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到1977年为止,已报道从微生物中分离到的已命名的生物碱共165种。其中除37种(22.3%)是在动植物组织中也含有的外,都是在微生物中新发现的。产生生物碱的微生物,包括分属于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29科、45属、120种、本文拟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各类微生物产生物碱一、真菌生物碱产生物碱的真菌中,研究得较多较早的是麦角菌(Claviceps spp.)。它寄生在麦类子房中形成菌核(麦角),含有多种生物碱。由于它会使误食的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2.
麦角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角菌(Clavic砂spurpurea(Fr.)Tul.)属于真菌门,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目.麦角菌科,麦角菌属。此菌寄生在黑麦、小麦、大麦、燕麦、鹅冠草等禾本科植物的子房内,将于房变为菌核,形状如同麦粒,故称之为麦角。麦角菌生活史1.手囊和子囊抱子2子囊抱子已于囊抱子萌发4受侵害的花5.分生抱子梗及分生池子已分生抱子7分生抱于萌发8.麦穗上生出菌核9.菌核萌发成子座10.雌雄生殖器11.子座纵切示子囊壳排列12.子囊壳纵切示子囊麦角菌的主要寄主是黑麦。当黑麦开花期,麦角菌线状、单细胞的子囊抱子借风力传播到寄生的穗花上…  相似文献   

3.
子座是某些高等真菌(主要是高等的子囊菌)的子实体下面或周围菌丝组成的紧密组织。也就是说,子座是容纳子实体的褥座(子座,名称stroma,希脂文,为褥垫、床之意),常从菌核上发生,是真菌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而子实体是高等真菌产生抱子的结构。子囊果就是子囊菌的子实体,通常有子囊壳(如麦角病菌ClavicePsPurPurea)、子囊盘(如葱类小菌核病菌Sclerotiniaallii)、闭囊壳(如麦类白粉病菌Erysiphegraminis)3种类型。当菌核萌发时,首先形成子座(也有形成菌丝的,如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在子座内着生…  相似文献   

4.
猪苓菌丝形成菌核伴生菌的发现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野生猪苓 (Grifolaumbellata (Pers .)Pil偄t)菌核生长穴中首次分离到猪苓菌丝形成菌核所必需的伴生菌(Grifolasp .)。实验证明 :纯培养的猪苓菌丝不能形成菌核 ,但其与伴生菌共培养 ,无论在实验室培养基上或用树棒栽培 ,猪苓菌核形成很快且发育正常 ;伴生菌是猪苓菌丝形成菌核的关键生物因子。另外 ,伴生菌菌丝和猪苓菌菌丝二者形态差别较大 ,前者多为细长的薄壁菌丝 ,后者多为细胞直径较大的薄壁和厚壁菌丝。  相似文献   

5.
在野生猪苓(Grifola umbellata (Pers.) Pilát)菌核生长穴中首次分离到猪苓菌丝形成菌核所必需的伴生菌(Grifola sp.).实验证明:纯培养的猪苓菌丝不能形成菌核,但其与伴生菌共培养,无论在实验室培养基上或用树棒栽培,猪苓菌核形成很快且发育正常;伴生菌是猪苓菌丝形成菌核的关键生物因子.另外,伴生菌菌丝和猪苓菌菌丝二者形态差别较大,前者多为细长的薄壁菌丝,后者多为细胞直径较大的薄壁和厚壁菌丝.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核盘菌菌核寄生菌Talaromycesflavus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影响其寄生菌核的生态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T。flavus在我国南北方菌核病发生区土壤中普遍存在。其菌丝在3-35℃及pH值2-10范围内均能生长及产孢,最适生K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4。对峙培养结果表明T,Flavus对核盘菌的抗生作用微弱,对菌丝和菌核均有很强的寄生致腐作用。除核盘菌外它还能寄生三叶草核盘菌、小核盘菌及离菌上的一种待鉴定的产菌核真菌。T,flavus寄生菌核的最适温度为25-30℃,土壤类型也影响到其寄生致腐菌核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寄生在水稻子房上的绿核菌属一新种,稻白色绿枝菌Ustilaginoideaalbicansspnov。该菌的侵染时期、发病时期和症状与稻曲病毒U,virens相似,但该新种产生白色分生泡子座。分生孢子球形或椭球形,表面光滑,白色,无疣突,35~60X35~6.8μm。未见菌核。以分离的稻白色绿核菌回接水稻,可以产生同样的白色稻曲球。模式标本和模式菌株保存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相似文献   

8.
大丽轮枝菌致病及微菌核形成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致病力强且宿主范围广,能以微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当遇到合适的宿主就萌发,因此极难防控,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目前已经发现多种影响大丽轮枝菌致病力的基因,最为重要的发现为大丽轮枝菌能够形成侵入钉入侵植物,许多效应因子也是由侵入钉颈环处分泌出大丽轮枝菌并最终调控植物的免疫防御。同时,研究也表明黑色素对于形成成熟的微菌核非常关键,并且许多与微菌核形成相关的基因也与大丽轮枝菌致病相关。但目前的研究尚未完全阐明大丽轮枝菌如何导致植物萎蔫坏死以及微菌核形成的分子机理。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大丽轮枝菌致病及微菌核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大丽轮枝菌致病及微菌核形成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是一类高度专化性的寄生真菌。可侵染650多种单子叶植物和9000多种双子叶植物.能够引起多种麦类作物的白粉病。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由于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快。所以利用专化性抗病基因难以解决植物的持久抗病性问题。人们在研究大麦白粉病时。发现大麦Mlo基因的隐性突变可导致大麦对绝大多数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的高效持久的广谱抗病性。Schulze—Lefert等多家实验室合作于1997年成功克隆了野生的Mlo基因。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基因编码一种植物特有的具有7个跨膜区和羧基端长尾的膜蛋白(Mlo),它可能对植物细胞的坏死起负调控作用。但Mlo基因如何表达及其在白粉病菌发育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0.
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是一类高度专化性的寄生真菌,可侵染650多种单子叶植物和 9000多种双子叶植物,能够引起多种麦类作物的白粉病,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由于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快,所以利用专化性抗病基因难以解决植物的持久抗病性问题。人们在研究大麦白粉病时.发现大麦Mlo基因的隐性突变可导致大麦对绝大多数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的高效持久的广谱抗病性。Schulze-Lefert等多家实验室合作于1997年成功克隆了野生的 Mlo基因。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基因编码一种植物特有的具有7个跨膜区和羧基端长尾的膜蛋白(Mlo),它可能对植物细胞的坏死起负调控作用。但Mlo基因如何表达及其在白粉病菌发育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1.
猪苓与蜜环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蜜环菌Armilla riella mcllea(Vahl:Ff.)Kgtst·侵入猪苓Gri[ola umbe』zd‘4(PetsFr.)PilOt)菌核,激活了猪苓菌抵御异体侵染免疫反应的本能,猪苓菌丝细胞木质化,形成与菌核表皮结构相似的隔离腔,将蜜环菌素和部分猪苓菌丝包围。在隔离腔中蜜环菌消化分隔在腔中的猪苓菌丝,另外猪苓菌丝也可侵入或附着在蜜环菌索及侵染带细胞间隙吸收其代谢产物,猪苓菌核即可萌发出新苓正常生长。当隔离腔中的猪苓菌丝被消化后,蛮环菌生活力也减弱,解体后被猪苓菌吸收利用,隔离腔变成空腔。从广义角度看,仍可把蜜环菌与猪苓菌寄生与反寄生的营养关系概括为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节丛孢Arthrobotrys、单顶孢Monacrosporium和隔指孢Dactylella三个捕食线虫丝孢菌属16个菌株,对水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AG1、大豆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茄科镰刀菌Fusariumsolani和恶疫霉Phytophthoracactorum四种常见土壤植物病原真菌的菌寄生性。结果表明供试菌可以通过弹簧式菌丝圈缠绕、类附着胞结构吸附、简单的菌丝缠绕或者贴附寄主菌丝生长四种方式寄生病原菌。其中,绝大多数菌株对立枯丝核病菌有寄生作用,一些供试真菌对其它三种病原真菌有寄生现象。利用孢子液浸泡法测定了其中5种捕食线虫真菌对核盘菌菌核的寄生能力,显示有较高寄生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核盘菌菌核寄生菌Talaromycesflavus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影响其寄生菌核的生态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T.Flavus在我国南北方菌核病发生区土壤中普遍存在。其菌丝在3-35℃及pH值2-10范围内均能生长及产孢,最适生K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4。对峙培养结果表明T,flavus对核盘菌的抗生作用微弱,对菌丝和菌核均有很强的寄生致腐作用。除核盘菌外它还能寄生三叶草核盘菌、小核盘菌及离菌上的一种待鉴定的产菌核真菌。T,flavus  相似文献   

14.
蝉花(Cordyceps cicadicola)是同翅目、蝉科蛁蟟(On-cotympana maculaticollis)的蛹被子囊菌纲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真菌寄生而形成的结合体(如下图)。菌体上部为子实体,下部为已死的蝉蛹寄主。子实体丛生,可多至10枚左右,长4-10厘米。子实体分柄部和头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寄生在昆虫、锈菌、蜘蛛及植物上的7株轮枝菌(Verticillium)和虫草菌(Cordyceps)的轮枝菌无性型的低温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保持完好而未变形的轮枝菌头状分生孢子球及分生孢子链,蜡蚧轮枝菌寄生在昆虫与锈菌号的形态具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对猪苓(Grifolaumbellata(Pers.)Pilat)菌丝在人工条件下形成菌核及繁殖过程、人工菌核与野生菌核及培养基上未形成菌核的猪苓菌丝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证明人工菌核的结构与野生菌核的结构相似,均具有菌髓和皮层结构。人工菌核中的菌丝与培养基表面未形成菌核的猪苓菌丝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人工菌核是由培养基上纯培养的菌丝分化为膨大菌丝再由此形成有高度组织分化的猪苓菌核。  相似文献   

17.
对猪苓(Grifola umbellata(Pers.)Pilat)菌丝在人工条件下形成菌核及繁殖过程、人工菌核与野生菌核及培养基上未形成菌核的猪苓菌丝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证明:人工菌核的结构与野生菌核的结构相似,均具有菌髓和皮层结构.人工菌核中的菌丝与培养基表面未形成菌核的猪苓菌丝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人工菌核是由培养基上纯培养的菌丝分化为膨大菌丝再由此形成有高度组织分化的猪苓菌核.  相似文献   

18.
《菌物学报》2017,(12):1608-1615
大丽轮枝菌是一种重要的土传植物病原真菌,以休眠结构微菌核作为初始接种体,可侵染660多种植物引致黄萎病。微菌核是致密的多细胞结构,表面附着大量的DHN黑色素。许多报道指出,在微菌核发育过程中,传统的DHN黑色素合成途径中有5种催化酶编码基因Vd PKS、Vd T4HR、Vd SCD、Vd T3HR和Vd LAC均被诱导表达,但这些基因与微菌核形成的关系目前尚无报道。本研究通过基因敲除技术,系统研究了传统DHN黑色素合成通路上这5种关键酶编码基因及一种缩链催化酶编码基因Vayg1在大丽轮枝菌黑色素合成及微菌核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DHN黑色素合成需要Vayg1基因的参与,且Vayg1和Vd T3HR基因还参与微菌核的形成过程。因此,Vayg1基因和Vd T3HR基因可作为黄萎病防治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9.
环境因子对乌桕内生真菌生长及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探讨内生菌和植物的生态关系,以生物量和脂肪酸组分作为主要指标,研究了乌桕韧皮部分离获得的5种内生真菌(丝核菌、小菌核菌、小单头孢、毛壳菌、拟盘多毛孢)在不同环境因子下的生长.与合成培养基相比,在液体马铃薯培养基上发酵,生物量较高,脂肪酸不饱和指数较低;其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与未添加乌桕汁的合成培养基相比,添加乌桕浸汁对小菌核菌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其余4种菌有抑制作用;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均进一步增加.在合成培养基中添加NaCl培养小菌核菌,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在0~0.5mol·L-1 NaCl时,脂肪酸不饱和指数无显著差异;在0.6~1.0mol·L-1 NaCl时随着盐浓度增加,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却下降;表明该菌有较强的耐盐能力.添加植物油对小菌核菌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在添加1.5%的植物油时,生物量最大;其脂肪酸随添加植物油而改变.以上特点均和二者的共生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一)麦角是一种妇产科的重要药用菌。麦角制剂可作收敛子宫和子宫出血或内部器官出血的止血剂。分娩后适当应用不但可以防止产后失血,而且可以促进子宫复位,减少产褥期细菌感染的机会。因此在今天人民政府大力推行妇婴卫生的时候,麦角的供应问题就愈加重要了。若仍靠国外输入,因价格昂贵供应有限,很难广泛地应用到广大劳动人民身上。所以目前国家对于麦角的自给自足问题,成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麦角也是麦类,尤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