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7月到2005年6月在达赉湖自然保护区收集狼(Canis lupus)的粪便,采用粪便分析法研究食性的季节性变化。由于野生有蹄类动物严重匮乏,家畜已成为该地区狼的主要食物:草青期的频率为74.7%,相对生物量达到94.4%;草枯期的频率为67.6%,相对生物量达到91.8%。该地区的家畜主要有绵羊、山羊、牛和马,狼食性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与家畜的放牧方式有关。兔类和小型啮齿类动物是狼次要选择的食物。该地区鸟类资源丰富,是狼较稳定的食物(草青期6.2%,草枯期7.8%)。为降低该地区狼对家畜的捕食,建议管理部门合理控制狼的数量,引入牧羊犬及加强对牛、马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2007年8~10月、2008年3~7月在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共收集到130份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的粪便,采用粪便分析法中的频率法和剩余物相对干重法对其进行分析.貉的食物主要是鸟类(出现率39.81%,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52.60%)和啮齿类(出现率22.69%,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25.85%),其次为昆虫(出现率26.39%,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13.32%)、植物(出现率7.41%,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1.39%)、鱼类(出现率2.31%,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5.79%)及虾类(出现率0.93%,剩余物相对于重百分比0.85%),软体动物(出项率0.46%,剩余物相对干重百分比0.20%)极少,未见到大型有蹄类动物出现.本文还对两种粪便分析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这两种方法对貉食物种类的分析评述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4.
阿尔金山及其毗邻地区鸟类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检内含物均内含食物均种名数重*(g)重(g)主要食物成分斑头雁Anser indicus219.073.98苔藓、水生植物叶片赤麻鸭Tadrna ferruginea23.532.84水蝇幼;植物叶片白眼潜鸭Aythya nyroca15.135.13龙虱幼等普通秋沙鸭Mergus merganser comatus13.341.34植物叶片毛脚鵟Buteo lagopus lagopus246.1246.12鼠金眶鵟Charadrius dupius curonicus60.070.07水龟虫、虻幼白领鵟C.a.alexandrinus10.300.07蚁、甲虫蒙古沙鵟Charadrius mongolus50.330.31金龟甲、蚁、蛾幼;草叶红脚鹬Tringa totanus totanus30.370.33龙虱幼、伪步甲棕头鸥Larus brunnicep… 相似文献
5.
2007年6~8月在内蒙古中部中蒙边境地区,使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方法并结合野外食痕调查,对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 hemionus)的夏季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蒙古野驴夏季共计采食11科21种植物。在夏季食物组成中克氏针茅(48.61%)、芨芨草(16.00%)、寸草苔(7.51%)共占食物组成的72.12%,是蒙古野驴夏季的主要食物,其中克氏针茅是其大宗食物。蒙古野驴对克氏针茅、芨芨草、画眉草、糙影子草、草木樨状黄芪等12种植物有正选择性,对狗尾草、盐爪爪、荒漠锦鸡儿、栊牛儿苗、四舍木等9种植物有负选择性。蒙古野驴自身的特点及植物质量会影响其夏季食性及食物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7.
8.
我生在哈尔滨,因家境贫寒,出生后不久就从市区搬到市郊的松花江畔居住,可以说童年的我是在松花江边喝着江水长大的。 相似文献
9.
乌鸫繁殖习性及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鸫的食性较杂,以昆虫为主要食物。这些昆虫是农林业的重要害虫,在抑制农林虫害的发生,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方面有较重要的作用。它的幼鸟主要以蚯蚓为食。2007年3—5月对江口中学校园的两巢乌鸫的繁殖生态行为和食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只有雌乌鸫孵化,育雏前期雌乌喂雏的次数较多,在后期雄鸟喂食的次数较多。 相似文献
10.
11.
狼洞穴空间格局及生境选择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内蒙古东部草原地区狼洞穴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生境选择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狼洞穴分布的主要因子为人类活动干扰和水源距离,其次为隐蔽条件、坡位和坡度,狼选择洞穴的最适生境为陡坡,洞口北向,隐蔽条件中等以上,距人为干扰大于1000m和距水源小于1000m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2012年3~5月和2013年3~5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中蒙边境地区,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方法并结合野外观察,分析研究了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 hemionus)春季的食物组成。在取食点采集植物标本并进行种类鉴定发现共有20科45种植物;野外共观察到蒙古野驴取食群162次,群体平均大小为29.32头,采集粪样175个,将采集到的粪样按月分组,并组成6个混合粪样组。粪样显微分析结果表明,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的蒙古野驴,在春季共取食15科31种植物,其中实际采食比例(DR)禾本科植物54.88%、藜科植物17.37%、柽柳科植物6.64%、豆科植物6.52%;在取食植物中,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24.38%)、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15.11%)、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9.92%)、狗尾草(Setaria viridis)(6.97%)、红沙(Reaumuria soongorica)(6.64%)、雾滨藜(Bassia dasyphylla)(5.67%)、糙隐子草(Kengia squarrosa)(5.10%),是主要取食植物种类,占取食植物的73.79%。春季采食的植物种类数比冬季多,各种植物在食物组成中所占的比例的差异不显著,低选择性是蒙古野驴春季取食对策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池鹭(Ardeola bacchus)在内蒙古夏季见于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和敖汉旗、呼和浩特市哈素海、包头和鄂尔多斯市黄河沿岸、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但未见繁殖记录的报道。哈素海(E 110°56'~111°01',N 40°34'~40°38')位于大青山南部土默川平原北端,在呼和浩特市区向西70km处的土默特左旗境内,是黄河改道而遗留的椭圆形牛轭湖,属于大黑河水系的外流性淡水湖泊,主要水源来自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研究两栖类食性选择或偏好多未考虑蛙胃内不同食物的丰盈程度与栖境不同食物资源是否存在相关性.在分析了采自昆明白龙寺和昆明石林西街口的494只滇蛙(Rana pleuraden)的食性的同时,分析了采自对应栖境中的食物资源组成.结果表明,滇蛙的食物成份与食物资源相具有稳定性,主要类群均为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和蛛形纲等8类.但又存在变异性,不同产地、不同年份和不同月份之间的蛙标本胃内的食物成分各类群的比例均不相同.主要食物成份与食物资源相的差异显著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选择性分析等方面的结果均支持或证明:滇蛙对食物具有选择性或取食偏好.栖境的食物资源相与蛙胃内的食物成分不存在相关性(白龙寺:r=0.077,P=0.575;西街口:r=-0.086,P=0.500).直翅目(Ei<-0.35)和同翅目(Ei<-0.37)昆虫是滇蛙取食时回避的食物,而对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和蛛形纲等4个类群(Ei>0.45)具有明显偏好. 相似文献
15.
紫貂冬季食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91至1998年的三个冬季,在大兴安岭地区共收集紫貂粪样223个.食性分析结果表明,紫貂冬季食物主要为小型哺乳类(54.1%)、植物浆果和种子(32.4%)、鸟类(12.5%)和昆虫(1.0%).在紫貂选择的7种小型哺乳类中,主要以棕背(27.3%)和红背(19.2%)为食,其次为雪兔和冬眠的花鼠。对于鸟类,紫貂主要捕食花尾榛鸡(8.1%),松鸦(0.7%),大山雀(0.5%)和黑啄本鸟等。有2.2%的粪样中含有小型鸟的卵壳、紫貂的植物性食物主要为越桔浆果(20.8%)和偃松种籽(8.8%)。昆虫中只有蚂蚁在紫貂食性中出现(1.0%).紫貂冬季食物构成没有年度间差异(P>0.05)。通过捕食迹,我们还发现紫貂捕食黑嘴松鸡。虽然红背的捕获率(79.4%)高于棕背(2.9%),但食性分析结果却相反,说明紫貂更喜欢捕捉身体较大的鼠类。有较强气味的中虽有一定的数量,但在紫貂冬季食物中未出现过。 相似文献
16.
对63株新分离的内蒙古根瘤菌与6株来自Rhizobiumleguminosarum及Sinorhizobiummililoti的参比菌株一起进行了数值分类。结果表明:所有测试菌株在67%的相似性水平上分为三个表观群,群Ⅰ包括3株Sinorhizobiummeliloti的参比菌和9株新分离的内蒙古根瘤菌;群Ⅱ包括3株RhizobiumLoguminosarum参比菌和37株新分离的内蒙古根瘤菌;群Ⅲ全部由20株新分离的内蒙古根瘤菌组成。在78%的相似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In addition to the new fragments of the Omo I skeleton, renewed fieldwork in the Kibish Formation along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Omo River in southwestern Ethiopia has yielded new hominin finds from the Kibish Formation. The new finds include four heavily mineralized specimens: a partial left tibia and a fragment of a distal fibular diaphysis from Awoke's Hominid Site (AHS), a parietal fragment, and a portion of a juvenile occipital bone. The AHS tibia and fibula derive from Member I and are contemporaneous with Omo I and II. The other specimens derive from Chad's Hominid Site (CHS), and derive from either Member III or IV, which constrains their age between approximately 8.6 and approximately 104k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