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KI治疗前后外周血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及CD3+、CD4+、CD8+、CD4+/CD8+细胞的表达变化,探讨TKI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检测TKI组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KI治疗前、治疗一个月后外周血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及CD3+、CD4+、CD8+、CD4+/CD8+细胞表达水平,分析表达变化及与疗效的关系。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TKI组与对照组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水平基本正常,但CD4+细胞数量减低、CD4+/CD8+比值较低、CD8+细胞数量增高,两组相比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CD3+、CD4+、CD8+、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KI治疗一个月后,TKI组与对照组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而CD4+细胞数量增多、CD4+/CD8+较前增高,CD8+细胞数量较前减低,两组相比CD3+、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4+/CD8+、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KI治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体现在CD4+、CD8+细胞数量的变化上,且TKI治疗的疗效可通过比较外周血CD4+、CD4+/CD8+、CD8+细胞表达变化体现。  相似文献   

2.
郭水良  陈国奇  毛俐慧 《生态学报》2008,28(8):3698-3705
统计了中国境内有分布的539种被子植物的DNA C-值,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分类群、生活型、倍性、生活史类型以及在杂草和非杂草类群中的分布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539种被子植物DNA C-值平均为4.06 pg,其中木本植物的DNA C-值平均为1.84 pg,低于草本植物的平均值(5.02 pg);(2)双子叶植物(360种)的DNA C-值平均为2.20 pg,极明显地小于单子叶植物(179种)的平均值(7.80 pg);(3)1年生植物的DNA C-值平均为2.78 pg, 明显小于多年植物的平均DNA C-值(6.65 pg);(4)134种杂草的DNA C-值平均为1.93 pg,明显小于非杂草草本植物的平均值(6.75 pg),含杂草较多的科,平均DNA C-值相对较小;(5)统计的47种入侵杂草的DNA C-值平均为1.76 pg, 略小于134种杂草的平均DNA C-值(1.93 pg),极显著地小于非杂草性草本植物(6.75 pg);(6)以科为单位,不同科的DNA C-值存在着极大的差异;(7) DNA C-值与染色体倍性的关系并不明显,但是,随着倍性的增加,基因组变小;(8) 在同一科、属中,与非杂草相比,典型杂草的DNA C-值往往偏小;(9)总体上杂草或杂草性强的植物,它们的DNA C-值比非杂草性植物的要小.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例外,例如野燕麦(Avena fatua)的DNA C-值就高达14.15 pg,而相反,十字花科和葫芦科的一些非杂草栽培植物,却具有很低的DNA C-值.结论:DNA C-值在预测外来物种的入侵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在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之间、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之间、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之间,特别是在不同的科之间,植物的DNA C-值较明显的差异,因此,根据DNA C-值预测外来物种的入侵性,应该严格地限于同一科(或属)内的相关物种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分析E.coli的EscI蛋白C-末端多肽诱导巨噬细胞NLRC4炎性体应答情况。【方法】以含有E.coli的EscI蛋白C-末端氨基酸序列的多肽为材料,通过体外导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析细胞的应答情况。【结果】利用脂多糖预先刺激后,含有EscI蛋白C-末端15个氨基酸的多肽能够明显地激活细胞内NLRC4炎性体应答,细胞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 被激活,细胞发生pyroptosi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和IL-18的含量增加(P<0.05)。通过优化刺激条件发现,以多肽/脂质体为70 μg/μL的比例导入细胞并孵育4 h时,IL-1β的分泌量最高。【结论】含有E.coli的EscI蛋白C-末端15个氨基酸的多肽能够明显地诱导巨噬细胞NLRC4炎性体应答。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问: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能否进行光反应?答:现行高中《生物》选修教材中有这样的内容:C4植物的叶片中,围绕着维管束的是呈“花环型”的两圈细胞:里面的一圈是维管束鞘细胞,外面的一圈是一部分叶肉细胞。C4植物中构成维管束鞘的细胞比较大,里面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这种叶绿体不仅数量比较多,而且个体比较大,叶肉细胞则含有正  相似文献   

5.
植物的入侵性与DNA C-值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负相关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细胞和细胞核大小可能起关键作用,因此我们推测分生组织细胞核大小在评估植物或至少某些分类群的入侵性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豌豆属(Vicia)5种入侵能力不同的植物为材料,观察了它们的分生组织染色体、细胞核和细胞大小以及有丝分裂速率,同时测定了种子产量、单位种子干重产生的幼苗生物量(近似于幼苗相对生长速率)和生活史的长短。结果显示根尖分生区细胞核较小的植物细胞较小,细胞分裂速率快,单位种子干重产生的幼苗生物量高,种子小而数量多,生活史短。这些结果表明5种豌豆属植物中分生组织细胞核较小的倾向于具有较高的入侵性,其原因主要是:(1)能够产生小而多的种子;(2)具有较高的有丝分裂速率、相对较快的幼苗生长速率和短的生活史。分生组织细胞核大小影响植物入侵性与DNA C-值的作用是一致的,在植物入侵性评估模型中,分生组织细胞核大小在评估植物入侵性方面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而且其测定方便、费用低廉。但是,这一指标的应用范围和条件需要进一步筛选。  相似文献   

6.
郭水良  于晶  李丹丹  周平  方其  印丽萍 《生态学报》2015,35(19):6516-6529
为了评估DNA C-值和基因组大小(genome size)在植物入侵性评估中的价值,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长三角及邻近地区138种草本植物的核DNA含量,其中111种为首次报道。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植物类群这两个值的差异,特别是入侵性与非入侵性植物这两个值的差异。结果表明:(1)138种草本植物平均DNA C-值为1.55 pg,最大者是最小者的37.17倍。127个类群平均基因组大小为1.08 pg,最大者是最小者的34.11倍;(2)统计了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蓼科(Polygonaceae)、唇形科(Labiatae)和伞形科(Umbelliferae)的DNA C-值和基因组大小,发现禾本科植物的这两个值显著地大于其他7个科(P0.01)。单子叶的DNA C-值和基因组极显著地大于双子叶植物(P0.01);(3)杂草比非杂草具有更低的DNA C-值(P0.01)和基因组大小(P0.001);与DNA C-值相比,基因组大小在这两个类群之间的差异更为明显(P0.001),这种现象也体现在菊科植物中。随着基因组(X1)和DNA C-值(X2)由大变小,植物的杂草性(入侵性,Y)由弱变强,两者关系分别符合:Y=2.2334-1.2847 ln(X1)(r=0.4612,P0.01)和Y=2.4421-0.7234 ln(X2)(r=0.2522,P0.01),DNA C-值和基因组大小可以作为植物入侵性评估的一个指标;(4)多倍体杂草的基因组极明显地小于二倍体杂草(P0.01),前者为后者的0.63倍。在非杂草中,多倍体基因组比二倍体的略小,前者仅为后者的0.84倍,差异不显著(P0.5)。菊科植物中多倍体杂草的基因组也显著地小于二倍体杂草(P0.1)。基因组变小和多倍体化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了植物的入侵性。在多倍体植物入侵性评估中,基因组大小比DNA C-值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红袍中单宁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红袍中分离出5个单宁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epicatechin(?),procyanidin B-1(?),procyanidin B-2(?),procyanidin B-5(4)和 procyanidin C-1(5).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利用CRISPR/cas9系统建立稳定敲除PKA C-α基因的INS-1细胞株,研究PKA C-α在胰岛β细胞中的功能。设计2个长25 bp且分别靶向PKA C-α基因的exon 5和exon 7的sgRNA,将其克隆至LentiCRISPRv2-sgRNA质粒并转染至293T细胞中制备sgRNA-Cas9慢病毒,慢病毒感染INS-1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出阳性细胞并采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单克隆细胞,Western blotting印记法检测单克隆细胞中PKA C-α蛋白的表达水平,测序确认单克隆细胞中PKA C-α基因的突变位点。WB实验证实靶向Exon 5的sgRNA可成功敲除PKA C-α基因,得到稳定敲除PKA C-α基因的细胞株,测序结果表明该细胞株的PKA C-α基因发生1 bp碱基插入突变,并且敲除PKA C-α基因的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本实验利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敲除INS-1细胞中的PKA C-α基因,为研究PKA C-α在胰岛β细胞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的C4及CAM光合途径植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稳定性碳同位素比(δ~(13)C)鉴别禾本科、莎草科、苋科和萝摩科共46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途径,发现了36种新的C_4植物(δ~(13)C-10.43到-13.66‰)和1种CAM植物(δ~(13)C-15.24‰)。根据Hattersley区分C_4植物三种亚类型的不同δ~(13)C值,提出在36种C_4中有8种具δ_(13)C值-10.4到-10.9‰者是NADP-ME型,6种具δ~(13)C值-13‰左右的是NAD-ME型,其余种类可能是NADP-ME或PCK型。  相似文献   

10.
主题:现代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中心议题:1、植物细胞全能性表达及其调控:2、植物细胞与基因工程育种:3、作物、花卉、林草和果蔬的生物技术育种;4、生物技术与药用/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地点:山东济南。时间和日程:2009年5月10日报到[山东大学东校区(新校)学人大厦。1.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坐出租车约100元;乘机场巴  相似文献   

11.
BURP蛋白家族是由一组在C-端含保守的BURP结构域的蛋白质组成,为植物界所特有。这类蛋白质在植物中普遍存在,参与植物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并在植物对胁迫的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在简要介绍了BURP蛋白结构特点及分类的基础上,对非生物胁迫下BURP蛋白基因的表达模式、BURP蛋白的细胞定位、功能及与植物耐受非生物胁迫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运用免疫金标记电镜技术研究了禾本科C3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 L.)和C4植物玉米(Zea mays L.)叶片中Rubisoo及其活化酶(RCA)的细胞定位,结果表明:两种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及叶绿体超微结构差别明显.在大麦叶细胞中,只有一种叶肉细胞叶绿体,Rubisoo和RCA主要分布于叶绿体的间质中.在玉米叶细胞中,存在着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两种类型叶绿体,Rubisco主要分布于鞘细胞叶绿体的基质中,但在叶肉细胞叶绿体中亦有少量特异性标记;RCA在鞘细胞叶绿体和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基质中都有分布.两种植物叶绿体结构及光合作用关键酶定位的不同,体现了C3植物和C4植物在光合器结构与功能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C-藻蓝蛋白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炎活性等多种功能,然而其对乳腺癌细胞的抗癌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应用不同浓度(0~500μg/mL)的C-藻蓝蛋白处理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468。研究显示,C-藻蓝蛋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MDA-MB-468细胞的增殖并降低细胞的菌落形成能力。C-藻蓝蛋白通过上调了Fas和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并下调Bcl-2的表达来诱导细胞凋亡。C-藻蓝蛋白处理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降低COX-2的表达并抑制细胞迁移能力。C-藻环蛋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促进p38 MAPK和JNK的磷酸化,p38 MAPK和JNK抑制剂处理可显著抑制C-藻红蛋白诱导的细胞死亡。本研究表明C-藻蓝蛋白能够抑制三阴性乳腺癌MDA-MB-468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能力。C-藻蓝蛋白的抗癌机制可能与激活p38 MAPK和JNK信号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雅罗鱼染色体核型及带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Ag-NORs、C-带和G-带显带技术对准噶尔雅罗鱼(Leuciscus merzbacheri)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雅罗鱼2n=50,核型组成为18m+14sm+6st+12t,NF=82,没有异型性染色体分化。(2)Ag-NORs的数目在不同的细胞中表现出多态性,数目为1~2个,出现1个Ag-NORs的频率最低(10%),出现2个的频率最高(70%);Ag-NORs主要出现在m1对和m4对同源染色体上;未发现有Ag-NORs联合的现象。(3)准噶尔雅罗鱼的染色体均呈现C-带阳性,可分为着丝粒C-带和端粒C-带。(4)同源染色体上G-带带纹基本一致,其带纹在每对染色体上的数目及分布具有明显特征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光学显微镜、电镜技术和附着定量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研究了发根农杆菌各菌株附着烟草叶肉原生质体的离子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不同菌株对共培养基离子强度的敏感性有差异。菌株R1000附着植物细胞及其引起植物细胞的聚集对离子强度不敏感,而菌株A4和15834则非常敏感;农杆菌对植物细胞附着的多寡与其引起植物细胞的聚集程度有相关性;共培养基中Mg~(2 )、Mn~(2 )等二价刚离子(不包括Ca~(2 ))是农杆菌附着所必需的;植物凝集素ConA显著地促进了附着和植物细胞与细菌聚集团的形成。从菌株A4附着植物细胞的进程可以看出,附着至少是两步的过程:第一步主要是离子力的相互作用,是第二步附着发生的前提;第二步是位点专一的特异性附着,不可逆。发根农杆菌对植物细胞的附着机制不同于根癌农杆菌。  相似文献   

16.
万鹏  李晶  姜北  巩平  黄伟 《生物磁学》2014,(4):768-771
目的:通过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KI治疗前后外周血IgG、[gM、IgA、C3、c4、C-反应蛋白及CD3+、CD4+、CD8+、CD4+/CD8+细胞的表达变化,探讨TKI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检测TKI组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KI治疗前、治疗一个月后外周血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及CD3+、CD4+,CD8+、CD4+/CD8+细胞表达水平,分析表达变化及与疗效的关系。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TKI组与对照组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水平基本正常,但CD4+细胞数量减低、CD4+/CD8+比值较低、CD8+细胞数量增高,两组相比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CD3+、CD4+.CD8+、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KI治疗一个月后,TKI组与对照组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而CD4+细胞数量增多、CD4+/CD8+较前增高,CD8+细胞数量较前减低,两组相比CD3+、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4+/CD8+、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TKI治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体现在CD4+,CD8+细胞数量的变化上,且TKI治疗的疗效可通过比较外周血CD4+、CD4+/CD8+、cD8+细胞表达变化体现。  相似文献   

17.
植物类萜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代谢产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中的萜类化合物有两条合成途径:甲羟戊酸途径和5-磷酸脱氧木酮糖/2C-甲基4-磷酸-4D-赤藓糖醇途径。这两条途径中都存在一系列调控萜类化合物生成、结构和功能各异的酶,其中关键酶的作用决定了下游萜类化合物的产量。植物类萜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以及该途径中关键酶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生物学领域的一大热点。综述了植物类萜生物合成途径和参与该途径的关键酶及其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黄婧  张敏  林峰  周鹏  周洁 《广西植物》2020,40(5):680-686
核DNA含量(2C-值)是描述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该研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越橘属植物乌饭树核DNA含量,建立了适合乌饭树的流式细胞术测定方法:以野生乌饭树的嫩叶为材料,以已知核DNA含量的水稻品种‘日本晴’为内标,采用GPB解离液,细胞核悬液加入50μL獉mL-1碘化丙啶染色5 min即可上机检测。结果表明:(1) 9个乌饭树单株的核DNA含量平均值为(1.22±0.03) pg,最小值为1.18 pg,最大值为1.27 pg。(2)检测结果与已知的越橘属二倍体植株的2C-值含量相似,且不同地理来源的单株DNA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推测这9个单株为二倍体植株。(3)测定的乌饭树核DNA含量(2C-值)可丰富越橘属植物的C-值库;基于流式细胞术建立的乌饭树核DNA含量测定方法可为该属其他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22种禾本科植物叶片泡状细胞形态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徒手切片法和常规石蜡制片法观察了22种禾本科植物叶片的泡状细胞.结果表明:22种植物的泡状细胞可分为4种类型:水滴型、类圆型、石榴子型、鸡蛋型;每个泡状细胞组一般含3~7个泡状细胞;金狗尾近无泡状细胞,早熟禾仅具2个泡状细胞组,其他20种植物均具多个泡状细胞组;9种植物的泡状细胞组呈扇形排列,开度为直角或锐角,12种植物的泡状细胞组呈弧形排列,开度为钝角;13种植物主脉两侧无泡状细胞,9种植物主脉两侧具泡状细胞.禾本科植物叶片泡状细胞在形态、数目、分布位置等方面存在差异,可以为禾本科植物的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一名35岁男性食管鳞癌病人的手术切除的癌组织标本,经体外培养建立了一个食管癌上皮细胞系(EC-56),并由此分离出两个细胞克隆系,分别命名为EC-56 C-2及C-5,进行了一系列鉴定。C-2系由梭状细胞组成,而C-5系则由类上皮细胞组成。这两个细胞克隆系都具有恶性细胞系的一般特性:例如能在体外长期连续传代;具有非整倍体核型;有丰富的微绒毛以及能被刀豆球蛋白A凝集等。C-2和C-5系除形态不同外,在生物学特性上也有差别。C-5系能在半固体琼脂培养基中形成集落,并能在以抗胸腺免疫血清处理的乳小鼠体内形成肿瘤,而C-2系列缺乏上述两种能力。 在电镜下,这两个细胞克隆系的细胞膜上均可发现桥粒,进一步表明它们具有上皮细胞的特征。本实验结果表明,从人食管癌细胞系中可分离到恶性程度不同的克隆系,而且有可能把它们用于肿瘤细胞的痛变和去恶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