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一株从土壤中筛选的产蓝色素链霉菌-ZLT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色素基本特性的研究。根据其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该产蓝色素菌株为链霉菌属,命名为链霉菌-ZLT。与现有报道的放线菌蓝色素相比,该色素纯度较高,无毒副作用,初步认为该色素为一种新的天然蓝色素。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铁皮石斛体内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产橙红色色素的内生真菌X1为研究对象,为明确该菌株的种属及其所产天然色素的稳定性,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该菌株归属于Neurospora sp.一种。该菌株所产橙色素在40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从温度、pH、光照、氧化剂与还原剂四个单因子,对该株菌进行色素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在紫外光下放置6 h橙色素光吸收值增大,说明有增色效应;在pH 2~8,20~100℃下不受太大影响;H_20_2和Na_2SO_3对该色素有较强的破坏力;Fe3+、Zn2+、Cu2+、Ca2+和Mn2+对该色素具有保色或增色作用;10%NaCl和15%葡萄糖溶液对色素均有增色效应。该研究对内生真菌分离及真菌色素提取工艺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从青岛海滩中筛选的一株能产生天然桃红色素的海洋放线茵H-109菌株产色素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发现该菌产生色素的最佳培养条件为:40 g/L葡萄糖,20 g/L蛋白胨(其余成分与高氏培养基相同),起始pH值为5~7,28~30℃培养5 d.  相似文献   

4.
一种放线菌发醇产天然蓝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放线菌产生天然蓝色素的发醇条件作为详细探讨,单因素发醇试验表明,碳源以2%的蔗糖最佳,氮源以0.1%的KNO3为最好,正交试验表明,蓝色素发醇最佳配方为:4%蔗糖+0.1%KNO3 0.075%盐+10ug/mLFeSO4。最佳培养温度为30℃,最佳初始pH为7.4,并测定了罐发醇过程中的溶解氧,pH变化及碳,氮的利用情况,用HPLC法对该色素的各成分进行了分离,结果显示,该蓝色素至少含有以放线紫红素为代表的5种不同的成分。  相似文献   

5.
一种放线菌发酵产天然蓝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放线菌产生天然蓝色素的发酵条件作了详细探讨。单因素发酵试验表明 ,碳源以2 %的蔗糖最佳 ;氮源以 0.1%的KNO3为最好。正交试验表明 ,蓝色素发酵最佳配方为 :4%蔗糖 +0 1 %KNO3+0.075 %盐 +1 0μg/mLFeSO4。最佳培养温度为 3 0℃ ;最佳初始pH为 7 4。并测定了罐发酵过程中的溶解氧、pH变化及碳、氮的利用情况。用HPLC法对该色素的各成分进行了分离 ,结果显示 ,该蓝色素至少含有以放线紫红素  相似文献   

6.
【背景】Indigoidine是一种来源于微生物的无毒天然蓝色素。【目的】比较Indigoidine和靛蓝的色素稳定性,进而评价Indigoidine的色素稳定性。【方法】构建重组菌株Escherichia coli DH5α/p28s异源表达Indigoidine,考察可见光、紫外线、pH、温度、氧化还原剂、食品添加剂和金属离子对其与商品级靛蓝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Indigoidine和靛蓝都对可见光、紫外线敏感;2种色素在pH1.0-11.0时稳定,强碱性pH对色素破坏作用很大;Indigoidine抗Vc还原能力强于靛蓝,氧化剂可不同程度地降低2种色素的保存率;2种色素热稳定性不佳,在75℃以下时Indigoidine的色素稳定性优于靛蓝;食品添加剂中的柠檬酸和苯甲酸分别对Indigoidine和靛蓝均具有显著的护色效果;对这2种色素,Ca2+、Mg2+均具有护色效果,Na+、K+、Li+总体上没有明显的破坏作用,而Zn2+、Al3+、Cu2+、Fe2+、Fe3+则具有显著的破坏作用。【结论】Indigoidine色素稳定性明显优于靛蓝,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青霉PT95菌株菌核内产生类胡萝卜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经鉴定属于Penicilliumthomiiseries的菌株PT95,该菌株在6种固体培养基上都能形成大量的橙红色菌核,其中在察氏培养基上形成的菌核量最大,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的菌核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培养基初始pH对菌核形成和色素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对菌落生长速度有显著影响。光照培养对菌核形成和色素含量无明显影响。薄层色谱分析表明,PT95菌株菌核内产生的类胡萝卜素由两种色素成分组成,其中β-胡萝卜素占总色素量的64.3%。  相似文献   

8.
栀子蓝色素的发酵及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宇佐美曲霉AS3.758为发酵菌株、栀子黄废液为原料,以液态发酵方式生产栀子蓝色素,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栀子蓝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为:培养温度为29%、发酵液pH为6.5、发酵培养时间为36h,发酵结束后经水解、过滤,滤液中加入谷氨酸钠,反应后得栀子蓝色素液,转化率达98.43%。色素液经D301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再用1.0mol/L盐酸洗脱,洗脱液经低温干燥得到的栀子蓝色素,色价E1cm ^1%(590nm)达55.6。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和表达靛蓝合成基因,并将其用于靛蓝合成研究。【方法】对菌株Burkholderia sp.IDO3中靛蓝合成基因进行克隆和大肠杆菌异源表达,构建能合成蓝色色素的基因工程菌。利用液相色谱和质谱对产物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法对培养温度、转速、培养基成分等进行优化,并考察优化条件下的靛蓝合成曲线。【结果】构建了一株重组大肠杆菌E.coli IND_AB,该菌株能够在LB培养基生长的过程中合成蓝色色素,产物分析表明该色素为靛蓝;菌株IND_AB在30°C和150 r/min条件下能在LB培养基中合成22.9 mg/L靛蓝,优化培养条件后产量达到25.4 mg/L;优化LB培养基各组分浓度后产量可提高到35.1 mg/L;外加50.0 mg/L吲哚或0.1 g/L色氨酸后靛蓝产量可分别提高到57.7 mg/L和64.4 mg/L,相比初始产量提高了152.0%和181.2%;靛蓝合成曲线表明在添加吲哚或色氨酸的培养基中,菌株IND_AB前6 h没有靛蓝生成,6-15 h为靛蓝合成加速期,18 h达到产量平衡。【结论】重组大肠杆菌IND_AB可用于生物合成高纯度靛蓝,为靛蓝的微生物合成提供了有效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0.
<正> 粘质沙雷氏菌是一种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杆状肠道细菌。该细菌产生一种红色色素灵菌红素,且在普通的天然环境中出现。自1960年起田边制药公司采用野生型菌株和突变株工业生产氨基酸。此微生物的优点是:1)糖同化活性高;2)在简易培养基上生长快,细胞产量高;3)用大肠杆菌获得的生化、生理和遗传发现适用于用粘质沙雷氏菌构建菌株,因为两者均属于肠杆菌科;  相似文献   

11.
甜菜素的生物合成及其代谢调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素是一种植物源的水溶性天然含氮色素,用于食品添加剂和化妆品等行业中。在植物中甜菜素和花青素色素互不共存,其代谢途径是重要的植物化学分类指标。甜菜素兼具抗氧化、抗肿瘤、抗疟、保肝等药理作用,其潜在的医疗保健价值以及其代谢途径的独特性,促进了对甜菜素深入研究。综述了甜菜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和合成生物学策略生产甜菜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建立合成生物方法生产甜菜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寻找新型抗真菌抗生素的过程中,从海洋放线菌FIM03-1149发酵液中分离到抗真菌抗生素新抑锈病素(Neorustmicin)。菌株FIM03-1149在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淡黄-橙黄色,无气生菌丝,不产生可溶性色素。形态特征、化学分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等研究表明菌株FIM03-1149属于小单孢菌属。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也表明菌株FIM03-1149属于小单孢菌属,但与最接近已知种Micromonospora siamensisTT2-4T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2个菌株在某些生理生化特性上也有不同。基于上述数据,菌株FIM03-1149可能是小单孢菌属的1个新种。  相似文献   

13.
于福建红酒酒糟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编号为B-5的产色素菌株。对该菌株所产色素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色素为类胡萝卜素;对菌株进行常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单细胞,呈卵圆形,芽殖;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深红色,菌落表面湿润、粘稠,边缘整齐,易被挑起;在液体培养基中,产生沉淀。无子囊孢子;无假菌丝形成。葡萄糖发酵试验为阴性,硝酸钾试验为阳性,耐高渗试验为阴性,产类淀粉化合物为阴性,37℃生长为阳性。利用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法对该菌株进行序列比对鉴定,结果表明,该酵母菌的序列与粘性红圆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模式菌株的序列同源性100%,结合该菌株常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该菌株为粘性红圆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不产氧光合细菌光合色素研究提供可行的较系统规范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揭示固氮红细菌(Rhodobacter azotoformans 134K20)光合色素光氧适应性机制.[方法]采用光谱法和色谱法对光和氧调控下的类胡萝卜素和细菌叶绿素合成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134K20菌株光照好氧时细胞得率最高.光照厌氧时主要合成3黄、1红、1紫、2绿、2蓝9种色素,黄色素大量表达.有氧时红色素大量表达,且启动2种新的红色素和1种新的紫色素表达,而黄色和蓝绿色素则受氧抑制.黑暗好氧主要合成2黄、3红、2紫、1绿、1蓝9种色素,但不同于光照厌氧.光照好氧时黄色素减少到1种,紫色素含量增加,其余同黑暗好氧.[结论]固氮红细菌(Rhodobacter azotoformans 134K20)是通过PpsR调节途径来调节光合基因表达的.黄色和红色素属于类胡萝卜素.黄色素1属于球形烯系列,其余两种黄色素是新的类胡萝卜素组分.红色素为新的球形烯酮组分,3种红色素极性、峰形和峰位差别显著,正己烷能显示其精细结构.紫色为极性较大的细菌脱镁叶绿素,绿色和蓝色为4种极性不同的细菌叶绿素a中间产物.乙醚甲醇法适合类胡萝卜素的提取,丙酮甲醇冰冻研磨法能快速有效完全提取光合色素.溶剂效应可有效鉴别细菌叶绿素a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15.
用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柱层析(column chromatography)及高效液相层析(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对一种链霉菌产天然蓝色素的各成分进行了分离并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显示,该蓝色素至少含有5种不同的成分,其中2种分别为放线紫红素、γ-放线紫红素,其他3种未知成分是以放线紫红酸为主要成分的γ-放线紫红素的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16.
一、诱导愈伤组织产生花青素可采用通常的诱发愈伤组织的条件,来诱导产生花青素的愈伤组织。表1列举了诱导产生花青素愈伤组织的实例。基本培养基是White、MS或LS培养基,生长素用2,4-D或NAA。添加激动素与天然抽出物(如酵母浸膏等)也很有效。培养温度为20—30℃。光照可促进花青素的合成,特别是青色光或近紫外光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对分离自南京土壤中的一株高产水溶性蓝色素的放线菌菌株Streptomycessp .进行了细胞化学组分及 1 6SrDNA序列分析。细胞化学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待定菌株的细胞壁含LL DAP及甘氨酸 ,全细胞水解物含葡萄糖及核糖 ,全细胞脂肪酸组分主要为 1 4~ 1 7碳的脂肪酸 ,其中anteiso 1 5和iso 1 6为主要组分 ,应归入链霉菌属。基于 1 6SrDNA序列的聚类结果表明所选菌株基本分成 9个分支 ,能够产生可溶性蓝色素的菌株聚成其中两个分支 ,即以S .coeli  相似文献   

18.
供试的4种无机盐中,K2HPO4的单因子效应最好;K2HPO4 KCl MgSO4表现出最好的正协同效应。5种碳源都能被PT95菌株利用,麦芽糖和蔗糖是最适碳源。在以酵母膏为氮源的培养基上,PT95菌株的菌核生物量最高;而在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类胡萝卜素产率最高;铵盐和尿素对菌核形成不利;硝酸钠是最好的无机氮源。培养基中的含氮量保持在0.24~0.48g/L,含碳量保持在5.26~21.05g/L,有利于PT95菌株形成菌核和积累色素;培养基的最适C/N比为25:1。  相似文献   

19.
由于合成色素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危害,天然色素逐渐受到青睐.胭脂素作为类胡萝卜素物质是世界第二大天然色素,其生物合成途径是国际研究热点,目前尚未被完整解析.文中综述了胭脂素的化学特性与提取方法、合成途径研究及应用现状,比较传统提取方法与新提取技术的特点,阐述胭脂素合成通路相关基因及非生物胁迫对合成通路的影响,介绍胭脂素在...  相似文献   

20.
红曲色素(MPs)是红曲霉次生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保健品行业。【目的】本研究从紫色红曲霉Mp-21中克隆了一个红曲色素产生相关PigE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鉴定。【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原理对PigE基因进行敲除,从表型、显微结构、生长速率、红曲色素、桔霉素等方面分析基因缺失前后的生物学特征变化。【结果】PigE基因的缺失主要导致黄色素产量的提高和种类的增多。与野生型Mp-21菌株以产生红色素为主的色素混合物相比,△PigE丧失了产生红色素的能力,并且新产生了至少5种新的黄色素。△PigE液体发酵13 d后,红曲色素的总色价达到了3548.2 U/g,约为野生型Mp-21菌株的4.82倍;而△PigE桔霉素的产量没有显著变化,但产生的时间延迟。【结论】PigE基因的缺失可能阻断了黄色素向橙色素的转化途径,使△PigE更趋向于黄色素的形成。由于红色素的形成需要较复杂的条件,如培养基中的氨基酸和适宜的pH值等,△PigE更倾向于先合成黄色素,丧失了产生红色素的能力。本研究为高产黄色素基因工程红曲霉菌株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