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益生菌干预对高脂高糖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肠道菌群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C57BL/6J雌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肥胖组和益生菌干预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标准饲料、高脂高糖饲料以及高脂高糖饲料同时给予益生菌干预,连续喂养6周,测量并分析三组小鼠的体重。留取小鼠粪便样本,应用PCR-DGGE法分析菌群,应用酶反应比色法分析三组小鼠血脂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肥胖小鼠体重明显增加,益生菌干预组小鼠体重略有增加;肥胖组小鼠肠道菌群紊乱,与正常对照组分别聚为两大类,益生菌干预组小鼠肠道菌群与正常对照组聚为一大类。肥胖小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益生菌干预组小鼠较肥胖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但与正常对照组仍有差异。结论 高脂高糖饮食诱导肥胖小鼠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及脂代谢异常,益生菌干预可以改善肥胖小鼠菌群失调以及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肠道菌群与小鼠在高脂膳食下形成的不同肥胖表型的关系。方法高脂饲料构建肥胖抵抗(DIO-R)和肥胖易感(DIO-P)模型,正常饲料组为对照(NC),使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和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技术分析小鼠初始(0周)和干预后(7周)的肠道菌群。结果不仅在表型差异形成后,DIO-R和DIO-P两组小鼠的肠道菌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在初始时刻,不同肥胖表型小鼠的肠道菌群就存在不同:0周和7周时,DIO-P组和DIO-R组在酶切片段的主成分分析图上均可以明显区分,且两组小鼠肠道中Lactobacillus、Bifidobacterium、Akkermansia muciniphila、Desulfovibrio、Staphylococcus aureus、Enterobacter cloacae六种细菌的定量结果也具有明显的差别。结论肠道菌群初始状态的差异可能引导小鼠摄入高脂后对于肥胖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3.
野生蓝莓和花青素提取物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野生蓝莓和花青素提取物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C57BL/6小鼠,同时膳食补充野生蓝莓或花青素提取物,将25只无菌小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ormal chow diet,NCD),普通饲料+10 g/100 g蓝莓组(NCD+BB),高脂饲料组(High-fat diet,HFD),高脂饲料+10 g/100 g蓝莓组(HFD+BB),高脂饲料+20 mg/100 g花青素组(HFD+ACN),饲养10周,每周对其食物摄入量、能量摄入量以及体重进行测定,并运用DGGE方法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各实验组食物摄入量无显著性差异,HFD+BB组和HFD+ACN组能量摄入量均明显高于NCD+BB组。虽然HFD+BB组体重增加最为明显,但10周末时HFD+BB组体重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随着实验的进行,HFD组、HFD+BB组和HFD+ACN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发生明显变化。HFD+BB组与NCD组菌群差异最大,HFD+ACN组与NCD组肠道菌群DGGE图谱相似性系数明显高于HFD组,对优势条带测序结果显示膳食补充蓝莓或花青素提取物可明显降低肥胖相关细菌Firmicutes的数量。【结论】蓝莓和花青素提取物可改善由高脂饮食引起的肠道微生态失调,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具有潜在的减肥消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过膳食饲喂高脂饲料诱发的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方法 24只SD(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连续饲喂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42 d,并于第0、9、18、30和42天采集大鼠粪便,应用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和q-PCR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第42天时A、B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值(TC)分别为(2.01±0.14)mmol/L、(5.16±0.22)mmol/L,B组TC水平较A组明显增高(P〈0.05)。DGGE电泳图谱显示B组42 d时肠道菌群构成较0 d时变化显著,而A组不同时期肠道菌落构成无明显差异。q-PCR定量结果显示,随着饲喂高脂饲料天数的增加,B组小鼠肠道内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较0 d明显降低(P〈0.01),而拟杆菌门数量呈递减趋势且趋势比较平缓;梭菌属呈递增趋势且增幅相对拟杆菌门的变化较大。结论高脂饮食可导致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这种改变会进一步促进高脂血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裂殖壶藻藻油DHA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肥胖症是一种慢性代谢类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高危后果。研究表明,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 PUFAs),特别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对与肥胖症相关疾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体内脂质代谢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探讨裂殖壶藻(Schizochytrium sp.)藻油DHA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体重、脂肪组织重量、血脂、肝和脂肪组织病理形态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小鼠肥胖模型,以体重增幅15%为标准分出肥胖小鼠。试验共分五组:(1)低脂对照组;(2)高脂模型组;(3)高脂+低剂量藻油组(50 mg DHA/kg);(4)高脂+中剂量藻油组(100 mg DHA/kg);(5)高脂+高剂量藻油组(200 mg DHA/kg)。其中,藻油处理组灌服相应剂量藻油,低脂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灌胃同等体积玉米油。处理9周后,腹腔麻醉,摘眼球取血并分离血清,测血清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之后处死小鼠,分离附睾、肾周和肠系膜脂肪组织及肝脏,称湿重;附睾脂肪和肝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情况;利用RT-PCR检测附睾脂肪组织中激素敏感脂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基因的m RNA表达情况。【结果】藻油处理组小鼠体重没有显著下降,但是腹部脂肪重量显著降低、脂肪细胞体积明显小于高脂模型组;同时血清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肝组织异位脂肪堆积明显减少;脂肪组织中HSL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结论】裂殖壶藻藻油DHA处理能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导致的小鼠腹部脂肪积累并改善血脂,可能有利于肥胖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山银花对于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头孢曲松钠灌胃的方法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衡模型。利用观察称量等方法观察小鼠临床表征的变化,以及盲肠指数和脾指数的变化。利用活菌计数法分析肠道优势菌群的变化趋势。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菌群失衡组盲肠指数增高(P<0.05);自然恢复组变化不明显;山银花组(5%、10%)与大豆低聚糖组相似,显著下降(P<0.05),呈恢复趋势。(2)菌群失衡组脾脏指数有下降趋势,自然恢复组无明显变化;山银花组(5%、10%)与大豆低聚糖组均有所上升,呈恢复趋势。(3)菌群失衡组厌氧菌被抑制,需氧菌大量繁殖,自然恢复组菌群种类和数量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需氧菌的恢复;山银花组(5%、10%)和大豆低聚糖组厌氧菌重新出现,菌群种类增多,尤其是双歧杆菌、乳杆菌、韦荣球菌和类杆菌的出现预示着菌群正在逐渐恢复正常。10%山银花高剂量组比5%山银花低剂量组恢复要好。结论山银花可以促进菌群失衡小鼠盲肠和脾脏大小的恢复,可以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衡,具有益生元功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泽泻对高脂高糖饮食大鼠的降血脂作用与肠道菌群多样性的相关性,并测定高脂高糖饮食大鼠肠道菌群丰度与多样性的变化。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control group,CON)、高脂高糖模型组(high-fat and high-sucrose diet group,HFS)、高脂高糖饲料加二甲双胍干预组(metformin treatment group,MET)和高脂高糖饲料加泽泻醇提取物干预组(Alisma orientale extract group,AOE)。每组8只,造模4周后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4周。CON组和HFS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检测血清TC、TG、LDL-C及HDL-C水平及其他指标,提取肠道菌群总DNA,分析肠道微生物的变化。结果 HFS组的TC、LDL-C水平明显高于CON组(Ps0.05),给药4周后,AOE组TC、LDL-C水平均显著性降低(Ps0.05)。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AOE组中与脂质代谢、多聚糖生物合成与代谢相关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丰度增加显著,肠道菌群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形成了新的肠道菌群稳态。结论泽泻醇提取物可以有效降低高脂高糖饮食大鼠的血脂水平,对其肝脏具有保护作用。泽泻醇提取物也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丰度、多样性和功能类群等靶标进行脂质代谢调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PCR-DGGE技术评价西芹对昆明小鼠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方法给予小鼠高脂饲料,复制高脂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每日给予小鼠西芹提取液灌胃,连续28 d。分别在实验的0、14和42 d,收集每只小鼠粪便,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DGGE(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获得肠道菌群分子指纹图谱,针对相似性、多样性分析及优势条带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高脂饲料喂养后肠道益生菌约氏乳杆菌等趋近消失,出现了特异菌真杆菌,而西芹灌胃组和食用基础饲料组真杆菌数量显著减少,且西芹灌胃组作用大于食用基础饲料自然恢复组。结论西芹对高脂小鼠肠道菌群的平衡有显著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高脂饮食诱导C57BL/6J小鼠肥胖来建立骨关节炎模型并观察其病理特征,为肥胖相关骨关节炎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C57BL/6J雄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组,分别喂饲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每周测体重及摄食量,16周后收集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Ⅱ型胶原C端肽水平;取小鼠左下肢膝关节,固定、脱钙、石蜡包埋,切片后行HE及番红O染色并进行修改后的Mankin评分;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小鼠体重、血清Ⅱ型胶原C端肽水平显著升高,而摄食量方面则无明显差异。HE及番红O染色结果显示,高脂组小鼠的膝关节软骨细胞减少,排列混乱,基质染色不均匀,可出现潮线部分缺失,颜色变浅等;且高脂组的修改后的Mankin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TUNEL检测结果显示,高脂组小鼠关节软骨凋亡细胞数增多,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利用高脂饮食诱导C57BL/6J小鼠肥胖的方法可以建立骨关节炎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肥胖相关骨关节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二氢杨梅素(DHM)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是否与促进WAT棕色化有关。方法: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n=10):①正常对照组(ND组):普通饲料喂养、②正常对照+低剂量DHM组(ND+L-DHM组):普通饲料喂养同时用低剂量DHM(125 mg/(kg·d))处理、③正常对照+高剂量DHM组(ND+H-DHM组):普通饲料喂养同时用高剂量DHM(250 mg/(kg·d))处理、④高脂饮食组(HFD):高脂饲料喂养、⑤高脂饮食+低剂量DHM组(HFD+L-DHM组):高脂饲料喂养同时用低剂量DHM处理、⑥高脂饮食+高剂量DHM组(HFD+H-DHM组):高脂饲料喂养同时用高剂量DHM处理。16周后小鼠空腹过夜,取血测空腹血糖和血脂,随后处死动物,测体长,算出Lee's指数;取肩胛下、腹股沟和附睾处脂肪组织称重后,甲醛固定、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大小,免疫组化检测解偶联蛋白1(UCP1)的表达;实验期间每4周测一次小鼠体重。结果:与ND组相比较,HFD组小鼠体重显著升高,提示肥胖小鼠模型复制成功。此外,HFD组小鼠体脂重量、脂肪细胞直径、Lee's指数和血糖显著增加、脂肪细胞UCP1的表达升高;使用L-DHM和H-DHM处理HFD小鼠后,体脂重量、脂肪细胞直径、Lee's指数和血糖等指标显著逆转,而脂肪细胞UCP1的表达升高更为显著;但L-DHM和H-DHM对正常小鼠上述指标无显著影响。结论:二氢杨梅素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其机制可能与促进WAT棕色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从人粪便中分离Collinsella aerofaciens,并给予正常和高脂饮食的C57BL/6J小鼠,观察Collinsella aerofaciens对小鼠糖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方法

将4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饮食组(NCD组)、正常饮食+菌液组(NCD+B组)、高脂饮食组(HFD组)和高脂饮食+菌液组(HFD+B组),每组10只。NCD组和HFD组给予100 μL的生理盐水,其余组给予Collinsella aerofaciens 1×109 CFU/mL,连续灌胃12周。第0、4、8和12周通过试剂盒检测空腹血糖(FBG)、随机血糖(GLU)、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水平。第12周,对各组小鼠进行口服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试验,并检测血浆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水平。收集小鼠粪便,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16S rRNA V3‒V4区序列,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变化。

结果

第8和12周4组小鼠间T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32.424,P<0.001;F = 107.601,P<0.001),与NCD组相比,NCD+B组小鼠TC水平显著升高(P<0.050);与HFD组相比,HFD+B组小鼠TC水平显著升高(P<0.050)。4组小鼠间HDL-C和L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7.809,P<0.001;F = 41.521,P<0.001),与NCD组相比,NCD+B组小鼠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0),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0);与HFD组相比,HFD+B组小鼠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0)。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小鼠肠道中Desulfovibrionaceae丰度与FBG、GLU、TC和LDL-C水平呈正相关(r = 0.512,P = 0.011;r = 0.445,P = 0.029;r = 0.728,P<0.001;r = 0.758,P<0.001)。

结论

人粪便中分离的Collinsella aerofaciens可以影响小鼠糖脂代谢,可能与其破坏肠道菌群平衡有关,同时为防治血糖血脂异常代谢提供靶点。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究突散囊菌发酵液对肥胖大鼠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干预的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血脂康阳性对照组。通过高脂喂养建立食源性肥胖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无菌水灌胃,各剂量组灌胃不同剂量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实验为期8周,末次给药后收集粪便和血清,用于肠道菌群分析和相关生化指标测定,并摘取肝脏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和Lee′s指数显著增加,血脂发生异常,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冠突散囊菌发酵液显著降低了肥胖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提高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测序结果亦显示,冠突散囊菌发酵液显著提高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上调瘤胃球菌NK4A214_group、UCG-005、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等菌群的丰度,下调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Turicibacter的丰度。LefSe分析还显示,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可显著增加大鼠肠道中乳酸菌Lactobacillus丰度,提高肠道的防御功能。综上所述,冠突散囊菌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头孢曲松钠诱发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建立模型,观察不同剂量长短链菊粉对抗生素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小鼠的调节作用。方法 2g/(kg·d)头孢曲松钠灌胃小鼠,连续8d,诱导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然后将菌群紊乱小鼠分为低剂量短链菊粉处理组、高剂量短链菊粉处理组、低剂量长链菊粉处理组、高剂量长链菊粉处理组和自然恢复组,连续处理2周,采用PCR-DGGE和菌落计数的方法观察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恢复情况。结果抗生素处理后,小鼠肠道菌群与正常小鼠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菌群条带数明显减少(P0.05),有益菌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消化球菌含量明显减少(P0.05),条件致病菌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含量明显增多(P0.05);经菊粉处理后,小鼠的肠道菌群恢复效果明显好于自然恢复组(P0.05),其中长链菊粉处理组优于短链菊粉处理组,且高剂量长链菌粉处理组恢复程度优于低剂量长链处理组。结论菊粉能够有效调节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而长链菊粉的调节作用优于短链菊粉,且高剂量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对象,观察富硒猴头菇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设高、中和低3个剂量组和1个普通猴头菇对照组,1个蒸馏水对照组,搜集粪便,用细菌16S rDNA荧光定量PCR法测定3大类肠道菌的数量。结果富硒猴头菇冻干粉灌胃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肠道中大肠埃希菌明显减少,低、中剂量组双歧杆菌增多,高剂量组乳酸菌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断药3 d后,中剂量组的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数量,高剂量组的大肠埃希菌、乳酸菌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富硒猴头菇对小鼠肠道菌群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田蓟苷改善高脂饮食小鼠血脂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及田蓟苷低、中、高剂量给药组(50、100、200 mg/kg)和阿托伐他汀给药组(10 mg/kg),每组10只,连续给药12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SREBP 2和LDLR蛋白表达。通过16S rDNA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组小鼠血清TC、TG、HDL C和LDL C水平明显升高(t=-3.966,P=0.001;t=-3.438,P=0.003;t=3.811,P=0.001;t=-6.591,P<0.001),肝脏中SREBP 2和LDLR蛋白表达明显下调(t=7.198,P<0.001;t=8.892,P<0.001)。与高脂饮食组相比,田蓟苷高剂量给药组和阿托伐他汀给药组小鼠血清TC、LDL C水平明显降低(TC:t=2.483,P=0.023;t=3.300,P=0.004。LDL C:t=2.535,P=0.021;t=3.836,P=0.001),肝组织中的SREBP 2和LDLR蛋白水平明显上调(SREBP 2:t=-2.188,P=0.042;t=-3.317,P=0.007。LDLR:t=-2.649,P=0.016;t=-2.249,P=0.037)。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组小鼠肠道中厚壁菌门水平明显升高(t=-2.287,P=0.047),而拟杆菌门、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和普拉梭菌水平明显降低(t=3.127,P=0.006;t=2.737,P=0.014;t=3.542,P=0.002;t=3.491,P=0.003;t=2.780,P=0.012)。与高脂饮食组相比,田蓟苷高剂量给药组小鼠肠道中拟杆菌门、乳杆菌属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水平明显升高(t=-2.613,P=0.020;t=-2.558,P=0.024;t=-2.109,P=0.049)。结论田蓟苷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血脂代谢紊乱可能与肝脏中SREBP 2和LDLR蛋白表达及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有关,但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高脂血症, 采用16S rDNA测序检测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变化情况。

方法

SD大鼠20只(清洁级), 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大鼠给予维持饲料, 模型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1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集大鼠粪便, 采用16S rDNA测序法对大鼠肠道菌群进行分析, 考察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变化情况。

结果

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生物多样性(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发生显著变化, 肠型与对照组差异明显, 在门、科、属等多个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 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念珠菌门(Candidatus saccharibacteria)数量显著下降, 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数量显著升高。

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可引起大鼠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高脂饲料复制肥胖与肥胖抵抗型非酒精性脂肪肝SD大鼠模型。方法:体质量100±10g的雄性SD大鼠140只,按照体重随机抽取120只用于模型建立,喂食高脂、高能饲料。连续8周后,将体质量大于正常对照组平均体质量+1.96倍标准差的模型大鼠作为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组(NO组),体质量小于正常对照组平均体质量+1.0倍标准差的作为肥胖抵抗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组(NOR组)。8周内动态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变化,8周末每组随机取8只处死,比较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水平变化及肝指数、脂体比,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剩余2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喂食普通饲料。结果:NO与NOR组大鼠体重增长差距逐渐增大,至8w末,NO组体重显著高于NOR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脂肪重量和脂体比均显著升高,NO组脂肪重量显著高于NOR组(P0.05,0.01),但脂体比间未见显著差异;NO与NOR组TG、ALT显著升高(P0.05),其中NO组大鼠血清TG、TC显著高于NOR组(P0.05);两组肝重量和肝指数均显著升高,NO组肝重量显著高于NOR组(P0.05,0.01),但肝指数间未见显著差异,两组肝细胞内均弥散大量脂肪空泡。结论:利用高脂饲料成功建立肥胖与肥胖抵抗型非酒精性脂肪肝SD大鼠模型,与人类发病特征相似,为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的研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王一成  李燕  张晶  魏长龙 《微生物学报》2018,58(7):1287-1297
【目的】基于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代谢的相互关系,研究不同配方的益生菌对小鼠肥胖的影响。【方法】5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平均分成10组,分别给予正常饲料、高脂饲料以及高脂饲料加8种不同配方的益生菌产品(50亿CFU/只),所有动物连续喂养9周,每周测量小鼠体重1次。最后一周测定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GTT)、血脂相关指标,称取内脏重量,并留取小鼠盲肠内容物,提取小鼠肠道菌群总DNA,利用16S rDNA测序检测相关细菌含量。【结果】部分益生菌可引起小鼠体重增速加快,而部分益生菌可减缓小鼠肥胖和降低内脏脂肪重量,同时缓解高血脂症。丹尼斯克品牌益生菌配方组小鼠肠道中厚壁菌/拟杆菌比例(F/B)是正常饮食组的22.8倍,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ermansia)细菌含量几乎为0;而菌拉丁品牌益生菌配方组小鼠F/B比例与正常饲料饮食组类似,Akkermansia含量为0.5%,为正常饮食对照组小鼠的一半左右。【结论】益生菌可影响小鼠体重和代谢,但不同配方的益生菌效果截然相反。特定的益生菌配方对肥胖和高血脂的改善可能是由于其选用的菌株本身的特性以及菌株之间的相互配比能够降低小鼠肠道中F/B比例以及升高Akkermansia的含量所带来的。此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可改善代谢的益生菌产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明芦笋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情况,为芦笋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中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高剂量芦笋组和高脂饮食阳性对照组。其中正常组喂食正常饲料,其余组喂食高脂饲料。分别灌胃蒸馏水(正常组、高脂饮食组)、芦笋1.05 g/(kg•d)(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组)、芦笋2.10 g/(kg•d)(高脂饮食中剂量芦笋组)、芦笋4.20 g/(kg•d)(高脂饮食高剂量芦笋组)和降脂理肝汤1.19 g/(kg•d)(高脂饮食阳性对照组),每天2次,每次0.35 mL。比较分析小鼠肠道微生物及肠道酶活性。结果 酶活方面,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中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高剂量芦笋组能明显降低淀粉酶、木聚糖酶以及蛋白酶的活性,与高脂饮食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s<0.01)。肠道微生物方面,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中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高剂量芦笋组能显著降低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与高脂饮食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芦笋能降低高脂饮食小鼠的肠道内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并且可以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小鼠淀粉酶、木聚糖酶和蛋白酶等肠道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燕麦纤维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用8w龄C57BL/6J雄性小鼠高脂喂养16w,同时预防性给药,监测血液生化指标,进行糖耐量实验,ELISA法测胰岛素并计算HOMR-IR指数,解剖分离小鼠的内脏脂肪组织并称重,以及取部分组织做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研究燕麦纤维对高脂诱导小鼠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小檗碱组与燕麦纤维组的血糖(GLU)、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均能显著降低;燕麦纤维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显著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极显著降低,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血浆中炎症因子TNF-α、IL-6、L-1β及MCP-1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27%、81%、31%、50%。小鼠体质量和内脏脂肪显著减少。脂肪细胞面积减小。结论:燕麦纤维通过减少小鼠内脏脂肪,减少FFA和炎症因子的分泌,改善由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