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华  钱秀萍  袁萍 《生物技术》2004,14(2):49-50
研究冬虫夏草菌丝体的菌龄、酶种类、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稳渗剂和几种再生培养基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最佳条件为 :生长 6d的菌丝体 ,组合酶 (1%蜗牛酶 +1%纤维素酶 ) ,酶解温度 36℃ ,酶解时间 2 .5h,pH6 .4 ,稳渗剂 0 .4M甘露醇溶液 ,RM3再生培养基。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的形成为 2 .0 4× 10 9个 ml,再生率为 0 .0 91%。  相似文献   

2.
复合诱变原生质体选育耐热碱性蛋白酶高产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53号为原始菌株,在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对原生质体进行复合诱变,对大量再生突变株进行筛选,最终获得了高产、稳定、耐热的碱性蛋白酶产生菌53-G38-6,产酶活力由1104U/ml提高到22080U/ml。适宜的发酵条件:培养基(%)胰蛋白胨1,酵母膏0.5,玉米粉5,Na_2HP0_4·12H_20 0.4,KH_2P0_4 0.03,Na_2CO_3 0.1,自然pH。42℃旋转培养44~48h,得到的蛋白酶热稳定性强,60℃处理1h剩余酶活55%。酶反应最适条件:62℃,pH10.0,在pH9~10.5范围内稳定。  相似文献   

3.
紫杉醇产生菌Nodulisporium sylviforme原生质体诱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酶系组成、p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等影响树状多节孢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因素和原生质体诱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为 :用pH5.5~ 6.0的0.7mol/LNaCl配制由 3%溶壁酶 + 3%蜗牛酶 + 1 %的溶菌酶 + 3%纤维素酶组成的复合酶系 ( 1ml酶液/2 5 0mg湿菌体 ) ,在 30℃恒温水浴条件下酶解 6h ;然后 ,将获得的原生质体过滤洗涤后 ,在含0.7mol/ LNaCl的PDA再生培养基上 ,采用双层平板培养法再生制备到的原生质体。树状多节孢紫杉醇产生菌原生质体诱变的最佳条件为 :30w紫外灯、距离 30cm、照射 5 0s;UV + 0.6%LiCl复合诱变、照射时间 40s,诱变菌株经初筛和复筛 ,选出了两株高产紫杉醇的原生质体诱变菌株———UV40-19和UL50-6,其产量从出发菌株紫杉醇的产量 ( 314.07μg /L)分别提高至 376.38μg/L和392.63μg/L。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竹黄菌(Shiraia bambusicola P.Hennings)中原生质体用于遗传转化时的转化效率,研究竹黄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最佳条件,建立竹黄菌原生质体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竹黄菌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对影响竹黄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主要因素,不同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稳定剂及菌龄、不同再生培养基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以0.6 mol/L Na Cl为稳渗剂,用组合酶(质量分数1%裂解酶和质量分数1.5%崩溃酶按4:6体积比混合)在33℃条件下对菌龄为6 d的菌丝体酶解2 h,原生质体产量最高,达到10.57×10~6个/m L;以0.6 mol/L蔗糖为稳渗剂,用组合酶(质量分数1%裂解酶和质量分数1.5%崩溃酶按4:6体积比混合)在29℃条件下对菌龄为4 d的菌丝体酶解2 h,原生质体再生率最高,为0.293%;最适合竹黄菌原生质体再生的培养基是TB3再生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旨在获得数目多且活力高的小花棘豆Embellisia内生真菌的原生质体,分析和探讨该内生真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为后续外源基因转化奠定基础。利用酶解法对制备小花棘豆Embellisia内生真菌菌丝的原生质体,研究酶解液成分、p H、温度、渗透压稳定剂、酶解时间及菌龄对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原生质体在TB3培养基上再生后,研究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显示,2.5%(W/V)lysing enzymes、2%(W/V)纤维素酶和3%(W/V)蜗牛酶3种混合酶处理,菌龄为10 d,当酶解温度为30℃、p H5.8、1.2 mol/L Mg SO4为渗透压稳定剂,在80 r/min水平摇床酶解8 h时,原生质体浓度较高,达4.42×105个/m L;酶解时间6 h时再生率最高,达46.7%。  相似文献   

6.
姬松茸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卉  刘长江 《微生物学杂志》2003,23(3):18-20,23
报道了溶壁酶系统、酶浓度、不同菌龄、脱壁促进剂、渗透压稳定剂和酶解温度对姬松茸原生质体释放率及不同再生培养基、渗稳剂种类、菌丝酶解时间和单双层平板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菌龄为3~ 5d的菌丝以 1.5 %溶壁酶、0 .5 %蜗牛酶和 0 .5 %纤维素酶组成的酶系统在 30℃以KCl为渗透压稳定剂时 ,形成率为 1.4~ 1.5ⅹ 10 7/mL酶液 ;以蔗糖为渗透压稳定剂 ,菌丝酶解 1.5~ 3h ,以SMY和MYP为再生培养基 ,姬松茸原生质体再生率为 1.1‰~ 1.3‰。  相似文献   

7.
南蛇藤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低温暗处理24 h的南蛇藤胚性愈伤组织为分离原生质体的原材料,用MS培养基进行液体浅层静置、固液双层以及琼脂糖包埋培养原生质体,获得再生愈伤组织并分化成苗,建立了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结果表明,低温暗处理利于高产率高质量原生质体的获得;0.5%纤维素酶+0.5%果胶酶+5 mmol.L-1MES为酶的最佳配方;12 h为最佳酶解时间;13%为甘露醇最佳浓度;静置12 h+振荡0.5 h为最佳酶解方式;液体浅层静置培养取得了较好的原生质体培养效果;MS+6-BA2.0 mg.L-1+IBA 0.1 mg.L-1为愈伤组织最佳分化培养基;1/2MS+NAA0.1 mg.L-1为最佳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以紫杉醇产生菌树状多节孢HQD33的诱发突变株UL50-6和UL40-19 为出发菌株,将收集到的出发菌株UL50-6和UL40-19的菌丝体分别用pH5.5~6.0的0.7mol/L NaCl配制的3%溶壁酶、2%蜗牛酶、1%溶菌酶组成的复合酶系,30℃恒温酶解3~5h,制备原生质体。两菌株的原生质体经纯化后分别用热和紫外线灭活,其中UL50-6的原生质体在54℃热灭活5分钟,UL40-19的原生质体在30W紫外灯下,30cm,照射85秒进行紫外灭活,双亲株的原生质体存活再生率为零。同时对融合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以含有Ca2 和Gly的35%~40%的PEG作为融合剂,融合时间为20分钟时,融合率可以达到4.44?0-2~6.92?0-2。对融合株TPF-1与双亲株的形态学、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分析,确证其为双亲株的融合子。  相似文献   

9.
茯苓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酶、酶解时间、菌龄、稳渗剂等对茯苓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茯苓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1.5%)和蜗牛酶(1.5%)的等量混合酶解系统,酶解时间3h,7d菌龄菌丝,产量可达1.77×10~7个/mL。以甘露醇为稳渗剂,采用CYM再生培养基,酶解时间3h,7d菌龄菌丝,其原生质体再生率最高,为0.164%。这一结果为茯苓通过原生质体技术进行菌种改良提供了重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
去壁酶与酶解方式对曲霉原生质体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纤维素酶、蜗牛酶、溶菌酶以及菌丝体培养方式和酶解方式对黑曲霉和米曲霉菌丝释放原生质体的效应。发现黑曲霉菌丝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为固体透析培养菌丝体,2%纤维素酶,在平皿中,28℃和80r/min条件下酶解3h;米曲霉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为2%纤维素酶+1%蜗牛酶+5mmol/L二硫苏糖醇,酶解时间6h,其它条件与黑曲霉的相同。  相似文献   

11.
从烟台海滨水域分离出一株海洋单细胞微藻。通过形态学鉴定和18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株真核微藻属于四爿藻属(Tetraselmis sp.),命名为138号藻种。利用Central Composite法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了此藻株的原生质体备条件。获得了以原生质体制备率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回归方程:Y_1=88. 30-0. 19X_1+2. 44X_2+2. 28X_3-0. 95X_1X_2-3. 13X_1X_3+3. 78X_2X_3-9. 85X_1~2-7. 95X_2~2-7. 22X_3~2。得到最优制备条件:混合酶比例纤维素酶∶果胶酶为5∶2;混合酶浓度为4. 5%(纤维素酶浓度为2. 7%,果胶酶浓度为1. 8%);缓冲液pH为6. 4,最高理论制备率81. 5%。经过3次平行试验,实际得到的原生质体制备率为80. 5%,与模型预测值的误差为1. 24%。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瞬时表达检测了所制备原生质体的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拟南芥叶肉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ecotype Columbia)无菌苗为材料,研究了叶肉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的预处理条件、酶解方式、酶解温度和离心力大小等因素对产量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方式和酶解温度对原生质体产量影响显著,28℃静置酶解14 h能够将原生质体产量提高6.32倍.低温预处理和离心力大小对原生质体活力影响显著,4℃低温预处理24 h能够将原生质体活力提高55%.适宜拟南芥原生质体叶肉细胞分离的最佳条件为:4℃低温预处理24 h,28℃静置酶解14 h,600 r·min-1离心3次,每次10 min,得到的原生质体产量为2.91×106个·g-1,活力为84.03%.  相似文献   

13.
康氏木霉B—7和黑曲霉X—15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康氏木霉B-7和黑曲霉X-152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结果表明,采用纤维素酶、蜗牛酶、溶菌酶的混合酶液,可成功地制备2株真菌的原生质体。其中,B-7以这3种酶的配比6:5:2为最佳,X-15以8:4:2为最佳。原生质体形成的缓冲液系统均以0.2mol/L,pH6.0磷酸盐缓冲液为宜,渗透压稳定剂则分别以0.6mol/LNaCl和0.6mol/L蔗糖为宜。以菌龄18h(B-7)和16h(X-15)2株真菌的菌丝体,在37℃下酶解90min可获得最适量的原生质体,产量分别达9×106个/ml和1.9×107个/ml,且其再生率也较高,均达95%左右。  相似文献   

14.
深黄被孢霉3.3410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获得数目较多且稳定性较好的深黄被孢霉原生质体,对影响深黄被孢霉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方法:以培养20h的幼嫩菌丝体为材料,在1.5%纤维素酶+0.5%的蜗牛酶+1%溶菌酶混合酶作用下,以0.8mol/L MgSO4·7H2O作渗透压稳定剂于30℃酶解3h,然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计算原生质体产量.结果:在上述条件下,原生质体浓度可达到5.5 × 107个/ml.并对该原生质体在高渗培养基上进行再生实验,其再生率达到25.40%.为深黄被孢霉原生质体诱变及融合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甾体化合物RSA的11β-羟基化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生质体在甾体中的应用起始于Dlugonski在 1984年采用Cunninghamellaelegans转化可的松龙 ( 17α ,2 1 二羟基孕甾 4 烯 3 ,2 0 二酮 )和Hyphodermaroseum转化 6α 氟 可的松龙 16,17 醋酸酯 ( 6α Flu 17α ,2 1 二羟基孕甾 4 烯 3 ,2 0 二酮 16,17 醋酸酯 ) ,发现原生质体具有甾体转化能力[1 ,2 ] 。Sedlaczek进一步采用等重的原生质体和菌丝体进行比较 ,原生质体的羟基化能力较后者提高了 3倍 ,表现出很高的转化能力[3] ,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随后展开了有关原生质…  相似文献   

16.
黄曲霉菌的遗传转化是研究黄曲霉菌致病相关功能基因的前提和基础,而原生质体是研究和建立真菌遗传转化系统的重要工具。本文分别以黄曲霉孢子和菌丝为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黄曲霉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结果表明,黄曲霉孢子在酶液浓度为纤维素酶∶蜗牛酶∶溶壁酶=1.5%∶1.5%∶1.5%,30℃酶解3 h,原生质体制备率高达97.3%,再生率达89.2%;黄曲霉菌丝在菌龄为42 h,酶液浓度为纤维素酶∶蜗牛酶∶溶壁酶=1.5%∶1.5%∶1.5%,30℃酶解1 h,可获得最高原生质体产量为2.0×10^6个/m L,再生培养基中以1 mol/L蔗糖作为渗透压稳定剂时,原生质体再生率达5.5%。故本实验条件下,黄曲霉孢子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优于菌丝。  相似文献   

17.
轮梗霉原生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宏平  袁生等 《菌物系统》2001,20(4):561-565
本文比较了酶浓度,菌龄,渗透压稳定剂以及酶解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地轮梗霉原生质体得率的影响,结果基本获得了制备原生质体的适宜条件;用0.6mol/L甘露醇稳渗剂配制成的4%纤维素酶和0.5%蜗牛酶混合酶,35℃酶解培养了30h的菌丝1.0h,即可得到较高产量的原生质体,对该生质体进行了再生实验,其再生率约为23.8%。  相似文献   

18.
通过 30 %~ 6 0 % (NH4 ) 2 SO4 分级沉淀、DEAE_SepharoseCL_6B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S_2 0 0凝胶过滤层析和WatersAP_1离子交换层析 ,从萌发的绿豆 (Vignarabiata (L .)Wilczek)种子中分离纯化出一种可降解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STI)的蛋白酶。SDS_PAGE测定该酶的分子量为 2 9.8kD。该酶催化降解STI的Km 值为 76 9.2BAEE/mL ,Vmax为 115 .3BAEE·mL-1·min-1。该酶在 5 0℃、pH 8.0、相对酶活力 5 0 0 0BAEE/mL和 4h的反应时间时可将脱脂大豆粉中的STI活性钝化 90 .91%。该酶在温度低于 5 0℃及pH 6 .5~ 8.5时能保持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原生质体的大量制备是研究原生质体转化、诱变、融合等技术的关键,液泡的制备对研究液泡中分解、转运有机物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分离技术还不够成熟.本研究从聚多曲霉菌菌丝中分离原生质体和液泡并对分离条件进行优化,以聚多曲霉菌DJ515-2菌丝为材料,探索不同因素对原生质体和液泡制备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多曲霉菌DJ515-2在菌龄42 h,以3%纤维素酶、1%蜗牛酶和3%的溶壁酶组成复合酶液,25℃下酶解4 h,原生质体达到最大产量,为5.167×105个/mL.同时,在此基础上裂解液泡的最优条件为pH7.5、1.0mol/L KCl、0.020%Triton X-10,其产量达2.63×105个/mL,产率为原生质体的50.8%,相比采用多元碱化合物诱导真菌原生质体裂解释放液泡的产率增加了 40%~45%.本研究为真菌和植物的各种原生质体技术及基于亚细胞层面的研究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南黄海潮汐锋对浮游细菌生物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洪波  肖天  刘桂梅  吕瑞华  丁涛 《生态学报》2004,24(11):2608-2615
2 0 0 1年 5月 16~ 2 3日、6月 10~ 2 4日和 2 0 0 2年 6月 5~ 12日 ,利用“北斗号”船只对南黄海鱼产卵场进行了 3次专项调查。研究了潮汐锋断面叶绿素 a浓度、浮游细菌生物量的分布 ,目的是阐明潮汐锋的存在对浮游细菌生物量分布的影响。3个航次中的叶绿素 a浓度变化范围分别是 0 .0 6~ 2 .34mg/ m3(2 0 0 1- 0 5 )、0 .0 8~ 0 .9mg/ m3(2 0 0 1- 0 6 )、0 .14~ 3.0 4 mg/ m3(2 0 0 2 - 0 6 )。 3航次的聚球藻 (Synechococcus spp.)蓝细菌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 7.6 2~ 2 2 .0 6 mg C/ m3(2 0 0 1- 0 5 )、8.5 3~2 7.5 2 mg C/ m3(2 0 0 1- 0 6 )、0 .6 9~ 5 5 .90 m g C/ m3(2 0 0 1- 0 6 )。异养细菌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 7.5 6~ 5 1.82 mg C/ m3(2 0 0 1-0 5 )、8.5 4~ 2 4 .77mg C/ m3(2 0 0 1- 0 6 )、3.12~ 10 .0 5 mg C/ m3(2 0 0 2 - 0 6 )。而聚球藻蓝细菌对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贡献 (CB:PB)平均值分别为 :5 8% (2 0 0 1- 0 5 )、77% (2 0 0 1- 0 6 )、31% (2 0 0 2 - 0 6 )。结果表明 :南黄海鱼产卵场在春末夏初 (5~ 6月份 ) ,叶绿素 a浓度最大值及次大值主要分布在锋区及其邻近的层化区2 0 m以浅位置 ;聚球藻蓝细菌生物量最大值主要分布于锋区及层化区表层和水体中层 ;异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