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与发生放射性肺炎(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非小细胞肺进行肺部病灶放射治疗的患者118例,评价是否发生放射性肺炎,并在放疗前及放疗剂量达到43 GY时分别抽取患者血清样本,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含量。结果:43例患者发生了放射性肺炎,发生放射性肺炎组患者的放疗前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放疗剂量达到43Gy时,发生放射性肺炎组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与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组患者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检测放疗前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可以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埃兹蛋白(Ezrin)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Ezrin在有无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细胞免疫组化、western-blot、RT-PCR检测Ezrin在不同转移潜能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通过transwell考察Ezrin对不同转移潜能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Ezrin蛋白在有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的肺癌组织,在高转移潜能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高于低转移潜能细胞系,受抑制时会削弱高转移潜能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过表达时会增强低转移潜能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论:Ezrin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及其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的特性研究谢尔凡(第三军医大学烧伤研究所,重庆630038)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其主要生理功能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结构相对稳定。近年来,特异性的肺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4.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与肺部免疫防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亲水性糖蛋白,属于C-型凝素家族成员,相对分子质量为29~36kDa。SP—A是肺部重要的天然免疫防御分子,在肺的局部防御和天然免疫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调节局部免疫和炎症反应、调理吞噬作用,还可凝集病原微生物、影响趋化作用及促进杀菌作用等。  相似文献   

5.
人类miR-491 (has-miR-491)是一段长度为84 bp的微小RNA,可以通过与靶mRNA的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结合,降解靶mRNA或抑制其翻译,在转录后水平对肿瘤细胞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影响肿瘤发展进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ang ca...  相似文献   

6.
李贵芹 《生物磁学》2009,(15):2863-2865,F0003
目的:探讨4.1B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166例临床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的原发NSCLC组织,免疫组化检测4.1B蛋白表达,分析其与NSCLC进展的关系。结果:26例4.1B蛋白表达于细胞膜上。69例4.1B蛋白表达缺失,71例胞浆表达。包括胞浆表迭在内,4.1B蛋白异常表达率为84.34%。肿瘤最大直径≤3cm组、未转移组、临床分期I和II期组4.1B蛋白胞膜表达阳性率分别高于肿瘤最大直径〉3cm组、转移组、III和Ⅳ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4.1B细胞浆表达阳性率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SCLC组织内,4.1B蛋白存在表达缺失现象,也存在异常定位现象。表达于细胞膜的4.1B蛋白在NSCLC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抑制作用,其表达缺失可能促进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否发生阻塞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对比分析,了解伴有阻塞性肺炎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所收治的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共450例。经核查资料后,进入统计学的伴有阻塞性肺炎组100例,不伴有阻塞性肺炎组112例,均为初治。对以下因素进行分析: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吸烟情况、分期、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初始疗效、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计数资料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本组研究中伴有阻塞性肺炎组患者100例中,吸烟患者占76%,小细胞未分化癌患者占81%,中心型癌患者占52%,广泛期患者占57%,NSE阳性率为92%,均高于不伴有阻塞性肺炎组患者。不伴有阻塞性肺炎组的小细胞癌患者初始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伴有阻塞性肺炎组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居住环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有阻塞性肺炎组的小细胞肺癌患者NSE阳性率高于不伴有阻塞性肺炎组。吸烟是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阻塞性肺炎的高危因素。阻塞性肺炎降低小细胞癌患者化疗初始疗效。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全世界因肿瘤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已经得到部分阐明,但死亡率并没有明显改善。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分子内源性非编码蛋白的RNA,通过与靶mRNA 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序列互补配对,产生翻译抑制或者导致RNA的降解来负性调控基因的表达。近来的研究发现有多种miRNA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使其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肺癌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及预后监测,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就miRNA在肺癌诊断、分型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KIT染色法,检测survivin和caspase-3在60例NSCLC组织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癌组织中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61.67%)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5%);Ⅲ期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76.92%)明显高于Ⅰ+Ⅱ期(5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肺癌组织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43.33%)明显低于正常组织(85%);高+中分化组的caspase-3阳性表达率(58.06%)明显高于低分化的(27.59%);鳞癌组织中的caspase-3阳性表达率(56.25%)高于腺癌组织(28.57%);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结论: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上调,而caspase-3却下降,且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survivin可能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且抑制caspase-3的激活而抑制凋亡;caspase-3的失活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与P53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VEGF和P5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病理确诊的6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VEGF和P53表达的检测。结果:62例非小细胞肺癌VEGF阳性表达率58.1%(36/62),其表达与NSCLC的组织分化程度、生存期有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无关。P53阳性表达率46.8%(29,62),表达与肿瘤组织类型、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VEGF和P53可作为评价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用免疫组化检测出P53蛋白可间接反映P53基因的突变。本组资料检测的结果显示,P53基因阳性表达率46.8% (29/62),表明近一半肺癌病例已失去P53蛋白的抑癌功能,且P53基因的突变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有关。P53和VEGF都是潜在的新型肿瘤表型标志物,它们的检测可作为肿瘤病理分级诊断的主要参考依据。同时检测P53和VEGF的表达状态,可通过肿瘤血管形成的生物学行为信息,进一步研究肿瘤血管形成的分子水平调控机制,这有助于抗肿瘤药物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丁海斌  刘敏  周永清  南媛  李雅 《生物磁学》2011,(21):4135-4137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与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存活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无完全缓解患(CR)病例,部分缓解(PR)16例,有效率(RR)40.0%;对照组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8例,有效率(RR)20.0%。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50.0%(20/40),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45.0%(18/40),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中有2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23例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腹泻、转氨酶升高、皮肤水泡等。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各个单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能取得更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不会提高1年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与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存活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无完全缓解患(CR)病例,部分缓解(PR)16例,有效率(RR)40.0%;对照组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8例,有效率(RR)20.0%。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50.0%(20/40),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45.0%(18/40),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中有2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23例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腹泻、转氨酶升高、皮肤水泡等。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各个单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能取得更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不会提高1年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所致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原发非小细胞肺癌150例,所有病人接受精确放疗治疗.对各因素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文150例病例治疗3个月后随访确认较严重的并发症16例(10.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及放射剂量与并发症相关,而病灶位置、肿瘤大小与并发症的发生无关.以上相关因素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提示只有同时放射剂量指标为独立的相关因素,年龄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相关,但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肺癌患者接受精确放疗治疗并发症与放射剂量密切相关,并发症发生于患者年龄也可能相关.放疗剂量的合理控制有助于增加放疗的安全性,这在高龄患者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就诊的7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单纯化疗组)和实验组(n=36,DCs-CIK细胞免疫联合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并运用Kamofsky(KPS)评分来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疾病控制率(DCR)7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8%(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外周血CD3+、CD8+及NK细胞所占的比值较治疗前均上升显著(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3+、CD8+及NK细胞所占的比值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KPS评分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Cs-CIK细胞免疫联合化疗能够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DCR,且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吸入伊洛前列素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同时予以吸入伊洛前列素。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HIF-1α和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Karnofsky评分评价患者功能状况,并对比两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RR)和控制率(CD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1天、21天血清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且治疗后21天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1天(P0.05)。结论:吸入伊洛前列素能通过调节HIF-1α和VEGF水平改善NSCLC细胞化疗敏感性,且疗效安全显著,预后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对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12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0例,均予以吉非替尼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癌抗原125(CA125)的表达水平,观察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患者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7例,疾病稳定19例,疾病进展13例,有效率为54.3%。治疗后,治疗有效的患者CEA、CA125明显比治疗前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疾病稳定、疾病进展的患者治疗后CEA、CA125与治疗前比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有效与疾病稳定的患者治疗后CYFRA21.1有明显降低,但与治疗前比却无明显差异(P〉0.05);而疾病进展患者的CYFRA21—1却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前,治疗有效的患者血清中CEA、CA125比疾病稳定、疾病进展的患者明显较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稳定患者的CEA、CA125与疾病进展患者的相比,治疗有效的患者CYFRA21-1与疾病稳定、疾病进展的相比,结果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CEA、CA125浓度较高则治疗效果不错.治疗后效果较好则CEA、CA125浓度较低,效果不好则CYFRA21-1浓度较高。利用血清肿瘤标志物可显著反映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预后情况,为临床判断其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GRP78在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与生物学特征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切除标本88例,及其癌旁组织2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RP78的表达.结果:GRP78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GRP78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理类型无关.非小细胞肺癌中GRP78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短于GRP78低表达的患者.GRP78的表达情况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GRP78的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及发展有关,GRP78可以作为一个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高凝状态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的19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高凝状态特征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与临床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病理特征、ECOG评分、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放疗、临床分期和合并疾病的关系。结果:195例NSCLC患者中,170例(87%)出现不同程度的凝血指标异常,42例(21.5%)出现PLT升高,78例(40%)出现FIB升高,12例(6.2%)出现TT延长,45例出现(23.1%)PT缩短,60例出现(30.8%)D-D升高,15例出现(7.7%)APTT缩短。NSCLC患者的高凝状态与其年龄、放疗、中心静脉置管均无关(P0.05)。而男性TT值显著高于女性,腺癌NSCLC患者FIB值显著高于鳞癌和其它类型NSCLC患者,ECOG≤2的NSCLC患者PT、FIB的水平显著高于ECOG2者,接受化疗的NSCLC患者APTT、PT水平均显著低于未化疗者,Ⅲ~Ⅳ期NSCLC患者FIB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NSCLC患者,合并其它疾病的NSCLC患者TT、PT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合并疾病者(P0.05)。结论:NSCLC患者易发生高凝状态,可能与其性别、病理类型、ECOG评分、化疗、临床分期及合并疾病有关,如何进行抗凝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维维  唐敏  费玲 《生物磁学》2011,(Z1):4796-4800
大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进行系统化疗。研究表明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标准一线系统化疗联合贝伐单抗能一定程度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另有一些研究对多靶点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西地尼布,凡德他尼等)联合标准化疗的疗效进行了评估,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策略。本文主要对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