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晶  黄仲荪 《生理学报》1990,42(6):540-546
本实验在67只家兔身上分别观察了电解损毁孤束核(NTS)前后刺激腹迷走神经和内脏大神经中枢端对血压的影响,以及刺激这两种神经中枢端对 NTS 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来自腹迷走神经和内脏大神经的感觉冲动不仅都可以投射至 NTS,而且这两种传入冲动在 NTS 还存在着会聚现象。一种传入神经的阈下刺激(背景刺激)可以削弱另一传入神经的血压效应,一种传入神经的(背景刺激)可以抑制另一种神经元引起的 NTS 神经元电活动。本文对这两种传入冲动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可能机制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氯化筒箭毒制动的情前期及间情期大鼠上进行实验。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内侧视前区-下丘脑前区(mPOA-AHA)的单位放电。mPOA-AHA 的大多数单位表现连续性或周期性自发放电。情前期大鼠周期性放电单位所占的百分比显著地多于间情期大鼠(P<0.01)。刺激子宫颈部可以使单位放电发生两种反应。一种单位对宫颈刺激发生放电频率增加的反应(宫颈兴奋神经元,CE 神经元),另一种单位则发生放电频率降低的反应(宫颈抑制神经元,CI神经元)。情前期大鼠 CE 与 CI 神经元所占的百分比与间情期大鼠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情前期大鼠的 CE和 CI 神经元多呈现周期性放电,而间情期大鼠的 CE 和 CI 神经元则多呈现连续性放电。这说明 mPOA-AHA 神经元的电活动随生殖周期发生明显的变化。脑室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E)能使 mPOA-AHA 内大多数 CE 神经元对宫颈刺激的兴奋反应暂时受到抑制,而注射 NE 却使大多数 CI 神经元发生抑制解除。这些结果提示 NE 可能有抑制 CE 神经元和刺激 CI 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电刺激猫小脑问位核和顶核可以影响下丘脑外侧区神经元的电活动,其中有一些神经元是葡萄糖敏感神经元.这一结果揭示小脑不仅具有经典的躯体运动调节功能,同时也可以通过小脑-下丘脑通路参与机体非躯体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额叶神经元对躯体痛、热刺激出现反应的机能意义,设计了痛、热延缓辨别作业对猕猴进行实验。痛和热仅在暗示期给予,要求动物对此不立即作出行为反应。而是暂时记住这个信号,等到行动期再作出反应。待作业正确率连续三天达90%以上,记录额叶神经元和两侧上肢肌肉的电活动.以观察神经元活动与信号刺激以及肌肉活动之间的关系。在记录的142个作业相关神经元中,与痛、热刺激相关者87个(66.4%)。其中22个仅对痛刺激、18个仅对热刺激起反应,47个对痛、热刺激都起反应(其中4个反应方向相反)。此外,有21个对痛、热、视都出现反应。其余仅对视觉刺激起反应。这些神经元主要位于额叶弓状沟上支内侧,包括前额叶和运动前区皮层。在两侧上肢12块肌肉中,除操作侧指总伸肌、尺侧腕屈肌和桡侧腕屈肌在压放杠杆时,可记录到短暂的肌电活动外,在作业的其它时期和其它肌肉均未记录到规律的肌电活动。这表明痛热刺激在暗示期引起的神经元反应与行为动作的发动没有直接关系,从而支持关于额叶皮层这一区域的神经元在对刺激物信号意义的辨别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的假说。  相似文献   

5.
张竞  刘敏芝 《动物学报》1989,35(3):279-286
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内脏痛、躯体痛和触觉刺激对大鼠丘脑后核(PO)中770个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其中305(38.3%)个对伤害性刺激起反应,103(13.4%)个对触觉刺激起反应。对伤害性刺激反应的神经元中多数对躯体痛和内脏痛刺激均起反应且反应形式相同,少数反应不同或相反,对触觉刺激反应的神经元中多数也对两种伤害性刺激均起反应,只对触觉刺激反应的神经元很少。  相似文献   

6.
清醒猕猴前额叶和运动前区神经元多感觉活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实验对清醒猕猴前额叶和运动前区神经元多感觉活动进行了观察。在动物进行课题操作中记录单神经元放电。课题中包括视、痛、热三种感觉刺激。在所记录的338个课题相关神经元中,对一种感觉刺激呈现反应者156个,对两种刺激反应者94个,对三种刺激都反应者88个。为了观察不具有信号意义的感觉刺激的作用,在课题操作的间歇期给动物以痛、热、视、听、触等自然刺激。在测试的176个课题相关神经元中,仅72个神经元对自然刺激呈现反应。其中对一种感觉刺激反应者45个,对两种刺激反应者19个,三种者5个,四种者3个。多数神经元对痛(N=33),视(N=30)和热(N=29)刺激呈现反应,仅有3个神经元对声音,9个神经元对触刺激出现反应。绝大多数神经元位于弓状沟上支内侧的颗粒和无颗粒皮层内。本实验表明,痛、热、触、视、听觉等投射到额叶皮层的相同部位,不同程度地会聚到同一神经元上。有信号意义的刺激与没有信号意义的刺激相比,前者可激活更多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7.
Shen LL  Peng YJ  Wu GQ  Cao YX  Li P 《生理学报》1999,(2):168-174
本文分析了大鼠延头端腹外侧区(RVLM)神经元单位活动与心血管活动的相干性,观察了RVLM区神经元电 对电刺激中脑防御反应区的诱发反应,以及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反应,并用FFT对RVLM区神经元自发单位放电和血压波进行频域的相干性分析,以判断是具有心节律。还分析了RVLM区单位放电变异性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干性。结果显示:RVLM区大多数神经元对电刺激中脑防御反应区呈兴奋反应(67%),70%神经元放电  相似文献   

8.
GABA参与兔杏仁体抑制内膝体神经元电活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Yang L  Dong XW  Feng MZ  Wu QY  Zhou SC 《生理学报》1998,50(3):257-262
本文采用多管微电极胞外记录技术观察了短纯音引起兔内膝神经元的声反应及刺激杏仁体对声反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观察电泳GABA及其拮抗剂Bicuculline的效应。实验结果表明:GABA可以抑制MGB神经元的声反应及自发放电活动,而GABAA拮抗剂Bicuculline的作用则相反;电泳GABA对MGB神经元产生同刺激杏仁体一样的抑制产应,并且这种影响可被Bicuculline翻转;嗅鼻沟后缘听区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缰核与生殖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记录细胞外放电。结果:①本实验观察到动情前期及动情间期大鼠缰核(habenular nucleus,Hb) 的神经元对阴道、宫颈刺激(vaginocervicalstimulation,VC刺激) 发生两种反应。一类神经元对VC 刺激发生放电频率增快或持续时间延长的反应,即VCE 神经元,另一类神经元则对VC刺激发生放电频率降低或暂时终止的反应,即VCI神经元。动情前期大鼠的VCE及VCI神经元多呈周期性放电;②本实验还发现,大鼠Hb 中对VC刺激发生反应的性相关神经元中多数为非特异性反应型神经元,即对VC刺激和夹尾等其它刺激发生兴奋或抑制反应,少数为特异反应型神经元,即只对VC 刺激发生反应。结论:①提示这两种神经元可能与神经分泌活动有关; ②特异反应型神经元的存在表明,Hb 可以接受VC刺激的传入信息,并对其发生反应。VC刺激可能通过影响Hb 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影响生殖神经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0.
实验在23只三碘季胺酚麻痹的新西兰兔上进行。采用记录单个神经元放电的方法,观察了刺激杏仁体对内膝体(medialgeniculatebody,MGB)65个双耳神经元声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杏仁刺激对其中21个神经元的活动产生抑制性影响(占32.3%)。刺激杏仁外侧核或基底核,既能抑制内膝体神经元对单侧耳声刺激的反应,也可抑制该神经元对双耳声刺激的反应。杏仁体所产生的这种抑制性影响的潜伏期最短为2ms,表明是经由杏仁-内膝体单突触联系。一般认为,接受双耳信息的神经元与声源定位有关,因此可以推测杏仁体的活动可以干预动物对声源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丹扬 《生命科学》2008,20(5):692-694
活动依赖的神经可塑性在视觉皮层信息处理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该文将讲述几个关于视觉刺激引起皮层反应发生快速变化的研究工作。在体膜片钳的实验结果表明,将视觉刺激与能够诱发孽个视皮层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的电刺激相偶联可以改变神经元的感受野特性。单电极和多电极胞外记录的实验结果显示,反复地给予自然图形电影刺激,不仅能增加视皮层神经元反应的可靠性,而且能造成之后的自发活动中存在“记忆的痕迹”。最后,用电压敏感染料成像的方法对群体细胞活动进行考察,结果提示视觉活动之后的皮层回放可能是由皮层波介导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大脑皮层体感Ⅰ区与痛觉以及针刺镇痛作用的关系,以钾离子透入下肢皮肤作为痛刺激,以操作式条件反射作为痛指标,用钨丝微电极记录大脑皮层体感Ⅰ区单个神经元的电活动,在10只清醒、可以活动的猴子上进行了实验观察。在下肢的皮层代表区分离和记录了能对不同传入刺激起反应的神经元215个。28个对皮肤伤害性刺激起反应。其中25个发放增加(兴奋型神经元),3个发放减少(抑制型神经元)。对12个伤害性神经元进行了针刺效应的观察。在针刺过程中有6个神经元(4个兴奋型、2个抑制型)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受到抑制。其中有些神经元的抑制可伴有痛阈的升高,但两者未呈现严格的平行关系。皮层体感Ⅰ区中亦可记录到会聚性神经元,即同一神经元既可接受皮肤机械刺激,亦可接受皮肤伤害性刺激。其中有些神经元对于不同性质的刺激可以出现不同型式的反应,如对钾离子刺激皮肤出现抑制性反应而对触觉刺激出现兴奋性反应。针刺时,往往只有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而机械刺激引起的反应没有明显变化。实验表明,针刺可以使皮层体感Ⅰ区的某些神经元对皮肤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减弱;但是这种效应可能不是发生在皮层本身,而是续发于皮层下结构活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TDT神经电生理软硬件平台和Matlab软件环境,开发了专用于听觉电生理研究的实时分析软件。通过对神经元胞外记录信号的在线处理和分析,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刺激后放电活动时间直方图、平均发放率、首次发放潜伏期等定量分析结果,以及刺激参数变化时神经元发放率的变化曲线,如发放率-刺激强度曲线等。此分析软件被用于大鼠下丘神经元听觉信息编码的研究中,观察到下丘神经元对于纯音和噪声刺激不同的时间响应模式,以及神经元发放率和首次发放潜伏期对声音刺激强度的编码。  相似文献   

14.
在用三碘季胺酚制动的大白鼠上进行实验。用玻璃微电极引导丘脑束旁核单位放电,观察伤害性电刺激坐骨神经时痛抑制神经元(简称Ⅰ神经元)的反应特点。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Ⅰ神经元的活动有以下特点:(1)较长的反应潜伏期。在13个Ⅰ神经元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潜伏期的平均值为203.8±137.8毫秒。(2)抑制性反应能持续较长的时间。在21个Ⅰ神经元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刺激坐骨神经所诱发的放电中止(即完全抑制)的持续时间有颇大的变动范围,最短为500毫秒,最长可达20秒。(3)较高的阈值,引起Ⅰ神经元抑制性反应所需的最低刺激强度为1.2毫安左右。(4)无适应性。重复刺激坐骨神经所诱发的Ⅰ神经元抑制性反应没有逐渐缩短的趋势。(5)时间总和。连续刺激坐骨神经可以使Ⅰ神经元抑制性反应的持续时间延长。根据以上结果可以认为痛抑制神经元具有与痛兴奋神经元类似的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电刺激Agrotis segetum雄蛾触角神经是否可以作为MGC中神经元的识别手段,采用细胞内电生理记录方法,共记录34个对性信息素有反应的MGC神经元,并测试了其中12个神经元对性信息素刺激的反应,22个神经元对性信息素刺激和电刺激的反应。结果表明,MGC神经元对性信息素及电刺激的反应模式基本一致,为一种双相反应模式。两种刺激方式均能诱导出兴奋反应,电刺激得到的兴奋反应比由信息素刺激引起的要短;MGC神经元对两种刺激的超极化反应(抑制反应)幅度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别,在电刺激实验的22个神经元上,超极化反应幅度和抑制时间都与神经元本身放电频率有一定的相关性。超极化反应是在LN参与下一定的神经回路对刺激所产生的反应而形成的。这提示两种刺激所作用的神经回路应是一致的,但从整个实验过程记录到的神经元情况来看,还须进一步结合形态学实验来验证电刺激触角神经作为MGC神经元的识别手段。  相似文献   

16.
刺激兔尾核对扣带回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在52只家兔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尾核头部的刺激可以影响44%的扣带回前部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绝大部分表现为自发放电的抑制。刺激尾核头部同样可以抑制由于伤害性刺激而引起的扣带回神经元的放电反应。这种放电受抑制的程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和尾核的刺激强度及刺激频率成直线回归关系(γ=0.978及γ=0.886)。实验中观察了尾核不同区域的刺激对扣带回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效应。所得结果与最近有关尾核不同部位对痛觉具有不同影响的报道十分相近。文中讨论了尾核与扣带回前部这种联系在针刺镇痛过程中可能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常采用恒定电脉冲间隔的高频刺激(high-frequency stimulation,HFS),进行深部脑刺激治疗帕金森氏症等运动障碍疾病.为了开发适用于不同脑疾病治疗的新刺激模式,近年来脉冲间隔(inter-pulse-interval,IPI)变化的变频刺激模式受到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即使具有相同的平均电脉冲频率,变频刺激与恒频刺激的治疗效果也不同.我们推测,变频刺激的短小IPI变化就足以改变HFS对于神经元的作用.为了验证此推测,本文在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输入轴突纤维上交替施加恒频刺激(100或133 Hz,即IPI=10 ms或7.5 ms)和随机变频刺激(100~200 Hz,即IPI=5~10 ms,平均频率为133 Hz),记录并分析刺激下游神经元群体的诱发电位,用于定量评价神经元对于恒频和变频刺激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持续的恒频刺激使得神经元的响应从最初的同步发放形成的群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PS)转变为非同步的动作电位发放(即单元锋电位).但是,当刺激切换为变频模式时,却又可以诱发神经元群体同步产生动作电位,重新形成PS波.并且,变频刺激诱发的PS幅值和神经元发放的同步程度可达基线的单脉冲刺激诱发波的水平.但是,PS的发生率只有脉冲刺激频率的7%左右,表明在持续的变频刺激时,多个脉冲累积的作用才能诱发这种同步的神经元发放.而且PS的出现与前导IPI的长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神经元的轴突和突触等结构对于高频刺激的非线性响应可能是变频刺激诱发同步活动的原因.这些结果表明,变频刺激序列中短小的间隔变化可以产生与恒定间隔不同的调控作用.本文的结果对于揭示脑刺激的作用机制,促进新型刺激模式的开发及其在不同类型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与恐惧有关的神经环路位于杏仁核,该部位是形成恐惧记忆的关键。最近Shumyatsky等发现杏仁核侧部主要神经元可大量释放胃泌素分泌相关肽(GRP),该肽类神经递质的受体则分布在同一区域释放γ-氨基丁酸(GABA)的中间神经元上。GRP可引起含有GRP受体的神经元释放更多的GABA,大量的GABA可增强对该区域主要神经元活动的抑制。敲除小鼠GRP受体的基因后,这种抑制作用消失,并导致另一与恐惧记忆有关的神经回路皮层长时程增强效应加强。这表明,缺乏GRP受体会导致杏仁核中间神经元对主要神经元活动抑制作用的缺失,并使皮层和杏仁核的神经元对长时程增强效应变得敏感,从而增强由恐惧刺激引起的记忆。GRP受体基因敲除的小鼠因此表现出更强和更长久的恐惧记忆行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要介绍最近十多年来生理学界对经典心血管中枢概念的质疑。现在一般认为,管制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元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各级水平。中枢对身体各部分血管活动的控制有机能上的分化。在各种环境刺激下,心血管反应表现出不同的整合型式。  相似文献   

20.
催产素和加压素与应激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Zhu LL  Onaka T  Zhu SG 《生理科学进展》2002,33(4):332-335
催产素和加压素是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大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神经垂体激素。各种应刺激都可以引起催产素和加压素神经元的活动。目前应激后引起的这类神经活动的变化与人类的某结疾病的病理生理相关联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西文总结了近几年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催产素和加压素神经元在应激中的反应;(2)在大细胞性催产素和加压素神经元的应激反应相关联的神经传递物质;(3)与应激相关联的精神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