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记陕西镇安早更新世的两种爪兽化石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2001年8月,本文作者在地处秦岭腹地的陕西镇安黄家湾一河流相沉积层中采集到大量的哺乳类化石。化石埋藏集中,种类丰富,均为大型哺乳类,不见啮齿类等小型哺乳动物及其他脊椎动物。从埋藏情况看,应属原生层位化石。本文记述了动物群中的2种爪兽类化石。爪兽是奇蹄目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类群,我国以前发现的爪兽绝大多数都是在第三纪早期或中期的地层中找到的(胡长康,1959;周明镇,1962;张玉萍,1976;邱占祥等,1998),这次在镇安黄家湾发现的2种爪兽对了解我国爪兽化石的地理及时代分布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广西柳城巨猿洞是迄今我国所发现的含爪兽化石最丰富的第四纪化石点。该化石点的爪兽上颊齿原尖强壮,呈圆锥状;次尖发育,呈新月形;原脊完全退失;m3齿带更发育;可归入我国第四纪较常见的中国黄昏爪兽(Hesperotherium sinense)。但柳城巨猿洞的标本明显比我国其他第四纪地点的爪兽较小,尤其是比早更新世晚期的代表小很多。在形态特征方面,柳城巨猿洞的爪兽与重庆巫山的最为接近,而与安徽繁昌及湖北建始的差异较大;但在牙齿的宽/长比值方面,却与安徽繁昌的最为接近。我国已发现的爪兽化石以单个牙齿为主,在分类鉴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通过牙齿测量的点散布图,可以有效地检验对零散爪兽牙齿齿序的鉴别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3.
河南卢氏上始新统卢氏组下部含脊椎动物化石层中,曾发现过好几种在第三纪早期哺乳类进化上很有意义的化石,例如:古齿兽科的副等尖齿兽(Paratriisodon),古剑齿虎(Eusmilus),始犬(Miacis),双锥兽(Dichobune)等。最近,在同一批材料中,又发现了一种新的跗猴类的灵长类化石,虽然只有一个不太完整的标本,但因我国已知的古老灵长类化石的材料很少,所以还是一个较有意义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1973年,在广东南雄盆地早—中古新世上湖组上部采到一些细齿兽科(Miacidae)化石。细齿兽是一种古老的原始肉食类,过去主要发现于北美老第三纪地层。古新世的细齿兽化石我国过去仅在安徽潜山古新统中有少量发现。广东发现的材料虽也不多,但对了解这一科的性质很有价值。本文包括新发现材料的描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始新世古食肉类新材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始新统上部地层,是我国发现早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最多的层位。但是,除内蒙地区外,发现的食肉类化石异常稀少。本文中报道了五种食肉类的化石,对了解动物群的性质和对比关系,有一定的意义。 (1)西洲砂犬?Thinocyon sichowensis Chow(sp.nov.) 杨钟健、卞美年(Young and Bien,1935,p.227,fig.1)曾描述过一种食肉类化石,采自山东新泰西周,认为可能是一种翼齿兽(?Pterodon sp.). 这个标本没有疑问是一种Hyaenodontidae科的动物,但显然不是一种翼齿兽,而是一种比后者小得多和非常原始的湖犬亚科(Limnocyoninae)的鼬状肉齿类。标本上可见到的  相似文献   

6.
早在1937年,杨钟健曾研究过磁县西部的一些零碎化石,提出河北平原有中新世地层的存在。胡长康(1959)研究了磁县九龙口一种曾在内蒙古通古尔动物群中发现过的巨爪兽,进一步确认磁县九龙口含化石地层的时代为中新世晚期。1970年九龙口村群众报告又有化石发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翟人杰和吴新智同志前往调查。化石大部分产自黄色砂岩中的红色粘土结核内,个别产自砂岩。采集的标本数量和代表的种类都较丰富,对我国中新世地层和动物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里记述的绝大部分标本是这次采集的(少数为过去收集的同一地点的材料)。总计有3个目、13个种和若干未定种属: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的踝节类新材料是广西石油勘探普查大队和我所于1973和1974年在广西百色、永乐两盆地进行第三纪古生物地层调查时,相继采自巴(艹卜)、塘烧、花茶和东红等四个地点。这些材料经研究分别属于伪齿兽科和中兽科的四个种,其中包括两个新属。中兽科过去在北美发现的材料较多,欧亚记载甚少;近年来,我国在古新世-渐新世不同层位中有不少新的发现,其分布地区之广(至少有8省区)以及种类之多不亚于北美。所以中兽科是区分早第三纪地层和进行对比的一种相当重要的化石类群。至于与奇蹄类起源上可能密切有关的伪齿兽科,以往较多见于北美和欧洲的古新世一中始新世地层,而我国只在古新统中可能有发现。因此广西始新世伪齿兽科化石的发现不仅扩大了它的地理分布,并有助于了解它在亚洲的发展及其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8.
爪兽在我国新近纪地层中发现的数量和种类都相当稀少。本文根据产自甘肃省临夏盆地晚中新世柳树组的一批化石材料建立的一个爪兽化石新种临夏奈王爪兽(Nestoritherium linxiaense sp.nov.)是此属目前所发现的最原始的种类。新种以鼻骨与泪骨相接触、上臼齿原小尖萎缩、原脊不太发育、下颌粗壮、齿隙短、下犬齿可能存在但发育较弱以及p4下内尖孤立而区别于其他各种。根据新发现的化石,确立了Nestoritherium属名的有效性,并将修订后的Nestoritherium wuduense(Xue&Coombs,1985)归入其中,认为此属是Hesperotherium的祖先类型。  相似文献   

9.
爪兽在我国新近纪地层中发现的数量和种类都相当稀少.本文根据产自甘肃省临夏盆地晚中新世柳树组的一批化石材料建立的一个爪兽化石新种临夏奈王爪兽(Nestoritherium linxiaense sp.nov.)是此属目前所发现的最原始的种类.新种以鼻骨与泪骨相接触、上臼齿原小尖萎缩、原脊不太发育、下颌粗壮、齿隙短、下犬齿可能存在但发育较弱以及p4下内尖孤立而区别于其他各种.根据新发现的化石,确立了Nestoritherium属名的有效性,并将修订后的Nestoritherium wuduense (Xue&Coombs,1985)归入其中,认为此属是Hesperotherium的祖先类型.  相似文献   

10.
滇东路南盆地的下第三系,一般统称为“路南群”,包括下渐新统和上始新统两组地层,是我国南方早第三纪地层对比的一个重要剖面。路南盆地过去发现的哺乳类化石,奇蹄类的种类最多。由于化石材料大都比较零散,或产地不肯定,因而引起对于该区早第三纪地层划分及动物群性质认识上的意见分歧。“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我们这里记述的化石,包括一些新的资料,多数有确实的地点记录,对过去的材料作了一些补充和修订。虽然材料还不十分丰富,但对了解地层时代,和某些奇蹄类性质,仍有一定帮助。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路南雷兽”的性质和时代的讨论;(2)摸类和原始犀类三个新种的记述;(3)几种獏和犀类形态方面的补充,包括原跑犀和特氏獏的下颊齿列,方齿始爪兽的前臼齿的性质,都是过去不知道的;(4)我国始新世几种奇蹄类的属、种的性质和分类位置的讨论。本文中记述的标本,全部是北京地质陈列馆胡承志同志在1957年采集的。标本照片是王哲夫同志摄制的。  相似文献   

11.
1964年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赵国光等同志在滇西工作时,于丽江发现了相当多的哺乳动物化石。这批化石中最多的是原始真犀类(主要是Prohyracodon)的牙齿;也有一些两栖犀和原始貘类的牙齿;此外,有少量的牙齿碎片表明,该地还有雷兽、石炭兽及爪兽等化石。  相似文献   

12.
对锥齿兽是一类已绝灭了的食虫性或肉食性的早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最早发现在蒙古三达河中渐新世地层中,1943年建立了这一科。长期以来,这个科中仅有两个属——对锥齿兽(Didymoconus)和阿尔丁兽(Ardv(?)ictis)。从目前看,它们是该科最年轻和最特化的。近年来,在我国华南古新世和始新世地层中,先后发现了古对锥齿兽和湖南兽等化石,为研究这个科的起源和系统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3.
记兰州盆地第三纪中期的爪兽(奇蹄目)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记述了兰州盆地新发现的三种爪兽化石:Schizotheriumordosium,Phyllotillonhuangheensissp.nov.和Chalicotheriinae亚科未定属种的一类。在咸水河组下段南坡坪地方动物群(早渐新世晚期)中发现S.ordosium。这个种的材料较多,其中有保存完好的下颌吻部。这使我们第一次了解了这个属的吻部的构造:吻部很长、具大的铲形下门齿和双叶形的下犬齿.在咸水河组中段(早中新世)张家坪地方动物群中发现了Phyllotillonhuangheensis和Chalicotheriinaegen.etsp.indet。前者比巴基斯坦Bugti层中的P.naricus个体稍小,形态上也更原始些。这可能表明,张家坪地方动物群在时代上比Bngti稍早。后一类爪兽的性质还不很清楚,但Chalicotheriinae亚科在我国早中新世的出现则无疑义。  相似文献   

14.
<正> 1982年5月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将一件在当地北山沙沟拾到的动物牙齿化石送到博物馆。经初步鉴定为奇蹄类动物——爪兽。同年9月又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祁国琴同志进一步观察,鉴定为爪兽化石。这是一块右上颌骨,其上共有颊齿六颗,全长15.5厘米。  相似文献   

15.
河北磁县九龙口是我国东部地区一个比较重要的中中新世化石地点,该地点出土的爪兽化石的分类地位一直未能确定。近年来的系统发育分析和通古尔地区新材料的研究显示,九龙口的爪兽应当是Chalicotherium属内一个未定名的新种,本文将之命名为C.hebeiense sp.now.。该种以下颌粗壮、下颌联合的后缘在p4-m1之间、下颌支深、前臼齿列短、P3中谷封闭、p4下内尖发育且孤立、下臼齿的下三角座U型及下后附尖弱等特征为鉴定依据。柴达木盆地曾经发现过的一段下颌残段(IVPPV 12531)也可暂时归入此种。  相似文献   

16.
<正> Postschizotherium是我国新生代后期哺乳动物化石中引起过长期争论的一个属。关于这些争论,童永生和黄万波在“山西上新蹄兔一新种”一文中已有概括的介绍。这里想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虽然现在一般都倾向于把这个属归入蹄兔目,但化石的正面证据仍嫌不足。事实上,现有的化石并没有超过1939年德日进把这个属归入爪兽科时所掌握的材料。这些材料中头骨保存得太差,在目一级的分类上起不了多大的作用。P~4—M~3倒是保存得较好,发现得也较多。但也正是在这几个上颊齿上,蹄兔和爪兽这两类动物是很相似  相似文献   

17.
雷兽是一类生活在古近纪始新世的奇蹄类哺乳动物,化石主要发现在古北区的亚洲和北美。我国雷兽化石丰富,尤以在内蒙古地区发现居多。1943年Granger和Qegory根据在内蒙古找到的数量可观的完好材料(包括37个头骨和70件下颌骨在内的141件标本),对我国的雷兽化石做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划分出3个亚科、14个属和  相似文献   

18.
1975年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个野外队,对湖北的中、新生代地层进行了一次考察和化石的采集工作。过去鄂西北一带,脊椎动物化石发现极少,可以说是一个空白点。1930年,李捷、朱森曾把鄂西北的几个盆地的地层统统归为早第三纪-白垩纪,名为范庄群。这次,我们分别在房县找到了属于晚中新世的利齿猪、安琪马等化石;属于渐新世的囚兔以及晚始新世的两栖犀、雷兽等化石;在竹山找到了早更新世的剑齿象、上新世的嵌齿象以及属于晚白垩世的恐龙蛋化石;在郧县发现了湖北南部洞穴中习见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在均县发现了属于始新世的宽臼兽;在随县发现了晚白垩世的恐龙蛋和小型恐龙的趾骨。  相似文献   

19.
这篇短文中记述了肉齿类(Creodontia)中兽科(Mesonychidae)的三个新种。中兽科是全北区早第三纪(中古新世到早渐新世)的原始食肉类,齿列很特殊,沒有裂齿,据推想主要是杂食性动物。已知的化石共代表11个属,过去在北美发现的材料较多,在欧洲和亚洲则不甚重要,只在我国内蒙二连地区的伊尔丁曼纳层(上始新统)中有少量发现。近几年来,在亚洲有许多新的发现,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下始新统(或上古新统)  相似文献   

20.
中始新世角形类一新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山东省莱芜县官庄组的角形类化石—新属——沂蒙兽 Yimengia, 并将以往发现应移归这一属的标本作了陈述性说明.据以前的发现报道表明,该属化石地理分布广,地史分布窄.在我国已知的中始新世所有化石地点几乎都找到了这一属的化石.但是,在中始新统以外的地层中却没发现过这一属的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