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晚期胰腺癌患者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为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方法:对15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KPS评分,疼痛感受评分,CA199,三大常规,生化检查,B超观察肿瘤回声及血供,CT观察肿瘤大小改变。结果:HIFU治疗后,患者KPS评分升高,疼痛评分下降,肿瘤标志物下降,B超观察肿瘤回声,其中10例肿瘤回声增强,11例肿瘤血供减少或消失,CT示大部分患者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或不变,治疗后三大常规、生化和电解质无明显改变。结论:运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有明显疗效,并且能缩小肿瘤体积,减少或中断肿瘤血供,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无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容受性、性激素的变化,并分析其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HIFU消融术治疗且有生育要求,符合条件的子宫肌瘤患者176例,均接受HIFU消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容受性、性激素的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治疗后是否妊娠将其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经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较术前增厚,子宫内膜容积较术前增加,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较术前升高(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的雌二醇(E2)、促卵泡生长激素(FSH)、促黄体生长素(LH)无明显变化,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HIFU治疗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84%。176例患者中,妊娠患者118例纳为妊娠组,剩余58例未妊娠纳为未妊娠组,妊娠率为67.05%。单因素比较发现:妊娠结局与年龄、术前不孕史、术后症状改善、肌瘤分型、术后靶肌瘤体积缩小率≥50%、体质量指数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不孕史、肌瘤分型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经HIFU消融治疗后,子宫内膜容受性得到明显改善,且对患者的性激素分泌无明显影响,安全可靠。此外,年龄、术前不孕史、肌瘤分型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AM)的免疫学状态改变及影像学评估。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AM患者,HIFU消融术治疗前后行血清补体C3、C4、辅助性T细胞17与调节性T细胞比值(Th17/Treg)检测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AM患者治疗前后超声特征以及MRI测量参数、血清补体C3、C4、Th17/Treg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治疗后血清补体C3、C4、Th17/Treg水平与消融率、无灌注区MRI参数的相关性。结果:AM患者HIFU治疗前超声显示子宫壁肌层回声不均匀,肌层血流信号丰富,病灶血运丰富;MRI表现为子宫不均一性体积增大,子宫壁明显增厚,与子宫结合带分界不清,信号不均匀,动态增强扫描病灶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均略低于附近的正常子宫内肌层。AM患者HIFU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超声显示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肌层血运明显减少,MRI显示子宫壁增厚程度减轻,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表现为中央无强化的灌注区,周边结节状或不规则形强化即为残余病灶,消融率为90%左右。HIFU治疗后血清补体C3、C4水平、残余病灶ADC值、MSI值显著升高(P<0.05),而HIFU治疗后Th17/Treg、无灌注区ADC值、MSI值显著下降(P<0.05)。HIFU治疗后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消融率、无灌注区ADC值以及MSI值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而Th17/Treg与消融率、无灌注区ADC值以及MSI值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HIFU治疗AM患者后的免疫学状态改变以及MRI评估有助于预测AM患者的预后,并指导临床医师对AM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HIFU术)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到2023年3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HIFU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HIFU术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6个月的糖类抗原CA125及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并在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6个月应用子宫体积、痛经评分、经量评分评价患者远期预后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腰膝酸软、经期腰骶痛、经期腹痛相关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膝酸软、经期腰骶痛、经期腹痛相关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两组患者糖类抗原CA125、Hb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糖类抗原CA125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Hb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子宫体积、痛经评分、经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子宫体积、痛经评分、经量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可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糖类抗原CA125表达水平,减轻贫血情况,且远期疗效较好,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子宫体积、疼痛程度和月经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下聚焦超声消融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75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25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A组采取常规住院模式聚焦超声消融手术治疗,观察B组采取日间手术模式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者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自主活动时间、治疗费用情况,对比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后对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门诊复查随访,通过症状严重程度(SSS)评分评价患者子宫肌瘤症状,通过MRI影像学检查测量患者子宫肌瘤体积,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价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00%、观察A组为96.00%、观察B组为96.00%,三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B组与观察A组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自主活动时间、治疗费用较对照组低,且观察B组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低于观察A组(P<0.05);观察A...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lor power angiography,3D-CPA)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RFA 治疗的48 例子宫肌瘤患者,比较3D-CPA、CDFI(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两种方法指导下肌瘤血流分级、血管形态显示、初次消融时间、消融针数、完全消融率。根据超声造影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结果对两组瘤体中消融不全的部分补充消融,记录两组的消融时间、消融针数并比较整个治 疗过程的消融时间、消融针数。结果:3D-CPA、CDFI在显示血流分级、血管形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治疗后, 3D-CPA 组92.3%(21/24)瘤体无造影剂灌注,CDFI组有68.2%(15/22)瘤体无造影剂灌注。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整体消融过程中两组瘤体均达到完全消融时,3D-CPA组消融时间为(22.42± 0.68)min,消融针数为(5.04± 0.27)针,而CDFI 组 消融时间为(27.0± 2.34)min,消融针数为(6.09± 0.46)针,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3D-CPA 可以显示子 宫肌瘤内外血管数目、形态用以指导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价值优于CDFI指导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究使用超声对接受肌注睾酮-阿那曲唑新辅助治疗(NAC)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评估的可行性,以期找出能够用于评估乳腺癌NAC疗效的可靠指标。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100个病灶)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其接受化疗前和化疗后实施超声检测,记录入组患者二维超声指标(包括肿瘤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包括血流分级、血流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PSV))、超声弹性成像指标(包括弹性评分、弹性应变率(SR)),将入组患者按照化疗后病理结果区分为有效组(MHR组)和无效组(NMHR组),对比两组患者化疗前后上述参数的差异,分别对上述参数实施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方式计算上述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1)定性参数方面,NAC治疗后MHR和NMHR组患者在病灶内部回声变化、血流分级变化、弹性评分变化方面具有差异(P<0.05);定量参数方面,化疗结束后MHR组患者的RI、SR以及PSV均明显低于NMHR组(P<0.05);(2)RI、SR以及PSV对乳腺癌患者接受肌注睾酮-阿那曲唑NAC治疗有效性的ROC曲线,其AUC分别为0.811(95% CI=0.666-0.957,P=0.002)、0.697(95% CI=0.524-0.869,P=0.038)、0.734(95% CI=0.570-0.897,P=0.011);(3)单因素分析内部回声、血流分级、弹性评分、RI、SR以及PSV是乳腺癌患者NAC疗效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I、SR以及PSV会影响乳腺癌患者NAC疗效(P<0.05)。结论:超声在评估乳腺癌患者接受肌注睾酮-阿那曲唑NAC治疗有效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中RI、SR及PSV可对乳腺癌NAC早期疗效做出可靠评估,可考虑将其应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无症状子宫小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对照回顾性研究,将2011年03月至2018年03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妇科收治入院行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的无症状的子宫小肌瘤患者设置为治疗组,将同期未经任何治疗的门诊随访的无症状子宫小肌瘤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后子宫肌瘤的体积变化、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及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宫小肌瘤的体积较治疗前逐渐缩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对照组子宫小肌瘤的体积逐渐增大,并出现临床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24个月内的妊娠率分别为17.48%和8.42%,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孕龄期有生育要求的黏膜下或肌壁间的无症状子宫小肌瘤患者,可行聚焦超声消融手术缩小病灶,维持子宫腔的正常形态,避免或延迟临床症状的出现,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tFU)治疗子宫腺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H删治疗的14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治疗后连续1、3、6、12个月随访,评价患者病灶的超声影像学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有效随访118例,彩超检查显示治疗后第1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35%,第3个月缩小59%,第6个月缩小85%,第12个月缩小80%。110例经量增多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中,3例在治疗后12个月经量恢复正常水平,45例在治疗后12个月经量明显减少,基本恢复正常值,68例在治疗后12个月经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但仍高于正常值;2例在治疗后12个月经量变化不大,总有效率为98.3%。118例痛经的子宫腺肌病患,34例在治疗后随访的12个月内痛经消失,80例在治疗后随访的12个月内仍有轻度痛经,4例在治疗后随访的12个月内仍有中度以上痛经,总有效率为96.6%。随访过程中发现12例再妊娠病例。结论: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特点,且不影响患者妊娠,能够满足患者保留子宫、再生育的需求。可作为一种无创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施冬梅  靳元 《生物磁学》2011,(3):564-567
目的:评价超声在诊断妊娠合并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86例妊娠合并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妊娠合并急腹症超声图像特征。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异位妊娠87.2%(184/211),急性阑尾炎84.2%(32/39),卵巢囊肿蒂扭转90.0%(27/30),急性胰腺炎66.7%(6/9),不全流产及难免流产、子宫肌瘤扭转、子宫肌瘤红色变性、胎盘早剥、泌尿系结石、急性胆囊炎和胆结石、急性胃肠炎、急性肠梗阻的诊断率为100%(43/43)。结论:超声可以作为妊娠合并急腹症首选的检查手段,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阴式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3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分别统计其年龄、肌瘤大小和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等共八个因素进行分析,并作统计对比,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术时间阴式组最短为64.8±14.5min,腹腔镜组最长为105.8±32.3min,术中出血量阴式组最少为89.4±21.6mL,腹式组最多为230.6±45.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肠胃功能恢复:阴式组为24.6±12.3h,为三组中最短;腹式为33.2±8.9h,为三组中最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日:腹腔镜组与阴式组术后住院日相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腹式术后住院日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为1.40%,少于阴式和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恢复快的明显优势,但其对病灶的选择性较大,适合切除下段的肿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发症少,术后恢复也较快,是值得选择的方式。而腹式手术在各方面都不具有特点,只是在解决高难度的子宫肌瘤上是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张庆兵  杨宁  张雪刚  沈燕  赵雅萍 《生物磁学》2011,(23):4504-4505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子宫肌瘤患者中,单发肌瘤47例(含壁间肌瘤32例、阔韧带肌瘤7例、浆膜下肌瘤8例),多发肌瘤20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2.3±32.6)min,术中出血(58.7±39.2)ml,术后住院时间为(8.7±1)d,无中转开腹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9例在1-2a内怀孕,无腹壁粘连及子宫破裂后遗症。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能维持正常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肉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子宫肉瘤的声像图表现及多普勒血流频谱特点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子宫肉瘤的二维声像图表现分为四类:子宫肌层实性占位(4例);子宫肌层囊实性占位(9例);子宫内膜占位(4例);宫颈占位(2例)。血流特点是肿瘤表面和内部以血流丰富型为主(15/19),动脉阻力指数较低,15例RI平均值0.66。结论子宫肉瘤的声像图和血流多普勒显示具有特征性表现,超声检查对子宫肉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能为临床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4.
赵方兰  伍丽华  罗仔银  彭耀金 《生物磁学》2012,(28):5526-5529,5496
目的:分析妇科再造丸联合甲基睾丸素片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32人,接受妇科再和联合甲基睾丸素片联合治疗,对照组共30人,单纯接受甲基睾丸素片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子宫肌瘤PR表达水平;RT-PCR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子宫肌瘤Caspase.3mRNA和PRmRNA表达;BC-5500血球分析仪检测HB、RBC、HCT,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5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后HB、RBC、HCT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RmRNA的表达程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R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PRmRNA表达水平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aspase-3mKNA的表达程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aspase-3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Caspase-3mRNA表达水平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R的阳性细胞数目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01);治疗组治疗后PR阳性细胞数目与对照组治疗后PR阳性细胞数目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妇科再造丸联合甲基睾丸素片优于单独应用甲基睾丸素片治疗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异常子宫出血1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在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4例异常子宫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作B超及宫腔镜检查,宫腔内切除物或刮出物均送病理检查。结果:124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84例(67.7%),合并宫颈息肉1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16例(12.9%),其中单纯性增生12例,复杂性增生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例(0.8%);子宫粘膜下肌瘤12例(9.7%);子宫内膜样腺癌6例(4.8%);子宫内膜炎3例(2.4%);胚物残留2例(1.6%)。结论: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过程中患者骨密度及疼痛的变化。方法:设计为期两年的随机、前瞻性研究,通过Achilles定量超声(QUS)系统测量骨密度(BMD),进行问卷调查、疼痛评估,共入选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和对照组,唑来膦酸组使用唑来膦酸及元素钙治疗;对照组使用元素钙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骨密度测定及疼痛评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两年后.与治疗前比较,唑来膦酸组BMD上升(P〈0.05);对照组BMD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3.33%和46.67%,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良好作用,能提高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及预防骨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