴虫腈、吡虫啉、甲维盐和多杀菌素存在低水平交互抗性,对啶虫脒和阿维菌素不存在交互抗性.酶抑制剂与辛硫磷的增效剂测定结果表明,胡椒基丁醚(PBO)、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和磷酸三苯酯(TPP)对西花蓟马抗辛硫磷种群(XK)、田间种群(BJ)和敏感种群(S)均起到了显著的增效作用(P<0.05),马来酸二乙酯对西花蓟马抗辛硫磷种群和敏感种群增效作用均不显著,但对田间种群增效作用显著(P<0.05).生化测定发现:除田间种群西花蓟马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提高不显著外,西花蓟马抗辛硫磷种群和田间种群的细胞色素P450含量(2.79和1.48倍)、细胞色素b5含量(2.88和1.88倍)及O-脱甲基酶活性(2.60和1.68倍)、羧酸酯酶活性(2.02和1.61倍)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3.10倍)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P<0.05);谷胱甘肽-S-转移酶酶活性也有一定程度提高(1.11和1.20倍),但不显著(P>0.05).表明其体内解毒代谢酶和靶标酶活性提高是西花蓟马对辛硫磷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人工选育的方法 ,获得了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药性品系和相对敏感品系 ,其对辛硫磷的LD50分别为 1 1 .0 574μg/虫和 0 .9790 μg/虫。以生物测定与生化测定的方法 ,比较了两品系的差异。增效剂活体试验测定结果表明 ,磷酸三苯酯、增效磷对棉铃虫三龄幼虫均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 ,但在两品系间的增效作用存在差异 ,对相对敏感品系的增效倍数分别为 2 .2 7倍、2 .1 3倍 ,对抗性品系的增效倍数分别为 6.93倍和 6.43倍。磷酸酯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抗性品系的酶活力分别是相对敏感品系的1 6.67倍 (碱性 )和 1 .89倍 (酸性 ) ,Km 和Vmax则分别为 0 .76倍、2 .64倍 (碱性 )和 1 .38倍、1 .78倍 (酸性 ) ;而羧酸酯酶的活性则差异不大。对靶标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测定表明 ,与相对敏感品系相比 ,抗性品系酶活性显著增强 ,并且对杀虫剂的亲和力降低 ,说明乙酰胆碱酯酶在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药性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药膜法分别测定了增效醚(PBO)和磷酸三苯酯(TPP)两种增效剂对桔小实蝇抗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三个种群的抗药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这三种药剂分别产生的桔小实蝇抗性种群,PBO和TPP均能对其抗药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对抗敌百虫、抗高效氯氰菊酯的两个桔小实蝇种群,TPP对敌百虫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增效作用均高于PBO,且增效作用显著,增效比分别达3.98和2.43,PBO的增效比为1.71和1.66;对抗阿维菌素的桔小实蝇种群则略相反,PBO对阿维菌素的增效作用高于TPP,但增效作用均低于敌百虫与高效氯氰菊酯。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美洲大蠊初孵若虫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最佳反应条件:蛋白含量40—50μg,pH7.4,底物浓度0.5mmol/L,反应温度37℃,保温时间15分钟。动力学参数Km和Vmax分别为5.64×10-4mol/L和55.5nmol/(min·mgprotein)。分析了顺式、反式氯氰菊酯与辛硫磷、马拉硫磷或毒死蜱以1:10比例混配对AChE的活体抑制。结果表明混配均能增强对AChE的抑制,其中顺式优于反式,与生测结果一致。认为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混配增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提高了对靶标酶——AChE的抑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饲养的2个棉铃虫敏感品系,用浸叶法建立了11种常用药剂 (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功夫菊酯、氰戊菊酯、久效磷、辛硫磷、甲基对硫磷、毒死蜱、灭多威、硫双灭多威、硫丹) 的敏感毒力基线,确定了它们的LC50值和区分剂量。并用浸叶法监测了江苏、山东、河南、安徽4省棉田2代棉铃虫对氯氰菊酯、久效磷、灭多威和辛硫磷的抗性,结果表明用区分剂量监测抗性个体频率既快速简便,又适宜于进行早期抗性检测,因此这4种药剂的区分剂量可以推广应用于棉铃虫田间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5.
增效混剂对神经细胞钠通道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膜片钳技术,以MN-9D神经细胞为材料研究了溴氰菊酯及辛硫磷混剂的增效机理。膜片钳实验表明10-5mol/L辛硫磷对Na+通道电流抑制作用很小,并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步恢复。加药1 min Na+电流抑制率为6.99%,10 min为3.65%。10-6 mol/L溴氰菊酯1 min抑制率为20.28%,10 min为21.43%。对蜚蠊中枢神经系统传导的动作电位抑制中时为53 min;10-6mol/L溴氰菊酯与10-5 mol/L辛硫磷混剂1 min抑制率为34.15%,10 min为36.69%,动作电位抑制中时为40 min,因此混剂可增强对Na+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通过Na+电流数据、尾电流衰减时间常数统计分析表明溴氰菊酯的修饰作用主要发生在关闭和静止状态的Na+通道,减缓通道的打开,延长通道关闭或失活状态。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浸叶法比较了外来入侵物种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与本地物种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an对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阿维菌素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西花蓟马对辛硫磷、毒死蜱和多杀霉素的敏感性均比烟蓟马明显要高,而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对烟蓟马则具有较高的毒力。多杀霉素对西花蓟马和烟蓟马的防治效果最好,在药剂浓度为0.5mg/L时,2种蓟马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90%。  相似文献   

17.
赤拟谷盗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储粮害虫,防治困难.本文采用浸渍法测定了番茄茎叶、芦苇全株、水杉叶、皂荚果实等4种植物材料水提液与两种杀虫剂混用对赤拟谷盗的毒力效应.结果 表明,各提取液与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氯氰菊酯乳油500倍液以不同比例混配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药液与植物提取液以4:1、1:1体积...  相似文献   

18.
刘波  高希武  郑炳宗 《昆虫学报》2003,46(6):691-696
辛硫磷、马拉硫磷和灭多威3种抗胆碱酯酶剂亚致死剂量(LD10)预处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3龄幼虫24 h后,对辛硫磷、马拉硫磷、灭多威、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5种杀虫药剂的毒力影响有明显差异。酶动力学研究表明:在48 h内,辛硫磷亚致死剂量对棉铃虫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4 h仅为对照组的0.56倍;马拉硫磷、灭多威则可以诱导乙酰胆碱酯酶的比活力增加,诱导最大值时间分别为3 h和12 h。通过对米氏常数(Km)值分析表明,辛硫磷诱导48 h内对乙酰胆碱酯酶与底物亲和力的影响不大,马拉硫磷、灭多威诱导48 h内乙酰胆碱酯酶对底物亲和力有所下降,其中灭多威诱导组最为明显。3种药剂亚致死剂量处理24 h后,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表明5%蔗糖梯度层乙酰胆碱酯酶分布百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20%蔗糖梯度层却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亚致死剂量处理可能引起乙酰胆碱酯酶分子型及不同分子型分布比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以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为试虫,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技术,研究了氮酮、噻酮和N-甲基-2-吡咯烷酮等3种渗透剂对高效氯氰菊酯毒力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甜菜夜蛾和小菜蛾4龄幼虫对照组和渗透剂处理组间上表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含3.0% N-甲基-2-吡咯烷酮的高效氯氰菊酯对小菜蛾幼虫LD50为0.0074 μg/头、毒力系数为2.0,对高效氯氰菊酯增效作用明显,而对其他两种试虫没有增效作用;氮酮和噻酮对高效氯氰菊酯对3种鳞翅目幼虫毒力均无增效作用。甜菜夜蛾对照组上表皮蜡质层和护蜡层清晰可见,渗透剂处理组上表皮护蜡层有不同程度的消失;而小菜蛾对照组和N-甲基-2-吡咯烷酮处理组上表皮护蜡层没有明显变化,只有氮酮处理组上表皮的护蜡层消失。以上结果提示,渗透剂对上表皮护蜡层的影响不是其对高效氯氰菊酯增效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田间种群抗药性的生态学干扰和生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建军  戴志一  杨益众 《生态学报》2001,21(10):1589-1595
从生态遗传学角度和抗性机制两个方面研究了作物布局和解毒酶系对棉铃虫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的影响,通过田间采样,测定了姜堰,如皋,兴化3个地区的棉铃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作物布局对棉铃虫菊酯抗性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寄主相对单一的棉花连片种植区(兴化)棉田棉铃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水平最高,是棉花春玉米混栽区(如皋)棉田棉铃虫抗药性的3.5倍,在邻近春玉米种植区的稻棉区(姜堰),棉田棉铃虫的抗药性水平,是4-5km外玉米田棉铃虫的4.8倍,研究同时表明,四代棉铃虫的抗药性比3代棉铃虫的抗药性下降了2.3倍,棉铃虫离体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表明,棉铃虫的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棉铃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对姜堰南部棉田和如振戴庄棉田棉铃虫的活体增效试验表明,多功能氧化酶是抗性棉铃虫对高效氯氰菊酯重要的解毒酶系,增效醚可分别增效22.79倍和12.33倍,羧酸酯酶对抗性棉铃虫的解毒代谢也有部分贡献,磷酸三苯酯可分别增效4.41倍和3.7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