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利用蓝色凝胶平板筛选法进行筛选,从华北某油田受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优良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H1,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属于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与Klebsiella pneumoniae同源性为99%。产剂性能研究试验表明,以4 g/L的蔗糖为碳源,以3 g/L的硝酸铵为氮源,初始pH值为7.0,30℃的培养条件有利于该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一株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氧化沟含油污水中分离得到1株能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S6(Pseudomonas sp.),经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S6为铜绿假单胞菌。红外光谱分析得知S6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糖脂类表面活性物质。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50mg/L,可将水的表面张力由72mN/m降到33.9mN/m。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和排油直径的测定结果显示发酵液在不同的盐度、pH和溶解氧量条件下,具有较稳定的表面活性。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优化培养基条件为葡萄糖10g、尿素5g、磷酸二氢钾1g、微量元素液2mL、pH8.0、水1000mL;S6在优化培养基中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量为0.173g/L。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耐高温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ZY-3的生理生化特性,并通过测定发酵液的菌体密度、表面张力和乳化活性等指标,研究不同碳源和初始pH对菌株ZY-3生长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同时对其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初步分离和性质分析。菌株ZY-3被初步鉴定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具有产酸、不产H_2S、还原硝酸盐等特性。在以淀粉为碳源、初始pH 6.0的培养基中发酵,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多且稳定;在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中都有淀粉的条件下,菌体生长较多,降低表面张力和乳化的作用均较强,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使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从72.1 mN/m降到53.1 mN/m,乳化活性从0升高到24%。初步判断产物为糖脂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4.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离提纯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产生的具有高表面活性的生物分子。由于其对环境无毒害作用,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青睐,然而从发酵液中分离和纯化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生物表面活性剂商业化的一个主要问题。为此提出多种分离纯化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表面活性剂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大庆油田油泥样品经富集培养,平板分离,获得52株菌。排油性实验和表面张力测定表明,菌株B22、B24、B2s产生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稳定,表面张力较低。温度、pH和NaCl浓度实验证实,细菌B22,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可耐受120℃高温,另2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可耐受80℃;3种细菌生物表面活性剂对pH有广泛适应性,1322pH适应范围为4.0~13.0,B24、B25的pH适应范围为2.0~13.0;NaCl浓度对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活性影响不大。将3株菌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室内油泥处理实验,72h石油去除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6.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从1000份土壤和水等样品中,经富集培养、血平板分离、摇瓶培养和排油活性测定等方法筛选出10株能产生各种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包括细菌,酵母和霉菌)。其中一株细菌产海藻糖脂,一株细菌产鼠李糖脂,两株细菌分别产长碳链不饱和脂肪酸和壬二酸,两株酵母产生的脂多糖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离得到的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产表面活性剂能力、分类地位和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血平板、油平板进行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分离,以排油圈法进行表面活性的测定;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对BS1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利用对峙培养法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测定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的BS1菌株可产生表面活性剂,在分类学地位上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BS1菌体、发酵上清液、挥发性物质对12种供试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BS1菌体、发酵上清液对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的抑制率最大,分别达到65.31%和95.93%。发酵上清液通过影响大豆疫霉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孢子萌发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正常生长,稀释20倍的发酵上清液依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BS1菌株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大豆菌核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84.25%。【结论】BS1菌株在产生表面活性剂的同时,还具有生物防治作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一株假单胞菌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及其乳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探讨了假单胞菌产生糖脂的最佳条件。适宜培养基由5%正烷烃,0.5%NaNo3和0.05%酵母膏等成分组成,初始pH7.0。在此条件下糖脂产量可达12—15g/l,相对于基质正烷烃的转化率是40一50%。该糖脂乳化性能优于Tween 60。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泽普油田的9个原油样品进行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株的筛选.方法:富集培养、血平板分离、摇瓶培养和排油圈测定.结果:7个样品都可溶血和排油圈,即有表面活性剂产生.结论:泽普油田有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株,而且该产品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其产生微生物,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开采、食品工业、农业、药品和化妆品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作了介绍,展现出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一种短杆状耐辐射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北京地区公园湖岸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橙红色杆状耐辐射菌,细胞壁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电镜显示菌体大小为06μm~16μm,略大于日本学者报道的Deinobacter grandis菌,过氧化氢酶的含量和分子量不同于D.radiodurans R1菌,分离菌的(G+C)mol%含量为707%, 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分离到的杆状耐辐射菌(RR5332)16S rRNA基因序列与Deinobacter grandis菌高度同源,提示RR5332归于Deinobacter菌属,并可能是该菌属中的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12.
手性环氧化物至少含有一个手性碳,通过选择性开环和官能团转换,可以方便地合成许多有价值的手性化合物,在制药、农药、香料、精细化学品工业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1]。因此,手性环氧化物的合成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富集驯化和选择性培养,从福建三农集团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能以甲胺磷为惟一碳源和氮源的细菌DM-1。研究了该菌形态与部分生理生化特性。DM-1菌在无机盐基础培养基中对甲胺磷的最高耐受浓度为1500mg/L,DM-1菌最适生长条件:起始pH值8.0,培养温度28℃,接种量3.0%,摇床转速150r/min,培养时间72h。最佳碳、氮源分别为D-甘露醇和蛋白胨。  相似文献   

14.
一株甲烷氧化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烷氧化菌是一类能以甲烷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同化和异化代谢的微生物。从若尔盖高原不同地点采集的样品中筛选得到一株名为XN1的甲烷氧化菌,根据此菌株的形态与16S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证实该菌株属于Methylomonas属。对该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以甲烷与甲醇共同作为碳源,硝酸钾和氯化铵共同为氮源时菌生长最好,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为6.5,培养基中CuSO4·5H2O和FeSO4·7H2O的浓度以0.03mg/L和0.4mg/L为宜。  相似文献   

15.
用常压反相色谱对从短短芽孢杆菌HOB1发酵液中提取到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分离纯化, 并用HPLC制备了其中的一个化合物。经电喷雾质谱分析得到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为1035.7 D, GC/MS的分析结果显示其脂肪酸部分为C15 β-羟基脂肪酸, 由PITC柱前衍生法测得该化合物的氨基酸组成比例为: Asp:Glu:Val:Leu = 1:1:1:4。结果显示该脂肽的结构与表面活性素(C15 surfactin)类似。实验表明, 除芽孢杆菌属外, surfactin系列脂肽还能为短芽孢杆菌属所产生。  相似文献   

16.
一株丁草胺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长期施用丁草胺的稻田土壤中分离得到能够降解丁草胺的细菌1株, 标记为LYC-1。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 将该菌株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 菌株LYC-1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C, 最适pH值为7.5。当接种量为5%时, 该菌株在含100 mg/L 的丁草胺无机盐基础培养液中培养7 d后, 可使丁草胺降解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Y. Feng  K. D. Racke    J. Bollag 《Applied microbiology》1997,63(10):4096-4098
The isolation of a pure culture of bacteria able to use 3,5,6-trichloro-2-pyridinol (TCP) as a sole source of carbon and energy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was achiev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bacterium was identified as a Pseudomonas sp. and designated ATCC 700113. [2,6-(sup14)C]TCP degradation yielded (sup14)CO(inf2), chloride, and unidentified polar metabolites.  相似文献   

18.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Cellulose-utilizing Bacterium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A cellulose-decomposing aerobic and mesophilic bacterium has been isolated from soils of sugar cane fields. The terminal dilution method was adapted to isolate a single clone of cellulolytic organism from closely related contaminants. The cultur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solate were studied, and the organism was identified as a member of the genus Cellulomonas. The isolate excreted cellulase into the menstruum, and it hydrolyzed various cellulosic materials producing cellobiose as the final breakdown product in the menstruum. When sugar cane bagasse was properly treated with alkali and heat, the organism could decompose up to 90% of the initial substrate within 5 days. Amino acid analysis of the cell crop revealed a high content of lysine, and the essential amino acid pattern compared favorably with that of 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reference prote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适合油田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菌。方法:通过发酵培养,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菌生长代谢规律;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其最佳培养条件;通过室内驱油实验评价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效果。结果:2#菌株最佳培养时间为96小时,最优发酵培养条件为:葡萄糖4.0 g、玉米浆1.6 g、Na2HPO40.1 g、KH2PO40.05 g、MgSO40.05 g、CaCl20.005 g、水100 mL、pH 7.2,培养温度35℃,摇床转速120 r/min,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提高采收率6.16%。结论:筛选出最优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2#,菌株具备产表面活性剂的能力且产物量较高,其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