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海水养殖场沉积物中硝酸盐还原菌种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福建省沿海海水养殖场沉积物中参与氮循环的各生理群细菌数量分析 ,发现氨化和硝酸盐还原细菌是优势生理菌群 ,同时 ,表层泥样中的硝酸盐还原菌数量明显高于深层泥样。从该环境中分离获得 106株细菌 ,其中 58株具有硝酸盐还原能力 ,初步鉴定表明它们主要为芽孢杆菌属 (Bacillus)、盐芽孢杆菌属 (Halobacillus)、短芽孢杆菌属 (Brevibacil lus)、动性球菌属 (Planococcus)和动性杆菌属 (Plano  相似文献   

2.
处理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废水的上流式厌氧生物滤床(UASB)底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分析表明,其优势群系为专性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经分离得到156株微生物,分别为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葡萄球菌属、不动细菌属、芽孢杆菌属和酵母菌属。其中大部分菌株可以PTA生产废水中某些成分为唯一碳源而生长,而以菌株T6对PTA降解活性为最高。经鉴定,该菌与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很相似,但存在某些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3.
南极乔治王岛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南极乔治王岛土壤分离出77株放线菌和丝状真菌,它们大多数是嗜冷菌或兼性嗜冷菌。它们能在0℃生长,适宜温度为5-15℃、15—20℃或l 5—28℃。用多种条件研究了77株菌的生物活性,发现32%的菌株有抗微生物活性(包括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酵母、青霉等)。其中5株菌对精原细胞、10株对KB细胞有抗肿瘤活性。根据形态培养特征、细胞壁化学组分、放线菌大多数属链霉菌(Streptomyces),其次是诺卡氏菌(Nocardia)和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丝状真菌有5种不同的类型,它们都属金孢霉属(Chysosporium)。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叶际微生物协同植物削减大气氮氧化物的机制,了解叶际可培养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存在及多样性,获得高效的叶际好氧反硝化细菌资源。【方法】采用富集培养结合格里斯试剂检测、溴百里酚蓝(bromothymol blue, BTB)培养基筛选的方法从景观植物叶际分离筛选好氧反硝化细菌,对好氧反硝化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选取其中一株高效好氧反硝化细菌进行脱氮性能研究。【结果】从6种景观植物石楠、女贞、木樨、樟树、卫矛冬青、荷花玉兰的叶际中分离到好氧反硝化细菌13株,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13株细菌分别属于4门7科7属,其中4株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3株为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2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其余4株分别属于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和假节杆菌属(Pseudarthrobacter)。定量分析发现菌株SF的反硝化效果较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试验,对菌株SF的脱氮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探究了碳源、温度、初始pH、碳氮比和转速等因素对菌株SF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SF的最佳脱氮条件:碳源为葡萄糖,初始pH值为7.5,碳氮比为9.7,转速180 r/min,温度为33.5 ℃。在此条件下,当初始硝酸盐浓度为361 mg/L时,72 h总氮去除率可达到93.3%。【结论】景观植物叶际中存在较多种类的可培养好氧反硝化细菌,丰富了叶际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类型,为探索叶际微生物协同削减大气氮氧化物的机制奠定了基础。通过高效脱氮菌株的筛选,为进一步应用微生物协同植物削减空气氮氧化物污染提供了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5.
降解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蔚文  张灼   《微生物学通报》1992,19(3):146-150
从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污染土壤中分离到12株能降解LAS的真菌。经鉴定,它们分属于青霉属(Pr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帚霉属(Scopulariopsis)和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研究了Aspergillus f-11降解LAS酶活诱导生成的条件及降解LAS的特点。还利用液相色谱对真菌和细菌降解LAS的产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试验测定了分离自中国小麦赤霉病常发生地区病麦穗上的47个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菌株的产毒紊能力。结果表明,它们可以产生25种包括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s)、倍半萜类化合物(sesquiterpenes)、赤霉烯酮(Zearalenone)和丁烯羟酸内酯(Butenolide)等类的已知次生代谢物。这些菌株属于化学型 I,其中,来自我国温暖麦区的菌株都属化学型IA (deoxynivalenol,3-acetyl),并在气候冷凉地区发现化学型IB(de-oxynivalenol,15-acetyl)菌株。  相似文献   

7.
新疆罗布泊地区可培养嗜盐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纯培养方法从新疆罗布泊盐湖中分离得到168株嗜盐细菌, 采用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酶切分析(ARDRA)研究了罗布泊嗜盐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通过限制性内切酶HinfI对108个菌株的16S rDNA进行酶切分型, 根据ARDRA的酶切图谱, 将其划分为12个操作分类单元。16S 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 分离菌株分布于喜盐芽孢杆菌属(Halo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色盐杆菌属(Chromohalobacter)、盐水球菌属(Salinicoccus)、库克菌属(Kocuri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等9个属及1个可能的新分类单元。其中Halomonas为优势菌群, Chromohalobacter、Halobacillus为次优势菌群。采用ERIC-PCR分析优势菌群Halomonas各菌株的基因组特征, 显示出有21种指纹图谱。研究结果揭示, 罗布泊嗜盐细菌不仅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还蕴藏着具有地域特点的新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8.
植物病原棒形细菌从棒杆菌属中独立出来之后,对于其中各菌分类地位的确立一直有较多争议。近年来已分别归入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短小杆菌属(Curo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cus)和拉氏杆菌属(Rathayibacter)5个属中。但此后又有人提出有些属中仍有异质性。这些分类上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分类手段逐渐由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向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多相分类法过度。新的方  相似文献   

9.
所筛的41株属于根霉属的菌株,均具有从葡萄糖产生延胡索酸的能力。其中,R25产延胡索酸能力最高,同时产生部分L-苹果酸。该菌株被鉴定为无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普通变形杆菌(Protcus vulgaris) Pl具有强的延胡索酸酶活性:可将延胡索酸转化为L一苹果酸。  相似文献   

10.
从堆积时间为80~100 a的铅锌矿渣中分离了6株细菌,通过测定部分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了它们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表明有3株细菌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同A.nicotinovoransA.histidinolovorans两个种关系密切。另外3株属于壤霉菌属(Agromy-ces),同Ag.m ediolanus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总体来看,这些菌株都对检测的5种重金属有高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  相似文献   

11.
养殖泥螺样品体内需氧平板菌落数为 7 3× 1 0 5~ 2 8× 1 0 6 个 /g。从泥螺体内共分离获得 2 1 7株细菌 ,88 5 %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优势菌属是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61株、气单胞菌属 (Aeromonas) 58株、弧菌属 (Vibrio) 2 7株和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2 1株。结果表明 ,每批泥螺样品的细菌总数均超出卫生标准 1~ 2个数量级 ,7月和 9月样品的大肠  相似文献   

12.
从渔场底泥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5株紫色非硫光合细菌,根据分离菌株的细胞形态结构、光合内膜结构、活细胞光吸收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参照伯杰氏细菌分类学手册,5个分离株分别属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 onas palusteris)和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eroides)。利用它们的纯培养物及混合培养物进行的水产养殖试验表明,光合细菌可以明显提高养殖鱼的成活率以及生长速度,罗非鱼经过2周的养殖后,加入光合细菌的试验组比没加入光合细菌的对照组(成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矿油封藏法保存担子菌菌种44属63种161株5—8年的效果;用薄层层析法测定经矿油封藏后在矿油中浸出物的成份,及其与保存效果的关系。保存菌株中除1株紫芝(Ganoderma japonicum)和3株Ganoderma sp.,6株草地蘑菇(Agartcus pratensts)中3株保存6年,5林保存5年失去活力外,其余全部保持着生活能力。对12属16种27株担子菌进行了栽培试验,除发光假密环菌(Armillariella tabescens).香菇(Lenttnus edodes)、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外都保持着形成子实体的特性。经薄层层析确知,保存菌株的矿油浸出物为游离甾醇、游离脂肪酸及甘油三酯等。但它的浸出不影响菌株的存活,因而矿汕封藏法,对于大量而且较长期的保存不同种的担子菌,是可取的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将经典的形态分类法与化学分类法(细胞壁与醌的化学分析)相结合,对从我国不同地区分离到的22株放线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它们分别属于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小多孢菌属(Micropolyspora)、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a)、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和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等6个属,13个种。  相似文献   

15.
香港养殖海鲷弧菌致病菌药物敏感性及耐药质粒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发病海鲷(Sparus sarba)中共分离到51株弧菌(\%Vibrio)\%,经API20E细菌快速鉴定系统及Alsina和Blanch关键生理生化特性分析鉴定为7个种,它们分别是:溶藻胶弧菌(\%V.alginolyticus)(24株),创伤弧菌(V.vulnificus)(12株)和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7株),火神弧菌(V.logei)(4株),远洋弧菌Ⅱ菌(V.pelagius Ⅱ)(2株),河弧菌(V.fluvialis)(1株)和地中海弧菌(V.mediterranei)(1株)\%。其中3种优势菌溶藻胶弧菌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证实对海鲷有致病性。另外采用平板稀释法检测了51株菌对16种抗菌素的敏感性。发现所有菌株对ceftriaxone,链霉素,萘啶酮酸和利福霉素敏感,几乎所有菌株对ceftazidime, netilimicin,氯霉素和sulfamethoxazole敏感.大部分菌株对氨苄青霉素 (60.8%),cefuroxime(667%),丁胺卡那霉素(55%),卡那霉素(588%)和三甲氧苄氨嘧啶(765%)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通过对菌株中所含有的耐药质粒进行分析,发现15株菌株含有1~4个质粒,分子量范围为9~123kb之间,对12株既含有较大分子量质粒又具有耐药性的菌株进行了质粒转化试验,结果其中9株菌的质粒具有转化能力,转化率为10-11~10-9,表明所分离的菌株的抗药性是由于细菌染色体相关突变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凤尾菇和桃红平菇种间原生质体电融合获杂种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有自然标记的双核风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和桃红平菇(P.Rhodophyllus)为出发菌株,以它们携带营养缺陷型标记的单孢菌株为直接亲本,采用BAEKON 2 000基因转移仪进行侧耳属种间原生质体电融合,成功地获得若干株融合体,其中有一株编号为F57的融台体已培育出子实体。比较了融合体F57与亲本的形态、生理、生化和遗传等性状,结果证实,融合体F57是一株新的种间杂种菌株。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地区真菌降解木质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地  刘期松 《微生物学报》1990,30(4):296-304
采用Bavendamn氏反应,漆酶(Laccase)和α-酪氨酸酶反应(α-tyrosinase reacrion)呼吸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来自长白山地区的五株真菌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存在木质素分解菌,它们分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木霉属(Trtchoderma)及毛霉属(Mucor)。它们均能不同程度地降解小叶杨(Populus simonti)、龙爪柳(Salix matsydana F. fortuosa)、家榆(Ulmus pumila)、山毛桃(Persian davidiana)的碱性水溶木质素,游离木质素及细胞回复木质素。降解主要发生在第8天以后,在第12-14天时趋于稳定,其木质素的剩余量在44—74%,它们参与木质素降解的酶不同于已报道过的白腐菌的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福建省的锈菌29属150种,它们包括无柄锈科(MeLampsoraceae)11属36种,柄锈科(Pucciniaceae)15属98种以及半知锈(Uredinales Imperfecti)3属16种;其中无柄锈科的拟夏孢锈属(Uredinopsis)、明痂锈属(Hyalopsora)、膨痂锈属(Puccini-astrum)、栅锈属(Melampsora)、赭痂锈属(Ochropsora)、两型锈属(Pucciniostele)和柱锈属(Cronartium),柄锈科的不眠多胞锈属(Kuehneola)、不休白双胞锈属(Leucotelium)、戟孢锈属(Hamaspora)、多胞锈属(Phragmidium)、伞锈属(Ravenelia)、不眠单胞锈属(Maravalia)和鞘柄锈属(Coleopuccinia)以及半知锈的夏孢锈属(Uredo)在福建首次发现。文中对每个种列出学名、寄主、采集地及标本号。某些种附加了讨论。所有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水稻根际联合固氮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我国南方水稻根部分离到3株氧化型革兰氏阴性细菌,编号为A1601,A1701和A1702。经15N示踪实验证明,它们均有较高的固氮能力。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稻根浸出液进行培养后,可使固氮酶活性明显提高。根据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等特征鉴定,3株菌均为产孽菌属的细菌,分别为争论产碱菌(Alcaligenes paradoxus A1601),反硝化产碱蔺木糖氧化亚种(Alcaligenes denitrificans subsp.xylosoxydons A1701)和反硝化产碱菌反硝化亚种(Alcaligenes denitridicans subsp.denitrificans A1702)。这是继粪产碱菌(Alcaligenesfaecalis)之后,发现的产碱菌属中另外3株未见报道的固氮细菌。  相似文献   

20.
沙门氏菌(Salm onellasp.)、志贺氏菌(Shigellasp.)、绿脓杆菌(Pseudom onasaeruginosa)、肠出血型大肠杆菌O157(E terohaem orrhagicO157)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rah-aem olyticus)是5种饮用水中不得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根据它们的毒素基因、高度保守基因及特异性基因,设计合成5对寡核苷酸引物,应用PCR技术对10个属的30株细菌进行引物特异性检测。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