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RAPD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RAPD技术是一种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的方法,操作简单、快捷且经济,可从分子水平提供直接的遗传证据。RAPD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如下:1)遗传图谱的构建;2)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3)外源染色体片段的鉴定和标记;4)遗传关系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5)体细胞杂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2.
RAPD技术及其在微生物学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 0年 ,Botsein提出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可以作为遗传标记 ,从此开创了直接应用DNA多态的新阶段。 80年代后 ,DNA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的发展 ,使直接扩增DNA的多态性成为可能 ,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许多种新型分子标记 ,诸如扩增片段多态性 (ALFR)、串联重复序列(VNTR)、单链构型多态性 (PCR SSCP)、序列特异扩增区域 (SCAR)、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等。而RAPD是较为突出的一种。RAPD是由Williams和Welsh在 1 990年各自独立发现的一种DNA多态检…  相似文献   

3.
RAPD分子标记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RAPD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的分了遗传标记,其原理是采用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随机扩增。其优越性在于其方法简单;分析中的花费少,用时短;分析所需的DNA用量也不多等。本文着重介绍以电泳技术和PCR扩增技术为核心的分子标记以及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玉兰亚属的17个种进行RAPD标记实验的结果表明,RAPD标记在玉兰亚属内具有很高的多态性,证明RAPD标记可作为木兰科低等级分类单元的分类依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分布于美洲的渐叶木兰与其它分布于亚洲的种类明显分开,滇藏木兰与亚洲的其余15个种也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其余各个种各自聚类,种间均有着不同的遗传距离,RAPD及分子序列测定分析结果均不支持玉兰亚属以萼片状花被片,开花时间,花被片颜色作为分组的依据,建议玉兰亚属以地理分布特征作为分组依据,建立亚洲组与美洲组两个类群。  相似文献   

5.
RAPD技术的标准化问题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1985年PCR技术的出现[1],是分子生物学方法学上一次里程碑性质的革命,极大地推进了分子生物学所涉及的多学科的发展,给生命科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伴随着该技术的出现,与之相结合的一批新技术相继出现,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就是其中较引人注目的一项技术.  相似文献   

6.
RAPD技术与桂花品种分类和鉴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朱诚  刘非燕   《广西植物》1999,19(2):190-192
简介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的原理,及对桂花品种分类鉴定的必要性,并建议开展RAPD技术在桂花品种分类鉴定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是为害我国蔬菜作物的重大害虫之一。本研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温室白粉虱进行研究,筛选出一条620bp的特异性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JQ690764),据此片段的测序结果设计一对特异性的序列特异性扩增区(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标记(Tv-F和Tv-R),可成功从室内饲养的和从不同地区田间采集的温室白粉虱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条412bp的特异性条带,而不能从供试的其他粉虱类害虫中扩增出该相应条带。单头温室白粉虱成虫的基因组DNA稀释1000倍时,该SCAR标记仍可成功扩增出预期条带,显示出极高的灵敏度。该SCAR标记对温室白粉虱的基因组DNA扩增重复性和稳定性好,且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样品的大规模检测,为田间温室白粉虱的快速识别鉴定及其有效防治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RAPD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薛淮  刘敏  张纯花  潘毅 《生物技术》2003,13(2):42-43
1971年Khorana等提出多聚链式反应 (PolymeraseChainRe action ,PCR)的基本概念之后 ,1985年Saiki等阐述了具体原理和作法 ,并在 1988年从细菌中发现了热稳定性的TaqDNA聚合酶 ,从而实现了PCR反应的自动化。在PCR技术的基础上 ,Williams等[1 ] 1990年采用随机核苷酸序列为引物扩增基因组DNA的随机片段 ,产生了一种新的分子标记———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 ,简称RAPD ,即以一个寡聚核苷酸序列 (通常为 10碱基 )为引物 ,对基因组DNA随机扩增 ,从而得到多态性图谱作为遗传标记的方法。同年Welsh…  相似文献   

9.
RAPD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APD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李文海(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杭州310029)1RAPD的原理及特点RAPD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的简写,系1990年由美国科学家Wiliams和Welsh几乎...  相似文献   

10.
RAPD技术在我国鱼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述了RAPD技术的原理,RAPD技术在我国鱼类遗传进化、遗传多样性、分类、种群亲缘关系、种质鉴定、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等研究方面的应用及其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SCAR分子标记技术在香菇菌株鉴定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建立一套基于DNA分子标记技术快速鉴定香菇菌株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对生产上常用的14个香菇菌株进行RAPD多态性分析,从香菇菌株162中扩增获得了一个片段长为1166bp的特异RAPD标记XG1166,随之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该特异RAPD标记成功转化为稳定的SCAR标记。用同样的方法,本研究又从另一香菇菌株申香10号中获得了一段长度为347bp的特异SCAR标记SX347。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本研究获得的香菇菌株162和申香10号的特异SCAR标记,能在一天时间内准确鉴定出香菇菌株162或申香10号菌株的真伪。由此可见,SCAR分子标记是一种快速、稳定、准确鉴定香菇菌株的新方法, 可应用于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品种分类与鉴定和假种辨别。  相似文献   

1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和核糖体RNA基因(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22种拟茎点霉共34个菌株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RAPD分析构建的UPGMA聚类图所反映的种间、种内关系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可以清楚地将分自7科寄主植物上的不同的种分别区分开来,但分自同科或同属寄主植物上的不同的种并不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ITS序列分析结果不支持将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和P. cytosporella Penz. et Sacc. 合并为同一个种的观点,同时还显示出P. mangiferae与P. psidii de Camara的亲缘关系非常近, 可能是异名同物;而为害木棉叶的拟茎点霉与杨梅枝枯病菌P. myricae Y.J.Huang et P.K.Chi之间的碱基差异亦属于种下不同菌株间的正常差别范围,很可能就是同一个种。对相同的供试菌株两技术所反映的亲缘关系趋势相同,表明两技术用于拟茎点霉的亲缘关系分析和种类鉴定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RAPD分析与ITS序列分析在拟茎点霉分类鉴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和核糖体RNA基因(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22种拟茎点霉共34个菌株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RAPD分析构建的UPGMA聚类图所反映的种间、种内关系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可以清楚地将分自7科寄主植物上的不同的种分别区分开来,但分自同科或同属寄主植物上的不同的种并不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ITS序列分析结果不支持将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和P. cytosporella Penz. et Sacc. 合并为同一个种的观点,同时还显示出P. mangiferae与P. psidii de Camara的亲缘关系非常近, 可能是异名同物;而为害木棉叶的拟茎点霉与杨梅枝枯病菌P. myricae Y.J.Huang et P.K.Chi之间的碱基差异亦属于种下不同菌株间的正常差别范围,很可能就是同一个种。对相同的供试菌株两技术所反映的亲缘关系趋势相同,表明两技术用于拟茎点霉的亲缘关系分析和种类鉴定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RAPD技术快速鉴定番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以镰刀菌酸为选择剂筛选的番茄再生植株和未经筛选的植株叶片中提取DNA,建立了适合番茄RAPD分析的PCR条件,进一步在60个随机引物中找到了4个可用于鉴定四个番茄品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引物。利用该法鉴定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不仅简单、迅速、可靠,而且因DNA的用量少,不影响被检植株的后期生长,可尽早淘汰那些生理适应性而非分子水平发生变异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5.
RAPD标记与作物改良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建立于DNA基础之上的分子标记对于作物改良和多态性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RAPD分析快速鉴定双歧杆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应用RAPD技术,选用11种引物,以嗜酸乳杆菌为对照,对6种13珠双歧杆菌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分析其DNA指纹图谱,并计算其相似性指数。结果表明,双歧杆菌和非双歧杆菌之间,其相似性指数有显著差异;选择合适的引物进行扩增,双歧杆菌不同种间和同种不同株间可表现不同的DNA指纹图谱。本文还对RAPD技术应用于双歧杆菌分类鉴定的可能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用9个引物对来自安徽和浙江的16株12种拟青霉 (Paecilomyces Bainier) 进行RAPD分析,获得的平均相似性系数表明,种间的相似系数在21%~46%之间。RAPD指纹图谱在拟青霉属不同种间具明显的种的特异性,可区别所有形态近似的种类,是鉴定菌种的有效途径。RAPD结果也暗示分离自灰僵蚕的RCEF197可能是一新种。对比RAPD聚类树状图和基于ITS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图,表明该聚类树状图不适于分析种间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似鮈属鱼类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及种的划分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似属PseudogobioBleeker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的鲤亚科Gobioninae。    相似文献   

19.
利用RAPD技术对拟青霉属菌株进行分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9个引物对来自安徽和浙江的16株12种拟青霉 (Paecilomyces Bainier) 进行RAPD分析,获得的平均相似性系数表明,种间的相似系数在21%~46%之间。RAPD指纹图谱在拟青霉属不同种间具明显的种的特异性,可区别所有形态近似的种类,是鉴定菌种的有效途径。RAPD结果也暗示分离自灰僵蚕的RCEF197可能是一新种。对比RAPD聚类树状图和基于ITS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图,表明该聚类树状图不适于分析种间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