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世界》2007,(1):108-108
鹦鹉鱼拥有亮丽的蓝、绿、红及黑色的身体颜色,是色彩艳丽的鱼类之一.它的嘴巴与身体融合在一起,形状有如鹦鹉的嘴,因此得名。每当夜幕降临时,鹦鹉鱼便首先钻到石头底下,然后从嘴里吐出一种晶莹透亮的丝状黏液,迅速地形成一件透明睡衣.将自己周身上下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每到凌晨,又分泌出另一种黏液,  相似文献   

2.
<正>我家养了一缸热带鱼。活跃在最上层的是银龙鱼,最底层的是蓝鲨,全鱼缸乱窜的则是鹦鹉鱼。银龙鱼是金龙鱼的亲戚,名气大,长得美,身份还高贵,一向不搭理其他鱼;蓝鲨虽然名字里有个"鲨"字,但其实属于鲶科,它们身体小巧,眼睛大大,长得很萌,而且爱好和平。鹦鹉鱼全身血红,嘴巴很厚,眼神呆呆,看起来非常憨厚和老实。但是,越是老实的鱼越是让人出乎意料。一开始,一缸鱼只是在抢食时会出现推挤现象,其他时候大家都相安无事,勉强可以称为"鱼缸好邻居"。后来,一些身体孱弱适应性不强的鱼被生活淘汰,一缸鱼剩下半缸,尤其是鹦鹉鱼,  相似文献   

3.
<正>咔嚓嚓,咔嚓嚓……哎哟喂,这是谁在娇贵的珊瑚上磨牙呢?不知道全世界的珊瑚礁正处于危险之中吗?身体又扁又厚,罩着一件花外套,一口白花花的龅牙龇在嘴巴外面,正中间还有个大豁口——咳,原来是住在附近的鹦鹉鱼憨妞!  相似文献   

4.
洞穴盲鱼     
不少人以为,山洞准是寒冷、潮湿、阴暗的地方,没有什么生命存在。事实上并非如此。近几年来,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石灰岩洞穴中,相继发现了一种罕见的鱼。这种鱼身体较小,最长的不到十厘米,细条,粉红色,身体半透明,脊椎和内脏清晰可见。当地人把它叫作无眼鱼,正式的名字叫做盲鱼或洞穴盲鱼。当然,按盲鱼的形态差别,还能区分出不同的种或地理亚种。像我国云南的盲鱼与广西的盲鱼就不一样,前一种叫云南盲盘(鱼句),身体长形,前部略平扁;吻须两对位于口前;颌须一对位于口角;尾鳍圆形。后一种叫广西无眼平鳅,身体长形,前部高;吻须一对,颌须一对;尾鳍分叉。盲鱼在世界上的分布比较普遍,美洲、非洲和欧洲都有,但类似我国云、贵高原和四川、广西等地发现的盲鱼,除了伊朗曾有过报道外,其他国家还未有过这方面的记载。  相似文献   

5.
笼养大紫胸鹦鹉的活动时间分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杨晓君  杨岚 《动物学报》1998,44(3):277-285
研究了笼养大紫胸鹦鹉的行为活动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笼养大紫胸鹦鹉一天中除静栖外,其余各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在中午较小,而在早晚较大;在一年中不同月份间各种行为活动所占时间比例也有变化,呈明显的年周期和日节律;节律变化与日出、日落时间、季节、温度等变化有关。大紫胸鹦鹉各种行为活动所占比例分别为静栖45.55%、身体护理16.66%、取食14.51%、运动10.60%、在巢8.98%、繁殖2.55%、社  相似文献   

6.
思维跳跳糖     
里约大冒险,好戏不间断。看完了布鲁惊险刺激的冒险故事,你一定很想了解关于这部电影的幕后花絮吧,走!糖兄糖妹这就速你去。趣事贴吧小黑的一个朋友说他家养的鹦鹉会学人说话,小黑不信,决定亲自测试一下。他对鹦鹉说:我会跑,鹦鹉也跟着说:我会跑。他说:我会跑。鹦鹉跟着说:我会跳。小黑想了想,说:我会飞!谁知,这下鹦鹉不屑地说:你胡说!  相似文献   

7.
我国一种鹦鹉新病毒的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一种鹦鹉新病毒的分离冯烽,夏苇,赵林,陈绳亮(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龚少宇(湖北省云梦县畜牧局,湖北云梦432500)关键词鹦鹉病毒,病毒分离,长尾小鹦鹉国外有关鹦鹉病毒的研究不少,1981年Perry从澳大利亚鹦鹉体内分离...  相似文献   

8.
淘气小贴士     
正狡猾的乌鸦为了挑拨松鼠和鹦鹉的关系,把鹦鹉的坚果放到了松鼠家里。鹦鹉很生气,一口咬住了松鼠的尾巴,聪明的松鼠发现了乌鸦的诡计,忍痛告诉了鹦鹉事情的真相:"你别相信乌鸦的鬼话,是它把坚果放在我家的,它想挑拨咱俩的关系!"鹦鹉听完松鼠的话后才恍然大悟,它和松鼠一起把乌鸦推了下去。(呼和浩特冯靖博)  相似文献   

9.
根据采自辽宁省北票市四合屯义县组下部的一鸟臀类恐龙新的形态学特征,鉴定其为一鹦鹉嘴龙未定种,这是迄今为止产出层位最低的鹦鹉嘴龙材料。鹦鹉嘴龙材料在义县组的发现,对于确定义县组的时代具有一定的意义 。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对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的冬眠进行初步研究,发现5条版纳鱼螈(包括成体和亚成体)在4个冬眠洞穴内冬眠,其越冬地选择在距离水源不远的溪流岸边或者平缓的山坡,能够自行打洞或者利用其他动物废弃的洞穴进行冬眠。版纳鱼螈主要是以单栖的方式冬眠,身体呈S形或者圆形。  相似文献   

11.
根据采自辽宁省北票市四合屯义县组下部的一乌臀类恐龙新材料的形态学特征,鉴定其为一鹦鹉嘴龙未定种,这是迄今为止产出层位最低的鹦鹉嘴龙材料.鹦鹉嘴龙材料在义县组的发现,对于确定义县组的时代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是一种小型的植食性恐龙,因生有一张酷似鹦鹉的嘴而得名。成年的鹦鹉嘴龙最长可达1.5米,一般体长在1米左右。这种恐龙主要分布在早白垩世的东北亚地区,与热河生物群的分布范围大致相当,另外在泰国也有发现。最早发掘到的鹦鹉嘴龙是1922年在蒙古南部戈壁沙漠 Artsa Bogdo 山脉北方约50公里的 Oshih 盆地,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第三次亚洲考察探险时发现  相似文献   

13.
最小的恐龙     
在多数人看来,“恐龙”这个名字意味着大。众所周知,巨大的蜥脚龙有的身体超过30米长,体重达70吨。不过,在恐龙世家中,也有一些体形微小的种类。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小恐龙仅有23厘米长。不过,这个标本已被确认是嘴象鸟嘴似的鹦鹉嘴龙的未长成的幼体,鹦鹉嘴龙成体体长为1—1.5米。恐龙都是从带硬壳的恐龙蛋中孵出来的,蛋不可能太大,所以新孵出来的恐龙总是比较小的,以后再长大成为成体。  相似文献   

14.
<正>说到聪明的鸟类,不得不提鹦鹉;说到鹦鹉,不得不提小青。可是小青说:"非洲灰鹦鹉的智商才是真的高,简直高得让我嫉妒!"非洲灰鹦鹉的智商究竟有多高呢?请看以下数据1.据科学家研究,非洲灰鹦鹉的智力和人类4~6岁儿童的智力相当,会区分形状、颜色、材料等,能学习简单的数列,还可以根据声音辨人。2.非洲灰鹦鹉十分擅长模仿人类的语言。它们可以积累1000个以上的词语,并能在相应的语境中使用这些词。  相似文献   

15.
鹦鹉贝     
鹦鹉贝(Nautilus)隶属于软体动物,头足纲,四鳃亚纲(或称为外壳亚纲Ectocochlia),鹦鹉贝目(Nautiloidca),鹦鹉贝科(Nautilidae)。以往在我国动物学教科书上通常称为“鹦鹉螺”,但为了与腹足类区别起见,所以我认为用“鹦鹉贝”的名称较为妥当。鹦鹉贝这一属为四鳃亚纲中现代唯一生存的—个属,它开始于古生代的寒武纪(Cambrium),在志留亚纪(Silurian)和泥盆纪(Devonian)时期繁殖最盛,自古生代的石炭纪以后,则逐渐消灭,现在大约仅存有四种,它们生活在深海里,因此鹦鹉贝在动物的进化系统上是很重要的,有人称它为“活的化石”。  相似文献   

16.
再谈鹦鹉螺     
名称的由来鹦鹉螺属于有贝壳的头足纲软体动物。它的贝壳厚而大,不是左右卷曲,而是从背面向腹面卷曲的,呈螺旋形。壳的外层分布着均匀的条条密纹,光泽艳丽,仿佛羽毛。壳后部间杂着橙红色波状条纹,象美丽的鹦鹉嘴,故名鹦鹉螺。还有它游动的时候,头和腕完全伸展开来,贝壳口向下,活象一只飞翔的鹦鹉。一种活化石不能小看鹦鹉螺,它是古老的动物。在地史早期  相似文献   

17.
关于鱼蛭属及其一新种的记述(蛭纲:鱼蛭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蛭科鱼蛭属Piscicola是主要寄生在淡水或半咸水鱼体上的一类水蛭,据Soós(1965)记载,全世界共有10种,其中美洲5种,欧洲2种,亚洲2种,另外还有一世界性种。其后(1976)又将分布欧洲的Cystobranchus fasciatus和C. respirans划归本属。这一属的身体呈圆柱形,颈部和躯干部的区分不明显,完全体节为14环,身体两侧的搏动囊甚小。  相似文献   

18.
正嗨,还记得我吗,我是《像鮣鱼一样去兜风》的主角——鮣鱼。在我的搭便车生涯中,最奇妙的经历便是贴着前口蝠鲼的身体四处遨游。前口蝠鲼可是一种神奇的大鱼,当它张开身体从海水中游过,就像一张大飞毯!大多数时候,我叫它"飞毯曼塔",因为它的英文名是"Manta ray"。和曼塔朝夕相处,我知道不少它的秘密。神奇的是,那些秘密都和吃有关。和鲨鱼是表亲记得我第一次见到曼塔的时候,就被它那巨大的身体迷惑。"曼塔,你的身体这么大这么平坦,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我问。"为了漂浮呀!我不像鲨鱼老表那  相似文献   

19.
怪物事务所     
<正>大拇哥来揭示谜底啦!2017年第4期的1号怪物是一种奇特的鱼,名字叫异菱的鲷。鱼如其名,它的身体呈扁扁的菱形,"身高"大过"身长",尾巴和嘴巴都特别小。2号怪物是亚马孙雨林中一座神奇的"小房子",是一种名叫Silkhenge Spider的蜘蛛孵化前居住的地方。你猜对了吗?火眼金睛奖石家庄郭宇泽威海马煜尧石家庄秦佳虹最具幻想精神奖1号是一条多宝鱼。它受了致命伤,但它坚强地活了下来。它的行为感动了上帝,于是上帝就赐予了它一个新的身体,可是——它变异了。2号——我一想到这儿就来气!原来是你!大!拇!哥!就是你用箭把最后一个太阳给射下来  相似文献   

20.
正除了我们人类,许多动物也喜欢巧克力。比如说,下面这个故事里的鹦鹉。故事发生在科学家卡特雷尔的实验室里。这天,为了找到一只新西兰鹦鹉的死因,科学家解剖了它。你猜怎么着?连科学家自己都不敢相信,导致鹦鹉死亡的竟然是巧克力。原来,贪吃的鹦鹉撬开了垃圾筒的盖子,偷吃了人们丢弃的巧克力,后来,它就被毒死了。暗黑美食巧克力因为贪吃巧克力,鹦鹉成了倒霉蛋儿,这都得怨可可碱。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含有这种成分。这东西在动物体内的代谢速度比在人体内慢得多,过量的话动物就会死亡。所以,你听说的"狗狗不能吃巧克力"绝对不是迷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