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反复自然流产夫妇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探讨反复自然流产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018对诊断为反复自然流产的夫妇,采集肘静脉血液,常规外周血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标本制备,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018对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中,染色体异常者129例,占受检夫妇的12.67%。其中,平衡易位24例;罗伯逊易位12例;染色体多态80例;倒位11例;重复2例。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是造成流产、死胎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94对自然流产夫妇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曲鸥  韩维田 《遗传》1994,16(2):0-16
通过对294自然流产夫妇外周血染色体的检查,探讨了习惯性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异常核型24例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例,结构异常22例,多太变异1例。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是受检夫妇的8.16%(24/294),是收件人群的4.1%(24/588),高于一般人群染色体异常频率(0.5%)的8倍。并且发现10例世界首报核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94自然流产夫妇外周血染色体的检查,探讨了习惯性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异常核型24例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例,结构异常22例,多太变异1例。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是受检夫妇的8.16%(24/294),是收件人群的4.1%(24/588),高于一般人群染色体异常频率(0.5%)的8倍。并且发现10例世界首报核型。  相似文献   

4.
孟荟  秦龙 《遗传》1982,4(6):35-36
染色体畸变对生育的不利影响已为大家所 熟悉。据估计,全部妊娠的7%、自然流产的 40%及活的新生儿的0.5% 出现染色体畸变。 这说明,自然流产和染色体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这方面的资料国外已有不少报道[2-14],但国内 的资料很少[1]。我们曾对6例流产夫妇作染色 体检查,发现两例染色体易位。6对夫妇中,5 对为习惯性流产者,而且都没有生下过活的胎 儿,另1对夫妇因流产1次并生下1个无脑儿 而求医。染色体分析采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 养,制片后常规Giemsa染色及G带分析(胰酶 法),每例计数50个细胞,分析4-5个核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与染色体罗伯逊易位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G显带技术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结果:57对复发性自然流产夫妇中,检出罗伯逊易位染色体核型4例,检出率3.51%。结论:罗伯逊易位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进行常规的染色体检查及遗传咨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光江  李桂信  盖金芳 《遗传》1989,11(5):32-34
本文汇总分析了2326对反复流产夫妇的染色体变化,发现207例异常,占受检人数的4.44肠。平 衡易位159例,倒位30例,缺失3例,重复5例,性染色体异常10例。并报告一例世界首报核型。本文 结果表明:0)流产次数与具平衡易位携带者的可能性之间存有平行关系;(2)同源罗伯逊易位携带者 妊娠的结局表现为流产;(3)染色体不平衡程度大,流产次数多。  相似文献   

7.
覃靖  郑陈光  杜娟  陈科  田晓先  相蕾  孙亮  杨泽 《遗传》2009,31(2):142-146
为了探讨异常染色体核型在临床生育不良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生育结局的关系, 采用常规方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 经G显带, 对 5 774例临床生育不良者做了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检查出异常核型550 例。其中三体核型 255 例占 46.36%, 相互易位 91 例占 16.55%, 染色体倒位 85 例占 15.45%, 染色体缺失 81 例占 14.73%, 罗伯逊易位21例占3.82%, 短臂增加7例占1.27%, 大丫6例占1.09%, 随体异常4例占0.73%。其中 32 例为首次报道的新核型。其临床结局有流产、不育、先天畸形等。结果表明携带异常核型染色体, 可能是影响生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对象、方法与结果 1989年4-12月,对南京市城区200对来院建卡的孕妇及其配偶,取外周血制备染色体,G显带分析,每例计数39个中期分裂相,分析3个核型.200对夫妇中发现6对夫妇之一方染色体异常(见表1).其余196对核型正常。对该6例的子女进了随访及染色体分析,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9.
引起流产所能观察到的遗传因素,主要是染色体异常。近年来,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发现,具有平衡易位的夫妇容易造成流产。 本文报告的就是因反复流产而前来求诊的一对夫妇,经检查,女方为t(2;7)平衡易位携带者,其家系3代中有4人均有同样的平衡易位染色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自然流产病因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两种长期培养方法的差别。方法:选择孕早期自然流产的孕妇229例,在无菌条件下,从宫腔内取出绒毛,同时或单独经胰酶消化法与切碎贴壁法进行细胞培养,传代之后常规进行G显带,在显微镜下做核型分析。结果:229例流产胎儿绒毛,培养成功206例,成功率为89.96%。异常核型105例,异常率为50.97%,数目异常者101例,占异常核型的96.19%,以16三体最为多见。胰酶消化法的培养成功率及收获时间都显著优于直接贴壁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流产查因具有实用价值。胰酶消化法较切碎贴壁法对流产绒毛长期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异常染色体的遗传效应, 采用细胞培养、G显带及C显带的方法, 根据人类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 2009)对染色体核型命名,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就诊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检出的新核型进行细胞遗传学及临床分析。在受检者中检出105种人类染色体新核型, 经检索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其中易位86例, 倒位10例, 衍生染色体6例, 重复染色体1例, 等臂染色体1例, 部分重复和缺失1例。结果显示,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流产、不孕不育、先天畸形、智力低下、闭经等疾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染色体多态性与临床效应及生殖关系的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小荣  邓剑霞  李津津 《遗传》2007,29(11):1362-1366
为了探讨人类染色体结构多态性与生殖异常临床效应的关系,按常规技术方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经G、C显带,对1 414例遗传咨询者进行核型分析,检出异常核型273例。其中多态性变异180例,占65.93%,非多态性异常核型93例,占34.07%。多态性变异包括D、G组短臂增长10例,次缢痕增长(包括1、9和16号染色体)35例,大Y染色体和小Y染色体 99例,Y染色体臂间倒位6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30例。结果表明,人类染色体多态性与流产、不孕不育、死胎、生育畸形儿等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15%-20%的妊娠因为自发流产而中止,其中约50%是因为染色体异常所致.夫妇中的一方为平衡的染色体异常携带者时,即可能产生不平衡的配子和胚胎,临床症状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如不育、反复流产、甚至产出染色体综合症的患儿.以临床接诊的一对具有反复自然流产史夫妇为研究对象,常规进行精液、激素水平检测.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用RPMI 1640培养基进行短期培养,经低渗、固定处理制备染色体标本片,对染色体数目和结构进行核型分析.选用特异的21qter和14qter DNA标记作为探针,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FISH分析.运用FISH技术对患者精子细胞进行研究,配合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精细胞DNA组份进行检测,分析配子中遗传物质的组成及各种类型配子的比例.结果发现女方核型正常为46,XX,男方核型为罗伯逊易位的携带者45,XY-14,-21,+t(14;21).患者外周血体细胞的分裂相染色体FISH显示一个细胞中分别存在1个红色的21qter和1个绿色的14qter杂交信号,另外有1个红色和1个绿色信号共同存在于一条由易位形成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上.在患者精液样本的精细胞FISH研究中,可以观察到5种不同类型的杂交信号,异常的配子的种类与理论推断相同,但各型所占的比例有其特点,结合精液中精细胞流式细胞术的分析表明,平衡的单倍体配子占71%,不平衡的配子占29%.通过国内外文献资料统计,对罗伯逊易位染色体的常见和罕见类型进行综述,为其生育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符生苗  符惠  群肖翰 《遗传》1991,13(3):37-37
本文报道一例t(2;6)(p14;q27)平衡易位致自然流产的女性,并对其家系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该核型经湖南医科大学医学细胞遗传学国家培训中心鉴定为世界首报核型。 先证者 女性,26岁,结婚2年因自然流产2次而就诊。夫妇非近亲婚配,表型和智力正常,身体健康。婚后第一次娠妊2个月时无明显诱因流产,第二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室发现两例十分罕见的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罗式易位病例,核型分别为45,XY,t(14q14q)、45,XX,t(13q13q)现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例1:男,28岁,汉族,其妻子30岁,孕早期自然流产4次(孕8周1次,孕7周3次),妇科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习惯性流产。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查:共分析30个分裂相,每  相似文献   

16.
染色体的相互易位导致不良孕育原因及自发性流产已得到学者们的共识。作者发现一例t(9;13)(p24;q12)相互易位致产后婴儿死亡的女性,并对其家系进行了染色体检查。该核型经湖南医科大学医学细胞遗传学国家培训中心鉴定,为世界首报核型。1病例及家系分析...  相似文献   

17.
48例原发性闭经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报告对48例原发闭经患者的临床和细胞遣传学分析,共发现染色体异常17例,占35.4%,其中包括45,X,7例;45,X/46,XX,2例;X染色体结构异常5例;核型中有Y染色体3例。讨论了原发闭经的细胞遗传学病因及异常核型与表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染色体异常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细胞遗传学分析(CCA)和组合探针CSF1R/D5S23,D5S721(5q33),EGR1/D5S23,D5S721(5q31),D7S486/CSP7(7q31),D7S522/CSP7(7q31),D20S108/CSP8(20q12/CSP8)检测45例MDS患者骨髓细胞的染色体异常,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方法共检出染色体异常26例(58%),染色体数目异常9例,占34.6%;染色体结构异常13例,占50%;复杂核型4例。CCA检出+8和20q-各3例,7q-2例;FISH检出7号染色体异常8例占17.8%(8/4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1713)。FISH检出+8和20q-各5例,5q-异常4例。7号染色体异常和复杂核型组与核型正常组比较转白率高。结论:组合探针检出MDS中5q-,-7/7q-,+8,20q-核型异常高于CCA,CCA结合FISH技术能提高MDS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对于疾病诊断,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217例无精和严重少精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7例Y染色体结构异常患者的AZFc区进行检测。发现187例无精症患者中检出异常核型77例(41.18%)(其中46,XY,t(6;14)(p21;p13),46,XY,t(8;12)(p21;q24)为世界首报核型),主要涉及染色体异常(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染色体异态(Y染色体异态和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及46,XX性反转;30例严重少精症患者中检出异常核型4例(13.33%)(结构异常和46,XX性反转)。由此可见,性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是精子发生障碍的主要原因,其次常染色体的某些断裂点也可能影响精子发生。AZFc区的缺失与否与精子发生也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鲤科雅罗鱼亚科7属7种鱼的染色体组型。它们的染色体二倍数和核型特征差异较大,有5种鱼的2n=48。其中草鱼和赤眼鳟的核型相似,有较多的m和sm组染色体,臂数较高;综鱼和鳡鱼的核型接近,st组染色体较多,还有一对t组染色体,臂数较低;鳤鱼虽然没有t组染色体,但st组染色体特别多,臂数最低。另外两种鱼,马口鱼和宽鳍(?)的染色体二倍数在鲤科中非常特殊,分别为76和78,它们的臂数是相同的,NF-86。通过这7种鱼的核型分析,以及与其他有关鲤科鱼类核型的比较,对它们的染色体进化方式,和与此有关的鲤科鱼类的系统关系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