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浙江海岛盐生植被研究(Ⅰ)——植被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江苏森林自然保护区植被基本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地少人多,历来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人为因素对自然植被的影响严重。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三个不同的生物气候带的森林植被类型,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建立相应有代表性的森林自然保护区,无论在理论上或生产实际上都有很大的意义。一、自然条件特点及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布局(一) 自然条件特点江苏位于北纬30°46′—35°02′,东经116°22′—121°55′。全省地势平坦,平原占85%,岗地占10%,低山丘陵占5%,大多  相似文献   

3.
应用数量分类和排序方法分析了安西砾石戈壁荒漠植被、并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了群落和环境因素的关系方程。结果表明,该区砾石戈壁荒漠植被可分为6个主要群落类型。这些群落类型与土壤总含盐量、氯化物含量、硫酸盐含量及年降水量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内陆水生植被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生植被的研究一直是植物生态学研究领域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其目的是研究水生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水生植被状态及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性。我国是地表水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江河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内陆水体面积约19.2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50,因而有着开展水  相似文献   

5.
在对植被-气候关系研究历史回顾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6种研究全球变化的植被-气候分类系统,指出了CO2浓度倍增后,全球的气候变化与中国陆地植被所可能发展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重庆石灰岩植被的排序及其结果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道林  刘玉成 《生态学报》1996,16(1):107-110
重庆石灰岩植被的排序及其结果解释杜道林,刘玉成(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重庆,630715)ORDIATIONANDENVIRONMENTALINTERPRETATIONOFTHECALCAREOUSVEGETATIONINCHONGQING¥DuDao...  相似文献   

7.
沈阳市区植物区系与植被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探讨了沈阳市区植物区系特点和城市植被类型的分类及其特征,沈阳市处于长白植物区系、蒙古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交汇地带,植物种类较丰富,约有种子植物98科371属779种,最大科是菊科。共有植物85种,超过20种的科还有莎草科、蔷薇科、豆科、蓼科、唇形科、百合科及毛茛科等,这些科共有植物384种,占沈阳市区种子植物总数的49.3%。此区系有23个地理成分类型,其中以温带性质占优势。占沈阳市区地理成分的89.3%,根据植被发生和功能以及建群种的作用,将沈阳市区城市植被划分三大植被类14个植被组和57个植被型,并对3个植被类中的典型代表性类型进行了群落(种群)的组成、结构、动态和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8.
铜官山铜尾矿库植被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对铜官山铜尾矿库的植被状况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铜宫山铜尾矿库自然定居的高等植物有34种,隶属于16个科33个属,多为1—2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隶属于菊科、禾本科和豆科,蔗类植物节节草在尾矿库中也具有较大优势.尾矿库植被形成了节节草+白茅群落、狗牙根+白茅群落及芦苇群落等小群落,但仍以单种植物组成的斑块零散分布为主.对尾矿库土壤酶活性的研究表明,3种土壤酶活性和尾矿库的植被状况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3种酶活性与其相关性表现为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建议用脲酶活性作为废弃地复垦的一个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9.
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植被优势植物的区系地理特征,主要植被类型及其时空动态特征进行了讨论。本区属中国-日本森林植物区系的一部分,温带分布属占较大比例,热带分布属也占相当比重,低中山森林植被优势植物以华中、华北及华东成分为主,亚高山灌丛及草甸则主要由唐古特成分及中国-喜马拉雅成分构成,本区可被视为我国温带植物区系的典型地区。本区植被可分为3个垂直自然带;(1)落叶阔叶栎林带(2000m以下);(2)落  相似文献   

10.
海南铜铁岭地区植被类型为热带低地雨林,其垂直分布变化不太明显。该地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1科、664属、1243种(含变种)。该区系热带性质强烈,其中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各占总属数(除去世界属)的28.64%和28.01%;在种级水平上,热带成分占绝大多数;本地区中国特有种279种,占总种数的22.65%,其中海南特有植物121种,占该地区中国特有种的43.37%。讨论了该地区与临近4个不同纬度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湖北大别山植被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着重研究湖北大别山区植被的地理分布、特点,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植被类型计14个植被型19个群系组70个群系,提出该区植被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途径,建议设置天堂寨为中心的自然保护和应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名单。  相似文献   

12.
湖北植被区划(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Ⅰ_2 湖北南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本植被地带居湖北南半部,位于英山、罗田、新洲、黄陂、天门、荆门、远安、兴山一线以南。东部为幕阜山脉北坡,以丘陵低山地貌为主,中部为坦荡的冲积平原,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是湖北水生植物分布最广的区域;西部为武陵山系的东北麓,以山地丘陵为特点。年均温16℃以上,≥10℃年积温4800—5600℃,为本省区两个高温区域之所在,无霜期在250天以上,年降水量1100—1600毫米。长江贯穿全境,还有众多的大  相似文献   

13.
本植被地带居湖北南半部,位于英山、罗田、新洲、黄陂、天门、荆门、远安、兴山一线以南。东部为幕阜山脉北坡,以丘陵低山地貌为主,中部为坦荡的冲积平原,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是湖北水生植物分布最广的区域;西部为武陵山系的东北麓,以山地丘陵为特点。年均温16℃以上,≥10℃年积温4800—5600℃,为本省区两个高温区域之所在,无霜期在250天以上,年降水量1100—1600毫米。长江贯穿全境,还有众多的大小支流。  相似文献   

14.
湖北西陵峡地区的植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湖北西陵峡地区处于我国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区域,植被及植物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其类型及其种类极为复杂。本文重点探讨该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组合及分布情况,计自然植被有5个植被型,9个群系纲,15个群系组,46个群系;人工植被有1个植被型,2个群系纲,5个群系组,8个群系。  相似文献   

15.
湖北蕨类植物区系基本成分和主要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在湖北蕨类植物区系中,属种数量最多的科有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和蹄盖蕨科(Athyriaceae)。并以鳞毛蕨属(Dryopteris)、耳蕨属(Polystichum)和蹄盖蕨属(Athyrium)为最主要代表。区系的主要特点为:种类丰富,地理成分错综复杂,联系广泛,显示出多种区系成分交叉在一起的过渡特色。  相似文献   

16.
湖北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性(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北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性(下)王映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武汉430074)2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不仅受山体的高低大小、坡向乃至土壤基质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山地海拔高度所引起的气候因素的变化,直接导致植被从山体的基带向上有...  相似文献   

17.
鄂西南山地植被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湖北省区划办委托进行的湖北植被类型图、植被区划图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小结。鄂西南山地位于中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为湖北植被区划中鄂西南山地植被区,所属范围包括整个鄂西自治州、宜昌地区的大部及神农架南坡。约当北纬29°05′—31°22′,东经108°30′—111°47′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8.
樟村坪磷矿废弃地植被状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工业及矿山废弃地的植被恢复是当前植物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1~ 4〕。樟村坪是湖北省宜昌县的一个山区小镇 ,位于长江中游 ,属于长江防护林建设地带。该镇由于具有丰富的磷矿资源 ,近年来磷矿业发展十分迅速 ,矿区的数量及开采范围增加较快。该地区大多数矿区采用矿井方式开采 ,虽然没有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 ,但由于开采废渣的大量堆积 ,形成了磷矿废弃地 ,较多的矿区又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治理废渣堆积地 ,从而造成了水土流失、河床因矿渣冲积而抬高以及废水污染等不良影响。笔者通过对该地区磷矿渣堆积地植被的实地调查 ,分析了其组…  相似文献   

19.
对峡东和邻近地区早寒武世古盘虫类三叶虫的再研究,支持将Emeidiscus Li,1980;Mianxrindiscus S.Zhang et Zhu in Zhang et al,1980;Mianxiandiscus(Liangshandiscus)S.Zhang in Zhang et al.,1980;Hupeidiscus Chang in Lu et al.,1974;Guizhoudiscus S.Zhang in Zhang et al.,1980;Shizhudiscus S.Zhang et Zhu in Zhang et al.,1980等属作为Tsunyidiscus Chang,1966的同义名的意见。并对前人所建立的有关属的种,进行了重新研究和整理,作了大量的归并和修订。就目前所知道,峡东地区早寒武世水井沱组的古盘虫类三叶虫仅有Tsunyidiscus Chang,1966和Sinodiscus Chang in Lu et al,1974两属。Hupeidiscus经修订归入Tsunyidiscus Chang,1966后,原Hebediscus orientalis Chang,1953(即原Hupeidiscus的模式种)一种的种名与Tsunyidiscus orientalis(Walcott,1905)重名,故将前者重新命名为Tsunyidiscus pertenus nom.nov.。文中还记述了湖北宜昌、秭归等地的早寒武世古盘虫类三叶虫2属3种,包括Tsunyidiscus yanjiazhaiensis S.Zhang,Zhou et Yuan in Yin and Li,1978;Tsunyidisacutus(Sun,1983);Sinodiscus changyangensis S.Zhang in Zhou et al.,19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