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分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方法:将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系分别培养在正常葡萄糖浓度(5.5 mmol/L)DMEM培养基和高浓度葡萄糖(35.5 mmol/L)的DMEM培养基中24小时,于培养的0 h、3 h、6 h、12 h、24 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EMT相关蛋白E-cadherin及α-SM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糖浓度组相比,随着时间的延长高糖组细胞逐渐丢失上皮细胞形态,细胞变细、变长,向纤维细胞的形态转变;同时随着时间的延长,高糖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E-cadherin染色的荧光强度在各时间点均低于正常糖浓度组,而α-SMA的荧光强度却明显高于正常糖浓度组,在6 h和12 h时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浓度葡萄糖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分化。  相似文献   

2.
αB-晶状体蛋白属于小热休克蛋白家族,具有分子伴侣活性。在阿尔茨海默病大脑中,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αB-晶状体蛋白明显上调,并且这些上调的αB-晶状体蛋白紧密地分布在β-淀粉样蛋白沉积周围。为了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胞外αB-晶状体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机制,需要获得大量具有生物学活性的αB-晶状体蛋白。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好性对人αB-晶状体蛋白基因进行优化,并在目的基因3'端加上6个组氨酸标签,优化后的基因克隆到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载体p PIC9K上;电转入毕赤酵母GS115中;优化确定最佳表达条件为:BMGY与BMMY的转接比为2∶1,表达时间为72h,甲醇补加终浓度为0.5%;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获得20kDa的目的蛋白,以及18.6kDa和13.1kDa两个蛋白质片段,重组目的蛋白出现了部分降解,纯化获得20kDa目的蛋白;利用胰岛素还原法测定该片段具有分子伴侣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外源αB-晶状体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对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在高糖孵育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调节及意义.方法:用不同浓度葡萄糖(5.5、11、22及33mM)孵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2天后收集细胞和上清液.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中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mRNA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APN和TNFα分泌情况.结果:随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HUVECs中APN的mRNA表达及上清中APN蛋白含量降低(p<0.05),TNFα的mRNA表达及上清中TNFα蛋白含量增加(p<0.05),HUVECs中PPARγ的mRNA表达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保护性细胞因子APN表达分泌下降,可能是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在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分为正常糖组、甘露醇对照组及高糖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观察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情况;Westernblot检测Wnt4、β-catenin、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Wnt4和β-cateninmRNA表达水平。结果高糖组较正常糖及渗透浓度对照组Wnt4蛋白及mRNA、α-SMA蛋白表达增高,E-cadherin表达降低,β-catenin总蛋白及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细胞浆及核内蛋白表达增强。高糖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Wnt4及核β-catenin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于高糖刺激后12h增强,24h达到高峰。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高糖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亚硝酸钠诱导草鱼肝细凋亡中内质网应激IRE1通路的作用,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细胞L8824分别置于亚硝酸钠浓度为0、5、20和50 mg/L暴露12h和24h。同时采用三磷酸肌醇受体拮抗剂2-APB和IRE1α抑制剂STF-083010分别和20 mg/L亚硝酸钠共同孵育L8824细胞24h。检测细胞凋亡以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 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bax)、caspase9、caspase3、肌醇酶1α (inositol requiring enzyme 1α, ire1α)、X盒结合蛋白 1s (X-box binding protein 1s, xbp1s)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lucose-regulated protein78, grp78)基因的表达和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亚硝酸钠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 jnk、bax、caspase9、caspase3、ire1α、xbp1s和grp78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 bcl-2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降, 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显著上升。与亚硝酸钠单处理组相比, STF-083010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 ire1α、xbp1s、grp78、jnk、bax、caspase3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 bcl-2 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 2-APB和STF-083010两个处理组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均显著下降。结果显示, 高浓度的亚硝酸钠可诱导草鱼肝细胞凋亡和钙离子紊乱, 内质网应激IRE1通路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对β-TC3(小鼠胰岛β细胞瘤细胞)细胞Gα(G蛋白α亚基)表达的影响。方法:β-TC3细胞在正常葡萄糖浓度下(11.1 mM)适应性生长两天后,将细胞暴露于不同葡萄糖浓度(25、50 mM),分别于24、48、96h收集细胞,并行蛋白质印迹检测Gα的表达。结果:加入葡萄糖后24、48、96h,Gα的表达明显下降(相对对照组)。结论:持续高糖刺激,可导致β-TC3细胞Gα表达的下调,从而影响细胞信号转导,致使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miRNA-2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不同浓度葡萄糖或胰岛素培养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iRNA-21对内皮细胞凋亡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D-葡萄糖(5.5、11、22及33mM)和胰岛素(0、1、10、50、100及1000nM)分别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2天后收集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中miRNA-21及PDCD4的mRNA表达情况,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PDCD4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与5.5mM葡萄糖对照组相比,高葡萄糖浓度组(11、22及33mM)中HUVECs的miRNA-21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表达明显降低(p<0.01);PDCD4的蛋白表达增加(p<0.05),但PDCD4的mRNA表达无差异(p>0.05)。与0nM胰岛素组相比,10、50、100、1000nM胰岛素组细胞中miRNA-21表达下降(p<0.05),PDCD4的蛋白表达增加(p<0.01),1000nM组miRNA-21表达降低程度和PDCD4的蛋白表达增加程度最为明显(p<0.05),但不同浓度胰岛素对PDCD4的mRNA表达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促凋亡蛋白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在高糖所致H9C2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使用5.5mmol/L葡萄糖作用于细胞)和高糖组(使用35 mmol/L葡萄糖作用于细胞,HG组)分别刺激6 h, 12 h, 24 h和48 h,每组设复孔5个,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PUMA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测定caspase-3表达和细胞色素c(Cyt C)释放。H9C2细胞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高糖(35 mmol/L)、HG+si-scramble组(使用si-scramble转染心肌细胞24 h,使用35mmol/L葡萄糖作用于细胞)和Si-PUMA组(使用si-PUMA转染心肌细胞24 h,使用35mmol/L葡萄糖作用于细胞),观察抑制PUMA表达对高糖诱导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Cyt C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刺激心肌细胞组TUNEL染色阳性率、活化caspase-3和PUMA表达明显升高(P<0.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程序性坏死在高糖诱导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损伤中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 原代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n=9):正常对照组(Control,5.5 mmol/L葡萄糖培养心肌细胞48 h)、高糖组(HG,30 mmol/L葡萄糖培养心肌细胞48 h)、HG+Nec-1(30 mmol/L葡萄糖+100 μmol/L程序性坏死关键蛋白RIP1抑制剂Nec-1共同培养心肌细胞48 h)组、高渗组(HPG,5.5 mmol/L葡萄糖+24.5 mmol/L甘露醇共同培养心肌细胞48 h)。MTT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活力,DHE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ELISA法检测心肌细胞TNF-α、IL-6及IL-1β水平,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程序性坏死关键蛋白RIP1、RIP3、MLKL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G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增高(P<0.01),TNF-α、IL-6及IL-1β水平升高明显(P<0.01),RIP1、RIP3、MLKL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HG组相比,HG+Nec-1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1),氧化应激水平明显下降(P<0.01),TNF-α、IL-6及 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1), RIP1、RIP3、MLKL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 高糖诱导的原代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可引起程序性坏死的发生;抑制程序性坏死可减轻细胞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糖毒性对大鼠胰岛细胞系INS-1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表达的损害作用,并研究信号分子刺激下细胞损伤的自我保护机制.方法:分别采用不同葡萄糖浓度孵育或葡萄糖代谢物葡萄糖胺持续孵育培养INS-1细胞,造成高糖毒性损伤,进而采用胰岛素以及核转录因子Nrf2激动剂莱芜硫烷刺激细胞保护信号机制改善损伤,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情况.结果:高浓度葡萄糖溶液中(25 mM)孵育INS-1细胞48小时,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水平较正常情况显著下降(P<0.05).高浓度葡萄糖与葡萄糖胺共刺激对实验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下调具有协同作用.胰岛素对实验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具有上调作用,但上调作用强度随培养环境中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降低.核转录因子Nrf2激动剂莱芜硫烷孵育处理实验细胞后,胞内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水平在葡萄糖胺刺激下上调,且与培养环境中葡萄糖浓度水平无关(P<0.05).结论:高糖毒性可损害胰岛β细胞内抗氧化酶-血红素氧合酶Ⅰ的表达,而胰岛素可激活下游通路尤其是Nrf2信号通路,对抗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从而保护胰岛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水杨酸是阿司匹林的活性成分,是导致耳鸣的主要原因。而本实验主要探讨水杨酸钠对耳蜗螺旋神经节(SGN)调亡相关基因Caspase 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初步探讨水杨酸钠对耳蜗毒性的机制。方法:分离取出大鼠蜗轴螺旋管,用酶消化后原代培养SGN,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5 mM水杨酸钠处理前后(1 h,3 h,6 h)Caspase 3 mRNA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其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5 mM水杨酸钠处理细胞后1 h,Caspase 3 mRNA表达水平没有明显改变(P〉0.05),但是当水杨酸钠处理3 h后,其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并呈时间依赖关系。而其蛋白表达水平也同样明显升高(P〈0.05)。结论:本实验取蜗轴螺旋管进行原代培养,获得较多的SGN,而水杨酸钠能上调这些原代培养SGN的Caspase 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导致SGN调亡,这对水杨酸钠耳蜗毒性的研究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该文研究了白藜芦醇及其下游信号分子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对高糖培养条件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化的作用和机制。体外常规培养HK-2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及信号蛋白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1α,PGC-1α)的蛋白表达,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对SIRT1的表达进行检测。与高糖刺激0 h组相比,高糖刺激12,24,48 h均导致HK-2细胞SIRT1蛋白明显减少,且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低糖培养细胞0,12,24,48 h的SIRT1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差异。白藜芦醇明显提高高糖培养条件下HK-2细胞的SIRT1表达,而SIRT1特异性抑制剂EX527能够减弱白藜芦醇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白藜芦醇能够明显增加HK-2细胞中E-钙黏着蛋白的表达,抑制高糖导致的α-SMA表达升高,而EX527对高糖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没有显著影响。此外,研究发现,白藜芦醇能够明显增加高糖刺激下HK-2细胞PGC-1α蛋白表达。该研究结果提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SIRT1和PGC-1α信号通路抑制了高糖诱导的HK-2细胞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藏红花酸(crocetin)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的人肝星状细胞LX-2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LX-2细胞,随机设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藏红花酸低剂量组,藏红花酸中剂量组,藏红花酸高剂量组,用含10%血清的1640培养液培养48 h,MTT法测各组细胞增殖,蛋白免疫印迹测定各组细胞α-SMA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各组细胞Smad2、Smad3、Smad7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F-β1刺激后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作用明显,且上调α-SMA蛋白、Smad2mRNA、Smad3mRNA表达,下调Smad7mRNA表达(P0.01)与模型组比较,藏红花酸组均能抑制LX-2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高、中剂量组作用明显,能够明显下调α-SMA蛋白、Smad2mRNA、Smad3mRNA表达,上调Smad7mRNA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红花酸对TGF-β1刺激的LX-2细胞中Smad7mRNA具有上调作用,对Smad2、Smad3mRNA具有下调作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bc1-2和bax及NF-kB在白藜芦醇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途径.方法白藜芦醇体外处理HepG2肝癌细胞24 h后,以免疫组化检测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及NF-kB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处理组HepG2细胞bcl-2的阳性积分和NF-kB的阳性细胞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bax阳性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下调HepG2细胞bcl-2基因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同时抑制NF-kB的活化,这可能是其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糖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大鼠VSMCs由组织贴壁法培养获得,以3~5代细胞为靶细胞,待细胞融合后用含有2%胎牛血清的DMEM孵育12 h,再置于正常组(5.5 mmol/L glucose)、高糖(25 mmol/L glucose)、高糖+P38抑制剂SB203580的DMEM继续培养24 h。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各组VSMCs合成型标志蛋白OPN、收缩型标志蛋白α-SM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OPN、α-SMA和磷酸化P38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高糖促进了VSMCs的表型由收缩型转化为合成型,同时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2高糖能促进P38蛋白的磷酸化,增加磷酸化P38的蛋白表达量;3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明显抑制了高糖促进VSMCs表型转化及MMP-2、MMP-9表达的效应。结论:高糖能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VSMCs的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讨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过表达对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0)表达的影响.采用RT-PCR和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中MMP-9mRNA和酶活性的变化.用脂质体介导瞬时转染法转染正义Trx1及反义Trx1,观察高糖环境Trx1过表达对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HBZY-1高糖组与正常糖组比较,MMP9mRNA在12h,24h,48h时表达增加(P〈0.05),同时酶活性于12h、24h、48h也明显增高(P〈0.01).转染正义Trx1组细胞,MMP.9mRNA水平及MMP9酶活性,在高糖组与正常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转染反义Trx1组和未转染组细胞的MMP9 mRNA水平及酶活性.高糖组均比正常糖组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Trx1过表达可抑制高糖环境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MP9高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慢性应激大鼠的额叶皮质神经细胞bax、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应激组(应激+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应激+西酞普兰灌胃),采用强迫游泳制造慢性应激模型(15 min/d,共4周),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ax、bcl-2 mRNA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尼康图像分析(NIS DR)软件测量各指标阳性细胞数量。结果:应激组较对照组,大鼠额叶皮质bax mRNA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增多(P0.01)、染色加深;bcl-2 mRNA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减少(P0.01)且染色变浅,且TUNEL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0.01),染色增强。而实验组较应激组大鼠,额叶皮质bax mRNA阳性表达细胞减少(P0.01)、染色变浅,bcl-2 mRNA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增多(P0.05),染色加深,且TUNEL阳性细胞数量减少(P0.01),染色减弱。结论:大鼠额叶皮质神经细胞bax mRNA和bcl-2 mRNA的表达水平受到慢性应激的影响,导致细胞凋亡加剧,西酞普兰能够有效调控额叶皮质神经细胞bax和bcl-2 mRNA的表达水平,拮抗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西酞普兰防治慢性应激引起的神经精神疾病的相关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KCNQ1OT1靶向调控miR-124-3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轴对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增殖、凋亡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人HMC分为对照组(NC组)、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阴性序列(si-NC)组、KCNQ1OT1小干扰核糖核酸(RNA)(si-KCNQ1OT1)组、si-KCNQ1OT1+模拟对照序列(miR-NC)组、si-KCNQ1OT1+miR-124-3p抑制剂(miR-124-3p inhibitor)组,各组在转染后进行高糖处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LncRNA KCNQ1OT1信使核糖核酸(mRNA)、miR-124-3p mRNA、HMGB1 mRNA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MGB1蛋白、增殖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1(CyclinD1)]、细胞凋亡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9(caspase-9)]、细胞纤维化蛋白[纤维连接蛋白(FN)、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KCNQ1OT1与miR-124-3p与HMGB1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与NC组比较,高糖组KCNQ1OT1 mRNA、HMGB1 mRNA及HMGB1蛋白、CyclinD1蛋白、FN蛋白、ICAM-1蛋白表达、HMC活性(24 h、48 h和72 h)明显上升,miR-124-3p mRNA、caspase-3蛋白及caspase-9蛋白表达、HMC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与高糖组、si-NC组比较,si-KCNQ1OT1组KCNQ1OT1 mRNA、HMGB1 mRNA及HMGB1蛋白、CyclinD1蛋白、FN蛋白、ICAM-1蛋白表达、HMC活性(24 h、48 h和72 h)明显下降,miR-124-3p mRNA、caspase-3蛋白及caspase-9蛋白表达、HMC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与si-KCNQ1OT1组、si-KCNQ1OT1+miR-NC组比较,si-KCNQ1OT1+miR-124-3p inhibitor组HMGB1 mRNA及HMGB1蛋白、CyclinD1蛋白、FN蛋白、ICAM-1蛋白表达、HMC活性(24 h、48 h和72 h)明显上升,miR-124-3p mRNA、caspase-3蛋白及caspase-9蛋白表达、HMC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较miR-NC组与KCNQ1OT1-WT共转染组而言,miR-124-3p mimic组与KCNQ1OT1-WT共转染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较miR-NC组与HMGB1-WT共转染组而言,miR-124-3p mimic组与HMGB1-WT共转染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LncRNA KCNQ1OT1可以靶向下调miR-124-3p mRNA表达,上调HMGB1 mRNA及HMGB1蛋白表达,促进高糖诱导HMC增殖,抑制凋亡,促进细胞纤维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SLE患者PBMC凋亡状态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及其基因调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BMC凋亡百分率及T细胞亚群的凋亡状态;用RT-PCR检测PBMC bcl-2和bax的mRNA表达;用FCM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fas,p53和c-myc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SLE患者PBMC凋亡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活动期患者高于非活动期患者.SLE活动期患者CD4+,CD8+T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人;非活动期患者CD8+T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人,而CD4+T细胞数与正常人比较无统计学差异;SLE患者PBMC bcl-2和bax mRNA表达与正常人比较无统计学差异;SLE患者PBMC bcl-2,bax和fa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p53和c-myc蛋白表达在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SLE患者PBMC凋亡百分率增高、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异常及bcl-2,bax和fas蛋白表达增高,在SLE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高糖培养的心肌细胞凋亡与白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心肌细胞分为三组-正常组、心衰组、磷酸肌酸钠组,心力衰竭组用含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33 mmol/L葡萄糖)培养;磷酸肌酸钠组用含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33 mmol/L葡萄糖)和100μmol/L磷酸肌酸钠培养;正常组用含10%血清的DMEM培养基(5.5 mmol/L葡萄糖)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指数,酶联免疫检测上清IL-6、TNF-α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水平。结果:处理后24 h、48 h,磷酸肌酸钠组心肌细胞增殖指数高于心衰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3和Bcl-2蛋白、IL-6、TNF-α含量相对表达量低于心衰组(P<0.05),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在大鼠心肌细胞心力衰竭模型中的应用能降低心肌细胞Caspase-3、Bcl-2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增殖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